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電影 40年前真實歷史揭露人性心理陰暗處 斯坦福監獄實驗

2020-12-24 可可檔案局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在心理學和科學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把普通人變成了怪物。

2004年10月,美國陸軍上士伊萬·奇普·弗雷德裡克惹上了麻煩。那年3月,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Abu Ghraib prison)爆發了臭名昭著的酷刑醜聞,他是其中一名被告。在軍事法庭上,有關虐囚、剝奪睡眠和性羞辱的令人不安的細節被公諸於眾。

史丹福大學退休心理學教授津巴多解釋說,在適當的環境下,幾乎任何人都會被誘導做一些弗雷德裡克被指控的事情:毆打赤身裸體的囚犯,玷汙他們的宗教物品,強迫他們蒙頭自慰。

津巴多認為,弗雷德裡克的行為是可預見的結果,而不是「個例」的孤立行為,這是軍方將責任轉移到某些人身上的方式,被告施暴的行為是對上級允許他在阿布格萊布監獄施暴的環境的一種反應。在軍事法庭上,津巴多能夠以一定的專業知識談論虐囚問題,因為他自己也曾經參與過。津巴多是弗雷德裡克的辯護證人之一,可以說弗雷德裡克被判八年得多謝這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

津巴多

1971年8月14日至20日,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大廳地下室的一個模擬監獄裡當了6天的「典獄長」。為了更好地了解囚犯和看守的互動根源——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資助,津巴多設計了一個心理實驗,該實驗觀察了兩批本來正常的年輕人,他們隨機分配了囚犯或警察的角色。要進行為期兩周的角色扮演練習。

在津巴多的監督下,斯坦福監獄的實驗變成了受苦囚犯與喜歡虐待他們的虐待狂看守之間的鬥爭。實驗結果被寫下並廣為流傳,使津巴多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享有盛譽,並且揭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即在特殊環境下很容易使正常人喪心病狂。

1961年,在斯坦福監獄實驗前10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測試一些人是否願意向陌生人電擊。後來人們知道,米爾格拉姆的實驗表明,說服一些年輕人電擊將另一個人致死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們被誤導相信自己可能做了,儘管實際上沒有人受到傷害)。

這個實驗為更多的環境行為研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即我們的好壞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津巴多沒有參加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但他一直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到1971年,他準備在史丹福大學進一步研究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在津巴多的監督下,斯坦福監獄的實驗變成了受苦的囚犯和喜歡折磨他們的控制欲強的虐待狂獄警之間的鬥爭。

那時,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委託他研究獄警與囚犯之間的監禁心理和權力心理。津巴多接受了資助,並立即開始了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工作。實驗場地選在斯坦福校園大廳的地下室。在那裡,津巴多用內部隔牆建立了四個「牢房」,以及一個「監獄長辦公室」和供警衛娛樂的各種公共區域。還有一個小的掃帚間,以後會用到。津巴多通過在《斯坦福日報》上刊登廣告招募實驗對象,邀請他們「參與一項有關監獄生活的心理研究」。廣告承諾每天支付15美元。當他的實驗對象申請實驗時,津巴多仔細地篩選他們。任何有犯罪記錄的人,無論多麼輕微,都被拒絕參加,有心理異常和行為問題歷史的申請人也被拒絕參加。

最後,津巴多留下24名健康的大學生,沒有明顯的暴力傾向或其他不良行為傾向。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開始前不久,這些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囚犯組或警衛組。實驗前一天晚上,津巴多為他的12名警衛舉行了一次見面會。他對他們的職責和局限性給予了明確的指示:警衛人員將被安排為三個八小時輪班,以對囚犯進行全天候監督。他們的裝備有警服,偏光太陽鏡和木質警棍以作為權威的象徵。警衛們都被告知不要毆打或以其他方式虐待囚犯。

第二天,警察局成員到達指定的囚犯之家,並將其拘留。這12個人被送往「定製」監獄,進行搜查,指紋識別並拍攝了照片。最後,他們被運送到史丹福大學校園,並護送入地下室,守衛們在那裡等待他們。給了囚犯不合身的衣服,並要求他們戴著大長襪帽。每個人的腳踝都繫著短鐵鏈,以顯示他們作為囚犯的地位。他們被分配了三個到一個牢房,並進行了監獄規則的演講。

往後的幾天實驗者慢慢就進入所扮演的角色,「看守」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而「囚犯」顯示出極端被動和沮喪。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為了防止傷害擴大,原計劃進行兩周的實驗進行了一周就不得不提前終止。

在這兩個實驗中,看似正常、健康的人被誘導——幾乎沒有強迫,只有一點點鼓勵便對其他人犯下可怕的罪行。這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罪犯和守法公民之間的區別,同時也讓人們理解了為什麼許多殘暴之徒身邊會有看似「人畜無害」的幫兇。

