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閱讀,是心靈的漫步
讓文字牽著思想遠行
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風景
第三屆「書香飄 校園美」主題活動日前啟動。這項活動由中共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教育局、海峽教育報社聯合主辦。從2016年開始,每兩年一屆,覆蓋福州中小學校,參與人數數百萬。今年活動有「最美書香校園」評選、「十佳校園閱讀引路人」推薦、「小書架 新未來」創意書架徵集及總結分享會。截止目前,活動主辦方收到數十所學校「最美書香校園」候選材料,我們將精選部分學校進行展示。今日為第十二所——連江縣文筆小學。
NO.12
連江縣文筆小學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精神成長而準備提供的圖書,那就是學校了」。
的確,學校,首先意味著閱讀。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曾經說過,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養成閱讀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連江縣文筆小學正是以此為目標,建校兩年來一直在努力創建書香校園,努力讓閱讀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給閱讀一處空間
試想一下:老師和學生徜徉在充滿書籍的校園,漫步在書香濃鬱的校園,與聖賢對話,和雅士交流,這該是一所多麼令人期待和神往的校園!因此,無論是在圖書室,還是在教室,乃至學校的走廊,書籍都能觸手可及。
1、樓道牆壁書架,圖書隨時靜靜等待你
學校樓道設計造型典雅的書架,發動學生把自己的刊物雜誌、童書故事書、科普小說等捐出來,分類擺放在書架上供同學們自由閱讀。學生只要有一點兒讀書願望,伸手就可以拿起一本書翻閱。課餘零散閱讀是大腦的另一种放松,可以隨時收穫課本以外的知識。書香就這樣瀰漫開來,悄無聲息。
2、班級流動書櫃,圖書源源不斷走向你
當書很容易取得,當環境中充滿讀物時,閱讀就很容易發生。教室中的書庫越好,閱讀也越多。教室裡有較多的書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摘自《閱讀的力量》
各班由學生自主捐出3本以上圖書放在班級圖書角,專門設班級圖書管理員負責借閱登記,讓圖書在班內流動。班與班、年級組與年級組可以半個月、一個月進行一次圖書循環流動。豐富的圖書供學生選擇的範圍更大,一個動態、放大的微型圖書館就在學生身邊,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
3、學校尚雅書館,圖書熱情似火招呼你
我心裡一直在暗暗設想, 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博爾赫斯
今年學校尚雅書館的藏書量會達到4萬冊,包括文學作品、科學知識、歷史故事等,可以說是各個方面應有盡有。但是,學校要做的,就是努力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豐富的圖書資源。至於「讀什麼」,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和決定吧。因為閱讀興趣遠遠比讀什麼來得更重要。
給閱讀一段時間
1、晨誦——與黎明共舞
晨誦,就是每天清晨用一首詩開啟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個黎明。晨誦是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兒歌、童謠、經典詩文滋潤學生的心靈。學校希望孩子們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並以此開啟一天的學習。
為此,學校特意編輯誦讀課本《文筆晨風》,這個暑假《文筆晨風 經典誦讀》又將出版,學校希望孩子們在「與黎明共舞」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黎明時刻與經典相會,沉浸其中,玩味其間,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2、午讀——與唯美相伴
瞧!此刻孩子們的心中、眼中只有書,他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而老師要做的,就是捧起一本書,與孩子們一起靜享這美好的午讀時光。
3、誦讀——與課程同步
文筆小學每周都安排一節的誦讀課,課程的內容可以是心愛作品朗讀課:課上每個人都讀他最喜歡、最使他動情的作品,或是詩歌,或是中、短篇作品片段,老師也讀自己喜歡的作品。
也可以是新書介紹課:請幾個學生為全班同學介紹一本書。程序是:首先介紹書名、作者,然後簡單介紹一下書的內容,最後為全班同學朗讀書中他最喜愛的一個部分。當然形式可以多樣化,只要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便是最好的。
給閱讀一個舞臺
教育家李苦禪曾經說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為了營造書香校園氣氛,學校組織開展讀書節各種活動,在活動中讓「書香校園」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其中,包括「紅色基因·我們傳承」講故事比賽、作家進校園、「金話筒」進校園、「我讀書,我快樂」主題升旗儀式、「一路書香伴我行」的主題班隊會、大型圖片漂流活動、「我是中國娃,講好普通話」活動、「百人現場書法競賽」活動、「班班有歌聲·古詩詞吟唱」活動等等。
特別是學校開展的「圖書漂流」大型活動,伴著落日的餘暉,老師、學生靜享讀書的快樂,這便是一道最亮麗的風景。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國學經典親子PK賽,也讓學生收穫頗豐。
格雷厄姆·格林說:「一個人日後會成為怎麼樣一種人,端看他父親書架上放著哪幾本書來決定。」讓孩子喜歡閱讀,父母的引導和榜樣示範非常重要。一些父母不讀書甚至痴迷電子遊戲,難免讓人對孩子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憂慮。
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或文本環境的家庭,與沒有或無法提供這種環境的家庭,形成了社會的兩種階層。現代研究同樣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取決於對業餘時間的支配。童年的閱讀,決定兒童之間的差距。
學校主張家校互動、親子共讀,讓學生和老師、家長都捲入到共讀中來。每一段時間大家共讀一本書,一起交流和討論,共同編織閱讀分享的生活。通過共同的閱讀,老師、父母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從而避免成為「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給閱讀一份動力
文筆小學充分相信榜樣的力量,一定會激勵孩子們閱讀、悅讀、越讀。為此,學校架設多個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給他們遨遊書海提供更多動力。
1、閱讀之星評選
2、校園廣播站。分享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講述身邊學生的讀書故事。
3、積極指導學生作品發表。
4、組織學生參加福州市「暢讀經典書籍·播種好習慣」閱讀比賽。
行動就有收穫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說,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腹有詩書氣自華。邂逅一個個故事,與一段段文字結緣,不經意間,悄然改變孩子。
當一篇篇習作從孩子們的筆下誕生時,學校也收穫了欣喜。四年來文筆小學已經近300篇習作在《讀書》《新作文》等CN刊物發表,在「語文杯」作文比賽中,學校有200多位同學分別賽國家級、省級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同時在市、縣級的各種閱讀、作文競賽中,也屢次獲一、二、三等獎。
讓學生愛上讀書,
從書中獲得智慧、慰藉和力量,
那就是我們送給他們的
一生最好的禮物!
(供稿:連江縣文筆小學 )
編輯 / 製作:羅菊熙
海峽教育報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海峽教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