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虧損壓力,荔枝正式赴美掛牌上市,成為在線音頻第一股

2020-12-17 鈦媒體APP

鈦媒體注:美東時間1月17日,UGC音頻社區荔枝(原荔枝FM)(LIZI.US) 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11.03美元,略高於11美元的發行價。

2019年10月底,成立六年的荔枝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此次荔枝赴美IPO承銷團成員包括花旗、海通證券、AMTD、Needham、老虎證券,招商證券、華盛證券及Prime Numbers。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創新產品研發、AI研發投入和海外市場拓展等。

此前,荔枝曾將發行價由11美元至13美元更新至11美元,募資額亦從超1億美元調低至6100萬美元,甚至執行了「綠鞋機制」,而綠鞋機制主要在市場氣氛不佳、對發行結果不樂觀或難以預料的情況下使用,目的是防止新股發行上市後股價下跌至發行價或發行價以下,增強參與一級市場認購投資者的信心,實現新股股價由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平穩過渡。荔枝方面曾披露,小米、微博已分別表達參與IPO意向認購,或至多認購3600萬美元的ADS。

招股書顯示,荔枝至今仍未實現盈利。在敲鐘前,創始人賴奕龍對此表示:「我們的虧損不是因為業務的虧損,而是因為新的投入。隨著我們收入規模的擴大,2020年我覺得是可以實現全面盈利的。短期看,我們的收入還是以直播收入為主。」

搶在喜馬拉雅FM、蜻蜓FM前面上市,獲得先發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荔枝上線於2013年,運營方廣州荔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2月。荔枝以音頻電臺起家,是一個集錄製、編輯、存儲和收聽於一體的網絡電臺。主要為用戶提供可以在線收聽和點播的電臺節目,節目包括音樂、相聲評書、脫口秀、以及鬼故事和廣播等。

同時,該平臺也支持網絡直播、播客入駐等服務。目前,荔枝已加入了IoT布局並與百度達成合作,嘗試將互動音頻落地到智能音箱IoT場景,同時在海外上線了語音互動娛樂的產品。

2010年12月,荔枝就曾獲得創新工場100萬美元A輪融資。2011年12月,獲得晨興資本、經緯中國的1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1月,荔枝獲得由順為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小米科技投資的2000萬美元C輪融資。2018年1月,荔枝FM更名荔枝,同時宣布獲得由蘭馨亞洲、EMC投資的5000萬美元D輪融資,這也是荔枝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根據招股書,目前荔枝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創始人賴奕龍及其管理層團隊、經緯中國、晨興資本,三者分別持股30%、21.9%、21.5%,雷軍系的順為資本和小米科技也是重要股東。IPO後,賴奕龍持股22.7%,擁有64.7%的投票權;CTO丁寧持股4.3%,擁有13%的投票權;經緯中國持股為19.8%,擁有6.1%的投票權;晨興資本持股為19.4%,擁有6%的投票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荔枝已擁有超過2億用戶,4660萬移動端月活躍用戶,570萬月活躍內容創作者,已累積超過1.6億音頻內容,總用戶平均月度互動次數超過25億次,移動端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約53分鐘。

而根據2019年6月,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喜馬拉雅月活用戶逾七千萬,遠超蜻蜓位列業內第一;易觀提供的數據顯示,蜻蜓FM的月活用戶和行業滲透率亦領先於荔枝。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達3.77億,預計到2023年其用戶規模將超9億。與此同時,音樂、遊戲、在線視頻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已分別達到89%、82%、74%,而在線音頻市場的滲透率僅為45.5%,市場空間巨大。

目前,國內音頻行業呈現喜馬拉雅FM、蜻蜓FM與荔枝 「三強鼎立」的局面。喜馬拉雅曾表示,2019年底已啟動Pre-IPO融資,融資額預計約為3.5億美元,同時或將謀求2020年赴美上市,初步計劃融資規模在5-10億美元之間;蜻蜓FM也曾多次對外釋放上市意圖。

平均每年虧一億,七成收入分成給了主播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音頻行業商業化變現路徑仍在摸索當中,這一點在荔枝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前9個月,公司虧損分別為1.54億元、934.2萬元、1.04億元。其中,2019年前三季度的虧損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十倍。

對於虧損問題,荔枝曾解釋稱,這與加大研究和開發AI應用程式的力度、推出新的交互式音頻產品和功能以及增加營銷活動有關。在招股說明中,荔枝也明確表示,如果目前的情況不發生扭轉,公司大概率會繼續虧損下去。

在敲鐘前,創始人賴奕龍對此表示:「我們的虧損不是因為業務的虧損,而是因為新的投入。隨著我們收入規模的擴大,2020年我覺得是可以實現全面盈利的。短期看,我們的收入還是以直播收入為主。」

這從招股書來看,荔枝的虧損一方面是由於營收方式的單一。數據顯示,荔枝淨收入主要來自於虛擬禮品(即聽眾購買以向主播贈送的虛擬禮物)銷售,2018年全年及2019年9月30日的九個月,該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高達98.3%及99.1%,而廣告收入不足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荔枝用戶中付費比例僅有6.4%,難以通過優質內容獲取收入。

