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躺著賺錢的車企,不是一汽上汽、不是長城吉利,而是它

2020-12-19 刺玫瑰66

導讀:真正躺著賺錢的車企,不是一汽上汽、不是長城吉利,而是它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真正躺著賺錢的車企,不是一汽上汽、不是長城吉利,而是它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參加了華晨汽車舉行的試駕會議。試駕車型為華晨中國V7。這輛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配備有BMW 1.6T發動機,但與變速箱通訊。但是有一些障礙,使204馬力有些虛構,從100公裡加速到9.1秒的實測加速度有些慢。但是,除了起步時略有挫折外,總體加速和動力輸出性能也被認為是所選中型SUV的中上水平。

但是,華晨的品牌吸引力無法支撐中國V7的起價109,700元,因此,即使這款車具有獨特的設計和質感,銷量也不是很好。今年10月,銷量僅為213臺。累計銷量僅為5247臺,這樣的銷售業績令人稱讚。如果中華V7由於高價而沒有賣出,但起價是50700元,中華V3的最高價是87700元,絕對不算貴,但是這款車在10月份賣了0輛,車主還了車8臺。

我至少還是要誇耀一下,華晨有勇氣宣布V3如此糟糕的銷售成績!然後我們仍然要重新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銷售如此慘澹?第一個原因是2020年National VI車型要到11月16日才投放市場,並且之前已經售出了17種National V車型。僅此一個原因就使China V3成為了淘汰的車型之一。這不再是一個值得購買的問題,而是是否可以購買!

緩慢的更新和更換是中華V3銷售緩慢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您只關注更新,那麼仍然會有一些偷竊的概念,因為這輛車本來不是熱銷車型,而且銷量不高。 2018年只有1.25輛,只有10,000輛,月平均勉強超過1,000輛,這直接證明了家用SUV不能廉價出售。實際上,華晨本身有很多問題,但是為什麼它能保持強大?讓我們今天來看一下,首先選擇兩個示例。

第一個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剛剛實施時,華晨金杯在一隻價值19萬元的大型海獅上安裝了一套磷酸鐵鋰電池,然後以75萬元的價格出售。當然,他們沒有計劃有人為這輛車付費,這是能夠獲得國家補貼的根本目標。第二個例子是,華晨曾在大連市政府的領導下為大連春風快運公司生產了30輛新能源純電動貨運車輛。在下線之前,華晨採用非常規的方式完成了檢查和許可程序,並獲得了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

但是,交付的汽車沒有諸如加熱和轉向輔助之類的功能系統,甚至電池壽命僅為約70公裡。此外,上次路試中的10輛車屢次失敗,造成數起交通事故。儘管華晨進行了返廠整改,但直到今天,還沒有以下人,而且原因很簡單。在此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取消了華晨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資格!取消的原因是,除上述原因外,華晨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不超過170公裡。

為什麼華晨如此失望?這就是為什麼您不知道寶馬能賺多少錢的原因!

儘管華晨與寶馬的比例已降至今年的25%:75%,但在2017年,華晨寶馬的淨利潤超過104億元人民幣,華晨的利潤為52.38億元人民幣,其中不包括自身的虧損8.6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43.76億元。 2018年,寶馬再次為華晨貢獻了62.44億元人民幣,而華晨自己的收入僅為43.77億元人民幣,實際上虧損了4.24億元人民幣,但仍然有58.2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由於寶馬的實力,華晨也已成為一家汽車公司,幾年來其淨利潤率超過80%。 2018年,淨利潤率甚至超過100%。這是國內汽車公司中唯一的一家。 ,這是真正的疊加。如果沒有寶馬,華晨是一家與海馬同等級別的汽車公司,但這種上崗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的一汽上汽,更不用說吉利長城了。

也許也是因為寶馬的好處,華晨缺乏前進的勇氣和動力。作為曾經是國家重要支持的汽車公司,它已成為僅專注於「賺錢」的三流汽車公司。一方面,海馬和其他汽車公司的失敗可能是由於錯誤的發展方向,而華晨汽車的失敗則缺乏心態。寶馬之所以能夠增加在華晨的股權,可能是因為其實力薄弱,自身無所作為和無能為力!

