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有多狼狽?彈盡糧絕,一個步兵聯隊活著的不到500人

2021-01-11 騰訊網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15:第三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僅僅兩個月,阿南惟幾又一次發動了針對第9戰區的作戰。這就是抗戰歷史上的「第三次長沙會戰」,而這一次薛嶽用他的天爐戰法讓日軍狠狠地吃了一次苦頭。

01 阿南惟幾的小心思

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爆發,有一個重要的國際形勢背景。1941年下半年,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推進迅猛。

這樣的推進速度,讓身處中國戰場的阿南惟幾擔心「中國戰場成為次要戰場」。阿南惟幾一直試圖尋找新的作戰機會,希望以積極的作戰避免淪為「次要戰場」。1941年12月,日軍第23軍準備策劃對香港的進攻——這讓阿南惟幾找到了再次發動作戰的理由。

阿南惟幾和參謀長木下勇以策應23軍香港作戰為理由,準備再一次發起對長沙方向的進攻。在這一次木下勇擬定的作戰方案裡,日軍首先計劃以第6、第40兩個師團的兵力擊潰新牆河一線的我第20軍,並將20軍主力包圍並殲滅;隨後以第3和第6兩個師團擊潰我第37軍。

在這份計劃裡,日軍並沒有明確是否會攻佔長沙,但實際上不論是阿南惟幾還是第3師團的豐島房太郎都存有攻佔長沙的念頭,但是礙於擔心上級不會批准,因此作戰計劃裡並未明確說明要攻佔長沙——而這個模稜兩可的作戰計劃,為日軍這一次作戰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而阿南惟幾的對手薛嶽在總結了上兩次長沙作戰的得失之後,決定採取「天爐戰法」來應對日軍的進攻。

何謂「天爐戰法」?薛嶽自己是這樣說的

天爐戰者,為在預定之作戰地,構成縱深網形據點式陣地,配置必要之守備部隊,以伏擊、誘擊、側擊、截擊、尾擊、堵擊等諸手段,逐次消耗地力,挫其銳氣,然後於決戰地使用優越之兵力,施行反擊及反包圍,予敵以殲滅打擊。蓋為後退決戰方法,因敵之變化而變化之殲敵制勝新方略,如爐熔鐵,如火煉丹,故名。

02 日軍突破新牆河

1941年12月23日,日軍第40師團兩個步兵聯隊向新牆河北岸的我守軍陣地發起進攻,第三次長沙會戰正式爆發。

據守最前沿陣地的是川軍第20軍,軍長楊漢域是楊森的侄子。

20軍面對的是日軍3個師團的進攻,而薛嶽要求其堅守10天後再轉移至日軍的側後等待合圍追擊的時機。

1941年12月24日,日軍第6和第40師團全部進入新牆河北岸,在猛烈炮火轟擊之後,第40師團率先發起攻擊。其渡河過程中,我20軍第134師對敵人進行了猛烈的阻擊。日軍的推進非常兇猛,下午2點,日軍已經突破了第134師一線陣地。

夜晚,日軍第6師團則在雨雪的掩護之下強渡新牆河,並向133師陣地猛攻。午夜時分,133師一線陣地也被日軍突破。

1941年12月25日,第3師團一部也跟在第6師團後面渡過了新牆河。

僅僅一天,新牆河一線陣地即被日軍全線突破。第20軍的3個師陷入了和日軍3個師團的混戰,楊漢域和各部的聯絡一度中斷。激烈的戰鬥之中,20軍雖然被打亂,官兵不得已各自為戰,但均能堅守陣地,頂住日軍一波一波的進攻,誓死不退,直至戰到最後一人。

儘管20軍的戰士們一直在堅持,但部隊傷亡過大,打到第3天,楊漢域決定各部提前按照原計劃進行轉移。儘管沒有完成薛嶽規定的時間,但川軍以3個師正面硬鋼日軍3個師團(其中2個是精銳師團)能打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不容易了。

03 苦戰汨羅江

日軍突破新牆河陣地之後,第3,第6師團於26日晚進抵汨羅江北岸,第40師團也推進到了汨羅江北岸的長樂街。

苦戰在汨羅江繼續。

汨羅江的中國守軍是湖南本土的第37軍,外加99軍的兩個師。

1941年12月27日,日軍第6師團、第40師團分別發起進攻,均被當面守軍擊退。但第3師團突破了99師的陣地。

第二天,日軍第3師團全部渡過汨羅江。99師邊撤邊打,在撤退過程中也在不斷殺傷日軍。

1941年12月30日,日軍在航空兵和炮兵支援下,全面圍攻37軍。激戰一整天之後,此時37軍阻擊任務已完成,開始向山地轉移;當天深夜,99軍在薛嶽的命令下也開始脫離戰場,向西撤退,在粵漢鐵路右側山地隱蔽起來。

