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麼樣了?

2020-12-17 鮮花暢談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皇位殺兄弒弟,屠戮侄兒,逼迫李淵禪讓,就連弟妹都寵幸!但他又是一個仁愛的父親,為此不惜賭上唐朝的國運,差點讓李氏覆滅。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個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從小就聰慧,尊師重孝,頗有治國才能,為何會踏出起兵逼宮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來講講李承乾是怎樣走向墮落深淵!

李承乾劇照

唐朝的李承乾與明朝的朱標有點類似,集千萬寵愛於一身,不出意外都可以順利繼承皇位,但是朱標不幸薨逝,而李承乾卻是被自己作死,錯失皇位!可以說只要李承乾不謀反,皇位板上釘釘的事!所以李承乾做得最荒唐的事就是逼宮謀反,他的謀反卻是李世民一手造成!我們來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對待李承乾的。

李世民對待李承乾——愛之深責之切!

不單是李世民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李淵對李承乾也是疼愛有加,剛出身沒多久就被封為恆山王,賜名承乾。5歲的時候被封中山王,此時玄武門之變還未發生,這也是對李世民的恩賜!

李世民對李承乾愛之深

李世民登基後立馬宣布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13歲時生了一場病,李世民很是著急,請來知名道士為太子祈福,大臣無不驚訝,還以為是長孫皇后的主意,因為李世民從不信佛教或者道教。太子病好之後,李世民又做了個「出格」的決定,讓高僧度化3000人出家,修建寺廟並且大赦天下,一般大赦天下都是新皇登基的時候才會有的,而李世民大赦天下只是為太子祈福!

李承乾加元服行冠禮,李世民再次大赦天下,宴請群臣,普天同慶三天,這排場趕上皇帝封后了!

貞觀12年,李承乾嫡長子出生,李世民一高興,下詔天下囚犯罪降一級,大宴東宮!多有賞賜!

李世民為培養李承乾也是不遺餘力,首先是任命「明星導師」唐朝大儒陸德明和孔穎達,孔穎達是孔子的31世孫,所以8歲的李承乾就能對儒家經典《詩》《書》有一定的見解,獨到之處令人讚嘆!

孔穎達

貞觀4年,李承乾12歲,李世民有意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下了一道聖旨,凡是對尚書省判決不服的,可以上啟東宮,讓太子決斷!

貞觀6年,李承乾14歲,李世民離京去岐州,命太子監國,行儲君之責!貞觀9年李淵去世,李世民痛心不已,服喪期間讓李承乾再次監國並且知軍政大事!李承乾也不辜負期望,展現出出色的政治才能!

貞觀13年,李世民下詔東宮創辦崇文館,崇文館是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所出才人皆稱為太子門生!其實也是在為太子招籠人才,壯大東宮實力!

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個尊師重長,善於決斷,頗有治國才能的優秀儲君,按照這種趨勢發展,李承乾將來註定會成為明君!但事與願違,李承乾患上了腿疾,並且開始叛逆,與之前的他想比,簡直是荒唐!

李世民對李承乾責之切

患有腿疾之前的李承乾在世人眼裡是很完美的,他達到了李世民的所有期望,但自從患有腿疾後,他開始有點不一樣了,變得很叛逆,這就好像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突然有一天成績下降了,內心脆弱,經受不了打擊,開始破罐子破摔!

如果李承乾只是一個閒散的王爺,這對他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作為太子,未來的皇帝,患有腿疾確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朝廷一致支持李承乾的政治立場開始有了改變,有了不一樣的聲音,部分倒向支持李泰!

李泰劇照

但李世民並沒有改變初衷,但對李承乾更加嚴格了!給李承乾安排了一波名臣輔佐太子,這十幾位名臣其中包括魏徵,房玄齡,張玄素等人,他們有一個特徵,都是諫臣,有時候連李世民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叛逆期的李承乾!

有一句話叫做嚴師出高徒,但是不注重疏導,嚴慈相濟,只一味糾正,又怎麼教出好學生呢?更何況是因腿疾有點自卑的叛逆太子!李承乾的逆反心理也開始呈現出來!

嚴師之下,激發了李承乾的逆反與荒唐

這些輔佐太子的名臣不允許李承乾犯一丁點錯,他們要打造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完美聖君!

