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一生,行一事,愛一人

2020-12-24 WEART藝術觀察

撰文 | 李麗儀

正常男人在妻子臨終去世前不說是痛苦流涕,至少也是悲傷不已,但是有一位畫家看到自己妻子彌留之際,第一反應居然是架起畫架,開始為其作畫,這種反應實在讓人震驚。

這位畫家是這麼說的:「在愛妻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對那已無表情的年輕面孔仔細端詳,尋找死神帶來的色彩,觀察顏色的分布和層次的變化。於是萌生出一個念頭,要為這即將離開我的親人畫最後一幅肖像。」

這位奇葩的畫家,就是鼎鼎有名的克勞德·莫奈,作為「印象派領導者」,他留下了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終其一生都對光影世界充滿了執著。「社會我莫奈,人狠話不多」,每當別人攻擊他的畫作時,他所做的就是不停地畫,以超強實力打了敵人的耳光。

莫奈肖像畫

因此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曾評價說:「莫奈,不過是那對眼睛,但那是一對何等樣的眼睛。」

01 為光所奴役的偏執狂

說起莫奈的成就,印象派的創新,首先要談到之前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繪畫。這個流派崇尚「理性主義」的精神,畫作重視表達形體和輪廓,線條清晰,形式完美。

尼古拉斯·普桑

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油畫的奠基人

《波呂斐摩斯風景》

傑克·路易斯·大衛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薩福與法翁》

但是從19世紀下半葉起,這種亙古不變的繪畫技法受到了法國畫界一些青年畫家的抨擊。他們說了,按照最新的科學研究,顏色不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而是其反射出來的光線,所以老頑固們的畫作總是固定的色彩與形式,這是多麼墨守成規啊!

所以,從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到印象派的畫作,最直接的觀感就是仿佛相機失焦一樣,糊了,形體與輪廓不再鮮明,取而代之的是瞬息萬變的色彩與光影,而莫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莫奈《印象·日出》之一
莫奈《霧霾中的拿破崙橋》

《日出印象》、《睡蓮》都是莫奈最為人熟知的大作,但是最早體現其強迫症般作畫過程的作品,就是1890—1891年間繪製的《乾草垛》。為了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光線變化,他不像當時的其他畫家那樣局限於室內,而是真正走到了戶外,對著一處風景,架起一排畫架。莫奈首先是在一張畫布上記錄光影,一旦發生了變化,他就走到旁邊的畫架,換張畫布接著畫。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每張畫在一天之內就只能畫上寥寥幾筆,而花費大量時間將所有畫作都完成之後,就出現了上百幅複製粘貼的系列畫,展現的都是同一處風景,唯其不同的是光影的變化。

莫奈《乾草垛》之一,表面看上去像是信手塗鴉。

莫奈《乾草垛》

但這個系列實際上有34幅畫,連起來看就有獨特的效果

因此莫奈說,他要記錄的是「某一特定自然景色的真實印象,而不是出去描繪一幅籠統性的風景畫。」

02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這樣看來,莫奈「為光所奴役的偏執狂」的標籤應該是板上釘釘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當他的妻子即將要去世時,他還是被她臉上的光影變化所吸引。

但是,莫奈並非是個對妻子去世漠然視之的渣男,而是一個著名的「寵妻狂魔」,此君雖然表示不愛畫自己,但是酷愛畫老婆。大家都紛傳他一生只給第一任妻子卡米勒畫肖像。

在莫奈的畫作《臨終的卡米勒》上,右下角的籤名還有個「比心」的符號

從少年初識與巴黎塞納河畔,兩情相悅而作的《草地上的午餐》、《綠衣女子》,到反應了婚後家庭生活的《撐陽傘的女人》、《特魯維爾沙灘上的卡米勒》等等。在夫妻倆相處的14年裡,莫奈給卡米勒畫過大量畫作,既有以她一個人為主題的,又有她和孩子或者朋友們在一起的群像。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綠衣女子》
莫奈《花園裡的女子》