第37軍和第99軍形成了從東西兩面夾擊日軍之勢,只等薛嶽一聲令下了。而在日軍身後的第20軍也在持續騷擾日軍。

日軍第3、6、40師團已經全部渡過汨羅江,下一步就是長沙城。儘管派遣軍總部沒有批准阿南惟幾攻佔長沙的要求,但是阿南惟幾依舊下令讓第3師團進攻長沙。

阿南惟幾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即將為這一決定付出怎樣的代價。

04 湖南是日本兵的墳墓

阿南惟幾的命令一下,第3師團急切地開始向長沙突擊,第3師團師團長豐島房太郎和阿南惟幾一樣,對攻佔長沙抱有強烈的興趣。

而薛嶽為了引誘日軍攻擊長沙,只放了1個第10軍守長沙城。——第10軍能不能在合圍部隊達到指定位置前,守住長沙,成了薛嶽整個天爐戰法的關鍵所在。

時間來到了1942年的元旦,多日雨雪的天氣終於放晴了。日軍士兵一掃多日來在惡劣天氣之下作戰的苦悶,第3師團驕傲地認為長沙城不會再有什麼戰鬥,他們能夠在長沙城裡過一個舒服的新年。

然而,英勇的第10軍可沒準備讓日本人這麼輕鬆地進入長沙城。

首先接敵的是預備第10師。日軍在飛機和大炮的支援下,向第10師陣地發起猛攻。預備第10師官兵奮勇作戰,其中守衛長沙南門外的30團團長葛先才更是拒絕師長方先覺讓其撤退到城牆上的命令,他決定「以攻為守,就是死了也值得」。他這樣說道:

絕對不可後撤,。。。我一後撤,敵必尾隨跟進,那才是真正的危險。我都考慮過了,也準備好了,軍人應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不計後果決心出擊。我再也不向你請示,也不要你增援,你只當30團死光了。。。。不是敵死就是我到黃泉,決計與敵攜亡

葛先才說完這番話之後,帶著全團官兵向當面日軍猛撲過去,日軍沒有想到守軍還敢反衝擊,頓時大亂。

長沙的戰事依然焦灼,日軍急切地想攻下長沙。1942年1月2日開始,雙方在長沙的東門和南門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日軍數次突破陣地,但中國守軍又數次頑強地將陣地收回。中日兩軍的士兵反覆進行白刃戰,雙方還互派敢死隊實行手榴彈式的互爆攻擊。

在這樣的殘酷戰鬥下,預備第10師依然絲毫不退,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依然沒能佔領長沙。

久攻不下的日軍精疲力竭,彈藥也快用完。而1942年1月3日,大量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出現在合圍地點。日軍戰史記載「背後出現了令人可怕的重慶軍約30個師,正在壓縮包圍圈」。負責掩護後路的第40師團已經開始遭受到我軍的猛烈攻擊,各聯隊都陷入了苦戰之中。

第37軍、第99軍陸續開始對日軍展開圍攻,37軍的士兵在日軍陣地附近用日文寫了這樣一句話「湖南是日本兵的墳墓」

阿南惟幾此時也知道長沙已經是不可能攻下了,這3個師團能否全身而退都是個未知數。

1942年1月4日,薛嶽和阿南惟幾在同一天都下達了命令,只是前者下令追擊,後者下令撤退。

湖南開始真正成為日軍的墳墓。日軍3個師團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猛烈攻擊,情形非常之狼狽

重兵包圍之下,日軍彈盡糧絕,中國軍民堅壁清野,日軍很難找到糧食,寒冷的天氣裡難以覓食。——被我軍俘虜的日軍第6師團24聯隊士兵都餓得走不動。第6師團被我軍分割成3個相互隔離的部分,子彈耗盡之下,只得以刺刀來肉搏。為了抵抗我軍的進攻,第6師團司令部的全體軍官和通信兵都投入了戰鬥。

日軍第3師團遭到我79軍和第4軍的夾擊,全軍陷入混亂之中。輜重、傷員堵塞了原本就泥濘的道路,在我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前進得十分緩慢。混戰之中,第3師團的軍旗被炸飛,護旗士兵整個上半身都炸飛了,而第3師團師團長豐島房太郎也差點命喪於此。

