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靜心回首,才知是這三個遺憾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你呢

2020-12-18 一勺文章

作者:一勺美文

時間可能是世上最快的東西了,一晃之間,從孩子走到了成年,再一晃之間,就從年輕開始變老了。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反正我一直沒想明白,當年那個追風的少年怎麼就成了今天這個奔五的人了?

很多年前,我們覺得三十歲就夠老了,等自己到了三十歲,覺得三十歲也沒什麼,四十歲才叫老吧,真正到了四十歲,又覺得四十歲還很年輕,五十歲才應該叫老。現在,五十歲了,儘管內心充滿了不甘,但衰老卻無法避免。

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個人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的事。有個朋友說,他有一次坐公交車,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於是忍不住地多看了幾眼。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那個姑娘居然給他讓座了!

他說,當時他頓時就蒙了,回過神來後非常憤怒,說不出是因為什麼而憤怒,但絕不是針對好心的姑娘的。他說,在這之前,他根本不理解為什么女人總喜歡隱瞞年紀,在這之後他明白了,原來不僅是女人,男人也同樣懼怕歲月,只不過反應上比女人要遲鈍而已。

他把這事說給我們聽的時候,我們幾乎笑噴了,然後,突然就陷入了沉默中。我們這些70後,除了被年輕人讓座而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老了之外,還有人被孩子稱為爺爺而感到自己已經老了的,當然,還有因為身體已經跟不上腦子而感到自己已經老了的……總之,都是在那一瞬間,突然就發現自己已不再年輕了。

人到五十,靜心回首,才知是這三個遺憾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你呢?

第一個遺憾:愧對了時間。

青春歲月是迷茫的,無論是對於人生還是事業,都處於一種未知的狀態,這不像若干年後,人到五十的你,對於人生已經是一眼可以看透的狀態,是富是貧,是貴是賤,一眼就能看到了。但年輕有著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有著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

只是,到了今天才明白,原來時間是不可以揮霍的,我們所揮霍的其實是未來。我們以為自己掌握著時間,但其實一直在時間的掌控之中,你過去荒廢掉的時間,都會化作遺憾在未來的某一天裡體現出來。如果,那個時候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今天的我們,境遇應該會更好一些吧。

第二個遺憾:愧對了自己。

到了五十歲,回憶過去,往往會發現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處境,是因為當初沒有堅持的原因。比如,我們堅持了很久的一件事,因為看不到希望,最終放棄了,當時很可能還會慶幸自己醒悟得早,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卻發覺那是自己做過的最愚蠢的事。其實,當年的自己只要再咬牙堅持一下,就會成功了,那將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堅持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堅持做同樣一件事,若干年後很可能就會成為這一行的專家,但很可惜,道理雖然人人都懂,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我一直很敬佩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著同一件事的人,或許,他們所做的事很簡單,但卻又是常人無法做的,所以成功是必然的。

第三個遺憾:愧對了家人。

人這輩子,會不斷地獲得新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但同時,也會不斷地失去原有的。比如時間,或者在時間裡的一些人,一些事等等。這讓我們時常反思,如果,當初的我們不那樣選擇,今天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這些疑問是無解的,人到五十,回頭看去,這輩子其實就是一場場不斷得到、又不斷失去的過程。

在追逐自身價值的時候,我們肯定會忘記一些自己本該關心的人與事。有個朋友,二十歲就開始出門打工,期間,抽空回來結了個婚,然後繼續出去打工,直到今天五十多歲了,還沒回家定居。他固然因此而得以生存,但三十多年來,在家時間加起來也不到一年。這期間,父母過世了,妻子老了,兒子長大了,這些對他來說,都像剪輯過的畫面,找不到過程,所以,每次回家,他都會很茫然。

