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10日,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作為數據中心雲計算產業內知名的盛會以及IDC企業、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金融、政府和廠商等產業上下遊的高效溝通平臺,與會嘉賓包括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數千人。主論壇上午場上,世紀互聯高級副總裁趙亮做了題為《數位化轉型與5G新基建》的精彩分享。
非常榮幸過來參加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並且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世紀互聯對「重新定義IDC」的一些想法。
世紀互聯在IDC圈裡作為第三方中立IDC是最早的,24年前公司就成立了,目前我們服務了6000家客戶,算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零售IDC。剛才,吳部長和何所長分享的體會深有感受,IDC確實面臨升維的概念,而且要在數位化轉型大潮中重新定義IDC今天的使命和責任。
下面開始我的演講《數位化轉型與5G新基建》。
既然是升維、是全新定義,就要用全新視角看IDC今天所承擔的使命和趨勢。全新視角要放在中國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之中。
在10年和20年前,我和金總十幾年前是好朋友,那時候金總是CIO圈的權威,那時候我們在講信息化浪潮,但今天我們看到數位化轉型已經遠遠超越信息化的概念,它是重生而不再是簡單的,今天千行百業全部進行了數位化轉型,這種轉型在某種意義上使得數位化部分成為主流,數位化就是業務、就是核心,而不是一個支撐系統和邊緣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所有經歷數位化浪潮中的這些企業都要去順應這個趨勢。
因為世紀互聯服務了6000家客戶,這6000家客戶裡既有從事網際網路的公司,很多公司一開始都是從幾臺企業,變成了一個頭部企業、巨無霸、獨角獸。
另外,有很多企業,現在IDC已經在服務千行百業,已經在服務傳統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這裡包括「+網際網路」也包括「網際網路+」的企業,這裡列舉了部分企業,我們從它們的數位化轉型趨勢和浪潮中會得到一些啟發。比如服務的金融行業,像光大、金融銀行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現在看到銀行業的發展,數位化轉型對他們最重要的一個轉變是把所有的零櫃業務變成通過APP實現,金融科技論壇談到關鍵詞網際網路化運營、網際網路化轉型,通過APP方式、小程序方式嫁接客戶。從這裡講,是應用構建連接。
現在銀行業從簡單的APP、網際網路化營銷和運營轉變為「開放銀行」,所謂開放銀行是把銀行業務變成openAPI內置在網際網路消費當中,所謂「消費金融」。這個行業走得很遠,我們服務的客戶備課,把它所有的IT都放在我們這裡,它的轉型非常成功。某房屋租賃公司不再是一家二手房交易公司,是成為了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是數據驅動的企業,特別是北漂一族從租房開始,到結婚買一手房、二手房,到其他區域投資布局,它對你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再電話營銷而是數據驅動硬性,它的轉型非常成功。某便利超市也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在全國給它布防了SDWAN和數據中心服務,是數據驅動的無人運營的便利超市而不是無人職守超市。數位化轉型浪潮洶湧,特別是疫情期間,我們最大的客戶是一所在線教育公司,疫情期間6天時間我們給它上了2000臺設備,為什麼?因為疫情打破了在線教育天花板,所以它能夠快速增長,建立了敏態能力,支撐業務高速增長。
我們總結所有這些企業,第一,它建立了跟客戶之間直接連接,用APP、用小程序、用應用構建這樣的連接。實現應用中流淌數據的有效挖掘、實現數據驅動。它都是目標同向的,所謂目標同向是建立開放生態、建立客戶運營,全生命周期帶來客戶價值。同時,變成數據驅動的智慧企業,支撐這個目標同向是技術同源,它怎麼樣能支撐呢?我們數位化轉型的根源在於軟體定義、源生技術、敏捷交付、持續接待,就是IT、OT和CT的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像剛才何所長講的,5G和數據中心是同源,5G解決連接質量和連接規模,無所不在 的連接、數據、智能,這是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目標同向和技術同源。
數位化轉型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有三方面:第一,效率極大提升,成本極大降低。第二,創造全新客戶體驗,以前需要零櫃業務,現在我媽媽70多歲的人,不用跑到電力公司、工行去交電費,網上電力就可以實現輕鬆的交電費的過程,創造了全新的客戶體驗。第三,更重要的是它顛覆了行業建立所謂的平臺商業模式,今天BAT已經形成了markepower,是價值所帶來的市場優勢。
