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追夢人

2021-01-09 天津濱海視覺

奔跑的追夢人

── 天津市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側記

弄潮兒,濤頭立,帆起聽潮聲──

沿潮白河岸林蔭大道一路向前,河面波光粼粼,潮平岸闊,漁帆點點。兩岸綿延的林帶猶如翡翠點綴著潮白明珠,每一株綠植講述著向「陽」的信仰,充滿新時代氣息的新農村嵌落在1509平方公裡的「寶地」上。

這裡是天津市寶坻區,轄6個街道、18個鎮,常住人口92萬。歷史上商賈雲集、物阜民豐、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如今,依然是天津優質水稻的主產區。

像許多農村一樣,「空心化」現象也是這裡鄉村的縮影,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婦女、兒童成了村裡的真正「主人」,寂靜的村莊,冷清成為常態。

「人氣」怎樣熱起來?「心氣」怎樣聚起來?區委開出了方子: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抓實,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寶坻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試點區的一年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區普及。轉變,悄然發生……

走進寶坻的村莊,道路兩側農戶外牆,以書法、漫畫等形式,展示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來到村史館,鄉土文化的展示,記錄著鄉村振興的時代變遷;走進村文明實踐站,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村規民約吸引人們駐足。

新時代文明實踐讓這裡的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體育廣場、老年日照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都「火」了起來,村民想進哪門進哪門,原來無事不登門的村委會,現在成了村民每天的打卡地,學習宣講、健身下棋、唱歌跳舞、讀書寫字……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在村裡,老人和特困群眾有人幫;老人家的午飯,有了「幸福食堂」;孩子放學了,「四點半課堂」有去處……穿梭奔跑於他們中間的,是一群佩戴志願服務標識的「紅馬甲」。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總書記的話正激勵著寶坻文明實踐的腳步星夜兼程,砥礪前行。

領頭雁銳意創新──資源活起來,陣地火起來

方家莊鎮小杜莊,有位「80後」小書記楊秋靜。

楊秋靜與孩子們

去年端午節前,村委會上,她提出為孤寡老人包粽子,卻遭遇「三連問」──

「你會包嗎?」

「誰給你包?」

「哪兒來志願者?」

大伙兒想當然認為「讓人白幫忙,啥事兒都得黃」。楊秋靜堅持試,自費買來食材,節前一天打開大喇叭,喊話「大嬸大媽」,請大家晚7時幫忙包粽子。

沒承想,晚7時不到,村民陸陸續續到了20多位。

「誰為莊裡幹事,大伙兒就支持誰。」粽子送出去,群眾的話久久迴響。楊秋靜看到了群眾的力量,把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得釋放多大力量!

認準了,開幹。她將黨群服務中心14間屋全開放。緊接著,屋前廣場放音箱,晚上亮起燈,廣場跳起舞。村民活動也上了牆,一位老人去參觀,冷不丁瞧著自個兒,「這不我在門口掃地嗎,啥時給照的?」臉上樂開了花。

楊秋靜還打起「非遺」主意──

去年底,小杜莊評出45個「先進文明戶」「好婆婆」「好兒媳」和「小杜之星」。這天,街上鑼鼓喧天,村民張樹起推門一瞧,嚯,大鼓隊衝自家門敲呢。門旁,村幹部在釘光榮牌,小錘錘得人心喜。四鄰八舍瞅這陣仗,人人豎起大拇指,「你家行,門口這多『星星』。」

老張家獲得「先進文明戶」「好兒媳」「小杜之星」三項榮譽。「得了『好兒媳』,鼓不僅在婆家敲,還敲到兒媳的娘家。」張樹起說。小杜莊是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鼓譜「大河西」的保護單位,敲鼓的是「非遺」鼓手。「這是最高禮遇,也是最好的傳承。好兒媳來自十裡八鄉,鼓就敲到十裡八鄉,好風氣也帶到十裡八鄉。」

文明與禮遇相連,便在莊裡紮下根。今年,村民紛紛盼自家院牆「披星星」,連鄰裡拌嘴的都少了,「可不敢呢,一人管不住嘴,全家沒『星光』。」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代不負奮鬥者。經過幾件事後,村民們覺得小楊書記幹活用心、辦事放心、讓大家舒心。

