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真長老說過四句話,魯智深心領神會,但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2020-12-05 騰訊網

智真長老對於魯智深的關心與愛護,可謂無微不至。前文我曾經說過,魯智深來到五臺山後,智真長老為他做過三件大事。不過,此時的魯智深卻沒有領悟到師父的深意,依然在五臺山胡作非為,最終引起公憤。這一回,連智真長老都無法保住魯智深。

以魯智深在文殊院的所作所為,智真長老完全可以按照寺廟的規矩將魯智深除籍。不過,智真長老並沒有這麼做,僅僅是讓魯智深離開了文殊院。而在告訴魯智深這個決定之前,智真長老又為他想好了去處:東京大相國寺。

當智真長老將處理決定告訴魯智深的同時,還特意說了四句偈語,讓魯智深終生銘記,說是終身受用。智真長老的四句偈語是這樣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魯智深聽懂了智真長老四句偈語的含義嗎?從魯智深後來的經歷來看,魯智深的確聽懂了。何以見得呢?我們不妨從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句是遇林而起。這四個字中最為重要的是「林」字。從魯智深來到東京大相國寺後的經歷來看,這個「林」字有兩重含義,一個指的是林衝,一個指的是野豬林。眾所周知,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衝的命,也因此受到高俅的迫害,不得不離開大相國寺,從此流落江湖。

第二句是遇山而富。這裡面的「山」,指的是二龍山。魯智深流落江湖期間,在孟州十字坡與張青、孫二娘相識。二人推薦魯智深上二龍山,誰知山大王鄧龍不但不讓魯智深上山,反而與之為敵。最終,魯智深與楊志、曹正殺了鄧龍,自己佔據了二龍山,從此當上了山大王,並將二龍山發展成為勢力僅次於梁山的一股強大力量。

第三句是遇水而興。這裡面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為了對付青州的慕容知府,三山聚義,終於攻克了青州。此後,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兄弟來到了水泊梁山,成了聞名全國的一支反抗力量,這也讓魯智深的威望達到了巔峰。

從魯智深的經歷來看,魯智深不但理解了智真長老偈語的含義,其行為也與偈語完全一致。但在如何理解最後一句時,魯智深卻出現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違背了「遇江而止」中的這個「止」字。

那麼,第四句中的「江」字又是什麼含義呢?有不少人認為這個字指的是魯智深圓寂的杭州六和寺附近的錢塘江,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後來魯智深重返五臺山時,智真長老又說過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四句偈語中的最後兩句指的才是魯智深的最後歸宿。而智真長老第一次的四句偈語則是魯智深今後正確的人生軌跡。因此,這四句偈語中的「江」指的並非錢塘江,而是晁蓋時候繼任梁山大寨主的宋江。智真長老的意思是說當宋江成為大寨主後,魯智深應該儘早離開梁山,從此退出江湖。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智真長老要暗示魯智深離開梁山呢?原因與宋江的招安實現有著密切的聯繫。作為半人半仙的得道高僧,智真長老已經預見到梁山眾兄弟日後的悲慘結局。因此,他才通過偈語暗示魯智深儘早離開。

作為魯智深而言,他對智真長老的這四句偈語顯然是心領神會,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這也就是為什麼明知道二龍山無法打敗青州慕容知府時,魯智深寧願與桃花山、白虎山合作,也不願去找梁山協助的原因。因為他明白「遇江而止」值得就是宋江,因此才不願意接受宋江的恩惠。

不過,令魯智深產生激烈思想鬥爭的關鍵在於,他並不像智真長老那樣預知未來。儘管此時的宋江已在梁山,但梁山的大頭領依然是託塔天王晁蓋。在魯智深的心中,或許此時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只要有晁蓋在,就不算是「遇江」,也就沒有必要「而止」了。因此,魯智深最終還是上了梁山。

