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鬧完後長老為何又好言相送?背後靠山是誰

2020-12-05 戲說歷史原創短視頻

一說到水滸中的魯智深,很多人肯定第一反應便是「花和尚」,魯智深本來是渭城的一個小小提轄,只因碰上了金氏父女,強行為其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從此吃上了官司,魯提轄變成了跑路上的一個逃犯,幸而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金翠蓮的夫婿趙員外,趙員外素聞魯提轄的大名,便推薦了他去五臺山做和尚。

然而魯智深雖然做了和尚,但卻受不了佛門約束,同時他也不守清規戒律。更直白點說魯智深只是身上披上了袈裟,頭上燙了戒印,本性是一點都沒有改變。寺廟中只有素菜沒有酒肉,一開始魯智深還能忍受,但是幾個月之後他實在是忍不住了。有一天他閒來無事走出山門閒逛,正好看見一個漢子挑著一擔酒走來了,真性情的魯智深直接說要買酒吃,賣酒的漢子一看買酒的是個和尚,他執意不肯賣酒吃。暴脾氣的魯智深直接踢了一腳,便把對方踢得再也起不來。魯智深順手吃了一桶酒順便還提走了另一桶。喝醉酒的魯智深走到山門下後,被兩個門子攔住,直言因為魯智深破了酒戒要打四十大板,門子的話魯智深哪裡肯聽,只見他叉開五指便開始打門子。

監寺聽聞此事後,立馬叫來了寺內二三十個僧人,拿著棍棒就去捉拿魯智深,然後一眾文殊院的僧人哪裡是魯智深的對手,紛紛都被魯智深打的那叫一個慘,然而等到魯智深第二天酒醒後,長老並沒有按照規矩將他逐出師門,也沒有重罰他,原來是魯智深有靠山,這個靠山就是送魯智深上山的趙員外,原著中這樣寫道:我不看你施主趙員外的面,定把你趕出山門。然而魯智深喝醉酒大鬧五臺山這件事沒發生多久,魯智深在一次闖下了禍。魯智深下山喝醉酒後,走到半山亭處,借著自己的酒勁湧上來,他立馬跳起身說了一句:好久不曾試拳腳了,且使幾路看看。只見魯智深只使了一回拳腳便把亭子的柱子打折了,遠處的2個門子看到了,2個門子直接把山門關了,不讓魯智深進門,這時的魯智深見門子關了門,他一拳把門口的金剛推翻了下來,隨後又打入寺廟把僧侶打的四處逃散。甚至還揚言要燒了寺廟。長老一聽這話覺得魯智深再也不肯相容,於是他跟趙員外商議,讓魯智深去投奔東京大相國寺。那麼魯智深為什麼要大鬧五臺山呢。首先我們從魯智深的個性說起。

其一:魯智深愛憎分明個性十足。魯智深真的是有著一股粗中有細的本色,雖然他脾氣火爆卻又見義勇為,雖是嫉惡如仇卻又扶危濟困。他上了五臺山當了和尚之後,便彰顯出了另一個可愛之處,不受禮教約束。後世對魯智深是這麼評價的: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山門醉打金身壞,俺是人間真菩薩。魯智深在五臺山所做的一切,我們都不難看出魯智深狂野的個性,這種江湖俠義心腸,跟寺院中的清規戒律互相逆反格格不入。

其二:魯智深愛酒肉又大力無窮。魯智深看似很兇很強悍,背後還有紋身,但其實他是粗中有細,喜歡打抱不平又喜歡仗義疏財,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最關鍵的是魯智深和梁山好漢的英雄們,一樣有著一股神力。鎮關西看著肥頭大耳的,但魯智深三拳就把對方打倒了,足以可見魯智深力大無窮。魯智深上了五臺山後無法忍清規戒律,整天想的就是喝酒,魯智深的愛酒肉在寺廟僧人看來,就是一個不被允許的人物。所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也在所難免。

