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有個將軍因滅蝗被封神,全國各地都有廟,在本地卻少人知

2020-12-22 湛江縱橫哥

浙江嘉興王江涇鎮有一個地方叫蓮泗蕩。從明代開始,蓮泗蕩就建起了一座廟,叫「劉猛將軍廟」,供奉的是一名叫做劉承忠將軍,四季香火不斷。

清同治皇帝加封劉承忠為「普佑上天王」,後群眾尊稱他為「劉王爺」,這座廟又被稱為「劉王廟」。廟門口有一副對聯:「滅蝗猛將軍,普佑上天王」。

王江涇鎮的網船會自清鹹豐年代起已有幾百年歷史,是群眾自發組織廟會(網船會)來紀念劉承忠的。每年清明和中秋前後是劉王廟會,每次廟會時間達四五天,其中以八月十四最為隆重,因為據說這一天是他的生辰。

廟會期間,到處人山人海,前來拜神的人們絡繹不絕。他們在劉承忠廟前擺上香燭祭拜。來自浙江、江蘇、上海的上萬艘船隻,雲集浙江嘉興王江涇鎮蓮泗蕩,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實屬罕見。

1986年,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的群眾有十萬人之多,伴隨著劉王爺的遊神,活動有打湘蓮、扎肉提香、扭秧歌、舞龍、舞獅、挑花籃、高蹺、雜耍等節目。

王江涇鎮的劉王廟

後來,政府在舊廟址的地方建起了劉公園,1996年還在園內設立了「劉承忠紀念館」。紀念館內有劉承忠高大的塑像,還有「蝗旱成災」、「喜迎將軍」、「尋策夜訪」、「與民同漁」、「滅蝗除害」、「萬世流芳」等六幅壁畫。1998年,劉公園東小洲上建起了高43.8米的劉公塔,塔頂掛著1300公斤的銅鐘,鐘上刻有「蓮上鐘聲,太平世界」八個字。

2008年,紀念劉承忠的蓮泗蕩網船會被列為浙江省非遺保護基地。2011年,網船會又被列入國家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放眼全國各地,到處都有紀念劉承忠的神廟。如湖南長沙、安徽合肥、山東濱州、新疆伊寧、江蘇鹽城等地都建有「劉猛將軍廟」。

這劉承忠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人呢?為什麼全國各地都有他的神廟?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他的事跡。

原來,劉承忠將軍是元末的一名官員,他的祖籍是現屬湛江地區管轄的吳川白沙劉屋村!少年時,劉承忠為逃避瘟疫而離開家鄉吳川,在外投軍從戎。其為人忠誠剛直,驍勇善戰,屢立戰功,猛將美譽遠播,被授江淮指揮使(轄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一帶,且集軍政大權)之職。

劉承忠的事跡在《大清會典》、《安徽通志》、《畿輔通志》、《莒州志》、《饒陽通志》等志書均有記載。中國權威辭典《辭源》亦有較詳解釋。《吳川縣誌》清光緒年版和2000年版均有詳細記述。

其中的一篇史料原文為:「(劉承忠)吳川人,元末授指揮,弱冠臨戎,兵不血刃,盜皆鼠竄;適江淮千裡,飛蝗遍野,將軍揮劍追逐,須臾蝗飛境外;後因鼎革,自沉於河,有司奏請授猛將軍之稱號。」

這一段古文,記錄了劉承忠年輕有為,作戰勇敢,盜賊聽到他的名號就嚇得逃跑。他率領的部隊不但滅賊有功,還在滅蝗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拯救了一方百姓,死後被授予「猛將軍」的稱號。

說起蝗災,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那真是關係到老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每遇到蝗災,所在地區常常是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流離失所。

那一年,江淮一帶久旱不雨,田地乾裂,加上蝗災肆虐,稻麥薯豆等農作物被掃蕩一空。群眾無奈,只能把蝗蟲當成神來拜,不敢殺蝗,或是將蝗蟲扔到別人的田地,致使蟲害越演越烈,百姓顆粒無收。

