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901回:婆羅洲最高峰神山,風下之鄉沙巴亞庇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號: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
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
原創照片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博客圖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公元2020年1月17日星期五:今天看到大學同學潔姐發她女兒的成績單,現在科技進步了,中小學生的成績都是通過網絡在線查詢,而我們那個年代的成績單都是手寫的,我在讀初中之前基本沒有開竊,處於混沌蒙昧的狀態,不知道人為什麼要上學,因為逃課會被打,
所以讀小學對我來說真是煎熬,每到年關的時候更是難熬,因為放寒假時老師會將期末考試的成績單發給我們,學生要將成績單拿回家給家長看,為了能過個安穩的好年,
我經常與學渣同學篡改成績單,當時的老師也很懶,打分是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大字的中文數字,除了打40多分比較難改之後(當時滿分是100分,60分以上及格),低於60分的50分,30分,20分和10分都很容易修改(比如1可以改為7或9,2和3可以改為8,4就難度大了)。
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我依然記得每次寒假開始放假的時間,我都會在接近家的時候找個地方修改期末考試的分數,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很多年,有一年還是出現了紙包不住火的勤快,一個姓袁的老師叫我留級復讀,當時父親說了很多好話,最後才沒有留級。。。
以前過年是很難熬的,有一年臨近春節時,母親把一桶滷水扔給豬吃,結果豬吃死了,父親連夜找人殺豬,然後吊在堂屋滴血。。。
過年有三種難熬,一個是擔心大人吵架,二是擔心當年收成不好,家裡揭不開鍋,三是擔心家庭作業太多,自己完成不好。。。年少時不想學習,長大了才知道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日新月異,一不留神就被淘汰了。。。
公元2010年10月03日,晴天,有清風徐來。昨天晚上2女2男在客棧的複式房間睡得很沉,早上6點左右就起床,收拾東西就出門,先出來吃早餐,本來酒店有免費的麵包等自助早餐的,但難以下咽,所以我們選擇在外面吃,
當地的特色早餐是肉骨茶,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溼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溼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經過不斷地改進,更加入了豬骨去熬製,逐漸也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亞庇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首府,這裡擁有東南亞最高峰神山,亦有著世界日落聖地,坐在丹絨亞魯的落日沙灘上,靜候夕陽漸下,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除此之外,亞庇還有美人魚島等潛水聖地。亞庇和仙本那都屬於沙巴州,亞庇是沙巴州最繁華的省會城市,而仙本那是沙巴州鬥湖市的一個小漁村,也是年輕人以為的最美的旅遊地。
亞庇(Kota Kinabalu)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首府,舊譯名是哥打京那巴魯,簡稱KK。儘管亞庇位於颶風地帶,因為神山的阻隔,卻幾乎不會受到颱風的打擾,無論是雨季溼潤的東南風,還是旱季乾燥的西南風,帶來的都是涼爽和愜意。
亞庇又譯哥打京那巴魯,是沙巴和婆羅洲漁業的興盛地、旅遊景點,同時也是東馬來西亞的工業及商業重鎮,使得該市成為馬來西亞發展最為快速的城市之一。在沙巴各縣市當中,人口最多的是亞庇,不到百萬人。
亞庇市是大馬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周圍的城鎮都把種植品載到亞庇來經銷,距離亞庇30分鐘車程的亞庇工業園,成立於1994年,也是現今政府大力推介的工業中心。
亞庇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的第三個也是現任首府。亞庇是馬來西亞較少見的以華人為主的首府,通行客家話。亞庇據說是馬來語中「火」的意思,亞庇曾多次遭火神光顧,稱火之都市。
亞庇最後一次火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兵縱火燒成平地的。哥打(Kota)馬來語是都市之意,京那巴魯(Kinabalu)則是神山。火在馬來語是api, 當年的Api-api,
