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金融委發聲「零容忍」,後有證監會通報20起違規案例,資本市場...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日前,證監會公布了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案例,涉及財務造假、信披違規、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多個資本市場違法違規類型。

為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權益,今年以來,金融委多次聚焦資本市場,明確表態「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對造假、詐欺等行為嚴肅處理」。5月4日金融委召開的第二十八次會議強調,必須堅決維護投資者利益、嚴肅市場紀律,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堅決打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個人堅決徹查,嚴肅處理。

金融委嚴厲的措辭以及證監會稽查執法積極推進背後,折射出的是監管層對市場化、法治化的重視。

專家建議提升大數據「捕鼠」成效

在證監會公布的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中,有一起私募基金「老鼠倉」的典型案例——上海熙玥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經上海熙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委會集體決策,2015年1月至3月,上海熙玥實際控制人鄧二勇使用「竺某英」證券帳戶與公司擔任諮詢顧問的「熙玥1號」資管計劃趨同交易,獲利495萬元。

德邦基金監察稽核部副總經理楊志浩

從上海熙玥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可以看出,「老鼠倉」並不一定要求存在利益輸送。資產管理人只要利用資管計劃的交易信息,對其他帳戶進行趨同交易,就可能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從事相關交易活動。該案例側面警示了,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充分防範投資顧問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之間的利益衝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

私募基金「老鼠倉」典型案例突出反映了證監會對擾亂資本市場的行為加大嚴查處罰力度,讓資本市場回歸本源,避免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投機場所。而對私募基金「老鼠倉」的處罰更是納入刑法處理,對維護市場秩序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私募基金「老鼠倉」行為違反了基金管理人的信義義務,且與公募基金相比隱蔽性更強,如何有效打擊、遏制該類違法行為,是證監會執法關注的重點。

新證券法第五十四條明確,禁止證券交易場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有關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的信息,違反規定,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活動。利用未公開信息進行交易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新證券法第五十八條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出借自己的證券帳戶或者借用他人的證券帳戶從事證券交易。

德邦基金監察稽核部副總經理楊志浩

新證券法強化了證券交易實名制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出借或借用證券帳戶,此舉可有效預防單位或個人惡意規避實名制的要求進行「老鼠倉」「內幕交易。對於資管機構而言,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及時、準確的配合監管部門提供從業員工信息、資管計劃委託人穿透信息等,協助監管部門扎牢證券帳戶交易實名制的大網,提升大數據「捕鼠」成效,對「老鼠倉」形成精確打擊。此外,新證券法對「老鼠倉」給出了更詳細的定義,與《刑法》也有更良好的銜接。資管機構應當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使違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對「老鼠倉」形成更強大的威懾力。

內幕交易處罰力度大幅提升

在20起典型違法案例中有2起內幕交易案,其中一起為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在併購重組過程中,利用內幕信息非法買入該公司股票2.75億元的典型內幕交易案。

京師律師事務所

內幕交易爭端處置法律事務部主任王營

從過往監管機構公布的內幕交易處罰決定書可以看到,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過程中,由於時間長、人員多、誘惑大,並且往往一次成功的併購重組就能為公司股價帶來數個漲停,以至於多次出現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利用信息優勢,假借或夥同近親屬、特定關係人利用非登記內幕知情人名單帳戶進行內幕交易。

結合過往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針對內幕交易的常見申辯理由來看,有包括法律意識薄弱的,有因疏忽而無意識洩密導致近親屬交易的,還有的就是心存僥倖以為監管部門不會進行穿透性審查等。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

對於內幕交易行為來說,其不僅擾亂了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對因信息不對稱的投資者來說,更是會帶來較大的傷害,所以從趨勢上來說,一定是會逐漸加大從重處罰力度。

在內幕交易處罰方面,新證券法將罰款比例從違法所得的5倍提高至10倍;從罰款金額上,對於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定金額的,罰款下限從3萬元提升至50萬元,罰款的上限從60萬元提升至500萬元;如果是單位從事內幕交易,罰款金額亦從3萬元至30萬元提高到20萬元至200萬元。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

新證券法對內幕交易處罰主要做了兩方面提升:一是在處罰力度上,二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人員的界定以及行為規範的明確,疊加董監高違規或不實披露相關信息也被納入處罰範圍且處罰金額大幅提高,預計在未來的執行過程中,資本市場中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會有所收斂。