另一方面,在成本上,截至2019年9月30日,收益分享費用即給主播的分成在成本中佔比高達93.4%,佔據音頻娛樂收入的比例亦高達70%。也就是說,荔枝將七成的收入都分成給了主播,留給自己的只有三成。

通過高分成吸引並留住優質主播對荔枝而言是合理的選擇,但在這種情況下,荔枝就更應該尋找其它收入來源以保證自身發展。此外,這也增強了荔枝收入的不穩定性——一旦荔枝降低給主播的分成,就可能造成主播的流失。而根據招股書,荔枝的主播集中度較高,截止2019年9月30日,荔枝平臺累計有2520萬主播,其中前100位主播賺取的打賞收入,佔到平臺該項收入的近20%。

對於喜馬拉雅和蜻蜓FM而言,盈利也並不容易。比如蜻蜓FM,對大V們的依賴與日俱增,但是平臺需要支付高額的知識版權和推廣費用,掙錢的是大V,虧錢的卻是平臺。在國外,荔枝模式相似的YouTube亦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直到近幾年,YouTube才逐漸在用戶體驗、版權保護、廣告商需求和自身盈利四者之間找到了一條比較平衡的運營模式。一定程度上,YouTube最終還是投向了廣告的懷抱。

賴奕龍提到,對於音頻領域來說,未來的盈利空間更多會來源於互動、社交、內容付費。荔枝嘗試在良性的社區生態裡衍生更多的商業化空間,未來會繼續深耕UGC社區,同時拓展更多樣的盈利模式。

所幸,荔枝的營收一直在高速增長。2018年荔枝錄得營業收入近8億,同比增速超過76%。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則超過8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三季度收入超過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2%。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的經營性現金流仍然為負,不具備給公司輸血的能力。對上一輪融資仍然停留在2018年1月的荔枝來說,上市或許也是一趟救命之旅。