小杜莊升騰起「抱團」的煙火,讓這裡發生了「從一人幹『兩委』看,『兩委』幹群眾看,到全莊人搶著幹」的巨大變化。

辛國徵,霍各莊鎮東霍各莊又一「女當家」,年紀不大,主意不少。

陣地、隊伍、活動是寶坻文明實踐三大法寶,在基層運用甚廣。辛國徵用法寶用出奇效:帶孩子帶出隊伍,搞活動搞出「名」堂。

「先頭搞活動,叫大人,不來。咋辦?」關鍵「一招」派用場,「大人不來,叫孩子。」每天家門一開,10多個孩子進來。村委會闢出農家書屋,周末請來輔導老師,通過自家孩子帶動,引來全村少年兒童。有了陣地,村「兩委」正兒八經「帶孩子」。

「帶孩子」實為帶隊伍,「小蜜蜂志願服務隊」率先成立,並快速發展壯大。日後,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統一標識,就是一隻舞動的小蜜蜂。

這天,莊裡有婚禮,村「兩委」前去賀喜,帶上了一群「打醬油的娃」。可喝喜酒的發現,娃們不是「打醬油的」,是管「剩」宴的,「書記說了,要做有『糧』心的人。」……

童言無忌,這場「光碟行動」收官於歡聲笑語。

東霍各莊村「光碟行動」宣傳走進鄉村婚宴

志願服務從「小手」開始,漸漸拉起「大手」,拉起「巾幗志翼」等5個隊伍。志願活動也「名」聲高漲,從「歡喜『幼』來」到「『青』情奉獻」;從「黨員『粒』量」,到「全民追『圾』」;從「萬水千山『粽』是情」,到「『牌』憂解難」「『筷』行動」……

「領頭雁」不是「光杆司令」,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主任周曉菊介紹,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為品牌活動「撐腰」,並制定區直單位與街鎮所站結對共建方案,推動人才、政策、資源等向基層所站傾斜,為「頭雁」配齊「幫手」。同時,區裡搭建起網絡平臺,串起點單、派單、接單、評單志願服務鏈,供各實踐所站使用。「服務『菜單』可視化,動動手指就能查,『菜品』不香還可『差評』。」平臺又推動全區陣地會議室、活動室等資源「上網」,「場地『一網打盡』,看上哪個用哪個。」

盯需求幹在實處──文明新風吹來,陳規陋習退去

群眾愁什麼盼什麼,文明實踐就想什麼幹什麼。

且看文明引導「模範生」──

鈺華街道原築社區分南區北區,北區房齡10年左右,住戶1061戶,近半住的是老人。有些老人愛堆廢品,使樓道「難過」還「惹火」。去年下半年起,「創文創衛」攻堅,如何破解「老大難」再擺臺面。可清理人員挨戶勸,還是無功而返。

硬清傷感情,勸說不頂用,咋辦?換個思路天地寬,社區「一把手」高琳莉找來廢品回收人員,和居民一對接,雙方笑開顏。這邊價格公道上門收,那邊開心「斷舍離」。工作人員趁熱打鐵做動員,「大爺,不堆樓道了哈。家有紙箱,咱定期找人收。」「大娘,看,門口一清多豁亮。」……

如今行走北區,老樓道透著「小清新」,整潔、敞亮。

創新出實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離不開群眾的支持,離不開以心換心。在鄉村,以心換心換來推陳出新。

且看文明鄉風「樣板間」──

今年10月,周良街周良莊村民李巧平給兒子辦喜事。新人都在城裡工作,原在城裡訂了酒店,「大廳、訂餐、租車……哪兒哪兒都花錢。一桌菜少說千八百塊。」李巧平粗略一算,一場婚宴好幾萬元。

城裡辦,望宴生嘆。老家辦,又恐新人不悅。她一琢磨,不妨讓他們回莊看看。

距李巧平家200米,有一處村民服務大廳,宴會能擺30桌。大廳自備「炊事班」,每餐飯菜留樣存檔。舞臺、音響等設備免費用,只有菜錢一桌約需300元。新人考察一圈,回去把酒店退了。

「莊裡辦的這場婚宴花銷沒過萬元。」李巧平說,原先村裡紅白宴席搭大棚,怕風又怕雨,現在好了。「菜也衛生,挑費更低,老人新人都滿意,大伙兒都愛用大廳。」

移風易俗,大廳立功。周良莊「當家人」李廣恩說,「在大廳辦事,喜宴控酒,主持人還穿插介紹家鄉變化,這種新事新辦新氣象,吸引新人追逐新時尚。」

結合《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周良莊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取消白事飲酒、唱戲等環節,「白事簡辦,對逝者尊重不能減,要懷念逝者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李廣恩介紹,與前些年相比,一場白事平均節省兩萬多元,「陳規陋俗失去市場,燒紙店都改花店了。」

