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山海經傳說,建廟治蝗災

2020-12-22 今古傳奇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年,天下大旱,各地紛紛鬧起蝗災,蝗蟲飛過的地方,鋪天蓋地黑壓壓的一片飄過來,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所有的莊稼被啃一個精光。

崇德村本來是一處世外桃源之處,百姓生活很安逸,但最近一段時間裡,村裡來了很多的逃難的難民,難民們都說:「他們那裡來了好多的蝗蟲把莊稼都吃完了,家裡沒有了糧食,只能出外尋找謀生的地方。蝗蟲正往西面去了,吃完了西面也會往這面趕過來了。」

村民把這種情況報告縣尹(知縣),縣尹楚君聽了馬上上報給了郡長,並拿出自己的俸祿在縣衙門口支起了救災的粥鋪,接濟災民。

楚君縣尹查遍典籍,但沒有找到治理蝗災的辦法,他想起了將王廟有一位高人,高人知識淵博,或許有良法。

縣尹騎馬來到將王廟前,低頭急匆匆進廟時,對面撞過來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人,那人笑著說:「先生莫急,建將神廟可治蝗災。」

蝗蟲

說完年輕人就騰雲駕霧飛走了,縣尹驚呆了,心想這是遇到神仙了。

當即下山,組織民眾開始建將神廟,有錢的出錢,沒有錢的出力,大傢伙聽縣尹說建將神廟可以治蝗災,都很開心,就這樣將神廟被建了起來。

等廟建好了的時候,需要在廟裡塑將神的塑像,但大家都沒有見過將神,不知道如何雕刻,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雕刻師看到從遠處走來的縣尹,縣尹生得威武高大,不怒自威,且為人善良,樂善好施,在百姓中的名聲極好。

雕刻師想了想,就把塑像雕刻成縣尹的模樣吧!

