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被拿來同別人作比較,最後比來比去還是得不出一個明確的結果。很多時候人們拿自己和優秀的人作比較,往往比不過,心裡會失落,拿自己和普通的人作比較,往往容易獲得成就感,沒什麼可比性,其實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來說,我們的對手一直都是自己,不要和別人去作比較,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最多把別人看做自己努力方向的一個參照標準就行了。
我們學習、工作等都會帶著一定的勝負心理,「我一定要取得比他更好的成績」「我一定要做得比他好」「我一定要排名在他前面」…這背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力?不過是想展示給外界自己是一個更為優秀的人,從而獲得來自他人的認同感以及內心的自我滿足感罷了,但是想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追根溯源不就是自己通過一系列的努力與行動讓自己進步嗎?我們還是要回到自己本身,超越從前的自己,成為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全新的自己,也就是在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這條路上前進啦。綜上所述,我們的競爭對手從來都只是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再來看看家長大人從小到大對我們的教育方式,總是會對自己說:「你看看隔壁的誰家孩子成績又是第一名…」「那個孩子又在學校裡得獎了」「誰家的孩子又會畫畫又會跳舞,學習成績又優秀」「再看看你自己,成績不咋地,天天就知道玩」……再對比一下那些「別人家的好孩子」的家庭,他們就不會拿自己孩子同別人作比較,因為他們本身已經足夠優秀了,已經能作為其它普通家庭羨慕的榜樣,於是他們這些孩子只有同自己競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保持越來越優秀的姿態。
學校的老師對於我們的說教也是如此,會經常拿自己班的學習成績學習班風和其他班級作比較,一般的班級都會向尖子班學習,希望能做到像他們一樣,而尖子班的老師就不會刻意把他們同什麼班級作比較,因為他們已經作為一定範圍內最優秀的頂尖班級,他們沒有了挑戰的參照標準,因此只能同自己比較,不斷努力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保持著優秀的班級形象。
還有作為年輕群體喜歡追星的現象也很普遍,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都有自己的偶像,那麼偶像的力量體現在什麼方面呢?自然是他們作為粉絲的榜樣要樹立良好的品德素質形象與展現奮鬥努力的精神面貌吧。作為粉絲之所以喜歡某個明星,之所以把誰當作偶像,一定是他們身上所獨有的魅力與閃光燈吸引到了自己吧,如果能把他們的閃光點和優秀的品質學習到自己的身上來,這才是正確追星而產生的意義所在,因為通過偶像的榜樣示範力量,我們才做到了比從前的自己更優秀,因此我們也沒有在和誰比,就是和從前的自己在比。
所有一切看似是作為比較的外在因素其實都只是輔助力量,我們面對的真正的對手只有自己,因為看到了別人的優秀,於是我們更努力,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付出了行動,我們超越了自己,最終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從此看來,我們一直在同自己競爭,而不是把別人看作自己的PK對手一直作無用的比較。回歸到本心,我們的對手只有自己,超越了自己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