莫奈風景作品欣賞——世上最美的風景,是莫奈的畫中景

2020-12-21 厚一美術課堂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

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克勞德·莫奈

代表作品

《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日出·印象》、《聖日爾曼·盧昂大教堂》、《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聖拉查爾火車站》、《睡蓮》、《野罌粟》等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

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

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

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莫奈曾說過:作畫時,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藍色、一小塊

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

因此,就出現了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

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於表達在一定條

件下,景物著光給畫家留下的瞬間印象上。

因此,就有可能導致只抓住了細微的變化,而失去了解對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

的色彩層次,而忽略了景物形體的後果和全局。

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

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

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

莫奈作為印象主義繪畫最具代表性的奠基人,其藝術成就更為後人展現了無限寬廣的

想像和探索空間。直到今天,莫奈的藝術依舊魅力四射並受到世人膜拜。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莫奈系列的風景畫作!

莫奈風景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風景畫選
    莫奈於1866創作的《Camille》和《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為他博得了廣泛讚賞,這兩幅畫也是以他的未來妻子Camille Doncieux為主題的眾多作品之一。普法戰爭(1870年7月19日)爆發後,莫奈前往英國避難。身在異國他鄉的莫奈研習了John Constable和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兩位大師的風景畫都為莫奈在色彩方面的研究與革新帶來啟發。1871年,莫奈被拒絕納入皇家學院的官方畫展。
  • 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風景油畫作品欣賞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是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是印象主義畫派創始人之一,住在法國。西斯萊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英國家庭。1862年後與莫奈、雷諾瓦和巴齊耶等畫家交往密切,受其影響很大。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喚醒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因為,傳統繪畫發展到印象派時期,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藝術,各領域的大師,都已經登峰造極,莫奈這批人,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想要有所作為,必須另闢蹊徑,通過大膽的創新,尋求藝術生存空間。
  •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色彩與意境,你更喜歡什麼?請欣賞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幼年移居至法國勒阿弗爾生活,並跟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並聽其建議,專攻風景畫。長大後,莫奈到巴黎求學,並與畫家畢沙羅有著深厚的友誼之情。而後進入格萊爾畫室學習,並在那裡認識並結交了雷諾瓦、西斯萊等畫家。他們以戶外風景寫生為主,側重對於自然風景的藝術表達,而擺脫對於物象本身的關注,使每一物體的色彩表達不斷地變幻,從而達到色彩與光的完美融合。這也意味著感覺與觀察的變化,在改變繪畫藝術本身的同時,也改變了藝術的諸多領域,如:音樂、攝影、文學等。
  • 鑑賞|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館藏莫奈作品,感受光影世界
    MFA近期策劃了新展「莫奈與波士頓:永恆的印象」,展出館藏35幅、以及私人收藏家處借出6幅——總計41幅莫奈經典畫作,時間跨越莫奈整個創作生涯,從18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莫奈後期的印象主義作品《乾草垛》、《魯昂大教堂》和《睡蓮》系列。疫情期間,MFA在線上分享這些令人驚嘆的經典之作。莫奈有志於描繪法國鄉村風景,對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
  •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欣賞
    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其畫作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此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欣賞——黃昏系列
