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2020-12-21 環球情報員

古代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穆聖)及其追隨者建立的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穆聖的出生地-麥加在阿拉伯半島,穆聖所創立伊斯蘭教政權所在地-麥地那也在阿拉伯半島,可以說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

▲阿拉伯半島西部是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如今屬於沙烏地阿拉伯

而這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都位於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每年去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絡繹不絕。沙特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幾乎佔有整個阿拉伯半島。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每年來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不可計數

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的誕生

宗教屬於精神文明的產物,精神文明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物質文明基礎之上。麥加和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地帶,這片地帶沙漠廣布,人煙稀少,本來難以形成強大的文明,就連曾經的強大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對這片地區置之不理,從來沒有統治過這裡。

然而,橫掃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和影響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卻偏偏誕生在這裡。

▲麥加和麥地那所在的位置

伊斯蘭教誕生之前,阿拉伯半島是一盤散沙,沒有中央集權,只是眾多分散的部落,每個部落往往是以家族血親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的團體,而且各部落之間並不和睦。

而阿拉伯半島北邊有兩個強大的帝國,一個是東羅馬帝國,一個是薩珊波斯帝國。這兩大帝國為爭奪霸權發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消滅對方。

▲阿拉伯半島在東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帝國的對峙下崛起

正是兩大帝國的戰爭使得歐亞傳統商路被迫轉移到了更為安全的阿拉伯半島西岸,商人們在歐亞大陸之間做生意,途經這裡需要阿拉伯人的駱駝運送貨物,還需要食物和淡水補給,商業的興旺為麥加和麥地那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公元570年,先知穆罕默德誕生在麥加的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以經商為業,到穆罕默德出生時已沒落,家族人丁稀少。穆罕默德起初在麥加傳教,而當時的麥加被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傳統貴族統治,他們信仰多神教,克爾白天房供奉著眾多神像,他們靠壟斷克爾白天房的朝拜活動而聚斂財富。

▲伊斯蘭教傳播前,阿拉伯半島的部落

而伊斯蘭教主張只有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最後的使者。於是,麥加貴族極力迫害穆罕默德和其他穆斯林。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率領麥加的穆斯林轉移到了北面的麥地那。穆罕默德的家族最早皈依了伊斯蘭教,成員都跟隨他來到了麥地那。穆罕默德來到麥地那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這是穆斯林建立政權的開始,這一年成為伊斯蘭教曆的元年。

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政權後,不斷聯絡其他部落,實力不斷增強。終於在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光復了麥加,並搗毀了克爾白神廟的300多尊神像,克爾白天房成為穆斯林的專屬朝覲聖地。之後,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阿拉伯半島各個部落紛紛向穆罕默德表示歸順。自此,阿拉伯半島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伊斯蘭教誕生前,麥加克爾白天房曾經供奉著數百尊神像

麥加和麥地那也成為伊斯蘭教的聖地,穆罕默德及哈希姆家族是伊斯蘭政權的創始人。

然而,光復麥加僅僅過了兩年,62歲的穆罕默德就因病辭世。死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這導致阿拉伯帝國差點走向分裂。

二、阿拉伯帝國的興衰

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就由誰擔任哈裡發(先知的繼承者,即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發生了內訌,麥加和麥地那的穆斯林發生了矛盾。

麥加元老派(遷士)認為應該由他們的一員擔任哈裡發,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的穆斯林尤其是哈希姆家族成員是伊斯蘭教的堅定擁護者,為伊斯蘭教在麥加的誕生和傳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麥地那穆斯林(輔士)則認為穆罕默德在麥加受到打壓和迫害,沒有麥地那人的支持和庇護,就沒有今天的阿拉伯政權,他們認為應該由麥地那的人擔任哈裡發。

而哈希姆家族的人認為只有哈希姆家族的成員才有資格擔任哈裡發,哈希姆家族是穆聖的血親,是最能繼承穆聖意志的人,他們推舉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擔任哈裡發。

最終,遷士和輔士兩派舉行了塞基法會議,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後最終達成協議,規定哈裡發由選舉產生,最終選舉麥加元老派的伯克爾擔任哈裡發,這維護了阿拉伯帝國的統一,阿拉伯帝國進入了四大正統哈裡發時代。

作為先知的繼承者,四位正統哈裡發不負眾望,在四大正統哈裡發時代,阿拉伯帝國衝出阿拉伯半島,走向世界,成為第五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史稱「阿拉伯的開拓時代」。

第一任哈裡發伯克爾發動了徵服敘利亞的戰爭,並取得重大勝利。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對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兩大帝國同時開戰。在一次決戰中擊敗了東羅馬帝國,先後攻佔了敘利亞、耶路撒冷、伊拉克、埃及,終於在642年徵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波斯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徵服

