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踏李寧碾壓 361度輸在哪裡

2020-12-24 紅商網

  提起晉江,大家第一印象大概率是天價嫁妝,其實這裡還隱藏著一個不被人熟知的市值近2000億港元的中國運動鞋服產業。

  晉江的陳埭鎮被稱為中國鞋都,這裡生產了全國40%的運動鞋、旅遊鞋。目前港股上市的4家運動用品企業中,除李寧之外,安踏、特步和361°都出自這裡,而且這三家企業的老闆都姓丁。

  跟安踏、特步這兩家老鄉企業相比,361°創辦時間最早,曾是李寧、安踏之外的行業老三。可是近些年,361°卻逐漸被特步趕超,和其他三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以至常被外界稱為「掉隊者」。

  這個曾陪伴了很多80後、90後童年、少年的品牌,這些年到底是怎麼淪為行業老四的呢?

  01

  營收年複合增長率僅1.64%

  這是個強者恆強的時代,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的體育用品行業尤其如此。

  國內運動服飾市場上,耐克和阿迪達斯依舊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兩大品牌,相比之下,國產運動品牌稍顯遜色。2018年初,27歲的阿里工程師因為穿著運動鞋被相親女孩拒絕,狠狠「黑」了一把國產運動品牌。

  安踏、李寧、特步和361°是國產運動品牌前四強,均是港股上市公司。近幾年,這四家公司業績均有所增長,但總體看來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安踏穩坐龍頭地位,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14%,遠高於其它3家。排名第二的李寧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32%、3.41%,雖不及安踏,但營收和淨利潤保持雙增長態勢。361°和特步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其中曾經的老三361°已被特步超越。

  從總的營收規模來看,近九年,361°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僅1.64%。2010年,361°營業收入48.49億元,超過特步營收近10%,和安踏的差距也不算太大。2017年,特步和°營收規模相差無幾, 可2019年,相對於特步超過81億元的營收,361°營收不到其7成,少了將近25億元。

  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361°歸母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42.4%,為近五年來最高水平。乍一看,其業績還不錯,但仔細分析會發現,361°仍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2019年361°營收56.3億元,與2011年公司的營收相差不大,但是淨利潤卻大幅下降。 另外,近幾年,361°毛利率一直穩定在40%左右,均值低於其他三家公司3-10個百分點,淨利率不足9%,在四家公司中排名最低。

  2018年,361°業績十分低迷,歸母淨利潤僅為3.04億元,同比下跌33.5%。與此同時,361°在廣告宣傳上的支出卻高達5.57億元,佔營收比重超過10%。

  2019年,361°明顯在調整,廣告宣傳開支為5.08億元,佔據營收比重9%,為近幾年的最低值。除了宣傳策略上的收縮外,和前幾年一樣,361°的店面數量和員工數量也在減少。2018年底,361°員工數量為7992人,2019年底少了639名,為7353名。

  運營能力方面,361°的庫存壓力不小。2019年361°存貨周轉天數為119天,比2018年增加10天, 跟另外3家相比,最近三年,361°的存貨周轉也是最慢的, 這跟公司電商渠道建設較晚有一定關係。

  在所有存貨中,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的製成品佔據96%左右,新冠疫情導致春裝銷售不利,對361°來說,2020年的庫存壓力恐怕還會更大。

  361°到底是怎麼掉隊的呢?

  02

  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1979年,陳埭鎮還是沿海的貧困小鎮,這裡地少人多,家家戶戶以種田捕魚為生。洋埭村村民林土秋等14人集資創辦了陳埭鎮第一家股份制鄉鎮企業——洋埭鞋帽,這家工廠靠生產皮鞋,第一年就賺了8萬元。

  同鄉們受此影響,紛紛開始在家買縫紉機生產皮鞋、旅遊鞋等,家庭作坊遍地開花。1983年,丁建通成立華豐鞋廠生產旅遊鞋和運動鞋,這就是361°的前身。

  從進入行業的時間看,361°比特步和安踏都要早。華豐鞋廠成立後,丁和木等人成立了「求質鞋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丁和木兒子丁世忠帶領下成了今天的安踏。1987年,丁水波創立三興,後來改名為特步。

