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8年,一個被關押八天的犯人已經8天沒有吃飯了,他已經決意赴死,因為國家亡了,作為秉承著傳統士大夫氣節的文人,這是不堪忍受的,他對勸降他的說客講:
「國家亡了,我只能以死報國。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
在求死未果,被關押了4年之後,他被處斬了,他的妻子在收殮他屍體的時候,從他的衣襟當中發現了一行字,這行字,成為了後世數百年來士大夫為人處世的信條: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便是中國人的精神和氣節,也是真正的孔孟大義,只可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這種「大義」已經隨著歷史的塵埃隨煙散播、和光同塵了!
這位寧死不降,為國守節的大英雄,便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五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殞身不恤,用自己的生命,為傳統文人的士大夫精神作為絕好的詮釋。
文天祥是一位天才,他在20歲的時候中狀元,並且能夠在集英殿中,洋洋灑灑一萬餘字一氣呵成,直斥皇帝倦怠朝政,如此膽氣與才華,令後人望塵莫及。
南宋敗亡之際,文天祥毀家紓難,他將自己的家財全部用作軍費,抗擊蒙古,直至戰敗被俘。
文天祥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代表,世人也許只知道他的才華與氣節,但其實文天祥也是一位不世出的書法高手!
宋代的書法極具文人氣,這種文人氣來自於北宋歐陽修提出的「尚意」之說,避免全盤複製古人,要向內求,寫出自己的品格和意趣,於是在北宋書壇誕生了「宋四家」,在南宋書壇也有宋徽宗、宋高宗、張即之等高手的出現。
而文天祥的書法,往往是被忽略的。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但一個人的人品是無法從他的書法當中看出來的,而在他性格中的激越、堅毅和果敢,往往在書法當中會有完美的詮釋。
文天祥的書法不被後人所熟知,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書名」為「節義」所掩,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文天祥傳世的書法作品並不多,在為數不多文天祥傳世的作品當中,有一件在他37歲所寫,如今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草書長卷。
這件作品便是著名的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這幅字寫出民族脊梁,也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文天祥的這件《謝昌元座右自警辭》,我們從技術層面來看,在用筆上文天祥乃是以《淳化閣帖》為筆法依準,筆筆一搨直下,直承晉人道統,在結字的變化與上下句的關聯來看,其流動之勢同時也收到了懷素的影響。
這一點在清代的評論家阮元的《石渠隨筆》中提到過:
「書法極摹懷素。」
文天祥的這件草書,字字如同斧逼刀刻,清勁而縱任,更兼其人品高曠,所以此作的價值更加不同凡響。他的書法寫出了正氣凜然,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寫出了民族脊梁
文天祥家財豪富,少年讀書能夠過目成誦,並且在書法藝術方面極有天分,其家藏曆代珍本法帖亦是不可勝計,這為一位大才子兼書法家的誕生提供絕好的條件,所以在文天祥30歲左右的時候,其書法便已經享譽朝野內外。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天祥這件草書長卷《謝昌元座右自警辭》,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文天祥此《謝昌元座右自警辭》,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