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新勢力造車有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什麼新氣象的話,那在我看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把消費電子領域的特性,帶入到了汽車零售當中。
此話何解?
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內,每當行業中出現新的廠牌,90%以上的情況下,都不得不以"性價比"來撬動最初始的份額,贏得生存空間。品牌價值無法與積累多年的對手正面PK是一回事,但其實傳統汽車行業發展至今過百年,也的確讓先行者與後來者之間形成了較大的技術與體系壁壘,越來越難以逾越。尤其是近年來行業變得越來越集團化巨頭化,很多時候哪怕後來者再怎麼不吝工本地砸錢到配置與用料上,核心技術相關的一些體驗也的確無法做到與巨頭們對等的水平,也只能在價格上作出讓步了。
關於這點,最好的印證其實就是領克,依靠吸收現成的先進技術與體系並化為己用之後,即便這是個完全無任何積累的新品牌,依舊可以在叫價不作讓步的前提下,從存量盤中搶來不低的份額,迅速就站穩了腳跟。
但當我們把目光放到新勢力造車領域,情況又完全不同了。因為它們本就選擇了繞開壁壘彎道超車的玩法,一方面當然是可以殺傳統車企一個措手不及,但同時也等同於讓所有跟著這新遊戲規則的玩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自己也無法靠"先來後到"獲得多少關鍵技術優勢。
當然,哪怕是這樣,品牌溢價差距依舊是會存在的,但正如上文所講的那樣,很多時候為這差距背書的,就基本只剩下單純符號意義上的事情了。舉個例子,iOS設備的叫價普遍比安卓高不少,但要是從體驗層面去評價這兩種系統,其實你也沒辦法分出個高低來,誰更好往往只取決於受眾的實際需求。
那這是否意味著,無論怎麼選,都不會選錯呢?
或者我們先來看看題主的情況吧,糾結於Model 3和小鵬P7之間,真的巧了,這明明就是和"三四千塊到底買iPhone SE還是安卓旗艦/高端機"一樣的問題嘛!
Model 3在這裡就是與iPhone SE一樣的存在,可能同樣30萬的預算你真的只能買到標準續航後驅版,連選配的空間都沒有,類比的話就是iPhone SE 64G版本。它的劣勢是很明顯的,作為全品牌最入門的產品,基本沒有一項指標是搶眼的,所有方面的表現都為了給頭頂上其他產品讓路而被人為壓低,你買它,真的只因為它是一臺特斯拉而已。
不過其實這理由也不至於很無力,就好像iPhone SE再差,它也是一款名副其實的iPhone,蘋果的品牌光環,乃至背後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售後服務、應用生態圈環境等等,你都是可以享受到的,都能在使用中體現價值。同理,哪怕是入門車型Model 3的入門車款,相對成熟的軟硬體架構是有的,特斯拉布局下來那覆蓋廣泛的專屬基建(超充站)是可以享受到的,依靠品牌加成而實現的、同類產品中數一數二的保值率,也是存在的。你買這臺車真的就跟買臺iPhone SE那樣,或許沒人會認為這是個性價比高的交易,然而同樣也沒人會認為這是個錯誤的決定。
而說到這裡,大家相信也猜到,小鵬P7之於Model 3,就是安卓系旗艦機之於iPhone SE一般的存在。
它的劣勢,一方面是品牌價值上尚未能與特斯拉平起平坐,或許還有一方面在於產品成熟度/完成度上,相比特斯拉還稍有欠缺,甚至像基建設施和售後支援服務等也暫時未鋪得跟特斯拉那麼廣(即便現在已經在飛速布局擴散)。
但優勢就真的太多了,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
第一點當然就是車型級別:P7作為中大型轎跑,不僅目前在小鵬內部是妥妥的旗艦,哪怕對外來看,也是與Model S屬同一級別的。尺寸空間相比Model S有優勢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行駛品質也絕對優於Model 3這臺對標寶馬3系的B級車。這就好比大屏幕與專業級攝像頭,iPhone SE再怎麼強調系統優越性,也是無法直面這硬體層面的碾壓的。
第二點是核心性能:剛才已經說了,Model 3在同樣30萬這個售價只能買到標準續航版,但P7對應同樣售價,後驅長續航版本旗下三款配置可以說是隨便選,最高超過700km的range,真的不要太拋離……而哪怕是在特斯拉最自豪的駕駛輔助功能上,通過軟硬體同步大幅升級而造就的、當下最新版本的XPILOT 3.0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可以讓P7毫不遜色。
第三點是可拓展性/適應性:Model 3的系統的確算是比較完善的,然而封閉式架構意味著有什麼功能完全取決於官方提供什麼;相比之下,小鵬的智能系統可以讓用戶擁有自己安裝所需應用的權限,甚至車輛上部分硬體的權限也是開放給第三方應用的,這意味著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更多場景、多元化的用車方式。
第四點就是特色功能的優化:Model 3最為人詬病的其中一個缺點,就是這一直強調智能化的產品、語音交互功能竟然是雞肋。說實話,藉助像科大訊飛等外部力量的加持,現在連很多傳統車廠都在這方面做得不錯了,小鵬P7更是直接做到了談話式交互,我真心覺得這才是新勢力造車應該做到的樣子。
更多的點我就不提到了,因為再繼續數下去,都只會是P7的優勢越來越大而已。但其實我相信題主自己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之所以還在糾結,不過就是特斯拉的品牌號召力的確存在較大吸引力罷了。
這很正常,特斯拉在這點上和蘋果的做法是很雷同的,就是通過品牌格調與價值的塑造來支撐起它較高的溢價,與此同時,在產品與服務上它們也設立了較高的體驗下限,於是就能收穫一批忠誠度極高的用戶,甚至都不會在做購買決定時考慮其他品牌的競品。事實上這群用戶也樂於將溢價理解成是一種"服務費",換取的就是節省掉了購買前去對比思考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畢竟你若購買特斯拉/蘋果的產品,或許絕不會是最划算的交易,但同樣也不會是錯誤的決定。
與蘋果一樣,特斯拉強調的就是別去理性計較性價比,而只需要關注感性上的使用體驗,這才是其品牌價值的核心。所以當你產生糾結的那一瞬間,其實已經說明你並不完全信奉這種價值觀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繼續糾結呢?畢竟除開這價值認同後,剩下的就只有產品力方面的直觀對比了,而Model 3與P7在產品力上誰優誰劣,不是再明顯不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