榜樣力量散發光芒,優良鄉風吹遍四方。

今年,牛家牌鎮趙家灣村「取經」周良莊後,蹚出新路,「辦白事,音響取代嗩吶,U盤放哀樂,樂隊省了。」村「一把手」董永忠說,不管誰家辦葬禮,村幹部都去慰問,適時宣傳厚養薄葬。村裡也給逝者「官方」認可,「寫好悼詞先拿給人家看,不滿意,改。」

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我們不搞一刀切,而是以周良莊為範例,搭建起敦風化俗『樣板間』,組織所站互比互看。」周曉菊說,中心藉機給出「指導標準」,劃出宴席開支「水位」、用音響替代吹班等,這些標準通過傾聽村民意見後寫入村規民約。

「紅馬甲」益路同行──向上向善蔚然成風,志願服務星火燎原

今年2月,寶坻百貨大樓成了天津戰「疫」的焦點,一時間人人自危、人心惶惶,怎樣穩住群眾的心,讓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寶坻新時代文明播報」應運而生。

區、鎮、村三級書記帶頭「喊麥」,道德模範、身邊好人、醫務工作者、鄉村教師紛紛加入志願者隊伍,每個人都是戰鬥者,都是宣傳員,用白話、土話喚醒千家萬戶,成為疫情防控宣傳最硬核的「聲援」。

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郭俊華,是「理響寶地」志願服務隊的骨幹,自編自導了三句半、小品、天津快板、歌曲等40餘個小節目,深受老百姓歡迎。他說:「對黨的工作大力支持,對黨的方針政策大力宣傳,每個黨員都有這個義務,也有這個責任。」

「理響寶地」因文明實踐得名,會聚了全區的文化、文藝愛好者,一年時間隊伍壯大到114人。「理論+故事」「理論+文藝」的宣講方式,散發著鄉土氣息,將「高深」理論「生活化」,每周一場,送到田間地頭,讓黨的創新理論飛進百姓的心坎。

「理響寶地」理論宣講走進鈺華街道安家橋村

依靠群眾化解矛盾,志願服務隊的暖心傳遞焐熱了人心。

幾年前,寶平街道前朝霞村村民張鳳芝一臺輪椅用了多年,順手擱門口,沒想到,有一天丟了,急得直哭。

志願者發現後,趕緊叫來「管事兒的」,現場致電諮詢殘聯、民政等機構,並承諾「管到底」。

沒過多久,張鳳芝意外收到一臺新輪椅。

「我摸著新輪椅,摸哪兒覺著哪兒熱乎,歡喜得不得了。」張鳳芝逢人便說,「這是黨送來的溫暖。」

老人印象很深,那天「管事兒的」扛著大掃帚,穿著紅坎肩,「我不認字,可他坎肩上那黨徽,我認得。」「人家是來送服務的。」

「管事兒的」是寶平街道黨工委書記趙雪松。談起這事兒,他感慨道,黨員幹部直接參與志願服務,「管事兒的」臉生變臉熟,真心換真情,「魚水」關係密切了,幹群相互理解了,工作開展順利了。

今年,寶平街志願服務活躍度高居全區榜首,志願者人數滾雪球般增長,發展到5000多人。

一場攻堅戰,一塊試金石。

林亭口鎮小靳莊是個小村,常住人口500多人。

小村看大家──

「抗疫戰」打響後,有人在卡口執勤,一傳十,十傳百,全村年輕人行動起來,小靳莊「一把手」王寬說:「我們沒通知、沒招募,80多個在家的青年人集體『請戰』。」

新開口鎮後六家口是個大村,村民3000多人。

大村看個人──

疫情面前,目睹黨員幹部村口執勤,退役軍人李國衛招呼「隊友」,買水買飯送卡口。見前方忙不過來,他們立即參與到消毒、測溫等疫情防控中。

這次服務僅是「兼職」。村裡流傳著他們「為一人組一隊」的佳話。

幾年前,丁大爺遭遇家庭變故,5年內兩個兒子、老伴兒相繼去世。不沾親不帶故,從2013年起,李國衛叫上幾名工友照料起老人的生活,「兒子都沒給我過過生日,他們每年給我過。」丁大爺說。

一年又一年,愛心滾雪球。去年,村裡新選的黨委書記加入隊伍,今年,這個「專職」照料一人的團隊「擴編」到17人。

一顆愛心一顆火種,星火正在燎原。

肖英住寶坻城區,她的女兒童童肢體一級殘疾,出行不便。今年,寶坻區「一家親」青年志願服務社,幫助孩子實現了去「海底世界」的「微心願」。女兒圓夢,肖英隨即成為志願者。在她的影響下,兩名同事也先後加入「一家親」。