堅決壓實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

在證監會公布的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中,涉及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的案例有4條。另據證事聽君根據證監會官網統計,截至5月10日,年內證監會官網共披露4份對中介機構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其中涉及4名保薦代表人被監管談話、4名註冊會計師被出具警示函。具體被監管的原因包括:未披露暫停執行合同情況且披露的收款進度與實際不符;未充分披露應收票據到期無法承兌的風險,且未採取進一步的審計程序;未能關注到某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相關內容不準確的情況等。

新證券法對於中介機構的規定有以下幾方面:證券公司不得允許他人以其名義直接參與證券的集中交易;明確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及其直接責任人員未履行職責時對受害投資者所應承擔的過錯推定、連帶賠償責任;提高證券服務機構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違法處罰幅度,由原來最高可處以業務收入五倍的罰款,提高到十倍,情節嚴重的,並處暫停或者禁止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等。

中介機構應如何行使好「看門人」職責?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中介機構首先應該樹立主體意識和風險理念,重視在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上,中介機構、上市公司、投資者與監管部門利益的一致性,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第二,應加快學習新證券法中對中介機構的新要求,協助推動新證券法落地,並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與評估;第三,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有效保障各類業務規範、穩健運營,一旦出現違反法律、損害市場秩序、侵犯投資者利益的行為,接受監管部門嚴懲的同時進行深入反思與紮實整改。

監管部門嚴格履行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正處在改革全面深化階段,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是維護市場穩定的前提基礎,將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註冊制試點能否順利落地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壓實中介責任可以促使保薦承銷、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督促上市公司規範運作、真實披露,從而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激發我國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動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