  361°這些年的掉隊,和2011年前後行業調整期至今公司轉型較慢有著直接關係。

  2011年之前,受到北京奧運會等因素影響,運動用品行業處於盲目擴張階段。當時,各大品牌都採用批發模式(銷售給分銷商),品牌方不直接接觸消費市場,對行業和消費者產生誤判,引發了2012年行業的存貨危機。

  為了儘快調整,除了通過打折等方式去庫存外,「批發轉零售」也成了行業內公司努力的方向。安踏正是因為批發轉零售的速度最快、成效最明顯,逆襲成為了行業老大。

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361

相關焦點

  • 被安踏李寧碾壓,361度輸在哪裡?電商起步慢、增收不增利
    目前港股上市的4家運動用品企業中,除李寧之外,安踏、特步和361°都出自這裡,而且這三家企業的老闆都姓丁。 跟安踏、特步這兩家老鄉企業相比,361°創辦時間最早,曾是李寧、安踏之外的行業老三。可是近些年,361°卻逐漸被特步趕超,和其他三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以至常被外界稱為「掉隊者」。
  • 中國的潮鞋之王出現:打敗李寧和361度,直追耐克、阿迪達斯
    中國的潮鞋之王出現:打敗李寧和361度,直追耐克、阿迪達斯推薦語:中國運動品牌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從運動鞋到運動服飾,再到女裝、童裝等等,這塊蛋糕也在不斷被做大。3月27日,李寧有限公司發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集團收入達138.70億元;3月18日,361度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361度全年收益為56.32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51.87億元。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達斯、特步、李寧、FILA、舒華、361度
    (tom.com) ———— 資訊8———— 奮力追趕,361度聯合高達 一起搞事情要梅開二度 在潮流界,高達也是有著極高的地位
  • 安踏海沃德2代+361碳板跑鞋+匹克新大三角:他們也是民族驕傲
    相比於1代的logo,2代logo的擺放更加順眼了,和鞋子融合成了一體,兼具外觀的美感與功能上的實用,是個非常棒的設計,在這點上,狗哥覺得安踏甚至超越了李寧。
  • 追字母哥蔡恩均失敗,李寧目標NBA國產頭牌,安踏退位讓賢
    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目前NBA中佔比例最大的品牌,安踏,作為長久的NBA中最大體育品牌,安踏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但隨著李寧品牌的強勢進入,安踏敏銳地意識到了危機感,兩個品牌的搶人大戰逐漸開始
  • 追字母哥蔡恩均失敗,李寧目標NBA國產頭牌,安踏退位讓賢!
    隨著NBA逐漸向著商業化發展,無數的體育品牌都決定和NBA中的熱門球員籤訂合約,試圖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作為我國的龍頭品牌,李寧也是一直在嘗試進入NBA,開啟國外市場。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寧品牌在NBA之中的合作情況。
  • 從晉江幫的草根到市值遠超李寧,安踏做對了什麼?
    361°創始人丁建通是陳埭鎮最早一批做鞋的人之一。他曾靠種地、抓魚、幫人抬石頭養家餬口,4個孩子沒上過學,從小送到鞋廠做學徒。1981年,丁建通湊了2000塊錢,帶著4個孩子,在自家客廳建起了一個家庭小作坊,一天生產5雙皮鞋。
  • 361戈登1代換上其他品牌的LOGO,分分鐘賣到1000+
    這幾天361度的首雙高端籃球鞋,戈登1代正式上線了,鞋子的外觀不再神秘,很早之前就有曝光了,狗哥一直覺得AG1的顏值很不錯,越看越好看,設計風格很討喜。早前有網友說AG1代很像李寧的韋德之道,狗哥是非常不認同的,361度能有這樣原創的設計,應該多多支持。但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咱們這次就把AG1代換上其他品牌的logo,看看哪個最好看?
  • 安踏UFO2天體3代籃球鞋發售,安踏全新旗艦中底緩震科技加持
    李寧馭帥14版本、海沃德新一代籤名籃球鞋安踏GH2、阿隆戈登第一代籤名球鞋361度戈登一代籃球鞋等眾多重磅球鞋接連發布,其實除了這些明星球鞋之外,安踏還有著非常不錯的團隊籃球鞋,就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到的安踏UFO2天體3代籃球鞋。
  • 業績穩健增長的「鞋王」361度,如何重塑形象再獲千禧一代青睞?
    來源:第一紡織網361度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1度")今天(1月16日)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的營運概要,361度主品牌產品於2019年第四季度的零售額(以零售價值計算)較2018年同期有低單位數百分比增長;361度童裝品牌產品於2019