第40師團也好不到哪裡去,和我37軍苦戰數天之後,只能拋棄了傷員和輜重,留下來的人步槍子彈每人不超過15發,手榴彈每個分隊只剩下1-2枚。

在渡過新牆河時,得知中國軍隊即將追上來,日軍竟爭先恐後,亂作一團,「多自相踐踏,因此落水溺斃者甚眾」。

1941年1月16日,疲憊不堪的日軍終於撤回了新牆河北岸,第三次長沙會戰到此結束。

05 不同的傷亡數據

關於此戰的結果,日軍發布的戰報聲稱日軍戰死1591人,陣亡軍官108人,負傷4412人;而薛嶽的報告則顯示日軍死傷5萬多人。

雙方的數據相差如此之大,很明顯雙方的數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

日軍的傷亡絕不只有這個數字,試看一列即可知道:日軍一個滿編3500人的聯隊戰後活下來的不到500人。而且日軍在此戰中遺棄了大量屍體,這在以往的作戰中是從沒發生的。顯而易見日軍傷亡是驚人的。

而薛嶽的殲敵數字也很明顯誇大了,日軍此戰不過10萬人,如果傷亡達5萬多人,那麼日軍第11軍豈不是被打殘了?而實際上這和事實並不相符。

關於日軍傷亡數,後世專家學者認為傷亡在1-2萬之間比較靠譜。

第三次長沙會戰,我軍毫無疑問是取得了大捷

回顧這場大捷,我軍獲勝主要是因為戰法得當,軍民同心,上下一致。同時我們去看日軍方面,也有不少問題導致慘敗。

首先,日軍作戰目的不明確。作戰計劃裡並沒有攻佔長沙,導致所攜帶的武器彈藥不足,道路被我軍民破壞,武器和糧草運送不暢。日軍這次就帶了一些野戰炮和山炮,重炮火力反而不如我軍。

