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民間傳說:康皇得罪窮書生,被皇帝將廟遷到城外

2021-01-20 湛江縱橫哥

關於湛江民間流行的康皇(又稱康王、康公、康元帥),我們之前已經寫過幾篇文章。康皇在歷史上到底是誰?有幾種說法。

在《宋史·康保裔傳》中記載: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祖上都是為國獻身的將領。康保裔在抗遼的戰爭中屢立戰功,聲名顯赫。後來在一次戰鬥中,他寧危不退,與士兵們共存亡,最後箭矢全部射完,但援兵一直沒到,康保裔與下屬們壯烈犧牲。

湛江民間的康皇神像

至於民間的說法就有多種了,但大多與」康皇是將軍「、「康皇母親歸天」、「鴨子救了康皇」有關,情節和人名略有不同。我舉一個描述得比較詳細的傳說供大家參考一下——

康王的真名叫崔文瑞,是宋朝的邊關大將,一生忠義,他一直遠在千裡守護邊關。他母親去世時他在千裡之外,村民為了讓他見母親最後一面,將屍體入棺放在池塘邊,搭個棚子遮著。崔文瑞從邊關趕回到村裡時,他母親去世已經二十多天。他母親的屍體已經腐爛,屍水流進池塘,池塘裡的番鴨吃了屍水中了毒,鴨的臉全變成了紅色。

崔文瑞回到見到母親已腐爛,他傷心過度,拿起饅頭去沾他母親的屍水一起吃,之後也中了屍毒全身變成了紅色。他死後,百姓為紀念他的忠義,就建廟立他為神。由於番鴨也吃了他母親屍水,所以康王成神後不接受番鴨的獻祭,凡是康王廟都沒有人拿番鴨去拜的。

類似的故事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內容基本上都是歌頌康皇的忠心、孝心及感恩之心,是符合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的。康皇也因此受到了歷代朝廷的嘉封,建廟立祠,受萬世祭拜。在兩廣、福建、臺灣甚至中原地區,都有不少康皇廟,湛江地區數量也很多。

在湛江眾多的康皇廟中,雷州關部的康皇廟是比較出名的。它座落在雷州大道南段的關部街,始建於康熙年間,佔地約640平方米,與天后宮、真武堂、雷祖祠一起成為雷州知名的祠廟建築文物之一。雖然現在廟前是熱熱鬧鬧的雷州大道,汽車行人絡繹不絕,但在清朝的時候,康皇廟所在的位置是海灣,有一座關部碼頭,經常停泊駁船、小艇、大帆船等。

當時,海關口岸的駐地就設在康皇廟裡。如今廟前牆壁上還有碑文記載。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雷州關稅司出面向停泊碼頭的來往船隻徵收燈泊費,還規定大船小艇徵收關稅的標準,所以康皇古廟是古海關的重要文物。

專家們在雷州關部康皇廟考古

康皇廟大多數是建在城鄉的中心位置,方便民眾祭拜,為何雷州的這座康皇廟卻建在城外?這就有故事了,而且是一個特別的故事。民間關於康皇的傳說都是歌功頌德,聽上去悲壯無比,雷州關部關於康皇的這個故事,卻是講康皇做錯事被皇帝罰,也是我所知的唯一的一個黑康皇的故事,今天就講給大家聽一下。

從前,雷州有一個窮秀才和一個富員外是一對朋友。一天,富員外請窮秀才到家裡飲酒。酒後,窮秀才回家去了。一個時辰後,富員外匆匆忙忙趕上來說:「秀才,喝了我的酒,為什麼還私自拿走我的100兩銀子呢?」窮秀才莫名其妙,答道:」我喝完酒,空著手回家,根本不知道你家什麼銀子?「富員外說:「我家丟了銀子,今天只有你到過我家,不是你,還能是誰?」

窮秀才越爭辯,富員外越懷疑,一個說有,一個說無;一個說要搜身搜家,一個說清白人容不得侮辱。兩人爭執不下。於是,雙方約定到大家崇敬的康皇神像面前,希望康皇能主持公道。窮秀才跪在康皇面前宣誓:「康皇靈應,如果我是偷到100兩銀子願受惡報……」話還未說完,他就倒在地上暈倒了!

