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映射生活,大噶好,我是不良博士,這裡是遊戲經濟學的第三期內容。不知道兄弟們是怎麼看待遊戲的啊,反正我一直覺得,遊戲並不僅僅是供大家休閒娛樂的產品,它更是現實生活的反映。當你用經濟學視角去看遊戲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哪裡是遊戲,分明就是現實。
每款遊戲,或多或少都能映射真實世界的現象。遊戲除了娛樂性以外,都蘊含著設計者想向我們傳達的思想,只不過這個思想,需要玩家們自己去體會去挖掘。我做這檔欄目的初衷,就是為大家去挖掘遊戲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內容。
今天的主角,是一款大家即使沒玩過,也一定聽說過的單機遊戲,大富翁。
沒錯,就是那個扔骰子的遊戲。追溯大富翁的由來,就要回到上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這款遊戲最早的雛形是由一個叫查爾斯 達羅的美國人設計的。
1933年,這個老哥還是個暖氣設備的售貨員。經濟大蕭條的大背景下,工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和其他大部分勞工一樣,他在經濟危機中丟掉了這份工作。
失業的日子裡,他偶然接觸到了《地主遊戲》,這是一個是關於買賣地產的遊戲。受到此款遊戲的啟發,加之美國當時貧富兩極分化的現狀,他設計了一款名為monopoly的桌遊,意為壟斷,又名《地產大亨》,這就是大富翁玩法的起源。
隨後,這個老哥因為這款桌遊一炮而紅,他開創的這種玩法也迅速風靡了全球。
臺灣的大宇資訊,基於這種桌遊玩法,於1989年開創了第一款名為《大富翁》的單機遊戲,《大富翁》系列至今已有10代作品。
本期視頻,我會介紹大富翁系列最火的一代作品,《大富翁4》。為什麼介紹這一代,因為它是10代作品中,最深入人心的一代。相信很多觀眾朋友們的童年回憶也是這一代。
這一代作品承載了前幾代的優點,同時加入了很多創新性的玩法,比如股市、人壽保險、物價指數、神明附體等等元素,增加了遊戲趣味性的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更為真實的資本主義世界。
我會從六個方面,跟朋友們嘮嘮這款遊戲背後的經濟學規律,以及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反映。看完之後,請各位把真實打在公屏上。
1 佔地為王
看到這個小標題,想必大家已經猜到我想說什麼了。在這款遊戲中,核心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方設法吸食對手的資產,讓自己的資產增值,讓對手的財富消失。
勝利判定有很多種,但大多數玩家選擇的勝利判定方式,就是讓其他所有玩家都破產,自己成為遊戲裡最後的king,贏家通吃,我全都要。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拿到越來越多的地,然後升級建造自己的房屋,收取其他玩家的過路費,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
土地是個好東西,在遊戲中踩到其他玩家的地盤就要付費,你佔有的土地越多,你就能收取更多的過路費。
大富翁裡的房產,沒有居住屬性,只有投資屬性。換句話說,房子可以不住,但可以作為投資品投資,炒房可以發家致富。所以遊戲一開始,如果你路過任何一塊空地,買買買就對了,囤地囤房子,為你日後成為地產大亨做準備。
但在遊戲中,土地資源只有那麼多,被佔一塊就少一塊。因此,前期的地需要搶。前期能夠囤多少地,會直接影響後期的遊戲體驗。不過在玩家紛紛從降落傘落入地圖後,你前期的命運就基本決定了。因為你降落的位置是隨機的,但地價是有規律的。
比如日本這張地圖,東京圈的地價就遠比北海道高。如果你開局出生在東京,然後扔了幾次骰子,搶到幾塊最貴的地,那基本算是天胡開局了。如果你落在北海道,搞了一堆房子也不會太值錢,也收不了多少過路費。
像極了出生在北上廣深和其他地區的同學們,從起點就已經拉開了差距。
東京圈的房產增值速度遠超北海道,而且收取的過路費也遠多於其他任何地區。要是把東京一條街的房子都買下來,過路費更是會成倍增長。