相關焦點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要去輕易試探人性,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輕易去考驗人性。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是一個在心理學界的非常知名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這是一個超出預期的實驗,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失控局面;這是一個待完成的實驗,原計劃14天而不得不在第6天終止;這是一個矛盾衝突和警醒作用,足以翻拍成電影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24個假獄警和囚犯共處6天,詮釋了最真實的人性
    20世紀有一項最出名,也是最受爭議的心理學人性實驗,就是「斯坦福監獄實驗」。而其實驗目的,則是想看看人在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反應。但誰也沒有料到,這場實驗將人性中的"餓"表現的淋漓盡致。實驗是由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1971年開啟,他將心理系大樓底下地下室的一些房間以及走廊改造成為與加州監獄一模一樣的場景, 實驗室成為了牢房。而大門都是豎著的鐵桿結構,沒一間牢房都有獨立的號碼。隨即他又以每天15美金的價格,招募實驗的志願者。在招聘廣告發出之後,有百多名人前來報名,大多都是附近的學生。
  • 聽說過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麼?
    1971年,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發起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斯坦福監獄實驗。 為達到真實的效果,完全模擬當時美國現實生活中「囚犯」和「獄警」的為期14天的實驗經歷。
  • 探秘1971年斯坦福監獄真實實驗:18名普通人變成惡魔只需6天?
    然而在1971年,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卻為人們揭示出人類所處的環境也許真的可以是一個生性善良的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個陰暗殘暴的惡魔,而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敢複製這個實驗。1971年8月1日,美國舊金山的各大報刊之中紛紛刊登了一組實驗志願者招募招募,信息中指出這是一項為期兩周的心理學學術研究。
  • 豆瓣7.7分,縱向版《雪國列車》,透析真實人性的333層人間地獄
    如果看過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你一定會被裡面上層人民反抗上層社會的真實狀況所震驚。去年,一部同樣揭露人性的西班牙電影上映,豆瓣評分7.7分,它就是《飢餓站臺》。當然,他肯定不知道這裡面具體是什麼樣,不然打死他也不會進來。這部影片是根據坎城獲獎短片《下一層》擴展而來,作為一部封閉空間的電影,從格倫睜眼的一刻起就具有強烈的懸疑色彩,觀眾們就像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一樣期待裡面都有什麼奇妙的事物。
  • 這不是電影,是犯罪!
    如果銀幕上的暴力可以真實發生,而不是演的,那這樣的電影,會開出多麼可怕的先例。娜塔莎的哭泣,似乎不像在哭泣歲月和青春,更像是對導演和攝製組的傷心控訴。/《列夫·朗道:娜塔莎》劇照就這,還想讓觀眾覺得美,看得爽?抱歉,我不是變態。
  • 這部電影被封為改變電影歷史的神片,是尬吹還是實至名歸
    這個系列甚至被很多電影人評價為是21世紀最偉大電影之一,史詩級別的巨作,震撼到無法用言語表示,恨不得要改寫100多年的電影歷史軌跡,電影新的元年從這個系列開始轉折等等,用的都是誇張和狂歡的讚美之詞。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給予非常低的評價,總體就是藝術和倫理之間的對抗,藝術不可凌駕於人性之上。
  • 百部穿影政治篇35:《死亡實驗》_娛樂頻道_鳳凰網
    第一次轉變出現在這天晚上,一位軟弱的獄警遭到同事嘲笑,自尊受挫,於是叫醒了已經睡下的法赫德讓他做伏地挺身,這也是索恩教授定下的懲罰措施。這次轉變主要發生在擁有特權的獄警一方,它已經反映出了「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在低自尊的情況下,自卑者會用貶低另一群人的方式來獲得尊嚴,即便這個人所處的社會階層地位並不是很低,他也依然無法心理平衡,必須用極端方式來排遣。
  • 全球真實發生過的9大實驗,起死回生已被證明可行!
    這其中不乏有些實驗,有點古怪、有點瘋狂……如果你的心臟不夠強大,那麼慎入!7斯坦福監獄實驗關鍵詞:權利之下,人性的惡暴露無遺執行者:菲利普·津巴多於是,1971 年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學樓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個模擬監獄,招募了一批大學生,試圖觀察這些模範公民在新環境和新角色中將如何互動,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 人性考驗,監獄實驗,這部R級火了