其三 魯智深一生打抱不平是個真漢子。魯智深雖然在五臺山做了很多過分事,但他最終還是成了一個真正成佛的梁山好漢,當初他在文殊院落髮時,智真長老賜其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最後他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時,智真長老又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徵方臘凱旋歸來,夜宿杭州六和寺。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信,頓悟而圓寂,這個一生喜好打抱不平的漢子最終得到了解脫,成了佛。這一切都說明魯智深與佛有緣,最後真的成為了一個人間菩薩

相關焦點

  • 魯智深為什麼敢大驚小怪五臺山?
    魯智深大驚小怪五臺山的重要原因是智真長老的保護。當人們對智真長老說盧智深有一雙陰險的眼睛和一張不能剃光的頑固的臉時,智真長老定下來後,他對大家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認為長輩保護了矮個子,大家都認為長輩保護了矮個子。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名著閱讀《水滸傳》人物解讀:魯智深
    魯智深的出身及綽號: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後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 水滸傳魯智深的故事
    魯智深,姓魯名達,法號 :智深,因背部刺有花繡,故人稱花和尚。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絡腮鬍。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愛憎分明,豪爽直率,行俠仗義,人品高尚,性格急躁,言行魯莽,粗中有細,愛打抱不平,除暴安良,講義氣,重情義。
  • 魯達剃度文殊寺長老賜名魯智深
    魯達自從三拳打死鎮關西後,一路奔逃四十多天從陝西來到山西。後遇金老漢,得知金翠蓮嫁人,在金翠蓮家中連住幾天不小心風聲走漏,女婿趙員外將他介紹到五臺山做和尚。來到五臺山後,魯達被智真長老起法名為智深。魯智深放蕩不羈的性格和寺裡的和尚很不協調,監寺用給火工吃的酒整治他,並誣陷他做了許多令寺裡不安的行為。智真長老看在趙員外的面子上對魯智深不加追究,只是提醒他以後做事要注意。魯達這個名字也正對魯達這個人:魯莽的外表和發達的頭腦。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通行版的前七十回和後五十回,梁山好漢性格迥異判若兩人,而且其中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送給花和尚魯智深的兩篇八句偈語,前一篇跟後一篇矛盾,後一篇也跟事情的發展矛盾。睿智的讀者諸君一定會發現,在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 魯智深為什麼綽號「花和尚」?
    在《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一節,魯智深當了和尚後酒醉大鬧,向眾人展現出了他後背霸氣的紋身:「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這花繡紋的圖案是什麼,有的說是梅花,有的說是牡丹花。但不管怎麼說,一個面目粗魯的大漢竟然紋這麼一個嬌滴滴的花兒圖案,實在讓人匪夷所思,既不倫不類,也有點俗氣。
  • 智真長老說過四句話,魯智深心領神會,但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智真長老對於魯智深的關心與愛護,可謂無微不至。前文我曾經說過,魯智深來到五臺山後,智真長老為他做過三件大事。不過,此時的魯智深卻沒有領悟到師父的深意,依然在五臺山胡作非為,最終引起公憤。這一回,連智真長老都無法保住魯智深。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三」貴人扶持,抓住機會(圖片來自網絡)魯智深任提轄之時,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打死鎮關西之後,只能灰溜溜的跑路。但是五臺山出家之後,拜入智真長老門下,人生轉機出現了。上五臺山,是魯智深抓住改變人生軌跡的最大的機會。
  • 只有智者才能知道:魯智深喝酒吃肉打人,為啥最有可能超凡入聖?