員外喊醒秀才,說:「朋友,康皇報應作證了,你還有什麼話說呢?」窮秀才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委曲求全說:「既然康皇懲罰我了,我就承認欠下你100兩銀子的債,以後再還好了。」

窮秀才回到家裡悶悶不樂。他恨康皇為神不公,辜負了自己的信任,從此發憤苦讀,日夜不停。第二年果然考中了舉人,遊了金街。皇帝問他有什麼要求,他怨恨地說:」我想回雷州城內剷除康皇廟!」接著把100兩銀子的事稟告皇上。

於是,皇帝傳旨把康皇傳來質問真相,康皇說不知這回事。康皇回廟查問部下左右,左右オ說有這麼回事——富員外和窮秀才來宣誓,窮秀才無錢燒香,就念念有詞,還聽不清說什麼,就一掌把他打昏了。

後來,康皇就到員外家翻箱倒櫃,發現櫃底有個窟窿,一百兩銀子原來是掉進窟窿裡了,根本沒人偷走!真相大白,康皇回報皇帝。皇帝聽了,責成康皇處分部下,了結冤案。但窮秀才不同意,堅決要剷除康皇廟。康皇為保衛祖國壯烈犧牲,才得立神,但他的部下委屈了窮秀オ,也應處理。於是,皇帝就傳旨:「把康皇廟遷往城外,了結此案!」既然皇帝開金口,從此以後,康皇廟就遷到雷州城外了。

古時狀元遊金街的版畫

從歷史常識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是漏洞百出,完全不可信的。一是古人中舉人是不能遊金街的,必須是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才能享受遊街的待遇;二是雷州康皇廟建於清朝,遠在北京城的皇帝來過問一座小廟的事幾乎無可能;三是皇帝一傳旨就叫來康皇是不可能的,因為康皇已在北宋犧牲了。

儘管如此,這個神奇的故事卻反應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現實和民眾的希望,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在封建社會,皇權大於神權。其實民間的大多數人神,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受千年香火,都是受朝廷認可並冊封的,從某種意思上說,神也是「臣」,群臣等級不能亂。

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窮書生之所以能洗清洗冤情,全靠苦讀中狀元。當時的讀書主要是指八股文,一種為當權者服務的教材。

三、當時社會的不公無處不在。康皇的手下因為窮秀才無錢燒香,而胡亂處置他的案件,判決他為小偷。在《西遊記》中,唐僧到了西天取經書,還被管經書的和尚索賄。這些故事說明了封建社會的不公無處不在,神佛也不例外。

四、寧欺白髮翁,莫欺少年窮。只要年輕,就有機會,就有可能翻身,翻身後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神仙也跑不掉!

五、正義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雖然這只是封建社會窮人的一個夢想,但也是故事的中心思想。連康皇做錯事也要受到懲罰,何況是官員和老百姓?官員應該管控好手中的權力,秉公執法,才能保住烏紗帽。

