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在心理學和科學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把普通人變成了怪物。
2004年10月,美國陸軍上士伊萬·奇普·弗雷德裡克惹上了麻煩。那年3月,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Abu Ghraib prison)爆發了臭名昭著的酷刑醜聞,他是其中一名被告。在軍事法庭上,有關虐囚、剝奪睡眠和性羞辱的令人不安的細節被公諸於眾。
史丹福大學退休心理學教授津巴多解釋說,在適當的環境下,幾乎任何人都會被誘導做一些弗雷德裡克被指控的事情:毆打赤身裸體的囚犯,玷汙他們的宗教物品,強迫他們蒙頭自慰。
津巴多認為,弗雷德裡克的行為是可預見的結果,而不是「個例」的孤立行為,這是軍方將責任轉移到某些人身上的方式,被告施暴的行為是對上級允許他在阿布格萊布監獄施暴的環境的一種反應。在軍事法庭上,津巴多能夠以一定的專業知識談論虐囚問題,因為他自己也曾經參與過。津巴多是弗雷德裡克的辯護證人之一,可以說弗雷德裡克被判八年得多謝這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
1971年8月14日至20日,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大廳地下室的一個模擬監獄裡當了6天的「典獄長」。為了更好地了解囚犯和看守的互動根源——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資助,津巴多設計了一個心理實驗,該實驗觀察了兩批本來正常的年輕人,他們隨機分配了囚犯或警察的角色。要進行為期兩周的角色扮演練習。
在津巴多的監督下,斯坦福監獄的實驗變成了受苦囚犯與喜歡虐待他們的虐待狂看守之間的鬥爭。實驗結果被寫下並廣為流傳,使津巴多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享有盛譽,並且揭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即在特殊環境下很容易使正常人喪心病狂。
1961年,在斯坦福監獄實驗前10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測試一些人是否願意向陌生人電擊。後來人們知道,米爾格拉姆的實驗表明,說服一些年輕人電擊將另一個人致死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們被誤導相信自己可能做了,儘管實際上沒有人受到傷害)。
這個實驗為更多的環境行為研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即我們的好壞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津巴多沒有參加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但他一直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到1971年,他準備在史丹福大學進一步研究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在津巴多的監督下,斯坦福監獄的實驗變成了受苦的囚犯和喜歡折磨他們的控制欲強的虐待狂獄警之間的鬥爭。
那時,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委託他研究獄警與囚犯之間的監禁心理和權力心理。津巴多接受了資助,並立即開始了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工作。實驗場地選在斯坦福校園大廳的地下室。在那裡,津巴多用內部隔牆建立了四個「牢房」,以及一個「監獄長辦公室」和供警衛娛樂的各種公共區域。還有一個小的掃帚間,以後會用到。津巴多通過在《斯坦福日報》上刊登廣告招募實驗對象,邀請他們「參與一項有關監獄生活的心理研究」。廣告承諾每天支付15美元。當他的實驗對象申請實驗時,津巴多仔細地篩選他們。任何有犯罪記錄的人,無論多麼輕微,都被拒絕參加,有心理異常和行為問題歷史的申請人也被拒絕參加。
最後,津巴多留下24名健康的大學生,沒有明顯的暴力傾向或其他不良行為傾向。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開始前不久,這些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囚犯組或警衛組。實驗前一天晚上,津巴多為他的12名警衛舉行了一次見面會。他對他們的職責和局限性給予了明確的指示:警衛人員將被安排為三個八小時輪班,以對囚犯進行全天候監督。他們的裝備有警服,偏光太陽鏡和木質警棍以作為權威的象徵。警衛們都被告知不要毆打或以其他方式虐待囚犯。
第二天,警察局成員到達指定的囚犯之家,並將其拘留。這12個人被送往「定製」監獄,進行搜查,指紋識別並拍攝了照片。最後,他們被運送到史丹福大學校園,並護送入地下室,守衛們在那裡等待他們。給了囚犯不合身的衣服,並要求他們戴著大長襪帽。每個人的腳踝都繫著短鐵鏈,以顯示他們作為囚犯的地位。他們被分配了三個到一個牢房,並進行了監獄規則的演講。
往後的幾天實驗者慢慢就進入所扮演的角色,「看守」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而「囚犯」顯示出極端被動和沮喪。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為了防止傷害擴大,原計劃進行兩周的實驗進行了一周就不得不提前終止。
在這兩個實驗中,看似正常、健康的人被誘導——幾乎沒有強迫,只有一點點鼓勵便對其他人犯下可怕的罪行。這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罪犯和守法公民之間的區別,同時也讓人們理解了為什麼許多殘暴之徒身邊會有看似「人畜無害」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