貞觀14年,李承乾22歲,一次與宦官玩樂,被王志寧看到,面露不悅,不久便上疏,希望太子能夠勤於政事,念天下之蒼生,否則與秦二世有何分別!把李承乾比作秦二世,太子心有不悅!拒不納諫,玩樂更甚,大宴好友,歌舞昇平。孔穎達見此當面指責,太子顏面掃地,氣急敗壞,差點失了分寸,動起手來!

李承乾龍陽之好,愛「稱心」

古代男子長髮及腰,著裙裳。面容姣好者,女子所不及。你看如今的社會,如果秀氣的男人打扮打扮,比女人更漂亮的大有人在!不看喉結聽聲音很難辨別。歷史上有龍陽之好的君主不在少數,李承乾也寵幸了一名叫「稱心」的男寵,此人長相秀氣,身材纖細,善歌舞,深得太子喜愛,但是作為大男子主義的李世民是接受不了兒子的這種癖好,李世民命人捉拿「稱心」,以迷惑太子之罪處死,這下李承乾失去「稱心」就不稱心了!估計是真愛,不怕李世民的怪罪,竟然在宮中為「稱心」立碑,給他追封官職,命人日夜祭拜,常常痛哭流涕,難得一知己,陰陽分兩地,豈不痛哉!

男寵稱心

李承乾私自引突厥人進宮

貞觀15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愛好交友長見識的李承乾暗自招來一批突厥人進宮玩樂!唐朝時期,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突厥以及吐蕃,公元620—657年是唐與突厥的戰爭時期,雖然突厥名義上表示臣服,但面服心不服,所以唐朝也時刻警惕著突厥,然而當朝太子李承乾卻意外的做出此等危險之舉,對突厥文化喜愛之情溢於言表,甚至嚮往突厥人的自由豪爽。感觸自己雖處高位卻受制於他人,連普通人的自由都沒有!

李世民得知此事,既擔心有憤怒,但又怕父子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所以就讓李百藥等人好生規勸。李承乾不改以往作風,與突厥人玩樂更甚。著實讓李世民失望了一把!

李承乾試圖暗殺親弟弟李泰

李世民為了帝位殺兄弒弟,但他非常不希望同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絕對不允許兄弟相殘的現象出現,然而李承乾卻試圖暗殺李泰,這是為何呢?

李泰是李世民嫡次子,從小聰慧備受寵愛,寵愛程度不亞於李承乾,本來李泰對皇位是沒有覬覦之心的,但隨著李承乾一次次讓李世民失望,並且朝中也出現了支持李泰的聲音,李泰成年以後,依照慣例是要去封地的,不能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卻特許了李泰留京的要求,李泰留京不免讓人猜測,聖上是否有廢太子之心,畢竟李泰比李承乾更優秀,是最適合帝位的人選,此時的李泰也開始有了野心。李世民為了打消朝廷眾臣疑慮,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表示不會改變初衷,然則李承乾卻沒有領會李世民的這一做法,他不但派人試圖暗殺親弟弟李泰,而且更加放逐自我,釋放自己的天性,再次寵幸太常樂人。東窗事發後,心愛的男寵被誅殺,李承乾心痛不已,接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部分朝臣指責太子失德,暗示李世民應廢太子,李世民也開始有了動搖,直到李承乾幹了人生中最荒唐的一件事——逼宮!這才讓李世民下了廢太子的決心!

李承乾逼宮謀反

李承乾一生中幹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就是逼宮謀反

李世民是何許人也,李淵在位的時候,大半個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不管是謀略用人手腕都是很多人不能企及,更何況是自己一手培養的兒子,怎麼可能是自己的對手,李承乾刺殺李泰失敗後,整日惶恐不安,在得知父皇得知此事後,認為自己的儲君之路是走到頭了,所以只能最後一搏了,如果成功,那麼自己就不需要再受他人限制,長期的心理壓抑都在勸說自己放手一搏!

於是找到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共商大事,但李世民早已在東宮安插了人手,本來是好心暗中觀察太子從而規勸太子,沒想到卻打聽到此等謀逆之事!心痛之餘的李世民提前做好了布置,只等李承乾自投羅網!薑還是老的辣,李承乾自然幹不過李世民,只能束手就擒等待發落!

自古逼宮不成結局都是被誅,但李世民卻不忍,完全沒有了玄武門之變時候的殺伐果斷,但又不好違背法律,於是召集眾人商討怎麼處置太子!其實大臣們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如果真的要殺李承乾,一道指令下去即可,何必要多此一舉呢,就是想讓臣子為李承乾求情,給他一條活路!最終宰相來濟站出來講明如果留給太子一條生路,世人皆會稱聖上仁慈,以為表率。於是李世民下令把太子貶為庶人,流放黔州!

