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水滸中的魯智深,很多人肯定第一反應便是「花和尚」,魯智深本來是渭城的一個小小提轄,只因碰上了金氏父女,強行為其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從此吃上了官司,魯提轄變成了跑路上的一個逃犯,幸而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金翠蓮的夫婿趙員外,趙員外素聞魯提轄的大名,便推薦了他去五臺山做和尚。
然而魯智深雖然做了和尚,但卻受不了佛門約束,同時他也不守清規戒律。更直白點說魯智深只是身上披上了袈裟,頭上燙了戒印,本性是一點都沒有改變。寺廟中只有素菜沒有酒肉,一開始魯智深還能忍受,但是幾個月之後他實在是忍不住了。有一天他閒來無事走出山門閒逛,正好看見一個漢子挑著一擔酒走來了,真性情的魯智深直接說要買酒吃,賣酒的漢子一看買酒的是個和尚,他執意不肯賣酒吃。暴脾氣的魯智深直接踢了一腳,便把對方踢得再也起不來。魯智深順手吃了一桶酒順便還提走了另一桶。喝醉酒的魯智深走到山門下後,被兩個門子攔住,直言因為魯智深破了酒戒要打四十大板,門子的話魯智深哪裡肯聽,只見他叉開五指便開始打門子。
監寺聽聞此事後,立馬叫來了寺內二三十個僧人,拿著棍棒就去捉拿魯智深,然後一眾文殊院的僧人哪裡是魯智深的對手,紛紛都被魯智深打的那叫一個慘,然而等到魯智深第二天酒醒後,長老並沒有按照規矩將他逐出師門,也沒有重罰他,原來是魯智深有靠山,這個靠山就是送魯智深上山的趙員外,原著中這樣寫道:我不看你施主趙員外的面,定把你趕出山門。然而魯智深喝醉酒大鬧五臺山這件事沒發生多久,魯智深在一次闖下了禍。魯智深下山喝醉酒後,走到半山亭處,借著自己的酒勁湧上來,他立馬跳起身說了一句:好久不曾試拳腳了,且使幾路看看。只見魯智深只使了一回拳腳便把亭子的柱子打折了,遠處的2個門子看到了,2個門子直接把山門關了,不讓魯智深進門,這時的魯智深見門子關了門,他一拳把門口的金剛推翻了下來,隨後又打入寺廟把僧侶打的四處逃散。甚至還揚言要燒了寺廟。長老一聽這話覺得魯智深再也不肯相容,於是他跟趙員外商議,讓魯智深去投奔東京大相國寺。那麼魯智深為什麼要大鬧五臺山呢。首先我們從魯智深的個性說起。
其一:魯智深愛憎分明個性十足。魯智深真的是有著一股粗中有細的本色,雖然他脾氣火爆卻又見義勇為,雖是嫉惡如仇卻又扶危濟困。他上了五臺山當了和尚之後,便彰顯出了另一個可愛之處,不受禮教約束。後世對魯智深是這麼評價的: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山門醉打金身壞,俺是人間真菩薩。魯智深在五臺山所做的一切,我們都不難看出魯智深狂野的個性,這種江湖俠義心腸,跟寺院中的清規戒律互相逆反格格不入。
其二:魯智深愛酒肉又大力無窮。魯智深看似很兇很強悍,背後還有紋身,但其實他是粗中有細,喜歡打抱不平又喜歡仗義疏財,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最關鍵的是魯智深和梁山好漢的英雄們,一樣有著一股神力。鎮關西看著肥頭大耳的,但魯智深三拳就把對方打倒了,足以可見魯智深力大無窮。魯智深上了五臺山後無法忍清規戒律,整天想的就是喝酒,魯智深的愛酒肉在寺廟僧人看來,就是一個不被允許的人物。所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也在所難免。
其三 魯智深一生打抱不平是個真漢子。魯智深雖然在五臺山做了很多過分事,但他最終還是成了一個真正成佛的梁山好漢,當初他在文殊院落髮時,智真長老賜其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最後他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時,智真長老又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徵方臘凱旋歸來,夜宿杭州六和寺。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信,頓悟而圓寂,這個一生喜好打抱不平的漢子最終得到了解脫,成了佛。這一切都說明魯智深與佛有緣,最後真的成為了一個人間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