比如東京圈有6塊地皮,一塊地皮是2000塊的過路費,如果你擁有3塊地皮,其他玩家踩到任意一塊地皮就要支付給你6000塊。到了後期,房子等級越來越高,物價指數越來越高,規模效應更大。一腳下去,幾十萬的過路費,你真的會原地升天。
大富翁的世界裡,是土地私有制的設定,這個設定下,土地都屬於玩家,誰先搶到就是誰的,像極了圈地運動。
誰能獲得區位因素更佳的土地,誰就能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獲得巨額收益。隨著通貨膨脹,優質土地價格和劣質土地價格越拉越大,擴大資產差距,最終擴大貧富差距。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資本主義房產市場的運作規律,只要你在前期拿到好地,就算什麼都不做,你也會從其他玩家處獲得不菲的收入。而且,這個遊戲不可能實現共贏,最終的結果是,在前期擁有昂貴地皮的玩家擁有無限大的優勢,隨著通貨膨脹,土地大幅增值,後期等著收過路費就能發家致富。
如果把現實比做遊戲,很多國家都是房地產的版本,房地產產業得到史詩級的加強,其他產業對於房地產來說,都是弟弟。天高任鳥飛,但最後你還是要交房租。
2 現金流至上
可能很多觀眾朋友都還在上學,不太理解現金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現金就是企業的血液。一家企業的破產,多半是因為現金流斷裂,資不抵債。因此,控制好現金流極為重要。
在遊戲中,玩家的資產以三種形式存在,一種是現金,一種是存款,一種是地產。現金和存款,就可以理解為現金流。為了保持合理的資產結構,我們需要維持好三者的配比,哪一個都不能太少。
開局所有人的現金和存款都是一樣的,在銀行的存款,銀行每個月會派發10%的利息,但你並不能把錢全部存在銀行吃利息。
畢竟在這個遊戲裡,土地最多才是贏面最大的選擇,你需要用現金去購買房地產,通過房地產在未來獲取更多的收益。而買地需要的是現金,你需要保持手裡的現金流充足,才不會錯失投資房產的機會。
遊戲中有一個隨機事件,設定是銀行與所有玩家拒絕往來1個月,一個月就是30回合,這30回合你不能存錢取錢。
如果你手裡的現金不夠,其他玩家手裡有充足的現金,那麼你就只能看著其他玩家瘋狂拿地蓋房子,而你卻只能成為一個莫得感情的跑圖機器。
沒有現金投資房產,你和其他玩家的土地擁有數量就會越差越大,土地資源少,收取其他玩家過路費的可能性就低,財富差距就會越拉越大,那這盤遊戲你基本就走遠了。
但是,雖然土地是個好東西,你也不能把所有現金和存款全部梭哈房地產。遊戲中的失敗判定,是銀行存款和現金歸零。如果你一直在做土地投資,不保留一些安全的現金流,那也有一招斃命的風險。
比如只留下五萬的現金加存款,那麼到後期很可能不慎踩到其他玩家的地上,導致現金和存款歸零,現金流斷裂,直接破產而輸掉遊戲。
做企業也是這樣的,如果企業沒有充足的現金流,那麼就喪失了一些抵禦未知風險的能力,隨時面臨破產的可能。
3 股市風雲
大富翁4新加了一個比較好玩的點,就是股市。這個股市雖然玩法比較簡單,但也足夠真實。
遊戲中大概有十幾家上市公司,有銀行、加油站、建築公司、商場、人壽保險等等公司的股票,當你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超過51%時,你就擁有了這些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成為董事長。
銀行董事長可以周轉別人的資金做其他的事情,建築公司董事長可以加蓋房屋,商場董事長可以獲得道具卡,這些都是董事長特權。
但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除去為了這些「特權」上的好處,玩股票的玩家更多是想通過股市來理財,使得財富增值。高買低賣是股市的基本玩法。但有一個好像很反人類但又很真實的設定,黑卡和紅卡。
黑卡和紅卡是道具卡,可以用點券購買,黑卡可以讓一隻股票跌停,紅卡可以讓股票漲停。當你擁有這兩張卡時,你就可以操縱一隻股票的漲跌。
在其他玩家持有股票的時候,你就可以使壞,一張黑卡教他做人,讓他知道社會的險惡。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就是被「教做人」的韭菜,那些大莊家擁有無數的「黑卡」和「紅卡」,只看他們想什麼時候用。而缺乏信息的韭菜們,永遠也無法預測莊家的操作。