關於康皇的這個獨特的傳說,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一位吳川老人口述的康皇故事,也許再過幾年就失傳了
    湛江農村常說的「境主」和「會主」是什麼?每條村都不一樣,一條村一個境,比如佛山的瓊花會館,會和館分開就是天地,會主就是華光大帝,館主就是現在的元首(將頭)。佛山「瓊花會館」 建於明代中葉,是最早的粵劇行業組織。
  • 湛江人民間飲食的一些忌諱:不用鴨拜神,有些人不吃狗和牛
    湛江人很注重吃,在吃方面很捨得花錢,但對於吃到嘴裡的東西,還是有一些忌諱的。原因一般有四種:一是因為信仰不能吃,二是因為疾病不能吃,三是因為食物相衝克或有毒而不能吃,四是因為感情不想吃。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方面的風俗。
  • 湛江有一位低調的神靈,民間信徒眾多,香火非常鼎盛
    湛江民間流行多神信仰,還信奉各種歷史上的人神,如媽祖、關公、康皇、華光、羅侯王、冼夫人等,很多農村的年例與這些神靈的生辰有關。其實,湛江還有一位神靈,民間信奉的人數比前面提到的幾位還要多,但非常低調,那就是觀音菩薩。 關於觀音菩薩是來自佛教或道教,是男是女,在湛江有不同說法。
  • 湛江民間信奉的「真武大帝」,曾被多名皇帝加封,地位顯赫
    湛江農村有不少「真武廟」、「真武堂」、「北帝廟」,其實都是供奉的同一位神——真武大帝。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川吳陽市蛤嶺村的北帝廟,由湛江首富陳華帶頭捐贈,僅僅他兩兄弟就捐了698萬,總投資超千萬,重修了這間村廟。
  • 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大家記得我經常發的湛江一戶人家的視頻嗎?這戶人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逢佳節總是要做一臺豐盛的海鮮大餐,先用整雞和一刀肥豬肉拜神,再擺酒菜拜祖先。在視頻中,我們會留意到,這家人的神房供著一尊神。這位尊神威風凜凜,有三隻眼,左右跟著兩個小神。不了解的人,以為這是二郎神。其實不是的,二郎神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哮天犬。
  • 高手在民間!湛江賣菜老大爺火了!
    高手在民間!湛江賣菜老大爺火了!正所謂「高手在民間」說到湛江的「高手」,你會想到誰?在2017年舉辦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來自湛江吳川的19歲小夥梁智濱把砌築這項工藝發揮到世界級的極致——他為中國代表團首奪砌築項目金牌,也為中國在該項目上實現零的突破。
  • 湛江官渡麻俸村的「七月七」:康皇誕期、拜神睇戲、做社分豬肉
    沒有供奉康皇的村莊,一般都是講白話,做「冬至」,不做「七月七」。 據考證,講吳川話的村莊叫講「本地」,以前又叫「本地骨」。村莊搬遷來比較早,多是從福建莆田遷來。那種軟熟帶著菠蘿葉的芳香,現在很少吃到了,很難忘的味道! 七月七那天,村中必會有老人每家每戶去下戶收錢,做神誕木偶戲(吳川鬼兒戲)。木偶戲用當地吳川話唱,多是老人和小孩圍觀。回想起來,很是有地方特色和濃濃的鄉情味道!可惜這種木偶戲漸漸瀕臨失傳了,現在屬地方非遺文化項目。
  • 關於湛江「有求必應」的羅侯王廟,民間的傳說太神奇了
    湛江的麻斜半島,因軍港而出名,但對老百姓來說,麻斜最出名的還是那座「羅侯王廟」,又叫「大王公廟」。清初,當局曾在麻斜渡口設置炮臺,故又有「炮臺公廟」之稱。這座廟建於元朝末年,以「有求必應」而著稱,香火特旺,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晚上的「海上遊神」轟動全城。「羅侯王廟」供奉的是誰呢?
  • 湛江木偶戲上榜 將製作系列動畫傳承
    12月22日,記者從赤坎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由湛江市赤坎區申報的非遺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榜上有名。 木偶戲表演。
  • 民間傳說令人啼笑皆非,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正德,山西「獵豔」記
    正德皇帝就是這麼一個非常奇葩的皇帝。下面咱們就來說個這個奇葩皇帝的故事,當然了我說的這故事不是正史,在《明史》裡頭您不一定找得著,因為我說的這個是民間故事,代表了這個正德皇帝的一個民間形象。