(鈦媒體編輯石萬佳綜合自界面新聞、IT老友記、節點財經、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荔枝納斯達克上市,「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的主播圖鑑
    文 | 赤木瓶子 北京時間1月17日晚九點,荔枝在納斯達克掛牌,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正式誕生,股票代碼「LIZI」。荔枝以11.03美元價格開盤,截至當日收盤,股價上漲5.73%,報11.63美元,市值約5.32億美元。
  • 上市後的荔枝FM:「耳朵經濟」叫好不叫座
    但是其他在線娛樂的一片熱鬧之下,在線音頻行業的表現並沒有激起浪花,顯得有些冷清。「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上市,卻無人知是「荔枝」來,成了荔枝上市路程的寫照。2020年1月17日,荔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國內在線音頻第一股。
  • 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逆流而上的融資路
    儘管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將面臨美國監管機構更加嚴苛的審查,但近期仍不斷有中國公司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期赴美上市企業主要是迫於投資方的壓力,未來企業轉向港股和上海科創板是趨勢。
  • 兩個月飆漲164%:傳B站赴港二次上市 二次元第一股即將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包括阿里巴巴、網易等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陸續在香港二次上市,而去年下半年包括攜程在內的幾個中概股也有意跟隨。業內人士指出,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選擇赴港二次上市也屬意料之內情形。而B站近兩年發展亟需融資,二次上市也可為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以助力其內容採購和遊戲業務。
  • 老虎證券攜手《巴倫周刊》共推《赴美上市操作指南》系列課程
    近期,老虎證券與《巴倫周刊》中文版聯合重磅推出在線音頻課程《赴美上市操作指南:公司和你的「財務自由」之路》。據悉,該系列課程已正式上線喜馬拉雅平臺,旨在通過實踐案例分析為擬上市公司高管、企業家、投資機構等受眾梳理赴美上市的必經環節,並依託大量的實戰經驗,向受眾提供具備可操作性的上市建議。「從1992年華晨汽車登陸紐交所,中概股走出國門已經有28年的歷史。由於美股市場流動性強、投資者群體多樣、且對標公司多,估值體系成熟,是不少中國公司的上市選擇地。」
  • 「中飲巴比」今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包子第一股」
    「中飲巴比」今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包子第一股」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記者 徐曉陽 2020-10-12 14:16
  • 達達集團在美上市,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
    來源:鈦媒體APP本地即時零售與配送平臺達達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赴美上市「即時零售第一股」,股票代碼「DADA」,6月5日,達達集團正式於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18.3美元,較16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4%。收盤報15.99美元,較發行價跌0.06%。
  • 「不懼錯殺,逆流而上」,回歸潮與赴美上市潮共舞
    但是,當投資者在暢談中概股回歸浪潮之際,很多人卻將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流給遺忘了。赴美上市依然火爆,今年來上市數量創逾10年新高就如投資者眼裡「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的機會」一樣,部分中國企業今年以來選擇了逆市赴美敲鐘,無懼中概股信任危機和美國政府的監管。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近日,廣州成長起來的企業名創優品發布了自10月赴美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其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0.721億元,環比增長了33.4%。雖然在2020年,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中國部分企業赴美上市難度增加,但廣州赴海外上市企業數量不減反增,出現別樣的繁榮。截至目前,2020年,廣州共有5家企業赴美上市,超過往年水平。
  • 發力音頻社區 荔枝登上《快公司》最具創新力公司GBA50總榜單
    近日,國際知名商業雜誌《快公司》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GBA50總榜單,在線音頻平臺荔枝(原荔枝FM)與騰訊、華為、小鵬汽車等企業共同入榜。據悉,《快公司》年度大會暨榜單頒獎盛典12月17日至18日在珠海舉行。
  • 網絡音頻內容低俗化問題突出 荔枝、蜻蜓部分「色情擦邊球」內容仍...
    中國網科技3月17日訊(記者 單徵宇)近年來,隨著網絡音頻行業的火熱,網絡音頻平臺也成為色情低俗內容滋生的土壤。作為中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治領域的一項裡程碑事件,《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於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和服務平臺要切實履行責任和遵守法律法規,禁止傳播和宣揚低俗、庸俗、媚俗等視聽內容。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不過,雲知聲近日遭遇質疑或會拖累其上市進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將花落依圖,或將於明年1月或2月見分曉。但上市不是終點,這些獨角獸們依然會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燒錢大戰也不會停止,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壓力。
  • 網絡音頻行業低俗化問題突出 荔枝、蜻蜓部分「擦邊球」內容待清理
    來源:消費者報導近年來,隨著網絡音頻行業的火熱,網絡音頻平臺也成為色情低俗內容滋生的土壤。作為中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治領域的一項裡程碑事件,《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於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和服務平臺要切實履行責任和遵守法律法規,禁止傳播和宣揚低俗、庸俗、媚俗等視聽內容。
  • 36氪專訪 | 音頻社區「荔枝」今日納斯達克上市,預計2020年實現...
    文 | 夢悅編輯 | 方婷北京時間2020年1月17日晚10點半,UGC音頻社區「荔枝」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LIZI」,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託股(ADS)11美元。荔枝成立於2013年,主打「用聲音記錄和分享生活」,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內容創作者。
  • 36氪專訪|音頻社區「荔枝」今日納斯達克上市,預計2020年實現全面...
    文 | 夢悅編輯 | 方婷北京時間2020年1月17日晚10點半,UGC音頻社區「荔枝」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LIZI」,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託股(ADS)11美元。雖然是「音頻行業第一股」,但荔枝的對標並不是喜馬拉雅或者蜻蜓FM。比起主流的廣告+知識付費+會員模式,荔枝創始人賴奕龍更樂意提起的比較或者說學習對象是快手。2016年的融資短缺困境,賴奕龍不得不開始為荔枝尋找清晰的商業模式。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不僅是名創優品,今年廣州有多家「出海」上市的企業都備受關注。雖然在2020年,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中國部分企業赴美上市難度增加,但廣州赴海外上市企業數量不減反增,出現別樣的「繁榮」。 截至目前,2020年,廣州共有5家企業赴美上市,超過往年水平。
  • 雷軍財富猛增261億:荔枝上市,小米大漲;科創板總市值破萬億,首家...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周五收盤,中微公司市值達1048億,成為科創板首個市值破千億的公司。截至2020年1月17日,科創板已有74家公司掛牌上市,隨著近期行情回暖,74家科創板已全部較發行價實現了上漲,無一家破發。排名前三位分別為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特寶生物,溢價幅度分別為575.66%、346.54%和328.4%。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愛奇藝赴美IPO,A股如何廣納賢才?
    2月28日,愛奇藝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交易,募集資金15億美元。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愛奇藝為何要赴美上市?網絡視頻巨頭究竟利潤幾何?A股市場如何才能留住好企業?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解讀愛奇藝赴美IPO背後的故事。
  • 2020上半年中國赴美上市企業盤點(美聯商匯搶先版)
    接下來,美聯商匯將從上市行業分布、融資規模、上市交易所、上市模式等方面分析2020年赴美上市中概股的表現。一、整體情況2020年上半年,共有1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共募資23.89億美元。除了美聯英語以SPAC上市方式登陸納斯達克之外,其他企業通過IPO方式在美國掛牌,IPO數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1家,下降6.25%,但整體數量持平。從時間看,2020年上半年中概股主要在6月和1月上市,分別有6家和4家,其他各月份分別有1至2家不等。
  • 荔枝美國IPO:創始人稱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 1月17日晚,「在線音頻第一股」荔枝(NASDAQ:LIZI)登陸納斯達克,盤中一度漲超35%。荔枝當日收於11.63美元,市值5.32億美元。 荔枝在此次IPO中發行41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每股美國存託憑證相當於20股A類普通股,融資47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