4 點券=社會資本
如果你對這款遊戲的理解足夠深,你就會發現,這個遊戲裡資產並不是最重要的,點券才是永遠滴神。遊戲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扔骰子的點數,踩到問號發生的隨機事件,路上有惡犬有地雷有炸彈,還有各路的牛鬼蛇神。
可以說,大富翁的隨機性,正是這款遊戲的魅力所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位高權重的大佬們並不喜歡這種隨機性,他們厭惡風險,喜歡確定的收益。在遊戲中也是如此。這些看似隨機的東西,都可以用道具和卡片選擇性規避。
比如遙控骰子,可以選擇性扔到任意點數。除了可以規避大小窮神,大小衰神,還可以選擇骰子點數,直接跑到一塊沒有歸屬的土地,直接佔有。
選擇嫁禍卡,可以直接讓其他玩家去坐牢七天。選擇路障,可以讓自己在想要停留的地方停下,也可以陷害對手,讓對手在你的地盤停下,狠狠宰他一筆。你也可以在醫院門口放顆地雷,讓對手在出院時再次踩雷滾回醫院。
這些道具,像是藉助「上帝」的手,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這種「上帝」,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資本,「guanxi(關係)」。
如果你想成事,絕大部分情況下,你就不得不藉助這些社會資本,讓他們助你一臂之力。你會說這樣做是不道德的,有失公平。抱歉,資本世界從來就不講道德,何況是遊戲中。
或者說,在遊戲中,我們就是為了「作惡」才玩的。因為現實生活中,作惡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我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慫逼,現實生活中唯唯諾諾,只能在遊戲裡重拳出擊,去釋放自己「惡」的一面。
在這個遊戲中,「社會資本」,也就是點券,遠比資產重要得多,有了這些道具卡片資源,你會發現這個遊戲沒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一切都是確定的,劇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發展,遊戲盡在掌握。
正如與法院關係默契的騰訊,這種資本是不會顯示在公司的財務報表裡的,這種無形的力量,正是騰訊可以在遊戲產業的競爭中為所欲為的重要武器。
5 隨機事件
大富翁遊戲的輸贏,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你的能力高低,而是運氣。前面說過點券這個神奇的東西,它可以在遊戲裡兌換很多可以為所欲為的道具,但前提是你前期的運氣不能太差,混的太慘。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你開局被狗咬,後面又是帶上了衰神窮神,還經歷了變賣所有卡片道具事件這種滅頂之災,那麼你根本就沒有前期資本原始積累的可能性,也沒有多餘的點券去購買道具,很難借用到這些能成事的「社會資本」。
而如果你運氣足夠好,遇到的隨機事件大多是發票中獎,加蓋自己的房屋和土地公公這種強神,那麼你甚至都不太需要藉助「社會資本」,老老實實買地做地主,就可以取勝。
這種隨機事件的發生,正如現實中的你我。災難和明天,你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在你無限倒黴的情況下,其他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對手開始動用「社會資本」,一張查稅卡可以讓你的財富直接縮水,一張陷害卡可以直接把你關進去,一發核彈可以把你的地產夷為平地,你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就是這麼真實。
如果其他玩家會玩的話,財富差距已經形成,「社會資本」也運用得很熟練,你基本沒有翻盤的可能。
反正資源就那麼多,你多吃一塊對手就少吃一塊,在對手已經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他是不會大發慈悲多分你一杯羹的,你想猥瑣發育,那他必然從經濟上、法律上、軍事上對你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制裁,像極了美國對如今的我們。想破局,實在是太「南」了。