太子到黔州後抑鬱寡歡,沒多久就病逝了,太宗聞訊淚涕俱下,以國禮葬之!

李世民劇照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最後選擇了李治為太子,很多人好奇,為何不選李泰,當然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李世民廢掉李承乾之後,再選太子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幾個嫡子共存!如果選擇李泰,那麼李承乾,李治可能有危險,因為李泰太像自己了,為了皇位指不定做出什麼殘害手足的事。如果選擇軟弱仁愛的李治,那麼這幾兄弟都能存活!

其次是朝廷大臣更希望李治繼承大統,這樣的君主更好把控,更有利於大臣掌權!令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李治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迎回武則天,最終讓武則天奪了李家的天下,大殺李氏宗親!差點讓李氏覆滅!

李治與李世民

總結:李承乾的荒唐大部分是李世民造成的!

首先是過於寵愛李承乾,讓其承擔太大壓力,也使得李承乾內心較為脆弱!

其次與父子間交流太少,李世民過於專斷,只給李承乾最好的,不問他需不需要!就比如給李承乾安排諫臣輔政,就連李世民自己有時候都受不了那幫諫臣,更何況是內心更為脆弱的李承乾,太子行為稍有一絲偏差就是一通斥責,不懂得疏導。

最後李世民不該在李承乾腿疾之後還盛寵李泰,用度開支與太子一般,這也給太子沉重的打擊!