因為中文亞庇在客家人的讀音與馬來文Api同音,所以沙巴人都把KK叫成亞庇至今。亞庇位於婆羅洲西北方的海岸區,朝向南中國海。著名的東姑阿都拉曼公園就位在市區以西、京那巴魯山(MountKinabalu)以東的位置。
亞庇地處熱帶地區,這裡有絕佳的陽光和海灘,亦深受潛水愛好者們的喜愛,海裡種類紛繁的魚類和形態各異的珊瑚令潛客們大開眼界。亞庇的著名景點「神山」也看點頗多,
神山的最高峰有4095米,是東南亞最高的山峰,山下分布的雨林擁有數不勝數的植物和動物種類。如果運氣好,還可以親眼看見紅毛猩猩和全世界最大的花朵:大王花。
夜間還可以看到點綴在雨林間的螢火蟲。市區的主要景點有丹絨亞路海灘(Tanjung Aru Beach):無論對當地人還是遊客來說,這裡都是市區的一個最受歡迎的標誌性地點。這裡距離亞庇市中心僅15分鐘車程,打車約10馬幣。是享受海風、欣賞夕陽的絕佳觀景點。這裡有享譽世界前三的絕美日落,適合傍晚時分前往的地方。但能否看到心目中的絕美日落,也跟當天的天氣有關。
沙巴基金大廈屬於沙巴的地標建築,也是沙巴的最高建築。形狀是完全的圓柱形,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從上往下建成的建築。
周日市場加雅街是亞庇的主要街道。一到周日,整條街道都會變成華人的露天市場,熱鬧非凡,一個攤位緊挨著另一個攤位,你可以在這裡買到小工藝品、水果、手信以及各種各樣的美食。
但後來作為一個遊客必來景點,也就不再限制於周日開放,只不過在周日的攤位和餐廳會更多種類更豐富一些。如果想給親朋好友帶回一點土特產或伴手禮,加雅街會是讓你有所收穫的選擇。街邊的餐廳都是以茶室為主,80年的復古裝修,非常的有味道。
菲律賓市場主要是售賣手工藝品和美食,比較熱鬧,也有很多馬來小攤販。菲律賓市場(Pasar Kraf Tangan)位於Le Meridien酒店後面的菲律賓手工藝品中心,裡頭的攤檔一個挨著一個,貨品掛擺令人眼花繚亂,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奇特又可愛,
有手提袋、小錢袋、木製相框、民族小娃娃,還有風鈴、手鍊、頸鏈、戒指、扣針等色彩繽紛的裝飾品,當然也少不了巴迪布(有各式各樣吸引人的設計及顏色,其製作方式是以蠟繪圖或以熱且著蠟的印記而成)衣褲。
亞庇周邊有四個紅樹林,各有特色,總的來說都能看到螢火蟲,能欣賞到落日,喜歡螢火蟲多一點的就選孟河紅樹林,不喜歡做太久車的就選百靈紅樹林,
想要拍天空之境照片的就選天空之境紅樹林,看中知名度就選Kawa紅樹林。遊玩方式都可以選擇紅樹林半日遊或者一日遊。。。
東姑阿都拉曼公園有五個島主成(Pulau Gaya, Pulau Sapi, Pulau Manukan, Pulau Sulug, Pulau Mamutik), 距離亞庇市大約20分鐘的旅程,在Jesselton Point上船,是假期市民的好去處,只有Gaya還有Manikan有旅社可以過夜,其他的都可以在清澈的海中遊泳。
美人魚島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實際名為曼塔那尼島(Mantanani Island),因附近海域曾經有兩隻野生的海牛,也就是俗稱的「美人魚」而得名。位於哥打巴魯(Kota Bahru)郊區,距離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亞庇市約1小時的車程,距哥打巴魯碼頭約45分鐘的船程。
所以當地要玩的景點實在是多,但我們這次的重點卻是神山。
初見亞庇並不會覺得有多驚豔,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被它所吸引。
這裡地處熱帶,有絕佳的陽光和海灘,有東南亞最高的山峰,有全世界最大的花朵,有世界排名第二的絕美日落,有各具特色的小島,沙灘白細,海底種類紛繁;有別具風情的市場,無論是豐富的熱帶水果還是鮮嫩味美的海鮮,這裡都不會讓人失望。
亞庇屬於熱帶氣候,終年夏天,平均溫度與深圳差不多,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4月到9月為旱季。但總體來說,即使在非雨季時,也應攜帶雨具出行,
其地形所致午後常遇陣雨,亞庇的雨極少形成連陰雨,下一會兒就會放晴。綜合考慮,旱季時更加適宜旅行。儘管亞庇處於颶風地帶,但卻不會受到颱風幹擾,海水平靜而溫暖,因而有「風下鄉土」之稱。
以商業為主,周圍的城鎮都把種植品載到亞庇來經銷,距離亞庇三十分鐘車程的亞庇工業園,成立於1994年,也是現今政府大力推薦的工業中心,可惜基本設施如水電的供應不足,發展頗慢的。
除了商業亞庇,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旅遊業,這裡可以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常年夏天的氣候,方便的旅遊場所非常適合旅客來遊玩,熱情的人民,白細的沙灘讓人流連忘返。馬來西亞各地都有不少航班飛往亞庇市,機場位於市區西南8.5公裡的阿盧岬海岸附近。
