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走在鄉村,再也聞不到畜禽糞汙的臭氣了。」9月7日,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農民李樹慶所說的身邊的變化,得益於該市探索出一條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畜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被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確定為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實時監測,提高糞汙利用效能
如皋是全國畜牧養殖大縣,高峰期生豬存欄近120萬頭,該市全面推進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治理工程和體系建設。今年如皋財政安排210萬元,對畜禽糞汙社會化有償服務組織建設予以支持,充分調動他們投身糞汙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
該市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智慧管理平臺實時監測1400多家畜禽養殖場戶糞汙生態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數據,實現糞汙「存得住、可利用、不直排」。
此外,如皋市還對畜禽養殖場戶全面開展整改提升行動,如皋市農業農村局和生態環境局聯合開展逐戶驗收,驗收結果作為養殖企業辦理相關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全面落實畜禽養殖場戶治汙主體責任,長效監管覆蓋所有畜禽養殖場。
變廢為寶,現代農業綠色高效
磨頭鎮利源養殖汙染治理服務中心,通過「收集-運輸-存貯-加工-施用」一條龍服務,串聯起全鎮771個畜禽養殖場戶與94個苗木基地的1.5萬畝苗木,形成糞肥產供聯合體。
如皋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該市對組織成員清運的糞汙來源、數量、去向等實施可追溯化作業登記管理,並將相關信息電子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解決了養殖大戶糞汙消納難和種植大戶糞肥供應不足的問題。
糞肥還田
「我們農場所有蔬菜全部利用本村養殖場的畜禽糞汙添加專用EM發酵菌種,三重處理後,通過管道實現田間水肥一體化施用,這就大大提升了蔬菜的品質,雖然銷售價格要高於同類蔬菜市場價格兩成,但產品依舊供不應求。」磨頭鎮金旺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小龍告訴記者。
循環種養,人居環境大改善
積極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不僅讓畜禽糞汙這一曾經最大的農業面源汙染源轉化為寶藏,同時還讓如皋的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來到江安鎮的新時家庭農場,只見這裡鬱鬱蔥蔥。從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是個養豬場,更沒有傳統養豬場的臭氣燻天的情況,完全撕掉了傳統養殖企業「髒亂差」的標籤。
「通過無害化處理後,我們這裡的豬幹糞可以製成有機肥料。」養殖場負責人說,「其餘糞尿、廢水則進行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剩下的沼渣用於農田施肥,沼液經過三級沉澱後,通過地下管網直接輸送到各個大棚,用於日常澆灌。這樣一來,整個農場就實現了種養結合和資源生態循環利用,畜禽糞汙做到零排放。」
「我們住在周圍,聞不到臭味了。」「河水也變清了。」對於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的好處,周邊村民最有發言權。截至目前,如皋生態健康養殖比重達到83.2%。
—END—
供稿:如皋市攻堅辦
編輯:李 煜
來源:南通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