雕像雕刻完成的哪時,雕刻放出七彩光芒,衝破雲霄,照徹天空,滿天七彩色。

這時候遠處的蝗蟲黑壓壓的一片,鋪天蓋地的地飄過來了,但蝗蟲就是進不了被七彩色籠罩的地方。

但耐不住蝗蟲實在太多了,有些蝗蟲已經突破了七彩光層。

這時候縣尹大喊,快上萬民香,百姓這才想起了點燃了萬民香,插在神像前。

這時從天空中飄來一位仙人打扮的年輕人,大手一揮,一張大網把蝗蟲全部都罩住了,網收起來,就把網丟到了東海,全部都淹死了。

至此蝗蟲被消滅了,百姓雀躍歡呼,慶祝蝗蟲被消滅了。

這時候空中傳來聲音:「爾等齊心滅蝗感天動地,所以上天派我前來助你們渡此一劫,望眾生百年齊心,好自為之,可保百世安康。」

說完,清煙化作五彩霞光直上九天而去。

選自《山海經》

後話:人生在世,應從善如流,自然吉人自有天相,無災無難。

相關焦點

  • 從《山海鏡花》看中國古代民間傳說-黃龍篇
    05-01 00:05:19 來源: 天才瘋子聊娛樂 舉報   從《山海鏡花》看中國古代民間傳說
  • 神話傳說:五大海王神,兩位來自《山海經》,首位實至名歸
    中國從來都不缺乏神話傳說,從古老《山海經》中的「四海之神」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流傳過程中,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綿長(近兩萬千米),再加上時代的更迭,出現個許多「海王神」。而其中的五位海王神,他們美麗的傳說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流傳甚廣。
  • 杏壇民間龍傳說有這些
    民間傳說是一部解讀地方文化的簡約文本。因為,民間傳說與其說是一些捕風捉影的歷史片段或神話故事,不如說是一方民眾的美好願望,或是他們心中歷史與眼前現實的混合圖景。而且,無論多麼高遠深沉的文化,都要從一個地方的民間傳說講起。因為,一個沒有民間傳說的地方,不是一個豐潤的地方,至少,不是一個有傳承、有交待的地方。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是真實的嗎
    山海經封面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女媧形象那麼,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內容是否真實呢?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原文意思:外形大小像鯉魚,長著鳥翅膀,斑白的花紋白白色的頭,紅色的嘴,經常遊走於東海,在夜晚飛行,聲音像鸞雞,它的味道酸中帶甜,吃了可以治癲狂病。文鰩魚一出現天下就會大豐收
  • 1927山東蝗災:災民數超千萬,百姓卻視蝗蟲為神蟲不敢捕殺
    這段時間的東非蝗災後,廣大網民和一些自媒體將「中國吃貨」這個話題又炒了上去,什麼「三個螞蚱一盤菜」之類的,感嘆中華民族的吃貨屬性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把李隆基吃蝗蟲的民間傳說拿出來說事兒,說中國人吃蝗蟲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可問題是以前的中國人,真的會將蝗蟲視為一種美食,然後烹飪之嗎?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本來如果單是這樣,雖然亂是亂些,但分清體系之後還是可以理順關係的,問題就在於,神話的主要傳播發展方式並不是宗教典籍,而是民間的口耳相傳,而普通民眾在講述這些神話故事的時候可不會分什麼宗教,體系,只要是神,那就屬於民間神話,而且民間神話並不止於傳播,還有創造,這就使得中國傳統神話體系越傳越亂。舉個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神演義》。
  • 「寫寫我家鄉的節氣故事」,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等你來寫
    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進一步加強我省民間口頭文學保護傳承,講好浙江故事、講好家鄉故事。經研究決定,舉辦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徵文活動。具體方案如下:傳承民間文化,建設美麗家鄉《山海經》雜誌社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1.時間安排(1)作品徵集:2020年6月20日-7月15日。
  • 縣令夢秀才躲蝗災,華公洞中遇閻羅念經脫險,聊齋故事另有隱情?
    《聊齋》兩則:柳秀才、酆都御史,粗看覺得神奇,再看令人深思縣令夢遇秀才躲蝗災,華公洞中遇閻羅念經脫險,聊齋故事另有隱情《柳秀才》:神跡護民還是其中另有隱情?明朝時,青州府(治益都)和充州(治瑕丘)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中部地區發生了蝗災。蝗災在古代可是非常大的災害,經常與水災,旱災相提並論。
  • 甘肅天水伏羲廟現《山海經》神獸圖
    圖為《山海經》神獸圖。魏建軍 攝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的天水伏羲廟,是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圖為相關專家介紹明代人繪製的《山海經》神獸圖。
  • 湛江民間信奉的「真武大帝」,曾被多名皇帝加封,地位顯赫
    湛江農村有不少「真武廟」、「真武堂」、「北帝廟」,其實都是供奉的同一位神——真武大帝。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川吳陽市蛤嶺村的北帝廟,由湛江首富陳華帶頭捐贈,僅僅他兩兄弟就捐了698萬,總投資超千萬,重修了這間村廟。
  • 【一廟一故事】(五)半山娘娘廟:倪姑娘與泥貓的故事
    【一廟一故事】(五)半山娘娘廟:倪姑娘與泥貓的故事 2020-05-31 0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禹到底治哪裡的水?不是黃河而是尼羅河?《山海經》給出答案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大家都聽過,但是具體治哪裡的水,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故事既然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那麼《山海經》中就一定會有線索,翻讀《山海經》,很多人發現關於大禹治水有3條線索,並且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 【一廟一故事】(十一)黃公祠:歷史記憶,古韻風採
    【一廟一故事】(十一)黃公祠:歷史記憶,古韻風採 2020-09-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間故事:野廟邪神
    他推開廟門,見裡面雜草叢生,一座神像供在案前,布滿了灰塵和蛛網,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神仙。王生左右查看,只有神像後有一塊地方可以歇息躲避,所以就藏在了哪裡!這時狼的叫聲似乎越來越近了。王生偷偷在神像後往門外看,月色下,只見一匹狼徑直走進了破廟中!前腿跪在神像前,突然開口說出了人話,對著神像言道,今晚該吃誰?
  • 【一廟一故事】(十三)諸暨西施殿: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
    近年來,我省各地以《一廟一故事》編撰為載體,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蘊含的「和合、向善、忠義、孝道、清廉、為民、誠信」等文化價值內核,推動民間信仰「提純復壯」,促進民俗文化「去蕪存菁」,極大豐富和提升了農村思想文化陣地。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一廟一故事是,位於諸暨城關西,左伴浣紗江,右依薴蘿山,古稱浣紗廟,祀西施的西施殿。
  • 湛江民間傳說:康皇得罪窮書生,被皇帝將廟遷到城外
    湛江民間的康皇神像至於民間的說法就有多種了,但大多與」康皇是將軍「、「康皇母親歸天」、「鴨子救了康皇」有關,情節和人名略有不同。他死後,百姓為紀念他的忠義,就建廟立他為神。由於番鴨也吃了他母親屍水,所以康王成神後不接受番鴨的獻祭,凡是康王廟都沒有人拿番鴨去拜的。類似的故事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內容基本上都是歌頌康皇的忠心、孝心及感恩之心,是符合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的。康皇也因此受到了歷代朝廷的嘉封,建廟立祠,受萬世祭拜。在兩廣、福建、臺灣甚至中原地區,都有不少康皇廟,湛江地區數量也很多。
  • 湛江有個將軍因滅蝗被封神,全國各地都有廟,在本地卻少人知
    如湖南長沙、安徽合肥、山東濱州、新疆伊寧、江蘇鹽城等地都建有「劉猛將軍廟」。這劉承忠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人呢?為什麼全國各地都有他的神廟?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他的事跡。原來,劉承忠將軍是元末的一名官員,他的祖籍是現屬湛江地區管轄的吳川白沙劉屋村!少年時,劉承忠為逃避瘟疫而離開家鄉吳川,在外投軍從戎。
  • 民間:「寧遇豺狼不遇山魈」,山魈是啥物種?專家:山海經一怪獸
    古時的山魈,主要活躍於民間的各種志怪傳說中,然而在如今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山魈的現實形象已經被我們看破,就是生活在非洲中部臭名昭著的一種靈長類動物——鬼狒狒。但是我覺得,這裡面應該是有什麼誤會存在的,我們傳說中的山魈,跟非洲的鬼狒狒關係不大!
  • 秦始皇活著就給自己建祠堂,後世也反覆修毀始皇廟,到底在折騰啥
    從秦至清,關於他是否被列入國家祀典,建造祠廟等問題,一直有爭議。但歷代官府、民間都相繼建造祠廟供奉他。此外,秦始皇生前還建造了自己的祠廟、寢廟。不管是秦始皇,還是後來的皇室官員,建造或墮落的廟宇來祭拜秦始皇,是出於什麼心態?這是秦始皇為自己所建的「極廟」,也是秦始皇在《大秦賦》中所作。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後世多把《山海經》當作古代神話來讀,一方面是因為記敘的內容過於荒誕不經,且沒有實物可以佐證。隨著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那些曾不被注意的細節漸漸浮出水面但隨著後世對《山海經》的不斷研究,讓人難以置信的發現,《山海經》的一些描述竟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