李承乾寵幸男寵,與宦官玩樂,引進突厥群豎,殺弟弒師,逼宮謀反,看似荒唐,其中也滿是無奈!讓世人唏噓感嘆!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其皇后長孫皇后是千古賢后,二人生有三男四女,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出生於619年,即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因生於承乾殿,被其祖父,唐高祖賜名承乾,有承繼乾坤之意。高祖武德年間,李承乾被封為中山郡王。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李世民嫡長子李承乾為何選擇逼宮,將一手好牌打爛?
    唐朝的皇位之爭尤甚,從唐太宗到唐玄宗時期,父子、母子、兄弟、兄妹爭鬥不斷。其中最為可惜的當屬李承乾,嫡長子出身,其母又是李世民最愛重的長孫皇后。除此之外,他本人也是聰慧仁孝,深得李世民器重。那麼,李承乾為何還是選擇逼宮呢?
  • 唐太宗立李承乾為太子卻寵愛李泰,而繼位者竟是李治
    太子,作為皇室未來皇帝的繼承人,將來必定君臨天下,統治萬民、安定國邦。因此,君王應該早日確定太子與諸王子的名分,明確太子崇高的地位,斷絕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發生兄弟間爭權奪勢的慘劇,這也是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但,有時也是君王的艱難選擇。玄武門之變在李世民的極力幫助下李淵建立唐朝。
  • 李承乾是怎麼走上逼宮之路的?李世民:我太愛他了,都是我的錯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皇位殺兄弒弟,屠戮侄兒,逼迫李淵禪讓,就連弟妹都寵幸!但他又是一個仁愛的父親,為此不惜賭上唐朝的國運,差點讓李氏覆滅。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個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從小就聰慧,尊師重孝,頗有治國才能,為何會踏出起兵逼宮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來講講李承乾是怎樣走向墮落深淵!
  •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作為有道的明君,為什麼不殺了荒唐的李元嬰
    這個滕王究竟是誰呢?他叫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說起來這個李元嬰跟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晚年過得有滋有潤,閒得無聊的時候在貞觀四年就生下了這個最小兒子,李世民又多了一個弟弟。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他們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唐高宗),長女長樂公主、次女城陽公主、三女晉陽公主、幼女新城公主。
  • 李世民靠政變奪取皇位,李淵去世前留14字遺囑,後應驗在其子身上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從晉陽起兵後,帶著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揮師南下,3個月後就攻入了長安,618年5月,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幼子李元吉為齊王。當時天下群雄四起,為了一統天下,李淵自然四處派兵去徵伐。
  • 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給廢了?
    15 12:34:44 來源: 欣雨搞笑講答 舉報   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冊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
  • 李世民疼愛魏王李泰,為什麼卻在最後改變主意,立李治為太子?
    唐高宗李治備受寵愛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出生之時,唐高祖李淵親自為其命名為「承乾」,用這個名字的另一番意思是:「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也表明這個長子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武德9年間,李世民繼承皇位,年僅8歲的李承乾也順利的被立為了太子,因為是長子,所以深得唐太宗的寵愛。史料記載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仁孝純深」。從資料當中我們也能很好的看出,李承乾待人是非常要好的,而這點也深得太宗的喜愛。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傳位給軟弱無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李世民不想看到玄武門之變,再次上演李世民嫡長子是李承乾,次子李泰,李治是三子。李承乾很早就就被立為太子,而裡李世民最喜歡李泰,在最初,這裡面根本就沒有李治的位置。李泰才華橫溢,曾經編纂了《括地誌》,李世民甚至一度想改立太子為李泰,於是李承乾和李泰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後來李世民創貞觀之治,小有成就後才意外寵幸了楊氏!李世民前期廣開言路,非常的勤政,當然就會很勞累!歷史上勤政的君王,往往壽命不長!因為太過勞累,李世民亦是如此!李世民幾個兒子也不讓其省心,可謂是操碎了心,最後還被傷透了!特別是廢太子的死,讓李世民暗自神傷了很久!還一度抑鬱寡歡不上朝!
  • 魏王李泰能夠扳倒太子李承乾,為何卻鬥不過柔弱的李治?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審查齊王李佑反叛一事時,牽連到了太子李承乾府內的侍衛紇幹承基。紇幹承基常年跟隨太子,名義上是一名侍衛,而實際上,相當於李承乾手下的殺手,經常負責刺殺行動,是太子的一名心腹,也掌握了太子許多秘密。 紇幹承基被抓前不久,李承乾剛剛與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密謀造反。
  • 李恪:外祖父是隋煬帝,祖父是李淵,卻成了李世民最倒黴的兒子
    厲害的是,李世民還想過立他為太子,廢掉李治。然而,這麼高貴的人,卻被長孫無忌輕鬆安上了謀反罪,慘澹的退出歷史舞臺,令人唏噓。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把長孫無忌叫到跟前說:「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很多人認為,他是唐太宗最優秀的兒子,是英才。若是他上位,大唐將更加繁榮昌盛。可惜,他被隋煬帝外甥這一身份害了。事實真的如此嗎?李世民真的曾看中他,喜歡他嗎?答案是否定的!李恪之所以沒能上位,和隋煬帝基本無關,只和他自己,和他的父皇有關。
  • 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多兒子,為何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
    李治之所以能被李世民立為太子,是因為李治身上具備其他皇子不具備的一些優勢。而李治能夠順利繼位,主要歸功於三個人:李承乾、李泰、長孫無忌。如果不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內鬥,就不會突出李治嫡子身份的重要性。聽到李治如此作答,李世民無比欣慰的對李治說道:你能如此做,就是最好的臣子了。由此可見,當時的李世民並沒有考慮讓李治來當太子。李承乾和李泰激烈爭鬥的最終結果,就是李承乾被逼謀反。而李承乾謀反的同時,也讓李世民傷透了心。因李承乾的謀反,也加重了李世民的猜忌心。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長孫晟死後,長孫家道中落,高士廉將妹妹和外甥、外甥女接到家裡來養,恩情深重,高士廉見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就將外甥女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外甥女後來就成了文德皇后。長孫氏年少時好讀書,行事必遵循禮法。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在武德元年(618年)被冊封為秦王妃。當時秦王李世民軍功顯赫,太子李建成猜忌很深。
  • 弒兄逼宮的李世民,他的任何成就都無法彌補對兒子教育失敗的缺憾
    圖註:唐太宗在大量的事例面前這種說法無比脆弱,比如我們今天的主題李世民,我們都知道他協助老爸掃清隋朝餘孽,結束諸侯各自為戰的混亂局面,成立了唐朝。更使得唐朝一度發展成最強大的帝國,可是李世民最遭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弒殺兄長和弟弟,逼爹退賢讓位。也就是此事使得兒子效仿他,試圖通過謀反、逼宮等行為得到皇位,這就是李世民的行為深深影響了他的兒子,到底怎麼回事呢?奪嫡之爭
  • 李世民晚年為什麼要殺掉重臣侯君集?
    唐太宗李世民靠政變起家的皇帝,他能容忍反叛自己的人存在嗎?當然不能,你看看歷史上功高蓋主,略有二心的文臣武將哪幾個能得到善終的?韓信、彭越、鄧艾、鍾會、狄青、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都是什麼下場?唐太宗殺侯君集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網開一面,流放他了事。並沒有想趕盡殺絕,也是「仁至義盡」了。下面就簡單談談侯君集,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