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請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哦,小編收到大家愛的鼓勵,一定會元氣滿滿,繼續給大家推送每天不同的精彩內容的。長得好看的人都聚集過來啦,你還在等什麼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19車企利潤普降:上汽首跌 長安暴虧26億
    進入4月,上市車企紛紛披露2019年年報,截至19日,時代周報記者統計了包括廣汽集團(601238.SH)、東風集團(00489.HK)、北京汽車(01958.HK)、吉利汽車(00175.HK)、長城汽車(601633.SH)等14家主流車企年報發現,年銷量、營收和淨利潤普跌成為業內常態。2020年伊始,疫情讓車企措手不及。
  • 11月車企SUV銷量排行榜,長城11萬輛,長安/吉利/奇瑞進前四_易車網
    數據顯示,11月SUV銷量排名前二十的車企中,只有2家車企的SUV銷量同比下跌,其餘18家車企的SUV銷量都高於去年同期,其中13家車企SUV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位數。值得一提的是,自主車企SUV銷量表現突出,包攬車企SUV銷量榜的前四名。而長城汽車的SUV銷量更是超過11萬輛,達到110934輛,同比增長17.9%,銷量可謂大幅領先,旗下哈弗H6銷量達到5.5萬輛,哈弗M6銷量達到2.0萬輛,哈弗F7銷量1.2萬輛。
  • 11月車企SUV銷量排行榜,長城11萬輛,長安/吉利/奇瑞進前四
    數據顯示,11月SUV銷量排名前二十的車企中,只有2家車企的SUV銷量同比下跌,其餘18家車企的SUV銷量都高於去年同期,其中13家車企SUV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位數。值得一提的是,自主車企SUV銷量表現突出,包攬車企SUV銷量榜的前四名。而長城汽車的SUV銷量更是超過11萬輛,達到110934輛,同比增長17.9%,銷量可謂大幅領先,旗下哈弗H6銷量達到5.5萬輛,哈弗M6銷量達到2.0萬輛,哈弗F7銷量1.2萬輛。
  • 2020車企目標完成度:日產中國希望渺茫,長安、長城穩了
    對於消費者來講,除了關註銷量排名,同樣也關注車企能否完成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根據已有數據,筆者發現,多數車企有望完成銷量目標。自主品牌:長安、長城毫無懸念,北汽新能源完成率墊底長城、長安和吉利是銷量最好的三大自主品牌車企,在11月車企銷量榜上,均進入了前十,同樣也有很大希望完成目標。
  • 自主車企銷量分三國,吉利是吳,長安是蜀,長城是魏,逐鹿中原
    去年年頭因為疫情,車企生意不好,漫哥也連同啃了半年番薯。好在下半年車企元氣恢復了點,漫哥偶爾也能沾點葷了。2020的最後一個月各車企總算熬過來了,漫哥就先吹吹自主品牌車企的銷量情況如何吧。
  • 車企年度排名基本確定,這幾家銷量大幅下滑
    整體來看,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佔據前三甲的地位不變,三大自主車企表現亮眼,日系車企基本實現同比增長,合資豪華車企增長較快。而在前十五名單中,僅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和北京現代跌幅遠超市場平均水平。不同的是,一汽-大眾實現逆勢增長,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則持續下滑。2018年上汽大眾年度銷量超過一汽-大眾奪冠,兩家車企均超200萬輛;2019年在保持200萬輛水平下,一汽-大眾實現反超。進入2020年,兩家車企出現分化,上汽大眾「跌跌不休」接近兩成的跌幅,而一汽-大眾將成為今年唯一一家超200萬輛銷量的乘用車企。
  • 銷量年終考|吉利領跑,民營車企從「三國志」走向「南北朝」
    以吉利、長城為代表的一些民營車企依靠自身的強大實力,不斷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銷量表現頗佳;力帆、眾泰這樣的民營車企卻經營慘澹,難以為繼。一句話,對於中國的民營車企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唯有能力者,方能衝破合資品牌的圍堵,扶搖直上。
  • 傳百度正接洽吉利、廣汽、一汽等多家車企,探索下一代智能汽車落地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百度正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等多家車企集團接觸,洽談設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百度將通過與車企合作直接進入造車領域。對此,百度與吉利雙方均回應:對市場傳聞不做評論。儘管如此,或受該消息影響,百度12月15日在美股大漲13.84%,市值達到630億美元。
  • 車企銷量目標完成度:誰家有恃無恐,誰被啪啪打臉?
    車企這一年,經歷了寒冬、低谷、逆勢上揚,最終結果究竟如何?從完成度來看,12月的車企大致可分為三類:有恃無恐型、迎頭趕上型和啪啪打臉型。以11月銷量為基準,「有恃無恐型」車企只需按11月的表現正常發揮,便可力保flag不倒;「迎頭趕上型」車企則需在12月奮力一搏,跳一跳、夠一夠,達到銷量目標;而「啪啪打臉型」車企頂著五星難度的月度銷量任務才能達標,最終多半只能任flag倒下。東風領跑,被消費者「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 自主車企集體二次衝高:東風、北汽、長城們誰能勝出?