除了伊斯蘭,基督教文化之外,由於該市有許多華人聚居,故此中華文化在當地社區風氣亦甚。這裡的馬來西亞華人多操客家話,甚至有些土著族群也操流利的客家話,年輕一代多操華語,其他州來的華人也帶來了其他的方言,好比如福州話,廣府話等。
我們從加耶街步行至汽車總站(Merdeka Padang),由於怕錯過了拼車前往神山公園的時間(如果當天前往爬山,一般八點前就會到此湊人拼車,通常七人拼一個團),我們很早就到了,那裡停了幾輛小中巴(Mini Bas),都是往神山方向的,先是只有我們四人,司機說要再等拼到12個人才走,每人大約是15元。
過了一會來了4個馬來西亞的華人,他們也去神山,如是一起拼車,須臾又來了一對羅馬尼亞的歐洲夫婦,就這樣,10個人加一對來自本地的母子倆,大家一起乘車出發,車資是每人20元馬幣。
亞庇雖然不大,街道也沒有深圳的寬敞,人和車很多,但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汽車駛過了著名的水上清真寺,據說這裡的黃昏和落日非常美,也是遊客到亞庇必遊之處:
亞庇水上清真寺座落在裡卡士灣的這座回教清真寺是室內最大,乃至馬來西亞國內夕陽景觀最壯麗的回教堂之一。佔地一公頃,於1997年建成的清真寺可容納9720到12000名教徒祈禱。清真寺的四座宣禮塔和美麗的穹頂非常引人注目,白色建築倒映在湖水中,與蔚藍天色相襯,十分震撼。從市區打車到清真寺約二十馬幣,可以花幾馬幣租到回教服裝入內參觀。
汽車還駛過了沙巴大學,校內的粉紅清真寺是攝影師拍照必去的地方。
沙巴大學成立於1994年11月24日,被譽為東南亞最美麗的大學。學校正門面向著全東南亞最高的山峰——京那巴魯山,另一邊則背著南中國海。除了大學都有的圖書館、音樂廳、運動場之外,這裡還有海洋館。校園建在山體叢林之間,遍布著各種熱帶植物,還有好多粉紅色的建築,學校有自己得海灘,有馬來的學生在海邊散步。學校裡還有一個遊客必打卡的粉紅清真寺,同樣周五是禱告日,不開放。從市區打車前往大約要25分鐘,費用約30馬幣。
在經過沙巴大學不遠後,基本上就算是離開了亞庇,再過沒多久,車子開始在蜿蜒的山路上爬行,在亞庇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山區卻很可能會陣雨不斷,車行大概二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神山公園總部,
京那巴魯公園總部位於海拔1563米,在公園的南部邊緣。這裡也是神山的入口,也有很多種類的住宿,餐館和展覽中心。進入國家公園前,需在總部交入園費;登山客也需在這裡登記後才能爬山。旅客可以自己探索神山公園,或和公園裡的博物學家一起行走已設好的許多森林棧道。
友才與優彩一起去辦理登記,最後四個人把所有不能帶的行李放在我的特大60升背包裡,我則背優彩的小背包,而友才就背30升的小包,蟲姐與優彩就不用背包了。
一個大背包的寄存費用是10元,去辦理手續時收編了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女孩安琪,她的裝備都是借來的,之後我們找到一個和藹的嚮導,他有十多年的登山經驗了,神山都登頂近千次,他的英語不怎麼好,隊伍裡就優彩小姐能聽懂他的馬來英語。
神山以其獨特的自然魅力已被列入了世界遺產。
我們領取了五份營養套餐券(meal coupon),並領取今天的午餐(pack lunch),我們的登山嚮導做完自我介紹之後,就可以出發了。
京那巴魯山是眾多徒步旅行者的聖地,由於這座山仍是嘉達山族祖先靈魂的安息之所,被當地人稱為神山。它是東南亞最高的山峰,高有4095.2米,每年增高約5毫米。
「京那」(Kina)是當地原住民嘉達山語「中國」之意,「巴魯」(Balu)據說為「寡婦」之意。沙巴許多神奇哀豔和壯烈的故事與這座「中國寡婦山」有關。
神山的傳說與神話版本非常多,比較知名的傳說有四種:
相傳在古代,一位中國的年輕商人來到浡泥(北婆羅洲),與當地一位美麗的卡達山族姑娘結為夫妻,婚後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這位中國商人北上回故裡,臨別前,許諾愛妻日後團圓,但這位中國商人回故鄉後,渺無音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美麗的姑娘,站在高山上,遠望北方,
盼星星盼月亮,不見夫君歸來,姑娘絕望了,跳入湖中徇情。另一說,那位姑娘,望穿秋水,日日夜夜在海邊盼望夫君歸來,但思君不見君,最後她登上神山之頂峰,眺望南中國海上南來的帆影,終於望成石頭,她永遠守望在高山之巔,故稱「中國寡婦山」。
相傳在古時候,二位在廣州外海打漁的中國兄弟,不慎遇到颱風而漂流至沙巴,便在當地落地生根、娶妻生子,無奈兄弟倆都很懷念故鄉,便協議由哥哥先回故鄉探親後再帶一家回中國。怎知哥哥卻一去不回,大嫂便每天站在山上翹首盼望直到老死,後人為了紀念這偉大的愛情故事,便把此山命名為「中國寡婦山」。
有很多不同的民間故事述說關於京那巴魯山的名字來源。這裡的原住民-卡達山杜順族相信神山的名字來源是從"Aki Nabalu"演變的,而意思是「尊敬死亡之地」。神秘的卡達山杜順族相信亡者的靈魂都會逗留在山峰那裡。根據另外一個有名的民間故事,京那巴魯的名字是從"Cina Balu"演變成的。
