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重力環境下農產品「上新」 國際空間站首次收穫新鮮蘿蔔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摘要

【零重力環境下農產品「上新」 國際空間站首次收穫新鮮蘿蔔】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4日報導,太空人正在收穫太空中生長的新鮮蘿蔔,這一美妙前景還可能有助於為較長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產工作播下希望的種子。(參考消息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4日報導,太空人正在收穫太空中生長的新鮮蘿蔔,這一美妙前景還可能有助於為較長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產工作播下希望的種子。

  11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凱特·魯賓斯拔出了在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

  據NASA發布的一份情況說明書顯示,蘿蔔是在零重力環境下成功種植並收穫的最新類型新鮮農產品。此前成功收穫的農產品包括紅色長葉生菜、綠色生菜、大白菜、扁豆和芥菜。

  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高級植物培養環境項目經理妮科爾·杜富爾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從一開始就在高級植物培養環境項目中工作,每培育出一種新作物都給我帶來巨大的快樂,因為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將有助於NASA把太空人安全送上火星,並讓他們安全返回。」

  報導稱,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科學家也在種蘿蔔,地面上這批作為對照組的蘿蔔預計於12月15日收穫。研究人員將比對太空種植與地球種植的蘿蔔,以檢測太空農產品能在多大程度上為準備較長期太空之旅的太空人提供他們所需的礦物質和營養物質。

(文章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DF118)

