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不少讀者指出了《劍來》的不足之處,大致歸納一下可劃分三點:更新慢、故弄玄虛、太水。
或許讀烽火的小說,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其實事情的本質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現在就這三個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一、烽火不是故意斷更
了解周邊的讀者恐怕知道,常年在《劍來》底下有一部玄幻小說,叫作《逆天邪神》。該作者至今寫了五六年,但是字數已經差不多與連載了兩三年的《劍來》差不多了。
而且該作者經常性斷更,一個月更新兩三章是家常便飯。
更新全憑心情好壞,從來不會在更新這件事情上進行請假。
但是反觀烽火戲諸侯呢?作為老讀者的都知道,烽火這幾年已經改變太多了,他已經盡力去更新了。
在他以前的作品裡,經常性不會完結,往往是一部作品寫了幾章好不容易讀者有興趣了便再也沒有後續了,這便是為什麼大家稱呼烽火為總管的原因。
但是近幾年來,烽火基本上都在努力地將一部作品完結,儘量不留下遺憾。
烽火如今更新慢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烽火寫的是質量文,想快也快不起來,若真是快了,便不叫《劍來》了。
其實烽火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在每次不更新的時候,他都會進行請假,而且即便斷更兩三天他也是每次只請一天假,因為他不確定明天能不能夠寫出來。
二、不是故弄玄虛,而是一種風格
每次看完烽火的一部作品,都有很深的感悟,而且同一部作品,每看完一遍都有不同的體會。
有很多人慕名而來,一章都沒有興趣看完,便認為烽火是在故弄玄虛,其實不然,烽火寫的作品是他心中的作品,是他創作的風格。
對於有些讀者而言,他早已經習慣了一般的快節奏文,哪裡能夠沉得下氣來看這樣一部需要耐心的作品呢?
讀烽火的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因為在他的作品裡面,所包含的文化知識實在是太多了,往往一部作品看完之後有些情節並不能理解,不得不在看了兩三遍之後,才能夠勉強知道個大概。
因此說烽火的作品故弄玄虛,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對於一個不適合這部作品的讀者來說,實在太過為難了。
三、情節不是水,而是行文的必要
有很多人說《劍來》通篇都是講大道理,太多枯燥乏味的情節了,其實並不是這樣。
不存在一部小說的情節全是精彩的,因為作者需要設伏筆,做交代,只要將這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才能夠出現精彩的故事。
全是精彩情節,在其他小說中不存在,在《劍來》當中更不可能,因為烽火自始至終就沒有這樣的想法。
至於有人說太多枯燥乏味的情節,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其實是不合理的。
《劍來》整部作品的設定就是往大世界觀去的,註定少不了宏大的架構空間。
如果不用這麼多的伏筆與旁白做架構,那麼又怎麼能夠將《劍來》宏大化呢?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陳平安不像主角的原因,烽火所要塑造的並不是陳平安這一個人物,雖然他是主角。
或許大道理太多是唯一的弊病,但是在烽火的小說當中都有這樣一種情況,見得多了,倒也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