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第14軍前軍長拉克什·夏爾馬表示,印度還在採購可以在高海拔地區使用的棉服。因為需求量很大,正從美國,奧地利,義大利,澳大利亞和挪威瑞典芬蘭等多個國家訂購。現在只採購到15000-30000套。但是,印軍在高山地區卻有5萬人。
雖然,印度採用的僅僅訂購是現貨購買,因為儘快交貨。在全球開放市場上以商業價格購買急需物品。消息人士表示,此舉要麼是由於供應有限,要麼是由於時間有限。而龐大的採購計劃可能要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增加了印度部隊在這一地區出現非戰鬥減員的可能性。
那麼印度1個14億人口,大國怎麼都無法生產高寒地區棉服呢?已經折騰了3個月,就連幾萬套棉服都搞不定!其實,很簡單,印度實力還是不夠。
首先高寒保暖服有三層,也就是按照排汗層、保暖層、防風防水層的三層穿衣法則組合,第一層就是高寒地區內衣,這套內衣要求吸溼快幹,因為,出汗多,棉服不容易蒸發水分,容易導致溼衣服貼著身體,導致快速帶走身體的熱量。因此,這種內衣排汗層,必須要採用多孔共聚酯仿麻材料製作,不是普通棉布就可以的。
中間的保暖層,要求,包括羽絨衣褲和抓絨衣服,整個這些衣褲不超過1斤重,要非常輕便保暖,否則無法在高海拔山區進行各種動作。最外層的大衣,要求防風防水,而且,還有可以拆卸的羽絨內膽。因為,要求既可以防風,還可以防水,因此,就要有專門的新型防寒材料。
從杜邦棉到T棉(新雪麗),再到如今P棉(PRIMALOFT),科技一直都在發展當中。印度沒有能力研發和製造最新型的P棉,那就只能進口。P棉的特點是非常柔軟,非常輕便,但是保暖性能很好,而且還防風,就是在被淋溼的狀態下,還可以保持防風和保暖情況。這是羽絨服無法做到的。
至於可以在零下30度環境,還可以24小時保溫的單兵雙層多功能水壺等等,都是印度無法生產的。多層保暖防水手套,印度也無法生產。這些高科技高寒地區保暖裝備,印度都無法自己生產,就只能以1800美元1套在國際上訂購,折騰了3個月,也沒有得到多少,幾萬套都弄不好。
因此,現在,天寒地凍,印軍修路部隊,還是單薄的軍裝,背著編織袋裝著乾糧,金屬小桶裡裝著咖喱醬在挖掘壕溝工事。整個後勤狀態非常差。甚至,修路部隊還在使用鐵錘敲石頭,非常缺乏機械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