蝗災

面對來勢洶洶、遮天蓋日的蟲害,劉承忠身先士卒,仗劍在前,帶領部隊日夜奮戰,扑打、誘捕蝗蟲。在科技極不發達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用火燒、土埋等方法消滅成蟲和蟲卵;他們用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蝗蟲不是神,而是害蟲,帶領群眾投入到「滅蝗大戰」中。

在劉承忠的指揮下,軍民團結一致,有計劃、有步驟、分區域地捕殺蝗蟲,一鼓作氣,滅蝗的成果不斷擴大,不到十天,終於控制了災情。劉承忠組織軍民窮追不捨,終於撲滅了歷史上這次罕見的蟲災。

滅蝗後,劉承忠又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製作抗旱工具,尋找水源,補種糧食,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為了渡過難關,他帶領軍隊和群眾下湖捕魚捉蝦,把水產品當成食物來自救,度過災荒。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當年的農業獲得了大豐收,劉承忠也因此得到人民的愛戴。

劉承忠死後,被朝廷封為「猛將軍」,老百姓尊稱他為「劉猛將軍」,建廟塑像祭祀他。全國各地的劉猛將軍廟,在清朝的時候建得最多。為什麼當時的朝廷會紀念一位前朝的將軍呢?

原來是因為清朝的時候,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蝗災嚴重。有大臣上奏,建有劉將軍廟的地方,沒有遭到蟲害,而沒建的地方則損失慘重,提議各地都建劉將軍廟,讓劉猛將軍的神力驅除蝗蟲,保一方平安。

皇帝覺得這個提議不錯,體現了朝廷對民意的重視,便下旨各地建劉將軍廟,開展紀念活動。據史料記載,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令全國各省州縣建劉猛將軍廟,每年春秋祭禮,並在暢春園(北京圓明園南)擇地建廟。後來的皇帝還不斷給劉猛將軍加封,封號有「保康」、「普佑」、「顯應」、「靈惠」、「襄濟」、「翊化」、「靈孚」等。

清同治皇帝加封劉承忠為「普佑上天王」後,劉承忠被尊稱為「劉王爺」,很多地方的將軍廟也改稱「劉王廟」或「劉王殿」。

清同治皇帝

說來也奇怪,全國各地都有劉猛將軍廟,但福建和兩廣的劉將軍廟則較少。廣西的劉猛將軍廟都是道光和鹹豐年間兩次蝗災高發期建的,如陽朔、蒼梧、桂平、合浦等地。

2013年2月25日,吳川歷史名人劉承忠將軍塑像在吳川市區江心島雕塑園隆重揭幕,多名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揭幕儀式,其中包括劉氏的社會傑出人士,如吳川市政協常委、吳川南寧商會會長、廣西永安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劉永發、吳川市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德明等,劉承忠家鄉吳陽鎮白沙劉屋村代表也參加了揭幕儀式。