一是中介機構需轉變觀念,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勇於在資本市場承擔更大的責任。二是要比以前更注重專業能力的發揮,要強化獨立性和話語權,不能被公司所左右,要代表廣大投資者利益,積極充分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金融委重磅發聲:對股市造假「零容忍」釋放大信號
    來源:經濟日報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指出,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我國股市、債市、匯市總體平穩運行,韌性較強。會議同時強調,必須堅決維護投資者利益、嚴肅市場紀律,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
  • 違法違規「零容忍」 上海證監局多舉措維護資本市場生態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上海證監局多舉措維護資本市場生態□本報記者 周松林 林倩 上海證監局日前召開監管執法案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期監管執法中處理的4類典型違法違規案例,進一步明確監管要求。下一步,上海證監局將在證監會統一領導下,繼續貫徹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要求,依法打擊各類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上海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全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新徵程。
  • 國務院金融委出手穩、準、狠:讓「逃廢債」無處逃遁
    其一,11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已經向華晨集團出具警示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證監會同時將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其二,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專題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
  • 新年首周「零容忍」重拳出擊 資本市場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根據滬深交易所市場監管動態顯示,新年首周(1月4日至1月8日),滬深交易所對108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採取了自律監管措施,涉及盤中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異常交易情形;對30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進行專項核查;向證監會上報2起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另據證監會網站統計,2020年證監會和各地證監局合計開出314份行政處罰決定書。
  • 金融委讓「逃廢債」無處逃遁
    其一,11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已經向華晨集團出具警示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證監會同時將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11月21日,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專題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
  • 國務院發布重磅文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從嚴從重從快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國務院金融委四次發聲,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證監會加大稽查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對惡性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持續淨化資本市場環境。與此同時,證監會也在不斷推動增加法治供給,提升違法違規成本。「今年證監會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呈現力度加大、執法協同、排查全面、立法提升四大新特徵。」
  • 金融委再提流動性合理充裕、嚴打財務造假,如何影響股市?
    在他看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意味著不會有大水漫灌,這也是延續並重申了近期一系列重大會議的精神。「我們預計貨幣政策的合理寬裕,主要將體現在未來根據實體經濟需要,進一步降息降準、推動資金鍊上遊寬裕,資金通過中小銀行和資本市場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
  • 金融委發聲穩債市後首日:國債期貨全線飄紅,多隻信用債反彈
    國務院金融委周末發聲「維穩」後,此前因被風險事件籠罩而清淡的債市情緒有修復趨勢。11月23日,國債期貨全線收漲,多隻此前連續下挫的信用債也明顯反彈。 兩周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永煤集團違約債券「20永煤SCP003」,其兌付事宜也有了新進展。
  • 證券時報:對陸正耀的20萬行政罰款僅僅是起點
    > 對於神州優車和陸正耀的20萬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市場上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未來證監會將用足用好新《證券法》賦予的法律手段,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 嚴厲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全球證券監管部門的共同職責。
  • 年內證監會開出266張罰單,近四成劍指信披違規;擁有...
    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在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的趨勢之下,監管部門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12月2日,證監會通報了對藍山科技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情況,藍山科技成為首家因精選層申報信披違規遭調查的公司。 此外,今年監管層的處罰重點還有哪些?
  • 證監會: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紅)11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證監會舉行聯合發布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的情況通報會。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滕必焱介紹,今天發布的6個證券違法典型案例包括雅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違法案、華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違法案、廖某強操縱證券市場案、通某投資公司操縱證券市場案、周某和內幕交易案、吉某信託公司內幕交易案。  滕必焱表示,這批典型案例體現了證監會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鮮明執法態度,還彰顯了「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的監管理念,構建起立體追責體系。
  • ...資本市場!一些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等劣行要從重處理 看八大關鍵表述
    看點一:10天2次聚焦 資本市場地位凸顯本次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金融委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本周召開的金融委會議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而上周的金融委會議研究的內容也和資本市場相關。
  • 投行虛假記載、高管履歷造假、股票質押失控,多起券商違規案例遭通報
    圍繞證券行業的多起違規案例被內部公示和警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日前監管層在一次行業內的通報中,對多起機構違規案例進行了羅列和通報。例如中天證券在發現為履行必要程序的情況下,於2018年6月向控股股東分配利潤,且未及時進行帳務處理,向監管部門報送的月報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後在遼寧證監局的督促指導下,分配利潤被追回。對此,證監會曾對中天證券總經理李安有、時任合規總監吳旭採取監管談話措施,對公司時任財務總監王力華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姜小勇: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確定...
    」,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 □ 堅持分類處置,依法查處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  □ 落實「零容忍」要求,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 馬婧妤 ○編輯 孫放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姜小勇昨日表示,證監會將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包括: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暢通「出口關」,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
  • 零容忍!上海證監局開執法專題會 這些機構排隊受罰 從嚴從快從重...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雲中隼 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的態度,正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監管者的關鍵詞。8月4日,上海證監局發文指出,上海對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等違法犯罪「零容忍」。會議認為,今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資本市場良好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法治高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必須動真格、出實招、求實效,全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的工作部署。
  • 去年20起典型違法案例被證監會「點名」:財務造假、信披違法、內幕...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圖片來源:攝圖網5月9日,證監會公布了2019年20起典型違法案例。雖然這20起違法違規案件之前已有陸續公告,但「舊事重提」絕不僅是「陳案結詞」。這20起案件的違法主體既有上市公司,也有中介機構和投資機構。
  • 年內證監會開出266張罰單 近四成劍指信披違規
    這是監管部門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一個縮影。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顧問何海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是投資者自主選擇、自負盈虧的基礎。不過,從目前證券市場上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來看,無論是大股東減持、股票質押、上市公司資金運用,還是上市公司擔保等薄弱環節,其觸發「雷點」時絕大多數均涉及信息披露。
  • 巴中通報兩起違規群體聚餐案例
    案例一:巴州區蘇山坪村「王某雅院」等13家農家樂違規接待群體性聚餐2020年1月27日14時50分,巴州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電話舉報:「蘇山坪有多家農家樂無視《公告》規定,依然接待群體性聚餐活動」。1月28日,巴州區食安辦作出處理決定:對「王某雅院」等13家農家樂列入年度食品重點監管對象,對巴州區玉堂街道辦事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不力、宣傳不夠,予以全區通報,扣減2020年食品安全目標績效相應分值。
  • 證監會曾彤:積極探索資本市場扶貧新模式
    近日,證監會辦公廳一級巡視員曾彤表示,8年以來,在各協會的組織協調下,證券期貨行業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機製作用服務脫貧攻堅戰略,積極探索資本市場扶貧新模式、新舉措,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積極的力量。
  • 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連續三年虛增利潤、實控人...
    證監會表示,本案是一起上市公司長期系統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證監會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特別是,豫金剛石披露巨虧51.97億元前,還曾有盈利的預期。2020年1月份,豫金剛石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盈利6743.80 萬元至9634.00 萬元。4月初,豫金剛石發布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盈利變成了虧損。這引起市場一片譁然,證監會結合著審計機構檢查發現的問題,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證監會調查顯示,經查,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