但是,關於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的說法不盡準確,其1881年的作品《花園裡的艾麗絲》,畫的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實際上,在卡米勒沒去世前,這位艾麗絲就已經是莫奈的紅顏知己了。

雖然有傳言說艾麗絲以贊助人的身份脅迫莫奈出軌並最終嫁給了他,又有人說卡米勒始終是莫奈心中真正的「睡蓮」,因為上述畫作中的艾麗絲酷似卡米勒。然而真相與否我們不得而知,這就如同莫奈的畫作一樣,只有一個模糊、瞬間的印象,但是卻令人遐想萬千。

【歡迎關注WEART藝術觀察】帶你每天了解一個藝術知識!

相關焦點

  • 莫奈的睡蓮與他的一生執愛
    / 文·李心悅 圖·李洪源 /    提起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大多數人會立刻想到他的《日出·印象》。印象派在1874年舉辦了第一次畫展,100年後的1974年,摩納哥為紀念這次畫展發行了一組雕刻版郵票,共計6張,是世界上最精美、最特殊的一組印象派主題郵票,其中最重要的一枚莫過於命名了印象派的《日出·印象》。
  • 莫奈畫中的撐傘女子:卡蜜兒——莫奈一生的摯愛
    莫奈喜歡畫風景,人物肖像畫得並不多,但自從認識了卡蜜兒之後,莫奈的肖像畫中就一定能看到卡蜜兒,後來——就只有卡蜜兒了。要知道,那時的莫奈並不富有,畫作風格也算不上成熟,他的畫風在畫商那裡還沒有充分獲得認同,要靠賣畫來生存確實非常不易。莫奈每天習畫,還在苦苦研究著光與影。卡蜜兒並不嫌棄他,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做他的模特,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撐。
  • 聞名世界的莫奈有多渣?
    那就是,印象派畫家鼻祖——克勞德·莫奈 。幹偽渣男這行,有一個共同的屬性那就是善於偽裝。「關於愛不愛你這件事,看完我的朋友圈心裏面還沒得數嗎?」莫奈在藝術繪畫圈裡是出了名的「炫妻狂魔」。曾以為他是藝術圈裡唯一的清流,直到他婚內出軌。
  • 為什麼畢卡索是個壞人,而莫奈是個好人?
    愛畢卡索,不能擁有他,只能成全他。因為畢卡索不愛任何人,他只愛繪畫和他自己。看完畢卡索的兩三件事,我們不禁像屈原一樣,發出三個疑問:有才華的男人真的值得愛嗎?你一定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愛上一個有才華的人嗎?在每個人都快要絕望的時候,來自印象派的莫奈試圖扭轉這股潮流,並告訴世界,藝術永遠不可能是人渣的保護傘!
  •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渣男」人生
    一生的摯愛莫奈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到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他經常翹課嬉戲,因此學習成績不佳,可繪畫是這個孩子的唯一愛好。1866年的一天,年輕的莫奈與好友雷諾瓦去巴黎郊外寫生,遇到了少女卡米爾·湯希爾,卡米爾笑靨如花,舉止優雅,莫奈被深深地吸引,於是迫不及待的邀請卡米爾做他的模特,卡米爾也對這位青年才俊產生了好感,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就這樣,他們擦出了愛的火花……莫奈憑藉愛的激情,以卡米爾為原型創作出了名作《綠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
  • 一人 一生 一事 - 新華網客戶端
    所謂匠心,不過是一場時間的旅行——窮極一生為一件事而痴迷,簡單執拗地生活,並於不覺之間慢慢老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精於工,匠於行。醬香八十餘載,潛心修煉釀造技藝,張支雲老先生是目前中國醬香白酒行業內德高望重、技藝卓絕的釀酒大師。從茅臺鎮成義燒坊學徒到副酒師(即副總工程師),從「茅臺酒廠六大創始級酒師」到茅臺酒易地試驗先驅,張支雲老先生的一生都在釀酒中度過,他見證了茅臺的輝煌,體驗了珍酒誕生的喜悅,奠定了新中國醬香白酒發展的裡程碑。