    公司的法人代表李鵬為長城汽車副總裁兼數位化執行官、仙豆智能創始人兼CEO。一天前,李鵬在一場活動向造車新勢力發出戰書:「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場。」  今年以來,從北汽新能源的ARCFOX、東風的嵐圖、廣汽埃安的獨立,到上汽聯合阿里推出的智己汽車、長安全新的高端品牌項目、長城汽車的SL項目。中國各大自主車企已經全面開啟了二次衝高之路。
  • 疫情橫掃大小車企 江鈴救護車銷售一枝獨秀
    與此同時,24家整車企業中,19家淨利潤縮水,其中14家陷入淨虧損,而賺錢最多的上汽集團,淨利潤也下滑86.42%至11.21億元。經歷過一場劫難之後,上市車企誰將最先康復?大型集團相對抗跌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安等六大汽車集團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雖然疫情對龍頭車企上汽集團的衝擊較為凸顯,但由於根深蒂固,上汽集團第一季的銷量、營收及淨利潤依然穩居上市車企榜首,並且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千億的車企。
  • 影響力大、質量好的自主五強,吉利、長城、奇瑞、長安、寶駿?
    而每一個汽車品牌,縱使是作為自主品牌銷量冠亞軍的吉利和長城汽車,也並不是所有車型的質量都對得起它們的銷量。 吉利汽車的技術相對全面一些,從發動機到底盤懸掛再到車身安全結構,幾乎把沃爾沃的精華萃取殆盡,想不做好都不容易。
  • 中國乘用市場逐步回暖 車企年中考試分數公布
    部分豪華車企銷量成績單再來看看豪華車企的銷量成績單,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國內豪華汽車市場整體表現則更為出色,可以看到國人對於豪華品牌產品的需求量繼續呈現增長趨勢。從中可以看到一汽-大眾奧迪、路虎以及華晨寶馬均跑贏豪華車市場平均線;不過,相比-22.9%的整體市場增幅趨勢而言,沃爾沃及北京奔馳也均跑贏「大勢」。部分自主廠商銷量成績單上文分別對合資廠商以及豪華車企的銷量數據進行了分析,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的整體表現。
  • 26家車企2000萬銷量:自主上、合資分、新勢力潮
    在這個背景下,汽車人參考對26家主流車企的乘用車銷量進行了梳理(依據官方產銷快報),給出了三個關鍵詞。 年初疫情的壓力,合資品牌價格下探,讓自主車企一度出現停滯,大部分車企紛紛激發潛力,市場低開高走,銷量開始「向上」。 除銷量外,還有品牌的向上。
  • 2020車企年度KPI完成度:長安汽車達標無虞 北汽新能源不足一成
    從多家主流車企已經公布的銷售數據來看,11月份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狀態。其中,東風、吉利、長安、長城、江淮等5家車企集團在完成目標銷量方面已無懸念。不過,由於第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較大影響,部分車企實現年度銷售目標仍有難度。
  • 2020香嗎|走出去,屬於中國車企的「大航海時代」來了?
    憑藉對被譽為「馬來西亞一汽」的寶騰全面輸出管理和技術,吉利順利殺入馬來西亞市場,在繼完成「蛇吞象」沃爾沃近10年後,再次上演了一出國際市場的逆襲大戲。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公開表態:「自主品牌要想發展必須走出去,全球化是自主車企實現可持續盈利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圖拉工廠竣工儀式上,他甚至豪言「就是死在國外,也要去挑戰」。
  • 令人惋惜的一汽,營收已滑落至國內車企第四
    一汽-大眾的年銷量約為340萬輛,按理說這個數字並不低。但在這340萬輛中,一汽-大眾佔200萬輛,一汽豐田佔70萬輛,一汽-馬自達佔10萬輛,自主品牌的銷量是50萬輛,這其中包括紅旗和解放。吉利成立近50年的吉利,去年銷量超過150萬輛,但吉利沒有任何合資企業。
  • 精彩,原來車企也講究品牌大作戰!
    上圖為東風本田CR-V/下圖為廣汽本田皓影說是同一款車也並不是完全相同,外形細節會根據兩家合資車企家族風格不同有所改動,配置和定價上也會有細小差異,但三大件、空間表現、內飾設計等等這些核心因素完全一致,本質上沒變,可認為是同一款車。
  • 嵐圖、智己、長城SL頻出……為何傳統車企搶著當新勢力?
    在「電動三傑」股價飆升的同時,傳統車企們也開始籌劃屬於自己的新勢力。他們中有的是和科技巨頭合作來共同孵化,比如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三方合資的智己汽車,比如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和華為三方合作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也有靠自己一己之力醞釀的,比如東風旗下的嵐圖,以及長城汽車的SL項目;甚至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坐不住了,找來車企當背書強勢入局的,比如日前百度宣布的造車項目,拉來吉利汽車當戰略合作夥伴。
  • 上汽淪為一汽代工廠?揭秘南北奧迪新玩法
    文 | 江小花上汽奧迪的項目談判終於取得了關鍵性突破,消息傳出來的時候,花哥正在三亞的軟綿綿的沙灘上,喝著軟綿綿的小酒,吹著軟綿綿的小風,看著海灘上的軟綿綿的姑娘們。突然間被四圈同學硬生生的拖回電腦前碼字,感覺頗為不爽。但是,咳咳,工作要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