其次,此時日本陸軍主力大多被調往太平洋戰場,補充的兵員作戰經驗不足,士氣較差。日軍戰史記載「官兵們關於今後的行動毫無所知,處於疑神疑鬼的狀態」。

不過我軍各軍之間協同不一,戰鬥力層次不齊,也讓我軍無法進一步擴大戰果。

相關焦點

  •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悲催的犧牲品,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
    10月調入侵華日軍第十一軍麾下。1941年12月下旬該師團主力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第四十師團,下轄步兵7個大隊,野山炮3個大隊,戰死164人(13),傷571人(57)。工兵第40聯隊,聯隊長鴨澤恆二郎中佐第四十師團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擔任著日軍側翼防禦的任務,一直在戰線的最東側。
  •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到底打死了多少南京大屠殺元兇的第六師團?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投入華北,在保定作戰中異常活躍,而後又投入淞滬、南京、徐州、武漢等正面戰場90%的大戰役,」各次作戰中頗有勇名」。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六師團投入9個步兵大隊,4個野炮山炮大隊,可以說是該師團主力作戰部隊基本都出動了。
  • 第三次長沙會戰,薛嶽雪恥一戰
    短史記諶旭彬對第三次長沙會戰質疑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驕兵致慘敗。在第三次南嶽會議後,薛嶽和第9戰區積極備戰,很快就迎來雪恥一戰—第三次長沙會戰,也成就薛嶽軍事生涯最輝煌的篇章。阿南惟幾在策動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初就有乘勢攻略長沙的意圖,開戰之後在汩羅江以北地區的順利進展,更讓他產生了可以輕而易舉地佔領長沙的錯覺。
  • 第三次長沙會戰到底消滅了多少日軍?這是一場漂亮的防禦戰
    在幾百年的封建社會,清政府軟弱無能,成為整個世界欺負的對象,連日本這樣曾經的附屬國,都能在中國身上踩一腳,可見處於封建時期的中國國力到底有多差。而今天要說的這一場戰爭就是抗日戰爭中大規模攻防戰之一的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12月24日到1942年1月15日,這二十多天的戰爭,是中國軍隊打的一場漂亮的防禦戰,那這一場戰役我們到底消滅了多少日軍呢?被稱為大捷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到底消滅了多少日軍?
  • 第二次長沙會戰是什麼原因致使日軍回援?第六戰區圍攻第11軍後方...
    注:第二次長沙會戰並不是第九戰區將日軍擊退,由於密電碼被破譯,第九戰區非常被動。日軍甚至已經攻進長沙城,第六戰區奉軍事委員會命令出動3個集團軍及江防軍共20多個師進攻日軍第11軍後方宜昌地區,致使第11軍轉向回援。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的兵力如何,薛嶽為何出現判斷失誤?
    第3師團換了領導,新任師團長是豐島房太郎,改為三聯隊建制後,兵力剩下20171人,戰馬7750匹,汽車67輛。第4師團,師團長北野憲造,改為三聯隊建制後,總兵力為12,377人。第6師團,第1個攻入南京血債纍纍的第47聯隊被調走之後,兵力還剩20094人。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以第36師為例子,全師僅有步槍4000支、輕機槍324挺、重機槍72挺、20毫米機關炮8門、82毫米迫擊炮24門,重火力上根本無法與日軍師團相比較。至於輕火力,很多人認為國軍一個師有1萬多人,步槍、輕重機槍、手榴彈居多。近戰中,應該國軍應該能佔優勢。但這一優勢僅僅是表面上的,實際戰鬥中,「德械師」一個師火力都無法抗拒日軍一個聯隊。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注:戰車第三師團是日軍4大戰車師團中(1942年成了3個,1944年成立1個)唯一一個有大規模參加過大型會戰的師團,在豫中會戰中中國軍隊無人能擋。注意,戰車第三師團不是第三師團,前者是1942年成立主要以裝甲單位為主力,後者是17個常設師團之一(即後面的甲種師團)
  • 二次長沙會戰能守住:除了天狗食日驚嚇日軍,也靠大阪師團神助攻
    在坦克和特種兵聯隊的協助下,12萬大軍向長沙方向開始展開攻擊。突然天空慢慢變暗,被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住,很多士兵日軍都在揉著眼睛,衝鋒的日軍因為視線的原因慢慢停下了腳步,而這時人群中很多人則喊出了「不好,快看,國旗被天狗吃掉了……」
  • 「萬家嶺」日軍屍橫遍野,眼看就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惜天意弄人
    日軍第一○六師團與一○一師團一四九聯隊和兵萬家嶺地區,一場殲滅戰就此開始。參加武漢會戰之前有16000人兵力,在沿南潯路一線作戰中,傷亡達到八千餘人,中、小隊長死傷過半,幾乎喪失了戰鬥能力,落的個日軍最弱師團名聲。師團長為日本陸軍中將松浦淳六郎。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日本大阪師團沒有參加對華戰爭之前其麾下是第8(大阪),第9(京都),第10(和歌山)和第20聯隊,四個主要步兵聯隊組成,另外還有四個屬於輔助單位的連隊。輜重聯隊和炮兵聯隊,輔助單位還有一個戰車中隊擁有輕型裝甲車12輛,坦克炮戰車五輛,炮兵聯隊裝備有四一式山炮12門、三八式野炮36門、37毫米速射反坦克炮12門,日軍92式70毫米步兵炮步計算在內。
  • 薛嶽將軍為什麼能在「長沙保衛戰」中抵擋日軍三次進攻
    薛嶽將軍率領的國軍,頂住了日軍向長沙3次進攻的戰役,叫長沙保衛戰;它是抗戰國軍作戰中少見的亮點。因為日軍裝備精良,兵員素質高;無論淞滬戰役,還是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南昌保衛戰都是以國軍的失敗為結局。雖然第四次長沙戰役,國軍還是失守了,但前三次戰役還是可圈可點的。
  • 第二次長沙會戰也算贏?長沙失守,我方主力軍被擊潰,傷亡超5萬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中日兩軍再次於圍繞著長沙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會戰。這次會戰在戰史上被稱為「第二次長沙會戰」這一次,薛嶽的對手換成了阿南惟幾中將。
  • ...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上高會戰|抗日戰爭|官園部和一郎|日軍...
    第十九集團軍的羅卓英總司令是一個喜歡寫詩的將軍,但他沒有一點兒文人的迂腐。他有一句名言:軍人事業在戰場,軍人功罪也在戰場。近期不斷有消息傳來,日軍將要組織一次規模較大的進攻。江西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戰事了。羅卓英派往九江到南昌的情報人員,不斷地送來了日軍的作戰情報。日軍將要進攻贛西北一帶的上高地區。
  • 日本侵略者的「破局」:長沙會戰上的「天爐戰法」為何連續用4次?
    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抵擋住了日軍的炮火,取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而第四次長沙會戰,卻成為中國軍民永久的痛。 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中國將領薛嶽手握30萬大軍,為何卻讓日軍3天攻下長沙?
  • 南京保衛戰中,王牌教導總隊犧牲了多少人?日軍的日記令人心碎
    在淞滬會戰開始前,教導總隊的兵力為13000餘人。淞滬會戰爆發後,副總隊長周振強率領教導總隊第二團趕赴上海參戰。在張華浜阻擊戰中,教導總隊與日軍激戰三晝夜,傷亡近半數。11月5日,又緊急調派7500餘人到上海增援堅守八字橋的第67師。淞滬會戰,教導總隊傷亡不下三五千人,撤回南京時的總兵力不足5000人。
  • 日軍步兵聯隊沒有裝備迫擊炮只因「窮」?炮小隊編制出現較晚而已
    而在近距離的步兵伴隨火力中,日軍每個步兵大隊有27具擲彈筒和「大隊炮小隊」(兩門92步兵炮,可直射可曲射),在近、中、遠三個射擊距離上均有特定的火炮種類。也就是說,抗戰初期日軍的迫擊炮在步兵聯隊編成內被「邊緣化」了,一時沒有合適的配備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