6 養韭菜的惡趣味
最後一點,介紹的是一個惡趣味的玩法。如果你不想遊戲迅速結束,不想趕緊把對手玩家掃地出局,你可以使用一手養韭菜戰術。
顧名思義,就是不連根拔除,而是慢慢收割。大致思路就是,等遊戲拖到後期,自己已經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去適當幫助其他玩家,施捨給他們不至於出局的財富,好讓這個遊戲一直玩下去。
具體操作流程是這樣的:在具備絕對碾壓其他玩家的優勢的時候,你可以用核彈和陷害卡,將他們送進醫院或者監獄。
在他們被關起來的期間,你落到他們的地上不用交過路費,然後你可以用搶地卡或者土地公公大量奪取其他玩家的土地,讓全地圖的絕大部分土地都落入你手。
等他們出院或出獄之後,他們每踩進你的土地一腳,都需要支付高昂的過路費。此時,用均富卡或者均貧卡分給他們一些現金,以保持他們不會破產,遊戲可以繼續玩下去。
如果看著他們再走一步就要破產了,就再扔一發核彈送他們進醫院,「保護」他們不要破產,然後再奪取他們的土地,等他出來再用均富卡分給他足夠維持幾回合的現金,以此循環。
物價指數隨著時間增長,所有玩家的財富都會膨脹,這種玩法可以讓富人持續收割窮人「膨脹」的財富。
我原來一直以為,均富卡是窮人對富人用的。原來富人為了玩弄窮人,還可以這麼玩。
我知道這很壞,這樣的手段與折磨一個瀕死的病人,本質是一樣的。在我看來還不如給個痛快的,這樣玩遊戲的,都是老折磨王了。
但現實不也是這樣的嗎?壓迫和剝削,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需要有人當蟻后,也需要有大量的人當工蟻。
底層的窮人作為工蟻,需要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絕不可能給他們維持生存以外的財富,不然就會威脅自己的頭部地位。但也不能過度壓榨工蟻,他們萬一撂挑子不幹了,那「螞蟻社會」將會瞬間崩塌。
對於資本家來說,打一巴掌給一顆糖,讓「工蟻們」能夠感覺到自己好像還有用,能夠持續產出,再收割他們產出的大量財富,留給他們足夠溫飽的財富,這是最佳的選擇。
尾 聲
視頻中只是介紹了大富翁幾點相對比較基礎的玩法,跟我之前講的MMO數值系統一樣,這些都是最底層的遊戲設計。
其實,按照這種思路去玩遊戲,運用一些經濟學思維,你幾乎可以把市面上任何一款遊戲化繁為簡,拋去故事劇情,美術風格、角色人設等這些有趣的外表,直擊遊戲最本質的內核,看這個遊戲到底在玩什麼,這也是我做遊戲經濟學系列想帶大家探索的內容。
沒有哪款遊戲,是憑空產生的,遊戲的背後一定有它的創作背景和核心玩法支撐。只要你抓住了本質,你就會明白每款遊戲的設計思路,明白一款遊戲的亮點在哪,它究竟想讓玩家追求什麼。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看的遊戲,就請在彈幕、評論或私信告訴我,我將用最樸素的視角,撥開雲霧見本質,給大家理清每款遊戲的主幹內容。做視頻不易,請各位多多三連和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1.The Game Makers: The Story of Parker Brothers from Tiddledy Winks to Trivial Pursuit,P Orbanes
2.The general mills/parker brothers merger: Playing by different rules,E Wojahn
3.The Surveys That Broke Monopoly,H Zeisel
4.將「大富翁」遊戲引入基礎會計教學,任海雲等
5.從「大富翁」遊戲解讀REITs,裘韜
6.「大富翁」 遊戲背負秘密使命,馬洪等
7.教人學壞的 「大富翁」,張雷
8.地產大亨 Charles Darrow,BSW
9.反壟斷,從現在開始,顧列銘
10.《大富翁》遊戲的前世今生,杜素明
11.從體驗性遊戲學習模型的視角看教育數字遊戲設計,趙鳴等
12.藏在大富翁桌遊背後的黑暗往事,我們每個人都被資本玩弄了,T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