但令魯智深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晁蓋就在曾頭市中箭身亡,梁山落入宋江之手,「遇江」變成了事實。而在這個時候,魯智深卻選擇了違背智真長老的偈語暗示,繼續留在梁山。他的命運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因此才有了他重返五臺山時智真長老的另外四句意思截然不同的偈語。

參考書籍:《水滸傳》

相關焦點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通行版的前七十回和後五十回,梁山好漢性格迥異判若兩人,而且其中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送給花和尚魯智深的兩篇八句偈語,前一篇跟後一篇矛盾,後一篇也跟事情的發展矛盾。睿智的讀者諸君一定會發現,在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 魯達剃度文殊寺長老賜名魯智深
    來到五臺山後,魯達被智真長老起法名為智深。魯智深放蕩不羈的性格和寺裡的和尚很不協調,監寺用給火工吃的酒整治他,並誣陷他做了許多令寺裡不安的行為。智真長老看在趙員外的面子上對魯智深不加追究,只是提醒他以後做事要注意。魯達這個名字也正對魯達這個人:魯莽的外表和發達的頭腦。
  • 只有智者才能知道:魯智深喝酒吃肉打人,為啥最有可能超凡入聖?
    文殊寺的智真長老,在給魯智深剃度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眾僧只當長老是在護短,卻沒人注意他的一番深意。所以說,智真長老才是書中,唯一看破魯智深的智者。書中原文這些描述過: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
  • 水滸傳:魯達不守清規戒律,還能修成正果,智真長老一語道破天機
    魯智深水泊梁山裡最具光彩的英雄好漢,寫到深處,讓人看的親切,看得熱血沸騰,光明磊落,直爽率真。很真的一個人,智真長老說得沒錯,正果非凡,無人能及。花和尚魯智深,在水滸男團裡被評為最具光彩的好漢。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臊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魯智深「遇林而起」這是智真長老贈送給魯智深四句偈子的第一句,是花和尚實現「汝等皆不及他」正果必須邁出的第一步。那麼,魯智深「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又是什麼呢?智真長老通過入定,「真魂出竅」,得知魯達上應天星,便斷定此人日後正果非凡。
  •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鬧完後長老為何又好言相送?背後靠山是誰
    然而魯智深雖然做了和尚,但卻受不了佛門約束,同時他也不守清規戒律。更直白點說魯智深只是身上披上了袈裟,頭上燙了戒印,本性是一點都沒有改變。寺廟中只有素菜沒有酒肉,一開始魯智深還能忍受,但是幾個月之後他實在是忍不住了。有一天他閒來無事走出山門閒逛,正好看見一個漢子挑著一擔酒走來了,真性情的魯智深直接說要買酒吃,賣酒的漢子一看買酒的是個和尚,他執意不肯賣酒吃。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為什麼是魯智深,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來
    林衝死於風寒,武松被砍斷一條臂膀,吳用華榮吊死在宋江墓前,可謂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梁山大部分人的結局令人唏噓,不過也有幾個好的,混江龍李俊帶童威童猛二人乘船出海,成了暹羅國之主,戴宗回鄉侍奉老母,死後化作泰山山神。一個成王,一個成神,更厲害的是魯智深,死後成佛。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三」貴人扶持,抓住機會(圖片來自網絡)魯智深任提轄之時,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打死鎮關西之後,只能灰溜溜的跑路。但是五臺山出家之後,拜入智真長老門下,人生轉機出現了。上五臺山,是魯智深抓住改變人生軌跡的最大的機會。
  • 魯智深為什麼敢大驚小怪五臺山?
    魯智深大驚小怪五臺山的重要原因是智真長老的保護。當人們對智真長老說盧智深有一雙陰險的眼睛和一張不能剃光的頑固的臉時,智真長老定下來後,他對大家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認為長輩保護了矮個子,大家都認為長輩保護了矮個子。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及時雨宋江口蜜腹劍,智多星吳用心懷叵測,黑旋風李逵蠻橫無理,只有花和尚魯智深只說真話不說假話,所以他才會被公認為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無論是對師父智真長老,還是對初次見面的朋友豹子頭林衝,他都直言不諱。