這段馬來語 "Cina Balu"若翻譯成華語代表「華裔寡婦」。根據傳說,神山裡有一隻膨大和兇暴的龍,成天看守著一粒大珍珠,而一名勇敢的華裔王子登上神山要奪取大珍珠。當王子成功奪取大珍珠後,他和一名美麗的卡達山女人結婚。不過在不久後,王子離開美麗的妻子,回到中國而且再也沒有回來了。他那心碎的妻子徘徊到神山裡哀悼,最終變成了石頭。
每年10月在這裡舉行的「京那巴魯山國際登山賽」(Mt Kinabalu Climbathon) 被譽為「世界最艱巨的登山賽會」該項賽事於2003年獲「馬來西亞最引人注目運動旅遊獎」。每年的10月,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雲集於此,共赴這項備受世界矚目的賽事。
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 Gunung Kinabalu)又譯基納巴盧山、金乃巴羅山,又稱神山、中國寡婦山,是繼緬甸的開加博峰(5881公尺)、印尼的查亞峰(5030米)、Puncak Trikora(4751米)、Puncak Mandala後(4701公尺)之後東南亞第五高的山峰,
位於馬來西亞沙巴的京那峇魯國家公園(Kinabalu National Park)內,為馬來西亞和婆羅洲島最高峰,海拔4095米,以每年0.5釐米的速度長高。京那巴魯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964年。並在2000年,京那巴魯山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從神山公園總部到登山起點丁波漢(Timpohon)棧道還有約一公裡的山路,可選擇步行;在丁波漢(海拔1866米),嚮導很認真的向我們講述了這次兩天一夜的登山行程。我們從這裡會一直爬到拉班拉達(Laban Rata海拔3273米)附近,也就是宿營區,才能休息,這一段路,大概是六公裡的山路,
明天凌晨再出發,爬上4095米,就是頂峰羅氏峰(Low's Peak),除了Timpohon Gate(簡稱TG)作為起點,還能選擇從Mesilau Resort出發,在RTM Station附近也會與TG的路段匯合,這一段路,會比從TG出發多走2公裡左右的路程,但也聽說風景更優美一些。
登山前必須先鍛鍊身體及向國家公園當局註冊,每八位新攀登者需聘請一位嚮導,以保護登山者的安全,攀登京那峇魯山需要兩天,登山者可從早上八點多開始登山,歷時4到8小時可到達山腰的Laban Rata或Panar Laban住宿,有高山症的朋友必須準備對乙醘氨基酚以防萬一。
神山住宿一定要預定後才能拿到登山許可證,這個山基本是被當地政府壟斷了,之前我還想開闢新線路逃票,到了才知道很難。上神山的路非常明顯,基本是一條路,一直都是爬升的,很少有一起一伏的那種浪費腳力的迂迴線路,而且登山徑是原聲態的,不像中國的山都喜歡修各種水泥或者石塊臺階,爬起山來跟爬樓梯一樣很傷膝蓋。
當地的登山徑都是依山而建,多為土路,偶爾有用木頭修的臺階,爬起來非常舒服,一路上陸續有人超越我們,我們也超越很多體弱的人,迎面經常看到很多跑山的人真奔而下,跟我在香港爬麥裡浩徑看到的毅行者一樣。
神山的叢林保存的非常好,京那巴魯山周圍生物資源豐富,有5000到6000種植物,326種鳥類和超過100種哺乳動物。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Kota Kinabalu, formerly known as Jesselton, is the state capital of Sabah, Malaysia and the capital of the Kota Kinabalu District. It is also the capital of the West Coast Division of Sabah. The city i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 coast of Borneo faci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unku Abdul Rahman National Park lies to its west and Mount Kinabalu, which gave the city its name, is located to its east. Kota Kinabalu has a population of 452,058 according to the 2010 census; when the adjacent Penampang and Putatan districts are included, the metro area has a combined population of 628,725. Mount Kinabalu’s specialty lies in its location at a renowned World Heritage Site—Kinabalu Park. Nature lovers will be delighted to be able to witness the many variations of flora and fauna that are to be found on the mountai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Mount Kinabalu, along with other upland areas of the Crocker Range is well-known worldwide for its tremendous botan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biodiversity with plants of Himalayan, Australasian, and Indo-Malayan origin.
