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在南懷瑾看來,卜卦時用的這五點,也包括了人生哲學的大原則。
「列貴賤者存乎位」
高貴與下賤,有沒有價值,就是一個「位」的問題。到了某一個位置就「貴」,沒有到某一位置就「賤」。
卜卦就是這樣,好和壞,是沒有一定的。同樣的卦,對於此時此地此事,和彼時彼地彼事,情形卻大不相同。
人和物一樣,好壞只是兩個因素,時間對,位置對就好。
南懷瑾認為天下的事,把這個哲理看通,就淡泊了,不如相信「福至心靈」——一個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氣就來了。
「位」本指空間、時間,而秦朝李斯對這句話有他「現實主義」的理解。
李斯當小吏時,看到廁所裡的老鼠,吃的是糞便,還經常受到人和狗的騷擾,真是「抱頭鼠竄」。
李斯又看到倉庫裡的老鼠,吃著細粟米,也沒人和狗來驚擾。於是感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所以,李斯一生求高位居高位,只是結局並未善終。
「齊小大者存乎卦」
「齊」就是平等,「卦」就是現象,現象有大小,乾、坤、坎、離四個卦是大卦,其餘六十卦都是大卦變出來的,那是小卦。
但立腳點是平等的,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個現象。
莊子的書中有《齊物論》,何以名「齊物」?萬物不能齊,沒有平的。
人的智慧、學問、體能都是不平等的。即使有兩人體能一樣,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為了平等也生病嗎?
物是不能齊的,但是莊子提出來有一項是齊的——本體的平等。
他說「吹萬不同」,大風吹起來,碰到各種的阻力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意思是說,風吹來是平等地吹,而萬象遇到風以後,自己發出的聲音不同。
「辯吉兇者存乎辭」
「辯」,借為「辨」,辨別。「辭」,為卦文辭。
以什麼來辨別吉兇悔吝?「存乎辭」——看文字的記載。
也就是說,吉兇悔吝在於各人的觀念,各人的看法。
「憂悔吝者存乎介」
「介」,纖介,劃分吉與兇界限的細微處。指悔吝處于吉兇之間,二者的界線非常細小,憂慮於悔和吝,防止超越界線。
這是說卜到悔吝卦的時候,就要獨立而不移,下定決心,絕對要站得穩,端端正正。人到了倒黴的時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現象都可以改變。
「震無咎者存乎悔」
「震」,動;「悔」,追悔,致悔;「無咎」,就是善於補過。
「定」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可能不為外界所動。
動了以後,出現了一些悔吝的事情,就要悔過自新,勤於補過,善於改錯。人生沒有絕對自己不錯的,只要知道懺悔,懺悔的結果就是要補過。
內容據南懷瑾《易經雜說》;圖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