  • 從虧損3000多萬到貢獻百億毛利,這筆收購助安踏成為「10倍股...
    3月24日,安踏體育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歸母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30.3%,大超分析師預期。受此影響,公司股價3月24日大漲8.27%,市值回升至1450億港元,是李寧的3倍多,特步的24倍多,361度的58倍多。其中,FILA品牌的快速增長成為安踏體育的強勁推動力。
  • 安踏和阿迪達斯哪個好 安踏和阿迪達斯籃球鞋尺碼一樣嗎
    國牌的361國際線最好,李寧次之,特步競速160x是亮點跑鞋,我從來沒聽說過安踏有什麼亮點跑鞋。B:講實話,安踏的體量再大,在體育上也搞不過Adidas。安踏沒有可以與Adidas抗衡的科技,也並不願意在科技方面花太多的錢。這樣下去安踏會變得越來越溢價。很明顯的看出來就是湯普森系列。講實話腳感辣雞的一批。
  • FILA之後又有Amer,安踏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儘管運動鞋服市場一片熱鬧,但當時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阿迪達斯和耐克雖然好看,但價格太高,而國產品牌李寧、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匹克等等,無一例外,都帶著「土味兒」。從高檔到低檔之間,缺乏一個過渡檔。誰能彌補這個空檔,誰就能迅速壯大。在這個關鍵的選擇上,李寧選擇自己單幹,安踏則選擇收購現成品牌。
  • 從李寧、安踏重新崛起,看國產運動鞋服新品牌如何破局?
    除此之外,從2012年開始,國外龍頭品牌的市場份額就一直在急劇提升,除了李寧、安踏近幾年又重新崛起,大部分國產品牌的表現仍然低迷。 如何理解國內運動鞋服市場的市場格局?從安踏、李寧的復甦,如何看國產品牌的變革路徑?站在當下的節點,新品牌的機會是什麼?
  • 淨利潤上漲30.3%大超市場預期,安踏直奔「世界的安踏」?
    1、全年營收創歷史新高,但競爭構成的壓力不容小覷上文中提到,安踏2019年的營收逼近340億元,但在如今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仍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安踏需要面臨本土體育品牌的競爭。近年來,李寧憑藉國潮風不斷崛起。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
    作為老大的安踏,除了業績不達標,還有部分併購品牌不理想、「國際夢「面臨挑戰等焦慮尚待緩解。1究竟是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黑天鵝」來襲,服裝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如今,業績的增長主要依靠收購品牌FILA的貢獻,市場不禁要問究竟是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2跨國併購品牌半年巨虧14億元公司成立於1991年,彼時剛剛成立的時候,安踏不過是一家給別的品牌做代工的企業。
  • 線下渠道遭疫情阻擊,安踏如何利用線上營銷「化危為機」?
    1月26日大年初二,安踏率先向中國慈善總會捐款1000萬人民幣,用於救助、幫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線醫護人員和患者。而李寧、鴻星爾克、361°等國產運動品牌也同樣採取了捐款捐物的方式支援疫區。 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上升,全國的抗疫工作從二月上旬開始面臨嚴峻的局面,各種防疫物資短缺讓在前線戰鬥的醫護人員壓力巨大。
  • 從李寧、安踏重新崛起,看國產運動鞋服新品牌如何破局?|投資者說
    除此之外,從2012年開始,國外龍頭品牌的市場份額就一直在急劇提升,除了李寧、安踏近幾年又重新崛起,大部分國產品牌的表現仍然低迷。如何理解國內運動鞋服市場的市場格局?從安踏、李寧的復甦,如何看國產品牌的變革路徑?站在當下的節點,新品牌的機會是什麼?
  • 品牌資訊:阿迪達斯、安踏、耐克、李寧、斯凱奇、特步、探拓戶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旗下兩大主品牌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下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增長9.4%。此外,以DESCENTE(迪桑特)為首的其他品牌增長達8.3%,集團電商業務流水同比增長超過50%。目前,安踏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達到215億元。在線上發布會安踏集團宣布,將啟動數位化轉型戰略,將由「批發分銷的零售模式」向「直面消費者的直營零售模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