A recent botanical survey of the mountain estimated a staggering 5,000 to 6,000 plant species (excluding mosses and liverworts but including ferns), which is more than all of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excluding tropical regions of Mexico) combined. It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biological sites. Standing majestically at 4,095m (13,435 feet above sea level), Mount Kinabalu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between the Himalayas and New Guinea. Mount Kinabalu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Kadazan word, 『Aki Nabalu』, meaning 『the revered place of the dead』. It is one of the safest and most conquerable peaks in the world—provided that you’re reasonably healthy and physically fit.
There are two trails to the peak, Ranau and Kota Belud trails. To see the difference, please click here. The new Ranau Trail (1.27 km)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st December 2015, followed by the more challenging Kota Belud Trail (1.1 km), which was opened a year later on 9th December 2016. Climbers are only allowed to climb up and down Mount Kinabalu via Timpohon Gate and ascend the peak using one of the two new trails; Ranau Tail, located east of the old trail and Kota Belud Trail, to the west. Both trails will meet at Sayat Sayat. This Ranau trail is now the standard "tourist-friendly" trail leading to the summit from Panalaban as it is relatively easier and safer because the path is less steep and mostly made of wooden staircases and manageable rock steps.
The route to the Mount Kinabalu Summit starts from the Timpohon Gate (1,866m; 6,122 ft) which is located near the Kinabalu Park Headquarters. Climbers will take the minibus to the Timpohon Gate and their ascent commence at about 9 a.m. in the morning. All climber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mountain guides at all times.
第902回:白雲深處魔幻絕頂,翠壑丹崖遠望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