吳川江心島的劉承忠塑像

關於吳川籍的這位劉承忠將軍,他的事跡你有沒有聽說過?你有沒有參觀過他的神廟?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蜀漢五虎上將有多厲害?有3人被封神,為何剩下2個卻是凡人?
    蜀漢五虎上將均是厲害之人,武力值都是無可匹敵的,說起被封神的,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關羽,因為現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神廟」,很多海外華人也把他奉為「神靈」。在三國中,關羽義薄雲天,英雄蓋世,這一點也是為人們所喜歡的。其次張飛、趙雲也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馬超、黃忠也為後世所讚頌。
  • 大年初四「奶奶廟」上香,供奉的是哪位神靈?為何全國各地都有
    大年初四最重要的敬神習俗,莫過於很多地區所謂的「老奶奶生日」,這天都要去最近的「奶奶廟」上香。關於去「奶奶廟」上香,也是有講究的,在初三零點一過,第一波求子的人就會率先進廟許願。等到天亮以後,祭拜奶奶廟的活動達到高潮,在安徽、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很多孩子三周歲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去奶奶廟祭拜。但是在民間,大家都習慣稱為「奶奶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奶奶神」到底是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 吃貨城市湛江:有一種炫富叫做湛江海鮮,湛江人一日三餐吃海鮮
    中國這麼多的沿海城市,好像只有一個城市被稱為海鮮之都,那就是廣東湛江。湛江是粵西的沿海開放城市,曾經有「廣州灣」之稱,1899年,法國強租湛江,成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盛極一時。如今的湛江在廣東來說是個被埋沒的城市,想來這裡的人不多,唯獨讓人不能忘懷的是這裡的海鮮。
  • 大理蒼山將軍洞,遊玩1廟2庵8個景點,半天時間全拿下!
    下面就跟著本地無違旅行,一起參觀遊覽大理蒼山將軍洞風景區吧。此遊記也許不是最全面的,但至少是最實用的乾貨遊記,希望對將要去將軍洞景區旅遊的遊客有所幫助。遊記內容分為"一廟兩庵"簡介、遊玩經歷、相關費用、注意事項等。
  • 外地朋友趣談湛江人的20個特徵,看看你中槍沒有
    因為家族、家庭和後代,很多湛江人活得很累,沒有什麼享受,在外地人眼中,有些湛江農村出來的老人活得很「悲壯」。而北方人更重視自我,喜愛享受,包括老年人也看得比較開,經常搓麻將,到處旅遊。本來全國各地都有責任感強和責任感弱的人,但湛江責任感強的人比例特別大。
  • 湛江民間信奉的「真武大帝」,曾被多名皇帝加封,地位顯赫
    湛江農村有不少「真武廟」、「真武堂」、「北帝廟」,其實都是供奉的同一位神——真武大帝。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川吳陽市蛤嶺村的北帝廟,由湛江首富陳華帶頭捐贈,僅僅他兩兄弟就捐了698萬,總投資超千萬,重修了這間村廟。
  • 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因為之前也有人告訴我,如果家裡信奉華光大帝,也是不能用鴨子來拜的。因為鴨子曾經救過華光的命,所以他不吃鴨。為什麼在湛江的風俗中,康王和華光都不能用鴨來拜?我總覺得有關聯,知道的朋友可以說一下。另外,華光也是跟康王一樣,是從中原帶到福建,再被福建移民(主要是南宋末年)帶到兩廣海南的。而在宋代,道教發展很迅速,吸收了相當多的人神進入道教神體系,從屬於體系中更高等級的道教神。
  • 「小寒」這天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習俗?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說;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全國各地都有哪些食俗?
  • 封神中有頭豬妖,一仗沒打,也肉身成聖,這福氣沒人能比了
    神話傳說中,最有名的豬妖,當屬《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了;此外《玄怪錄》中,那個每年都要娶新娘的烏將軍,也是頭豬妖,只不過他作惡多端,在又一年的成婚夜,被唐朝名將郭元振所斬;當然,現在流行的玄幻小說鼻祖《封神演義》中,更是少不了豬妖,不過這頭豬妖卻沒什麼名氣,也沒啥戰功,但運氣卻出奇的好,封神後,竟肉身成聖了,那麼,他是誰?
  • 央視專題片點讚:最出名的是湛江蠔!48小時送達全國200個城市!_騰訊網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鏡頭是:一位來自遼寧鞍山、正在湛江餐飲店品嘗燒蠔的遊客面對央視記者隨機採訪時,邊大快朵頤邊豎起大拇指狂讚美味湛江蠔,並向全國遊客強烈推薦——「建議每個朋友到湛江來,一定要吃湛江蠔!」