從這個意義來講,網際網路公司、"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公司,我們服務很多傳統企業,這些傳統企業仍然有很強的穩態部分,數據中心既服務穩態客戶也服務敏態客戶,穩態更多是流程驅動、面向資源管理,敏態是面向網際網路驅動、網際網路運營的敏捷的、快速的、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我們清楚看到Gartner所講,在越來越顛覆的數位化中,是唯一現實解決方案,我們看到此消彼長是全社會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趨勢。
世紀互聯對行業洞察和客戶理解,看到了數位化轉型的真正動力,有這樣四股力量在推動中國數位化轉型:第一,消費者變化。我們現在主流消費者面臨的都是九零後,不再是八零後,是九零後、九五後、甚至零零後,他們是雲原生原著民,不僅僅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著民,甚至區塊鏈的原著民。第二,文化反哺,60歲、70歲、80歲老人也用APP、用手機,所以轉型非常快,大家要順應消費者變化而做出改變。第二,新技術,5G、IoT等等新技術整合。第三,競爭。如今傳統教育公司被在線教育公司超越,所以所有人都要順應數位化趨勢,否則就會被替代。另外,是行業間的擠壓,也就是所謂的跨界競爭,平臺公司看到誰在改變銀行?這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可能是BAT改變銀行,銀行不再是以前的金融業。
所有行業和企業都要為數位化轉型做出準備,有三個重要因素:第一,人才積累、第二,技術儲備,第三,生態建立。
世紀互聯24年來定位自己要做客戶數位化轉型全生命周期的合伙人,讓數位化簡單易得。我們看到在當前市場趨勢中,中國IDC業要做轉型、升級、升維,更好為客戶創造價值,在數位化轉型大潮中不落伍。有看到四個明顯的IT需求:第一,以前數據中心的需求是單體、同城備份、異地備份,現在從兩地三中心、三地六中心過渡到多中心,因為我們的業務越來越不可中斷,越來越要做到萬無一失,所以多活就出現了,要求RPO等於零甚至無損,這是以前不同的要求。這某種意義上是數位化轉型的深入化之後對於IT高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混合雲的建立,大多數數據中心的客戶是混合雲的客戶,混合雲有兩方面,一方面,在公有雲上採用多雲架構,阿里的、騰訊的、華為的、金山的,另一方面,除了公有雲到私有雲架構,把它的存儲、數據放在私有雲部分,保證它的數據安全可靠,保證它定製化技術需求得到滿足,保證成本更低,保證公有雲、私有雲共同保證所謂的高可用性。所以混合雲架構一定是未來的重要趨勢。第三,敏態IT建立,為支撐應用有效完成跟客戶之間無時不在無縫連接,所以要有敏態能力,支持ServiceMesh 、DevOps,實現業務和IT的解耦,才能支撐快速變化的世界和幾百萬幾千萬的連接。另一方面,IT輕量化,剛才講到邊緣計算、雲網協同,響應時間比較短,網絡跟DC有效結合。同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驅動。
世紀互聯24年來專注做一件事情,為什麼新基建風口我們受到那麼大關注?因為我們24年來關注做一件事情——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和服務,並且升維到提供混合雲架構水平。這24年來,我們在全國建立了88個數據中心,目前我們的機櫃數量已經超過了5萬家,而且我們還會在更廣闊的空間做更多的布局。我們在IDC運營中積累了一些所謂自身數位化轉型的實踐,比如通過DCSM、通過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把動環系統有效整合,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高可用的保障。世紀互聯24年來沒發生任何造成業務中斷的故障,這跟我們一心一意做數據中心服務、一心一意關注數據價值密切相關。
24年來很關注的第二個重要方面是中立,擁抱運營商,保持運營商中立,第二,擁抱公有雲,跟所有的公有雲合作並且保持中雲中立,第三,擁抱中立。所以連接電信、移動、長城等等,全線給客戶帶來價值。另一方面跟公有雲,像阿里、百度、騰訊、華為建立公有雲連接,提供POP點。一方面給某些大型企業提供大的定製數據中心,另一方面給公有雲提供雲連接服務,我們提供私有雲託管提供雲連接水平。同時,提供公有雲客戶雲遷移、雲備份、雲安全服務,提供我們的服務帶給客戶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同時,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之外,我們為客戶提供「裸金屬交付服務」,一部分公有雲客戶需要專署IT資源需要把伺服器專署化,我們提供自動化交付能力,為客戶提供伺服器專署的服務。
這是我們提供企業雲的全景圖,我們看到不只有穩態的、基於數據中心底層的,包括IaaS基於資源管理的服務能力,包括計算、存儲和帶寬資源。也有在穩態之上PaaS服務,包括分布式資料庫、混合雲、DevOps、ServiceMesh、容器服務,這些服務真正幫助企業客戶數位化轉型,支撐它快速跟上數位化浪潮 。
除了自身產品,網絡服務、機櫃服務、混合雲服務、裸金屬服務,還有運維服務,我們給一些大客戶提供外包服務。我們除了這五項產品外,整合內部和外部資源,這是我們真正面向客戶建立的生態,包括DevOps、容器雲、私有雲的合作,通過合作,面向客戶,整合資源,實現我們所謂的邊緣idea,多雲的PaaS和行業的SaaS,為客戶帶來全生命周期的數位化轉型的價值。
下面,舉幾個具體例子簡單說一下,一是我們為光大提供定製化數據中心,目前已經交付成為它的主生產中心;還有給一些企業提供了VPN、混合雲服務、IaaS層和PaaS層服務、IDC以及SD-WAN的服務能力。
世紀互聯會在未來數位化轉型中定義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為更多客戶定義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