    所以,他其實是個高酬勞實驗的自願實驗者。他進去以後,就和一個老人關在一起。這個老人是殺人犯,他窮兇極惡,謊話連篇,和男主完全不是一路人。但是他也深諳監獄的規則,並不像男主這樣心思純淨,過於理想化。這個室友他認識,她曾經是自願來監獄的實驗者的面試官,男主來的時候,就是她面試他的。她得了絕症,於是也自願來參加實驗,想要通過自身改變實驗結果。她希望大家能夠團結起來,她幫所有人分好了食物,苦口婆心地要求他們只吃自己那一份,給下面的人也都留下些吃的。
  • 火影:在無限月讀中,岸本反轉了他們的人生,也揭露了人性的陰暗
    鳴人作為熱血少年番的主角,性格開朗人設逗比是最合適的設定也是一種標配,比如《海賊王》裡的路飛、《死神》裡的黑崎一護,都是這一類性格的男主角。不過,在無限月讀這種虛擬的「平行世界」中,鳴人的性格有了一個很大的翻轉。岸本的這一設計不單單是為了用反轉來體現差異,也在藉此揭露了人性。
  • 史上最經典的四部監獄電影,堪稱史詩級大作,網友:看過不虧
    每當看到有關監獄的電影時,內心就會鼓鼓作動,似乎那就是兩個世界,而處於監獄裡面的人就不是過的人的生活,他們沒有話語權,沒有自由,被監獄管理員呵斥,只敢怒不敢言,任宰割一樣,還心存一點同情。但這並不能給犯罪的人尋找一個可以赦免罪行從寬的理由,因為犯罪了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無可厚非的。今天,小編整理了4部認為是史上拍得最好的國外監獄電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至於是否經典,相信大家的眼光不會錯的,一起來看看這四部電影吧!《肖申克的救贖》一直被評選為史上最好的監獄電影,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電影,它值得讚揚。
  • 三狼奇案:一部非常殘忍又恐怖的電影,無情揭露了人性的陰暗面
    文:宿夜花說實在的,一般來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太愛看一些諸如恐怖片、犯罪片、奇情片的類型電影的。理由非常簡單,香港電影的優點與缺點,都集中在這類電影中。因其創作環境不受限、題材寬泛深廣,總是會揭露一些避而不談的真實世間百態、直戳人心的痛點;也正因如此,很多跟風、媚俗、浮誇的粗製濫造之作,招搖過市。《三狼奇案》作為奇案題材的翹楚,因其根據真實案例改編——香港「十大奇案」之「三狼案」,本身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
  • 冷門高分電影《冒牌上尉》:19歲的屠夫是如何煉成的?
    德國導演就這麼幹了,而且拍的比恐怖電影更驚悚百倍。 更讓人驚悚的是,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交代這輛軍車和軍服從哪裡來,通過背景交代,這輛車的主人大概也是看到德軍潰敗在即,棄車逃生了吧。 不管怎麼說,威利在車裡找到大衣保暖,而且還有兩個蘋果果腹。甚至,還有一身上尉軍服,雖然褲子不怎麼合身,對於他來說,已經意味著可以通過這個捷徑,變成人上人。
  • 《列夫·朗道》:從電影項目到人類學實驗
    他選中了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的一處大約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廢棄遊泳館,從零開始,通過參考實景資料和大量歷史文獻,將其改造成了史達林時代位於莫斯科的一所科學研究院作為主要拍攝地,也就是列夫·朗道生活工作的地方。於是,歐洲電影史上規模最大的電影場景就這麼誕生了。《列夫·朗道》中的科學研究院,按照史達林時代的風格建成。
  •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真人真事改編,以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為基礎。電影是關於心理學的,實驗中的人物心裡都有描述,其中最清晰的是Forest Whitaker演的角色,一個中年男人長期獨身,跟母親住在一起,心理的變化,刻畫得比較深。內心的孤寂,表面的內向,見陌生人自作外向的交談,以及在離開家後自己領域的脾氣怪異,變態的心理表露無遺。
  • 驚悚劇情電影《死亡實驗》
    《死亡實驗》是由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而成的電影。該實驗內容是,將一群心裡、身體健康的人隨機分為兩撥,一波少數派扮演「規則」掌控者的「獄警」,一波多數派扮演失去人權的「囚犯」,以此來觀察環境對人類行為造成的影響。
  • 14部DAU影片將上線,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
    本文帶來作者十二辰子在柏林觀影后的兩篇影展日記,關於這兩部電影以及DAU系列,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藝術與道德的邊界,我們該如何「凝視」。一、引爆口碑的 DAU,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衰退》的重點在於「實驗」,一場關於人性與動物性的實驗。影片的開頭即是幾個全身赤裸的壯漢躺在操場的實驗臺上,拉比(Rabbi)站在由篝火和電流所營造的昏黃燈光之中,周圍是秘密研究所的科學家,現場酷似原始部落的獻祭場面。而這場由宗教與科學引發的討論也以此貫穿全片。
  • 六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直擊人性的最低點
    一部揭露黑暗勢力、社會陰暗面,抨擊權錢交易、潛規則黑幕,批判官商勾結、貪汙腐敗的電影,也是同類國產片中的佼佼者,力度之大、剖析之深刻都讓人咋舌。 村長只是傀儡,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孔家三兄弟,一手遮天,為所欲為,村民全都唯命是從,甚至把虎子嚇得大小便失禁。 沒有正義戰勝邪惡,沒有主角光環,有的只是殘酷的現實和黑暗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