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天下銀保 ,作者餘繼超
天下銀保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公眾號,每日聚焦行業大事,及時提供熱點資訊。藏得住鋒芒,看得了無常。
繼首個金融行業區塊鏈地方標準發布後,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也在近日宣告開業。
在受訪人士看來,深圳金融科技側重點在於圍繞具體場景和國家金融科技戰略定位的某個具體方向上發展金融科技產業。
發展金融科技,深圳又走在了前頭?
繼首個金融行業區塊鏈地方標準——《金融行業區塊鏈平臺技術規範》發布之後,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也在近日宣告成立運營。
「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試中心的成立,提升了深圳金融科技發展的檔位,將有助於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生態。」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與上海相比,深圳金融科技結合數字政務走的較遠,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做跨境支付結算的機會以及通過金融科技做供應鏈金融機會比上海更大,所以深圳金融科技側重點在於圍繞具體場景和國家金融科技戰略定位的某個具體方向上發展金融科技產業。
首個金融行業區塊鏈地方標準發布
在金融行業應用場景中,金融機構注重多層次的對等合作,且業務往往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有強監管、嚴合規、高安全的行業特殊要求,無論是僅由單個實體控制的私有鏈,抑或是任意節點均可接入的公有鏈,都難以滿足金融行業的特性。因此金融業界往往將通用的分布式技術與金融信息技術中的身份認證、權限管理、隱私保護、反洗錢反欺詐支持、監管審計支持等模塊相結合,並通過組建聯盟的形式探索聯盟鏈的技術路線。
由於金融行業各機構發展區塊鏈技術的進程、深度、路線等千差萬別,因此區塊鏈平臺技術規範需標準化。12月10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發布《金融行業區塊鏈平臺技術規範》(下稱《技術規範》),該標準是國內首個金融區塊鏈的地方標準,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出並歸口,於2018年5月正式批准立項。標準起草小組成員單位包括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
《技術規範》適用於深圳市企業建設金融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系統、開展金融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服務,規定了金融行業區塊鏈平臺的基本原則、分層框架、功能組件及其技術要求。
《技術規範》展示了金融行業區塊鏈平臺的分層框架,包括用戶層、接入層、核心層、基礎層,以及一個跨越各層的通用功能集合。各層由特定類型的功能組件構成,相鄰層次的組件之間通過接口進行交互。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金融科技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和試點階段,業務規範、技術標準、風險防控等方面都還未形成共識。深圳具有豐富的金融機構市場化資源,也是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比較領先的地區。在現階段系統研究發布金融科技標準規範和評價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孫揚也指出,目前區塊鏈項目的建設、技術和數據體系五花八門,互操作難度很大,不利於發展區塊鏈生態。深圳發布《技術規範》地方標準,主要對金融區塊鏈平臺的組件功能進行了標準化約定,將能夠統一深圳建設金融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系統的標準,大大降低區塊鏈廠商和場景平臺對接的複雜度,降低區塊鏈項目建設的成本,促進深圳金融區塊鏈生態的繁榮。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區塊鏈專家陳宏鴻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出臺首個地方區塊鏈標準,說明深圳在區塊鏈標準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區塊鏈技術標準會促進行業的規範發展,促進行業良性循環。在金融行業,區塊鏈以密碼學、多方共識的機制建立價值網絡,不僅能傳遞信任,也能連接價值,並進行價值交換,產生新的價值,前景很廣闊。
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成立運營
首個金融行業區塊鏈地方標準發布不久,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下稱「深圳金科測評中心」)隨後成立運營。該測評中心由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聯合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共同建設。
籌建以來,秉承金融科技發展「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總體要求,遵循「把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這一根本原則,依據《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相關技術指引和金融科技應用發展實際需求,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晶片安全、物聯網安全、網絡和信息安全等八大領域成立專項研發團隊,開展金融科技關鍵技術測評、金融科技應用風險監控等核心能力建設,深度參與金融科技標準體系構建,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一飛表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金融和科技的強力支撐,人民銀行將繼續支持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等機構在鵬城生根結果,助力深圳走出一條安全、開放、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發展之路,更好地履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使命。
據悉,深圳金科測評中心未來將深入落實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部署,瞄準創新驅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國家戰略需要,堅持「國家金融風險防控平臺、金融科技重要基礎設施」定位,以「服務好國家戰略、服務好金融監管、服務好產業發展、服務好金融消費者」為目標,高標準、高質量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權威專業化測評機構,為金融科技健康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助力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深圳公示首批金融科技監管試點,並於10月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陳宏鴻表示,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試中心是國家級金融科技測試中心,落戶深圳運營必將大大促進深圳的金融科技創新,保證創新的質量和水準。
孫揚表示,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試中心承擔金融科技應用風險監控的核心能力建設和金融科技關鍵技術測評,金融科技應用的風險監控數據都要流經該中心,將成為金融科技信息的樞紐之一,有助於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上海金融市場非常繁榮,金融基礎數據方面非常有優勢。」孫揚指出,與上海相比,深圳擁有核心技術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較多,而且廣東政務數位化程度很高,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做跨境支付結算機會以及通過金融科技做供應鏈金融機會比上海更大。
孫揚判斷,深圳金融科技側重點在於圍繞具體場景和國家金融科技戰略定位的某個具體方向上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深圳布局金融科技的經驗,在於能夠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的機遇,金融科技一開始就緊緊配合國家戰略,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布局步伐,積極爭取布局成金融科技的國家樞紐」。
記者 餘繼超
編輯 陳偲
原標題:《決戰金融科技!深圳動作頻頻:率先推地方標準、開設測評中心!各大城市如何錯位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