    不愛作課,貪睡,嗜酒,好爭。正應了大威德金剛所度的諸多惡業。文殊寺的智真長老,在給魯智深剃度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話說,魯智深留在文殊寺好有一陣子,其頑劣的本性引來了諸多僧人不滿。儘管智真長老處處維護,但還是沒能避免一場矛盾的爆發。最終上演了一場大戲: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但見:心頭火起,口角雷鳴。奮八九尺猛獸身軀,吐三千丈凌雲志氣。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魯智深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魯達出逃代州雁門縣,金老女婿趙員外送他去五臺山做僧避禍。魯達晚不坐禪,喝酒打人,還打造關王刀一樣的戒刀和禪杖,並假借過往僧人名義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腳,打坍亭子,打壞金剛,又回寺嘔吐,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監寺、都寺遣眾人來打,魯達趁酒醉大鬧一場,被長老喝住。3.
  • 為什麼說魯智深骨子裡就是佛系之人呢?
    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最為經典的一位英雄好漢,他的人生經歷波瀾起伏,故事從渭州經略府提轄開始;命運轉折從行俠仗義,三拳打死鎮關西開始;遁入佛門從被官府捉拿,亡命江湖、走投無路後被逼上五臺山開始,人生事業從入夥梁山泊開始,最後生擒方臘後皈依佛門,圓寂杭州六和寺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魯智深骨子裡就是佛系之人呢?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那麼,魯智深為什麼可以拔起這顆垂楊柳,難道他是古今中外第一神人?魯智深為何要倒拔「楊柳」如果耐心細讀,《水滸傳》中可謂字字藏玄機,比如,「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中的「楊柳」,也是一處大玄機。魯智深「遇林而起」這是智真長老贈送給魯智深四句偈子的第一句,是花和尚實現「汝等皆不及他」正果必須邁出的第一步。那麼,魯智深「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又是什麼呢?智真長老通過入定,「真魂出竅」,得知魯達上應天星,便斷定此人日後正果非凡。
  • 水滸傳:魯智深第一次來到菜園子時,彈幕各種吐槽讓人笑到肚子疼
    話說在四大名著的影視劇作品當中,經常能夠看到很多網友腦洞大開的一些彈幕評論,看完之後也忍不住讚嘆如今觀眾的一些奇思妙想和各種吐槽確實是十分有趣!在電視劇《水滸傳》當中,魯智深第一次來到菜園子時,網友們的各種彈幕吐槽差點讓人笑到肚子疼,也是絕了!
  • 水滸傳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好漢,只有一個,他是誰
    在筆者看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好漢,只有一個,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是一個俠義之人,心直口快,路見不平一聲吼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魯智深的真誠,也換回了應有的回報:他跟林衝的一番話,不但道出了他出家為僧的真實原因,也因此結交了二三十個肯為他赴湯蹈火出生入死的真正朋友——梁山一百單八將,魯智深的朋友最多。魯智深初上五臺山就面臨著一個難題:智真長老要他「三皈五戒」,這可該如何作答?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如此對比,更顯魯智深的「偉光正」。於是,很多讀者說「梁山好漢只喜歡魯智深」,甚至說「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魯智深沒有黑點汙點」等。人無完人,魯智深亦如此。無論是原著來,還是從水滸成書角度來看魯智深,魯智深都不是完人聖人,也不是梁山唯一好漢,他性格有不足之處,為人處世也有汙點黑點。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為什麼是魯智深,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來
    林衝死於風寒,武松被砍斷一條臂膀,吳用華榮吊死在宋江墓前,可謂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梁山大部分人的結局令人唏噓,不過也有幾個好的,混江龍李俊帶童威童猛二人乘船出海,成了暹羅國之主,戴宗回鄉侍奉老母,死後化作泰山山神。一個成王,一個成神,更厲害的是魯智深,死後成佛。
  • 魯智深是古代最經典武僧形象,也是《笑傲江湖》中不戒和尚的原型
    以故事中最經典的角色魯智深為例,他在後來的各類小說中就成為武僧的原型模板。武僧文化是隨著在佛教在我國的推廣而誕生的,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當時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個巔峰期,各地豪門貴族廣修佛寺。比如梁武帝蕭衍就是著名的佛教信徒,他為了崇佛甚至自己出家,強迫大臣和貴族拿錢到十寺廟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