  • 廟?那裡曾經真的有一座廟!
    九宮廟的由來,眾說紛紜對於九宮廟的由來問題,一些人從「九宮」入手調查,產生了一些推斷與猜測。有的人說,「九宮廟」可能與我們平常耳熟能詳的「九宮八卦」有聯繫。有的人說,廟在古代原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祀聖賢神靈處所,如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土地廟等。
  • 湛江動漫人李學敏:深挖本土文化 助推文創產業發展
    《爆笑樂園》、《超級笑笑鼠》、《爆笑十萬個為什麼》……提起這些動漫叢書,相信不少8090後動漫迷們都耳熟能詳。這些知名動漫作品的主創,正是來自廉江安鋪的湛江籍動漫人李學敏。作為一名「理科男」,李學敏結緣動漫後,先後在《時代漫畫》《漫友》等雜誌社任職,此後更下海創業,成立了自己的動漫公司,打造動漫產業整合營銷,一度成為廣東動漫營銷轉型的領軍人物。
  • 日本有座「喵喵廟」,僧侶都是可愛的貓,貓奴們不去參拜一下嗎?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貓和尚」,還有六個「小貓和尚」。對於愛貓一族而言,隱藏在日本京都北部山林深處的一個神奇地方,鐵定會受到追捧——那兒有一座名為「喵喵廟」的寺廟,從主持到沙彌,皆是可愛的小貓咪。也許只有真正把貓咪愛到骨子裡的人,才會給貓咪準備這樣一座寺廟,裡面的布局和物品,皆是跟貓咪有關。
  • 湛江人愛取哪些名字?有幾個字太常見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今天來講一個輕鬆的話題,關於湛江取名的趣事。平時我們填簡歷,在姓名這一欄旁邊,往往有個「曾用名」,很多人覺得這一項沒用,但對我們湛江人來說,曾用名一欄都不夠!因為一般來說,湛江人(特別是男人)會有三個名:一個常用名,一個小名,一個族譜名。
  • 太白山北南穿越記:第四天,從將軍廟到黃柏塬
    總共走了7個小時,行程約50華裡。神靈保佑,我們住的這一夜,將軍廟沒有倒塌。6點鐘挾翼叫床。天晴了,風停了,大家起來觀日出,驢子們發現還活著的時候,興奮地迎著太陽撒歡子。太陽還是那個太陽,但是在我們的視野裡,在將軍廟所見日出非常新鮮,別開生面。天空燒紅了的雲影,大地上映紅了的山巒草色,都是那麼動人心魄。
  • 為什麼姜太公封神後,自己卻不是神仙,太公廟也比較少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 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半生寒微的姜子牙 青山長在境長新,寂寞持竿一水濱。 及得王師身已老,不知辛苦為何人。
  • 湛江「網紅」燒雞,叫生哥燒雞,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謀生!
    湛江「網紅」燒雞,叫生哥燒雞,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謀生!湛江雞,名聲早己在外!不僅是白切雞,燒雞同樣有名聲!在湛江有一種「網紅」燒雞,不知你曉不?在現代網際網路時代,足不出門,知遍天下事;同時也改變人們日常生活,也給人們帶來一種謀生工具!
  • 湛江特呈島之謎:村民講雷州話,為何會有7座高州文化的冼太廟?
    說起冼夫人,大家都知道是高涼文化的代表人物。冼夫人又稱為譙國冼太夫人,後人稱為嶺南聖母,她一生以促進漢族與俚人團結為己任,順應歷史潮流,指揮六州軍馬,多次發兵平叛,致力於國家統一,精忠愛國,造福人民,贏得了歷朝統治者的敬重和冊封。
  • 豬肉上「鏈」,品質上「鎖」,全國首個食安區塊鏈節點建設落地湛江
    此外,論壇還發布了豬肉食品安全溯源保真上鏈標準、舉行了全國首個豬肉上鏈項目籤約儀式,啟動了《中國(廣東)食品安全區塊鏈》節點建設,多位領導嘉賓在會後實地參觀了正大集團(遂溪)生豬產業園。區塊鏈貫通全程破除食安不對稱「老大難」「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對稱是存在多年的『老大難』。」
  • 湛江的文化歷史符號,雷州半島為何有個廣州灣?
    地名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地理綜合體,「廣州灣」作為湛江的老地名,蘊含著湛江的文化、歷史脈絡,值得挖掘、宣揚,否則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後提起廣州灣,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為它是廣州南面珠江口的某一個港灣。湛江的海景《七子之歌》組詩中有個廣州灣,今天不少人對它已經比較陌生了,可能會以為它是廣州的,其實這個廣州灣距離廣州七八百裡,地處雷州半島東面,是今湛江的舊稱,而且廣州灣並非只是一個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