生活處處都是遺憾,好在,還有時間,還可以讓未來的自己不至於因為今天的選擇而遺憾。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你:人到五十才發現,這四個人已經和我們緣盡了,接受吧
    易經提醒你:人到五十才發現,這四個人已經和我們緣盡了,接受吧人到五十,是一個知天命的年齡,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很多事,我們都懂得放下了;而有些人,我們會猛然發現:原來,他們已經和我們緣盡了,特別是以下這四個人,寫完我不禁一聲嘆息。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人到五十歲,這四個心路歷程,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你有嗎?
    如果你到了五十歲,還能夠豪氣幹雲,躊躇滿志,就是自不量力,甚至就是自己的一個笑話,五十歲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自知之明,變得成熟沉穩,也會對自己的人生能夠有更現實的認知和打算。人到五十歲,更多的是對生活的一份責任和擔當,人到五十歲,正在經歷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個心路歷程,原因很尷尬,很扎心,很無奈。
  • 人到五十才猛然醒悟:當初給自己下的這三個「神預言」,已經實現
    因為這些人,能夠準確預言一件事的最後結果,和一個人的命運。也有一些人,對自己的人生命運,同樣會有一些「神預言」,很準,但是這些人,卻得不到大家的敬佩,換來的,往往只是一些嘲笑和他人鄙視的目光。特別是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如果給自己預言了一些不好的東西,那麼,等自己人到五十之後,往往會猛然醒悟:當初給自己下的這3個「神預言」,怎麼就已經實現的呢?寫到這,我不禁一聲嘆息。
  • 人到五十,始終抱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到了五十歲,似乎就應該順天應命,對自己的命運學會接受釋然,而不再去強求抗爭,學會做一個達觀的人,把一切都看淡。五十歲的人,雖然肩上挑著生活最重的擔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我們覺得疲累不堪,但一定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有朝氣蓬勃的思想,人生才會有美好的前景,人到五十歲,始終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不可不慎啊!一、混日子的思想。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明朝的心理大師王明陽,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是浙江餘饒人,王陽明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不平凡,異於常人,因為他的母親十四個月才生了下來。因為祖母經常在夢裡夢到神仙踩著雲彩到他家,所以就給孩子取名叫做王雲。
  • 一忍再忍,被人「拿捏」:人到五十,我勸你別再「逆來順受」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既然人到了知天命之年,就該有一種「平衡」的思想在裡頭,不走極端,也不偏激,而是順其自然,駕馭生活,活出「人間值得」的模樣。五十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間點。這個階段,如果你懂得不再「逆來順受」,相信往後餘生的日子,將越過越好。
  • 南山老人提醒:人到五十,要懂得「狡兔三窟」,餘生才不會命苦
    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這就是成語「狡兔三窟」的來歷。狡兔三窟的真正含義是說:機警的兔子有三個藏身之洞,引申為聰明的人要懂得多種躲避災害的方法。和南山老人聊起這個話題,老人笑了,他提醒我說:你現在也人到五十了吧?人到五十,要懂得「狡兔三窟」,餘生才不會命苦啊。那麼,南山老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 人到五十歲,明白了這四件事,後半生才會順風順水
    這世界上最無情的是時間,不小心就會成為五十歲的人了,年輕時覺得五十歲就是老人了,真到了五十歲,都不知道怎樣安慰自己了。說老自己心裡還真有點不服氣,說不老,的確是已經不再年輕。人到五十歲,走過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年輕時的理想和夢,都在時間的風裡飄散如雲煙,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和無奈,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肩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養家餬口的生活責任,令我們疲憊不堪。
  • 「人到五十,別去三地」,三個地方別久留,去多了沒好事,要注意
    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孔子有雲「五十歲知天命」,50歲踏過了人生的半輩子,來到這一個年齡階段的人,人生早就基本上定型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看透人生,好好地走完剩下的路。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愛瞎折騰,哪些地方都想去。
  • 這隻鳥的三個忠告將會改變你一生的命運!
    這隻鳥的三個忠告將改變你一生的命運!有一個人有一次在森林裡散步,碰巧看到一隻奇特的鳥,他被它吸引住了,想把它帶回去當成寵物,於是他輕手輕腳地從後面接近並抓住了它,令他驚訝的是鳥兒開始說話了,它對他說:「請放了我,作為回報,我會給你三件珍寶——足以改變你一生的三個寶貴忠告,你放開我時,我會給你第一個忠告,當我飛到那個枝頭上時,我會給你第二個忠告,當我飛到這棵樹的頂端時,我會給你第三個忠告」。
  • 人到了五十歲,還擁有這三個特徵,晚年註定慘澹
    一個人的年齡如果到了四十歲之後,就應該對生活的得失不再感到困惑了,年齡到了五十之後就要學會乖乖認命。人生中有很多的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可以強求了,到了五十歲,要學會順其自然,晚年生活也會幸福美滿。
  • 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歲月靜好
    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是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也已經是人到五十的人了。靜坐書房,思緒萬千,突然想到: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才能歲月靜好啊。如今,我們已經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暮年。在這樣的一種年齡,我們已經懂得捨得和放下了,對於兄弟之間的恩恩怨怨,我們已經懂得「血溶於水」的情義更為重要。於是,兄弟之間,就學會了和解,從此以後,天高雲淡,往後餘生,歲月靜好。
  • 「是否有出息,一看便知」:沒出息的人,有這三個特徵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但有的人越活越有成就,越活越有出息;而有的人越活越窩囊,越活越不如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人如果始終不成事,肯定和他自身有很大的關係。「是否有出息,一看便知」:沒出息的人,有這三個特徵。
  • 驀然回首,才知眼前人是心上人
    「你有沒有想過,我愛你已經到了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極點?你有沒有想過,在得到你之前,我已經愛了你多年?戰爭期間,我曾多次想遠走高飛以忘掉你,可我總是忘不掉,每次都會再回來。戰後,我冒著被捕的危險趕回來,也是為了要找你。」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首先,這句話是孔夫子描述他自己的人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人十五歲開始立志,長大要幹這個,幹哪個,但很多都是錯的。但是又必須儘早立志,怎麼辦呢?就是要讓孩子儘量的犯錯與受挫折,只要不犯不可挽回的大錯就沒關係。
  • 「五十而知天命」:人到50,要守住這3個天機,否則容易晚景悽涼
    古語有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的一位好友現在已過不惑之年,年近半百,近日裡來煩心事頗多,我與他相約不如暫且放下手中的事,去探望一下一位隱居山林的高僧。清早出發,很快便到。光是到達這裡的那一刻,我們的心情就舒暢起來。我們忍不住駐足欣賞起來。直到高僧招手叫我們,我們才從這美景中緩過神來。與他二人粗茶几盞,坐在樹下,朋友便打開了話匣,他說他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但最近卻是有諸多困惑,感覺想法一下就多了起來。
  • 人到五十,這2件損耗陰德的事,不要再做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二樣儘量少碰,容易招惹黴運,別好奇
    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折桂令·客窗清明》人們常說:人生從你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在我看來並非如此,真正的人生,其實是從五十歲才開始的。天命之年孔子曾經這樣評價自己:「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五十」為什麼叫「知天命」?說白了那就是明白了自己的命運,接下來的一切就不能再怨天尤人了。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王陽明,後人評價「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