    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 【欣賞】莫奈的《睡蓮池》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莫奈的名作《睡蓮池》 睡蓮池,克洛德·莫奈,1899 莫奈認為他的「最偉大的藝術品」實際上不是一幅畫,而是他在吉維尼家中建造的美麗花園。
  • 每周一圖|克勞德·莫奈《亞蒙岬口,清晨印象》
    克勞德·莫奈,《亞蒙岬口,清晨印象》,188550 x 61 cm,布面油畫《亞蒙岬口,清晨印象》創作於1885年,是莫奈在3—4 個月的時間中所創作的三十七幅作品之一。這幅印象派畫作呈現出來的埃特雷塔海岸風景,是諾曼第海岸最美的風景之一。莫奈從小生長在勒阿弗爾,距埃特雷塔二十五公裡,他從小就對埃特雷塔的此景非常熟悉。1868—1869 年的冬天,莫奈只有28 歲,他第一次畫了這處風景(同樣的主題還有一幅粉彩畫),也就是《埃特雷塔波濤洶湧的海》。此作的前景畫了一群人物,背景則是阿瓦爾岬口。
  • 莫奈的老師歐仁·布丹油畫作品欣賞
    與我們的國畫有所不同,但是藝術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欣賞的。在法國出生的歐仁·布丹,就是一位繪畫家。他出生於一個水手的家庭,父親是一位領航員。我們所熟知的諾曼第就是他的家鄉,他熟悉那裡的景致。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多數表現大海,海港,輪船等等,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只有繪畫自己最熟悉的景象才能表現出真諦。
  • 莫奈:為何是《日出·印象》
    這港口的景象,莫奈早已熟悉。他4歲起就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勒阿弗爾,在懸崖邊和海水裡玩耍的時間比在藝術學校課堂裡的時間多得多,直到他的漫畫才能被小城的海景畫家歐仁·布丹欣賞,並引導他去海邊寫生。19歲時,莫奈初到巴黎,本能地不喜歡沙龍那些名重一時的學院派畫家,而被巴比松畫派和柯羅的風景畫所吸引,隨後在北非服兵役期間,為阿爾及利亞耀眼的光線和色彩著迷而畫起了速寫,及至患病後被父親「贖」回來,莫奈仍在家鄉的海灘作畫。姑媽看到侄兒的速寫潦草得像塗鴉,便要求他去巴黎跟一位正規的(也就是學院派)老師學畫。
  • 莫奈還是馬奈?我們要感謝馬奈啟發了這樣的莫奈!
    最常見的抱怨是人們覺得他的風景畫看起來更像素描,或是某種為將來的作品準備的半成品,而不是徹底完成的畫作。用某一個持此觀點的人的話來說,多比尼無疑是具有極高天賦的,但他固執地堅持把「粗糙的素描」而非更精緻的作品掛到巴黎沙龍的牆壁上。多比尼對於類似素描風格的喜好意味著,他欣賞被1866年沙龍拒絕的許多年輕畫家提交的作品,而不在乎他們的畫法有多麼離經叛道。
  • 點評克勞德·莫奈的印象派作品《睡蓮:雲》
    「光與水的畫家」——克勞德·莫奈在捕捉風景瞬間方面,今後應該也無人能超越他。莫奈認為自然不是固定不變的對象,而是隨光線與時間不斷變化的生命體。他認為僅憑一幅畫作並不能完全描繪出自己的所觀所感,這種理念在《聖拉扎爾火車站》系列作品和《魯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中皆有體現。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30年裡,留下了250幅有關睡蓮的系列作品,由此可見他對睡蓮情有獨鍾。他為何要創作如此多的睡蓮作品呢?
  • 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的莫奈與建築
    這些房間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莫奈的75幅畫作,按照建築主題,The Village&the Picturesque,The City&the Modern以及The Monument&the Mysterious進行了非常規的分組。基於「風景如畫的理想」創作繪畫的想法影響了莫奈的早期作品,這一概念是源於英格蘭的更大的「風景如畫」辯論的一部分。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他4歲起就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勒阿弗爾,在懸崖邊和海水裡玩耍的時間比在藝術學校課堂裡的時間多得多,直到他的漫畫才能被小城的海景畫家歐仁·布丹欣賞,並引導他去海邊寫生。布丹《多維爾的潮落》 186319歲時,莫奈初到巴黎,本能地不喜歡沙龍那些名重一時的學院派畫家,而被巴比松畫派和柯羅的風景畫所吸引。
  • 莫奈畫中的撐傘女子:卡蜜兒——莫奈一生的摯愛
    莫奈喜歡畫風景,人物肖像畫得並不多,但自從認識了卡蜜兒之後,莫奈的肖像畫中就一定能看到卡蜜兒,後來——就只有卡蜜兒了。要知道,那時的莫奈並不富有,畫作風格也算不上成熟,他的畫風在畫商那裡還沒有充分獲得認同,要靠賣畫來生存確實非常不易。莫奈每天習畫,還在苦苦研究著光與影。卡蜜兒並不嫌棄他,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做他的模特,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撐。
  • 莫奈筆下的春光,美極了
    《阿道夫·莫奈在花園裡讀書》 《花園長椅上的卡米爾·莫奈》 《阿讓特伊的莫奈花園》
  • 莫奈一生,行一事,愛一人
    莫奈《霧霾中的拿破崙橋》《日出印象》、《睡蓮》都是莫奈最為人熟知的大作,但是最早體現其強迫症般作畫過程的作品,就是1890—1891年間繪製的《乾草垛》。為了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光線變化,他不像當時的其他畫家那樣局限於室內,而是真正走到了戶外,對著一處風景,架起一排畫架。莫奈首先是在一張畫布上記錄光影,一旦發生了變化,他就走到旁邊的畫架,換張畫布接著畫。
  • 莫奈的睡蓮與他的一生執愛
    和其他印象派畫家相比,莫奈似乎更專注於風景,但事實上,他的人物肖像作品也不在少數,只是這些人物畫像都是以被他鍾愛一生的妻子卡米爾為模特。1970年,羅馬尼亞發行的郵票就選用了莫奈以卡米爾為模特所繪的《綠衣女子》。    1865年,莫奈與卡米爾在巴黎的塞納河畔邂逅,這一年,莫奈25歲,卡米爾18歲;莫奈是畫家,卡米爾是模特。
  • 美術研究|馬奈,莫奈未完成的作品,優雅與天性的糅合!
    這種模糊了「未完成」與「完整」界限的畫面效果,作為一種特別的「未完成」繪畫出現在西方繪畫的發展史中,使的對之後的繪畫作品判定是否未完成變得更為開放,「未完成」的作品開始即包括不在畫家計算之內終止的作品,也包括了具有畫家思慮後絕妙收尾的作品,對繪畫作品的評價也開始導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