學好人做好事蔚然成風,「一家親」創始人袁鴻飛說,今年,志願者申請人數迅速增長,服務時長年均100小時以上的服務社骨幹志願者已超3100人。

在史各莊鎮,還有一支特殊的志願隊伍,43名志願者均是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人。這支隊伍由陽光福樂多助殘就業基地負責人田麗超組建。

去年,基地分別與口東鎮老莊子村實踐站、新開口鎮江石窩村實踐站「聯姻」,建立志願服務點。此後,基地43人定期參與志願服務,和共建單位一起,為困難群體洗衣、染髮、做被,廣受群眾好評。

陽光福樂多助殘就業基地的志願者裝洗衣粉

一天服務後返程途中,不知誰說了一句「我真厲害」,大家紛紛跟著說「我真棒」。看到這些曾經有自閉傾向的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田麗超潸然淚下,「他們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服務社會了,參與文明實踐,讓孩子們的尊嚴和勞動能力得到提升,精神狀態大變樣。」

放眼全區,學習宣傳、文化健身、互幫互助、文明風尚……826支各類專業志願服務團隊,13萬志願者遍布城鄉,每7個寶坻人就有1個是志願者,志願服務指數長期位居全市各區前列。

如今,一首由理論宣講志願者創作的主題歌在寶坻傳唱──

「我們行進在追夢路上,高舉旗幟堅守信仰……魅力潮白河水泛著銀光,志願者像蜜蜂勤勞奔忙……在路上啊在路上,我們永遠在路上……」(信息來自天津市文明辦)