  • 水滸傳魯智深的故事
    魯智深,姓魯名達,法號 :智深,因背部刺有花繡,故人稱花和尚。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絡腮鬍。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愛憎分明,豪爽直率,行俠仗義,人品高尚,性格急躁,言行魯莽,粗中有細,愛打抱不平,除暴安良,講義氣,重情義。
  • 魯智深為什麼叫「花和尚」?看看他幹的這幾件事,還真沒冤枉他
    魯提轄出家的時候,其師父智真長老摸著他的光頭就給他強調了「三皈五戒」:「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奉正法,三要皈敬師友……一不要殺生,二不要偷盜,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貪酒,五不要妄語。」關於「三皈」我們不好評判,但是對於「五戒」,我們就很容易對魯智深做出客觀的評價了,因為除了邪淫,其他四條全犯了。
  • 《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這段話後來又對周通說一遍,直到周通「折箭為誓」,永不翻悔,才算完結。魯智深有一句名言:「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這是他助人的最顯著的特點。《水滸傳》中稱讚「真大丈夫」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唯有魯智深做到了。幫助金翠蓮父女和劉太公父女已說明了魯智深助人到底的品性,林衝被高俅陷害,被發配去滄州,魯智深一路上對林衝的保護,使這一特點更得到淋滴盡致的表現。
  • 網友直呼:魯智深死得好冤
    《水滸傳》之魯智深:感潮信而死在《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死亡頗具傳奇色彩,因為好端端的魯智深,居然感悟潮信而亡,有點頓悟+順應天意的意思,頓悟本是佛教特有的詞,形容一個人無意中一下子想明白所有的難題,魯智深聽潮信,再由金山寺佛陀為其講解「圓寂」,魯智深瞬間明白,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自己的四句偈語。
  • 魯智深為什麼綽號「花和尚」?
    在《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一節,魯智深當了和尚後酒醉大鬧,向眾人展現出了他後背霸氣的紋身:「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這花繡紋的圖案是什麼,有的說是梅花,有的說是牡丹花。但不管怎麼說,一個面目粗魯的大漢竟然紋這麼一個嬌滴滴的花兒圖案,實在讓人匪夷所思,既不倫不類,也有點俗氣。
  • 魯智深知道自己將死時拍掌大笑,他究竟在笑什麼?公孫勝早已看破
    林衝的妻子張氏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調戲,林衝怒衝衝地趕過去,但最終卻選擇了忍讓,只是每天心情都極其鬱悶。魯智深便每天找他喝酒聊天,讓他心情得以放鬆,後來林衝被高球陷害發配,本來要被公人在路上殺害,又是魯智深不遠千裡地護送,在野豬林中及時救了他一命。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名著閱讀《水滸傳》人物解讀:魯智深
    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他是守忠義的,他是有良心的,他的執著、他的豪爽、他的正義感讓人感動。雖然不畏強暴、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濟危扶貧是許多水滸人物都有的優點,但「一片血直噴出來」這一句卻最能體現了魯智深的性格。細細體會魯智深的所作所為,才能發現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是多麼的真誠,真誠得感人肺腑,真誠得叫人心靈得到淨化。這是水滸其他人物所不具備的。魯智深長期闖蕩江湖,對社會上的壓迫和不平,懷有強烈的憤懣。
  • 《水滸傳》中最喜愛的角色,花和尚魯智深頓悟的成佛之路(下)
    魯智深一路升級打怪,終於到了東京相國寺。接到了五臺山智真長老的信後,相國寺召開董事會,商討如何安置這位不速之客,不少人覺得現在沒有了傳說中的氪金趙員外,這個武力值爆表的僧人留在寺裡就是大麻煩,咱們寺從木魚到佛珠用的可都是名牌,不是五臺山那種草臺班子,砸爛了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