相關焦點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真實版《火星救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 20 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網友:吃了會有超能力嗎?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 20 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實驗項目經理杜福爾表示:「與太空人之前在空間站種植的綠葉蔬菜、或第一種在高等植物培養實驗(APH)生長的矮小麥相比,蘿蔔是一種不同的作物」。杜福爾表示,種植多種農作物有助於確定,哪些植物可以在微重力下茁壯成長,為執行長期任務的太空人提供最好的食物,以達到營養均衡。
  • 太空人星際航行有新鮮菜吃了!空間站種出大蘿蔔,太空農場不是夢
    這不,據美媒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收穫了人類在太空中種植的第一批蘿蔔,共有20根。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派遣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近日收穫了在站內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看上去這些蘿蔔和在地球土地上種出的蘿蔔沒什麼兩樣。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明年運回地球近日,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NASA發布的一份情況說明書稱,這些蘿蔔是在零重力環境下成功種植並收穫的最新新鮮農產品。NASA之所以選擇種蘿蔔,是因為科學家對它們的屬性已相當了解,且不需要特別照顧,只要27天就能發育成熟。
  • SpaceX「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
    一隻「尤達寶寶」(Baby Yoda)被選作此次任務的「零重力指示器」,以確認飛船在軌道上並處於微重力環境。 當「龍飛船」與獵鷹9號火箭分離時,可以看到「尤達寶寶」在駕駛艙周圍快樂地蕩鞦韆,而4名太空人則繫上安全帶,被牢牢綁在座椅上。
  • 蜘蛛在太空中的無重力環境下也能正常結網
    金絲網蛛(Trichonephila clavipes)可以在零重力下結網。幾十年來,科學家用無數蜘蛛進行重力實驗。蜘蛛很輕,如果被放置在離心機中,可以很方便地模擬太空環境。「觀察和實驗結果強烈暗示,重力是蜘蛛結網的重要因素,但它們還是無法回答以下問題:蜘蛛是否可在零重力下結網,如果是,重力環境將如何影響網的結構。」瑞士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自問道,「除非把蜘蛛送入太空,才能回答這些問題。」這不是第一次把蜘蛛送入太空站,但確實是首次有所收穫的實驗,因為過去的太空蜘蛛實驗總是多災多難。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開啟新生活
    原標題: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開啟新生活     在日前的發射中,Space X公司的「龍飛船」為機組人員中帶來了一個驚喜。     一隻「尤達寶寶」(Baby Yoda)被選作此次任務的「零重力指示器」,以確認飛船在軌道上並處於微重力環境。
  • 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 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和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以及在飛行過程中充當「零重力指示器」的「尤達寶寶」毛絨玩具抵達國際空間站,4位太空人將在空間站上值守6個月。
  • 國際空間站上的實驗蜘蛛在空間中會通過光來定位織網
    科學家們把蜘蛛送入太空,看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微重力下,蜘蛛的造網能力如何變化,表面上聽起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卻很有挑戰性。美國宇航局想通過實驗回答的問題是,蛛形動物在零重力下會做什麼。在地球上,蜘蛛網是不對稱的,中心向上緣位移。休息時,蜘蛛會頭朝下坐著,因為這樣可以讓它們順著重力的方向向剛捕獲的獵物移動。
  • 國際空間站二十年:1300億美元打造的平臺,未來將走向何方?
    國際空間站的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上完成建設任務,由美國和俄羅斯的運載工具送入太空後完成拼接。1998年11月15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空間站連接。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25 年後,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中再次創造出 BEC,並在國際空間站中進行試驗研究,首批研究結果已在《Nature》發表,題為「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
  • 奇異物質: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作者:王茸校對:楊伯順 王婧彧 張硯斌 張宇辰美編:崔鬱後臺: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奇異物質: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上圖為氣態銣原子速度的分布,證實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存在。科學家最近利用國際空間站的特殊微重力環境,製成了一種物質的奇異形態來研究量子世界。眾所周知,我們常見的物質形態有四種:氣態、液態、固態和等離子態。上文提到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以看作是物質的第五態。當這組原子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他們開始「抱團」,表現得就像是一個大的超原子一樣。
  • 《火星救援》真實版 人類收穫史上第一批「太空蘿蔔」!
    現在這個場景不再只發生在電影裡,近日美國航天局(NASA)宣布在國際空間站培育並收穫了人類歷史上首批「太空蘿蔔」。11月30日已美國女太空人Kate Rubins成功採摘了太空蘿蔔,NASA形容這是一件「歷史性事件」!
  • 研發六年花費1.6億元:史上最貴馬桶將飛往國際空間站
    9月29日,美國NASA航天局會有一次發射任務,除了給國際空間站ISS運送補給之外,這次發射還有個重要任務——要將價值1.6億元的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送上去,方便太空人們上廁所。
  • 深度解析,國際空間站是如何工作的
    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工作始於1998年11月,當時一枚俄羅斯質子火箭將第一個模塊——功能性貨艙(Zarya)送入軌道。2000年10月31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三名成員從俄羅斯發射升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了4個月17天,啟動了系統並進行了實驗。從那時起,許多太空飛行器已經將國際空間站的部分部件送入軌道,組裝工作也取得了進展。
  • 從國際空間站上看到的星跡是什麼樣的?
    圖片來源: 克裡斯-魯克哈特但是,和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太空人相比,我們在地球上24小時簡直小巫見大巫。因為他們是以時速為17000英裡(每小時27000公裡)的速度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圖3. 2011年國際空間站的28次遠徵,國際空間站「炮塔」號晚上越過澳大利亞上空。圖片來源: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2010年2月,「炮塔」號發射並安裝成功。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長期以來的載人航天實驗、尤其是阿波羅登月的成功,驗證了人類可長時間生存在太空中的可能性。在設想中,通過建立長期駐人的空間站,可以實現覆蓋全球的軍事偵察甚至潛在的作戰目的。
  • 國際空間站不只執行外星科學任務,還變成美妝廣告最新拍攝地
    國際空間站(ISS)成為世上最獨特實驗室已有20年歷史,它承載著數百項科學實驗、身懷任務的太空人,現在甚至變成美妝廣告的最新拍攝地。太空人將會在重力近乎為零的環境中,拍攝最新推出的保養商品,而Estee Lauder將會在廣告或其他宣傳中使用這些影片。此舉是空間站邁向商業化來的最大一步推力。
  • 國際空間站上的奇異物質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太空服智能皮膚紡織樣品將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彈性測試
    太空服智能皮膚紡織樣品將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彈性測試織物樣品將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彈性測試;可能的應用包括宇宙塵埃探測器或太空服智能皮膚。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已將一組被動式智能織物樣品發送到國際空間站,為期一年,以幫助確定這些織物在低地球軌道上的生存狀況。本月初,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向國際空間站發送了各種高科技面料的樣品,其中一些帶有嵌入式傳感器或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