  • 湛江人愛取哪些名字?有幾個字太常見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湛江人的常用名有一個特色,別的地方少見。湛江的民間信仰多元化,有信奉媽姐(又稱天妃、天后、婆奶)、康公(又稱康皇、康公)、關公、觀音、羅侯王、華光大帝、土地公、班公等,據說名字中加入神的名,會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我本來有一個名,因小學時有一次意外和一場大病,我爸就去村裡的康班廟向班公祈福,給我改了個名字,叫「班仁」,意思是認班公作「契爺」(乾爹),希望班公能保佑我。
  • 過去西北民間供奉的這種「貓仙」,傳說能往家裡搬運財物!
    很多地方傳說貓鬼神白天在閣樓上睡覺,到了晚上就開始行動,往家裡運送金銀財寶、綾羅綢緞等。其二,認為貓鬼神能日行千裡,尤其耳朵特別靈,能很快找到失蹤的人、牲畜和物件。其三,據說貓鬼神還能為供奉人家守財。通常,貓鬼神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從祖先手中傳承而來,這樣的貓鬼神就具有了家神的特徵,影響供奉者家庭世世代代,連綿不絕;二是通過一些方法將普通的貓變成貓鬼神,以受供奉者奉祀和役使。
  • 在民間傳說中的十大神仙
    第一位 閻羅王 閻羅王又稱閻王 他是陰曹地府的冥王,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為其左膀右臂,傳說人死之後都要去陰間去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生前行善者可上天堂享受富貴,生前作惡的人會受懲罰下地獄。在民間傳說中包拯成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認為他死後成為了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在民間就被人們口口相傳為最可怕的死亡之神。
  •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在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有一個面積約120多平方公裡的地方,這裡埋葬著自永樂七年至最後一位崇禎皇帝,期間二百三十餘年的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位妃嬪以及一位太監。
  • 民國初年的湛江:土匪的槍械比軍隊還犀利,民間擁有大量槍枝
    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廣東是全國最亂的省份,國內社會變遷,民間資本發達,新舊政治力量角逐,政府控制力量薄弱,導致盜匪橫行,有「盜甲天下」的稱號。從1911年到1923年,統治廣東的政權更迭了六次,每次都是軍事鬥爭的結果。
  • 湛江湖光巖曾被叫做「驚湖」,與傳說中的水怪有關嗎?
    後來查找了相關資源,才發現是湛江著名景區湖光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與傳說中的水怪有關嗎?湖光巖在民間還有哪些名稱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湖光巖位於湛江西南郊,現屬麻章區,是一百萬年前平地火山爆發形成的火山口,是世界兩大瑪珥湖之一。湖水面積為2.4平方公裡,目前測試到的深度為35米,湖水的蓄水量為2600萬立方米。
  • 瀘州民間傳說裡,為何頻繁出現魯班、呂洞賓、韓湘子,是有原因的
    說白了它就是民間文化習俗百科全書。這裡面包羅萬象,今天沽酒客就給大家講講瀘州民俗文化裡面重要的一部分,關於地方民間傳說類,而這一次我特意挑選三個神仙級人物,來給大家說一說,他們分別是木匠祖師爺魯班、八仙中的二仙呂洞賓和韓湘子。
  • 民間傳說—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神人」劉基的下凡
    劉基死後,在民間傳說中,他又化身成了通曉天機的「神人」,據說能夠「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神機妙算的劉基朝流傳下來一部著名的預言之作《燒餅歌》,作者是明太祖時期的國師劉基,又稱劉伯溫。據說劉基深明數理,而且民間傳說他是神仙下凡,來輔佐太祖成就功業的。
  • 西北民間傳說諸神,快來圍觀漲知識
    在民間傳說中,金龍是一位歷史非常久遠的神靈。傳說中金龍爺最早是軒轅黃帝手下的大將,到了宋元之際,轉世為謝緒,隱居在錢塘江邊的金龍山,輾轉千年修成正果,騰雲駕霧來到洮陽,隱居仙境馬銜寶山。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B.趙靈官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周至縣趙大村人,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相傳為文財神。趙公明是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