  • 莫奈油畫創作中傾注了哪些藝術情感?
    藝術與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表達是其靈魂所在,是藝術核心,它讓藝術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綻放光彩的同時感染了藝術的參與者,並得到相應的情感和心靈共鳴,所以一門活生生地藝術取決於它的創造者或者是創作者是否傾注了感情。米勒曾說過:「要追求真正的作品關鍵不在作品的主題,而在於他們究竟把自己放了多少在畫中去。」
  • 【名畫賞析】莫奈-《撐陽傘的女人》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 《撐陽傘的女人》1875 ▲ 莫奈採用仰視的角度來表現人物,女人半側著身子,衣褶因為她的轉動而旋轉,動態地呈現著這一微妙的動作,平衡動作的是她手持的陽傘
  • 一生畫了250幅睡蓮的莫奈:在愛妻去世後,為何甘願為情人養6個娃
    所以獅子今天就談談王太太客廳擺的那幅《睡蓮》的主人莫奈先生的情史以及他的名畫《睡蓮》背後的故事。要說起莫奈有多愛畫睡蓮,你可能會有些驚訝。根據世界著名的佳士得拍賣會亞洲主席,同時也是研究印象派藝術的專家,葉正元先生曾做過的統計。
  • 倫敦霧的創造者—莫奈
    《陽光下霧中的國會大廈》1870年6月普法戰爭期間,莫奈為了避難,隻身一人前往倫敦。在倫敦,莫奈接觸並喜歡上約翰·康斯太布爾和J.M.W.Turner的作品,這激發了他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彼時,滑鐵盧橋和國會大廈的新哥德式建築明滅在濃霧中,陽光跳動在泰晤士河上,天空瀰漫著奇異的色彩……這促使莫奈拿起畫筆。莫奈追求的光影效果,所持續的時間往往比一小時還短,因此他總是兩三幅畫布同時進行,幾乎每一小時就更換一張畫布。他在作畫時捨棄形體,將自然界的現象都還原到光線這唯一的元素,然後觀察、掌握其變化,使光凝結在畫布上。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克勞德·莫奈,一生都在探索光與影的繪畫技法
    持太陽傘的婦人:莫奈夫人和她的兒子 1875年作為印象派的先行者,莫奈特別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這幅油畫是印象派畫家莫奈最具世界聲譽的作品。莫奈自己說:「創作這幅畫時,我從窗口望出去,太陽隱在薄霧中,在前景上,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人們問我它的標題,以便編入目錄。很難說得上是勒哈弗爾的風景,就寫『印象』吧」。
  • 他是「掀翻」梵谷、莫奈的巨浪,日本漫畫的鼻祖
    果然,意外略見浮世繪的西方人,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被畫作的奇妙風格深深吸引,其中就包括許多印象派和現代畫派的大師,比如莫奈、馬奈和梵谷。1909年時莫奈接受美術雜誌的採訪時說過:「如果一定要知道我作品後面的源泉,作為其中之一的,那就是希望能與過去的日本人建立聯繫。他們罕見的簡練趣味,對我來說有著永遠的魅力。
  • 畫家莫奈髮妻去世後,轉頭娶了「恩人」,為其養育6個娃
    提起印象派繪畫大師,很多人都會想到莫奈。莫奈作為印象畫派的代表畫家,擅長捕捉光與影之間的變換,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而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睡蓮,有人曾統計,莫奈一生畫了250多幅睡蓮。愛麗絲一開始莫奈拒絕了艾麗絲的追求,可是當艾麗絲以斷絕資助相威脅,生活困窘的莫奈選擇了妥協。之後兩人常常約會,艾麗絲成了莫奈的地下情人,也是他的救濟恩人。
  • 畢卡索和莫奈:兩種不同的男人