相關焦點

  • 中國追夢人系列文化活動全國啟動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國人民在疫情面前堅持初心,每一個追夢人,都在不停的朝著小康的幸福生活奮力奔跑,用中國人民的樂觀和堅強取得了戰「疫」和脫貧任務的雙勝利。
  • 「追夢人」肖戰,傳遞正能量給年輕人!勵志歌曲官方錄音版上線
    去年肖戰有幸參加演出,並與歌手魏允熙共同演唱的單曲《我們都是追夢人》。當海外粉絲看到肖戰活動現場視頻時,女粉絲曾一度尖叫失控!肖戰的歌聲溫暖、堅定又真誠,唱出了當代青年對於追逐夢想執著的信念。今天終於在網易雲音樂上線了,此次是官方錄音室錄製版,粉絲都十分驚喜。一首追夢人,引發了聽眾的共鳴。
  • 我們都是追夢人–文韜
    圓明園杯"我是歌手榮獲優秀歌手表演獎;14年參加北京市保利劇院「唱響昌平"群星演出;16年主演武俠電影《錦衣衛百戶》、參演電視劇《警察鍋哥》、參演電影《瘋人夜》;17年參演電影《十字路口的青春》、參演電影《獵罪人》、網劇《限定24小時》;18年主演電影《大宋俠女》、參演電影《街頭英雄》;19年參加南美洲–聖地牙哥華人春節晚會······我們都是追夢人
  • 阿木《追夢人》:喚醒夢想的聲音
    原標題:阿木《追夢人》:喚醒夢想的聲音,追憶青春的時代 近日,由彝族歌手阿木演唱的《追夢人》在抖音平臺DOU聽音樂榜榮登TOP1,隨著《追夢人》的再度登上熱歌榜,也再次勾起了網友們的青春回憶殺,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追憶曾經躊躇滿志的自己,或給予未來前行的力量。
  • 楊爍新歌《奔跑吧蝸牛》唱蝸牛精神傳播正能量
    年僅10歲的小楊爍曾發行了個人的原創專輯後被大家所熟知,她所唱的歌曲聲音甜美,悅耳,並被大家稱為『最美童聲』今天楊爍小朋友又完成了一首新歌《奔跑吧蝸牛》是楊爍的鼎力新作,通俗易懂的歌詞,優美明快的旋律,配上楊爍天籟的童音
  • 任莎莎:我們都是追夢人
    陳國棟 攝奮力奔跑 向陽而生2012年,十八歲的任莎莎參軍入伍,被分配到雷允邊境檢查站,每天進行著刻苦認真的訓練,同期的戰友很多都是大學學歷,這讓高中畢業的任莎莎經常產生無形壓力。因此,剛剛入伍的她開始備考軍校。然而,第一次考軍校任莎莎並沒有得償所願。
  • 你好,追夢人
    你好,追夢人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視頻作者開始出現,作者們可以通過製作視頻來獲得穩定的收益,這使得逐夢者們可以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獲得收益,從而生存下去,正是這樣的時代,才讓我看到了這麼多的追夢人,才讓更多人關注他們。人們的思想觀念是不是可以改變了?為什麼會有追逐夢想這種事被稱作不務正業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支持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 京雄城際鐵路「全履歷」火車司機:「我們都是追夢人」
    中新社河北雄安12月27日電 題:京雄城際鐵路「全履歷」火車司機:「我們都是追夢人」作者 李曉偉「我是一名火車司機,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中國最好的火車。」北京鐵路局北京機務段「復興號」動車組司機韓軍甲對記者說。如今,他的願望又一次實現。
  • 【獻禮祖國】裘春華——守護正義的追夢人
    【獻禮祖國】裘春華——守護正義的追夢人 2020-10-0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夢人!獻給考研的你...
    追夢人!獻給考研的你...追夢人!追夢人!獻給考研的你...》
  • 阿木一首《追夢人》道出夢想的酸甜苦辣,引發無數熱評
    前段時間阿木的一首《追夢人》突然在抖音走紅,網友們都用自己的經歷重新賦予了這首歌曲更多的含義。《追夢人》這首歌原唱是鳳飛飛,而阿木對於《追夢人》的演繹,又被稱為最好的版本,阿木的聲線將歌曲中的苦楚和勵志表達的淋漓盡致,那些追夢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充滿了別樣的情緒,有對未來的渴望才能構成一個完整和飽滿的人生。
  • 用阿卡貝拉唱出夢想 今天我們都是追夢人
    用阿卡貝拉唱出夢想 今天我們都是追夢人 2020-08-23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視劇《青春追夢人》湖北殺青,青春不息奮鬥不止
    由導演孫文學執導,白旭新編劇,李亭哲、劉一含、陳逸恆、田雷、傅淼、姚剛、郭鐵城、林濛眾多演員出演的熱血青春年代大劇《青春追夢人》於12月15日在湖北赤壁圓滿殺青。林濛在劇中搭檔郭鐵城飾演夫妻,是丁雲海的妻子,同時也是丁雲夢(李亭哲飾)的嫂子,劇中她溫柔賢惠一直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時在丈夫的公司擔任財務主管,與追夢人創業團隊等眾人一起經歷公司的起起伏伏。
  • 你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還是一個固執的蠢蛋?
    你到底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還是一個固執的蠢蛋?2020年,有很多人需要去證明自己!證明你到底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還是一個固執的蠢蛋!01 你到底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還是一個固執的蠢蛋?有的時候你是否也在猶豫,你是在追求夢想還是在逃避和掩飾你的平庸!你是否也常常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一執著的追夢人?還是一個固執的蠢蛋?
  • 歙縣丨最美追夢人,做美的傳播者
    歙縣丨最美追夢人,做美的傳播者 2020-12-23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奔跑的追夢人──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側記
    在村裡,老人和特困群眾有人幫;老人家的午飯,有了「幸福食堂」;孩子放學了,「四點半課堂」有去處……穿梭奔跑於他們中間的,是一群佩戴志願服務標識的「紅馬甲」。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總書記的話正激勵著寶坻文明實踐的腳步星夜兼程,砥礪前行。
  • 經典歌曲《追夢人》G調帶間奏吉他譜分享,非常適合男生彈唱!
    《追夢人》由羅大佑作詞、作曲,原曲由袁鳳瑛演唱,也是羅大佑為電影《天若有情》所創作的主題曲,名字叫做《天若有情》。《天若有情》是粵語版,其國語版為《青春無悔》,之後作為紀念作家三毛,羅大佑在原曲基礎上增加了部分歌詞,也就出現了《追夢人》由鳳飛飛演唱,並成為1991年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追夢人》創作於1991年臺灣女作家三毛去世之後。
  • 2019歌手阿木受熱捧,歌曲《追夢人》獲好評!
    2019年,出生於四川涼山彝族的歌手阿木可謂是新聞不斷,由其演唱的歌曲《追夢人》又一次得到了歌迷們的一致好評,在抖音平臺多月霸佔音樂榜榜首。隨著我們慢慢長大,許多回憶漸漸淡忘,青春逝去,回憶也許就真的成為了回憶。
  • 《青春追夢人》戲份殺青,「勞模」張藝航化身腹黑老師
    由孫文學執導,李亭哲、劉一含、田雷、陳逸恆、傅淼、張藝航等主演的熱血青春年代劇《青春追夢人》即將在湖北赤壁全劇殺青。據悉,該劇於10月20日開機,緊張拍攝了3個來月。
  • 浙江「十佳科技追夢人」名單揭曉 李蘭娟院士獲特別貢獻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5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下午,202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浙江主場活動暨浙江「十佳科技追夢人」揭曉儀式在杭州舉行。大會授予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特別貢獻獎。丁列明、姚海根、範淵等入選浙江省「十佳科技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