    卡米爾本來身體羸弱,後來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才32歲,留下了一歲的次子和12歲的長子。在她彌留之際,莫奈為她畫了《臨終的卡米爾》。莫奈最喜歡的、為妻子畫的一幅畫是《紅圍巾,莫奈夫人的畫像》,這幅畫他整整畫了十年,一直收藏在身邊。
  • 全新CROWN皇冠《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即將開啟
    2016年3月1日,一汽豐田全新CROWN皇冠《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中國巡展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一場致敬藝術匠心的奇妙之旅即將開啟。  《印象莫奈: 時光映跡藝術展》中國巡展將於4月-12月相繼在成都、北京、上海、廣州四地舉行,「傳奇的開始」、「靈魂的覺醒」、「印象的故事」、「秘密的花園」、「莫奈的光」、「愛情的進行曲」、「自然的饋贈」和「信仰的禱告」8大主題展館共展示400幅莫奈名作,以世界最前沿的數字成像技術呈現一場流動的印象主義盛宴,盡情釋放印象派繪畫色彩和光感美的極致。
  • 百妖譜:蜉蝣成蟲朝生暮死,救一人愛一人度一日活一生足矣
    蜉蝣三年成蟲,成蟲後不飲不食,一生壽命極短,常常被人比喻成愛情,蜉蝣不知白天與黑夜,在黎明或黃昏死去,就像愛情,短暫而美好,只在一瞬間。蜉蝣最後一句話是:「人終有一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記住啊,一年後,來找我拿藥」蜉蝣成蟲,救一人,出世,陪一人,夜幕,愛一人,化光之際
  • 把莫奈《睡蓮》買回家卻說是梵谷畫的,有錢人沒文化很悲哀
    《睡蓮》是莫奈的代表作。你知道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到底有多愛睡蓮麼?這一切要從莫奈搬到巴黎周邊的吉維尼小鎮說起。 1883年,莫奈搬去吉維尼並在這裡建了自己的一個專屬花園。在花園裡,有一個池塘,而莫奈在池塘裡種了一池的睡蓮。而大家看到的那些睡蓮畫作,就是出自這裡。
  • 陽臺養一盆「莫奈薰衣草」,四季有花看,花色夢幻美麗,香氣撲鼻
    導讀香花植物,歷來都是受花友們追捧的盆栽上品,「中華十大名花」裡的牡丹茶花蘭花月季等,都是帶香的,還有瑞香、球蘭等,室內養上一兩盆,到了花期,賞花又聞香,還能清新淨化空氣,甚是惹人愛。開花很給力,經常爆盆除了花朵好看以外,莫奈薰衣草還是著名的「開花機器」,養過的花友都會被其開花能力驚嘆,在溫暖的環境下,只要養護不出什麼差錯,它們能夠持續一整年的開花,無視春夏秋冬季節限制
  • 一生只送一人鑽戒,一生只給一人浪漫,這枚真愛之戒你敢送嗎
    我們嚮往一生一世的愛情,渴望遇到一個相伴一生的人,但是世間最難的就是遇見真愛,但那又怎樣,只要相信愛還在,你總會遇到,畢竟心誠則靈。等到真愛降臨的那一天,記得帶上一生只送一人鑽戒,給她一生浪漫。這枚素有真愛之戒之稱的DR鑽戒,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這樣的戒指你敢送嗎?
  • 每日一畫|莫奈《睡蓮》
    莫奈《睡蓮》「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藝術大師中,不乏瘋狂的人。印象派大師莫奈也是如此,晚年的時候,莫奈漸漸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朋友疏遠了,他在法國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27年裡,他詭異地連畫了181幅《睡蓮》,直到去世,他也沒離開《睡蓮》這個主題。這些睡蓮都是他從埃及、南非等地進口來的。當時市政府還警告他不能種,說是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但「有錢任性」的莫奈不僅沒搭理政府,還畫出來幾百幅「釘子戶」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