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先後徵服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利比亞等地區。與後來蒙古帝國的純武力徵服不同,阿拉伯帝國的徵服不僅是武力徵服,還是文明徵服,阿拉伯帝國所到之處,伊斯蘭文明迅速取代被徵服地區的本地文明。

▲阿拉伯帝國四大哈裡發時代擴張的版圖

然而,在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擔任第四任哈裡發之後,伊斯蘭世界發生了分裂,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權被穆罕默德曾經的宿敵倭馬亞家族攫取。而倭馬亞家族正是起初在麥加打壓穆罕默德的家族,只是後來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才皈依了伊斯蘭教。

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是倭馬亞家族的人,在他擔任哈裡發期間大力扶持倭馬亞家族的人擔任要職。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被刺身亡後,憑藉強大的實力,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成為下一任哈裡發,建立了世襲的倭馬亞王朝。而之前的哈裡發都是由選舉產生,哈希姆家族的人並未世襲繼承。倭馬亞王朝定都大馬士革,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中心由麥加和麥地那轉移到了敘利亞。

▲倭馬亞王朝時期的阿拉伯帝國

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有兩個兒子,長子哈桑,次子海珊。他們兩個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是穆聖僅存的兩個男性直系後裔。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攫取哈裡發一職後,阿里的兩個兒子被迫回到麥加、麥地那,成為聖地的世襲管理者。後來次子海珊拒絕向穆阿維葉的兒子宣誓效忠,最終被倭馬亞王朝的軍隊殺死,這導致了什葉派的興起。

什葉派不承認倭馬亞王朝哈裡發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只承認阿里及其直系後裔為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應被稱為「伊瑪目」。什葉派始終致力於推翻倭馬亞王朝的統治,正是什葉派成為八十多年後推翻倭馬亞王朝的主力之一。

▲中東和非洲的什葉派分布(紫色)

終於在750年,哈希姆家族的成員阿拔斯在什葉派和波斯人的支持下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達,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中心由敘利亞轉移到了伊拉克。

經過八十多年後,阿拉伯帝國重歸哈希姆家族統治,但阿拔斯是穆罕默德叔叔的直系後裔,是穆罕默德的旁系血親,不是穆罕默德的直系後裔。

阿拔斯王朝建立後的第二年就在中亞的怛羅斯之戰中戰勝了同樣強大的唐王朝,就在唐王朝準備反擊時不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被迫退出中亞、西域,之後伊斯蘭文明逐漸成為中亞、西域的主流文明,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達到鼎盛。

▲阿拉伯帝國極盛時期與唐朝接壤

然而,盛極而衰,阿拔斯王朝統治中後期阿拉伯帝國走向了衰落。10世紀以後,在內憂外患下,阿拔斯王朝四分五裂,哈裡發大權旁落,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像極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終於在1258年首都巴格達被蒙古帝國攻陷,末代哈裡發被殺,阿拉伯帝國就此滅亡。

▲阿拉伯帝國後期走向分裂與衰亡

三、阿拉伯帝國的繼承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阿拉伯世界最終被另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奧斯曼帝國統治。鑑於麥加的哈希姆家族是穆聖直系後裔,「聖裔」在伊斯蘭世界有著崇高威望,數百年來聖地也一直由哈希姆家族管理,奧斯曼帝國允許聖地麥加繼續由哈希姆家族管理。

▲奧斯曼帝國時期,領土涵蓋了麥加和麥地那

西方崛起後,歐洲列強不斷向中東地區滲透。阿拉伯半島大部分都是沙漠,石油發現之前,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半島控制力很弱,西方列強對阿拉伯半島也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出於控制紅海和波斯灣的考慮,英國佔領了半島南邊的葉門、阿曼和波斯灣沿岸。

而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分為漢志地區和內志地區,漢志指阿拉伯半島西部的兩大聖地周邊地區,一直由「聖裔」哈希姆家族統治。內志指阿拉伯半島中部,這裡沙漠廣布,人煙稀少,屬於「不毛之地」中的「不毛之地」。內志有兩大家族,一個是親奧斯曼帝國的拉希德家族,另一個是反奧斯曼的沙特家族。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處於沙特家族、哈希姆家族和拉希德家族三足鼎立之勢,西方列強對這裡毫無興趣。

▲阿拉伯半島上的三大家族三足鼎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與奧斯曼帝國成為對手,英國試圖在內部瓦解奧斯曼帝國,於是支持阿拉伯人脫離奧斯曼帝國。英國考慮到哈希姆家族作為「聖裔」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1916年,在英國的支持下,麥加哈希姆家族的第38代族長海珊·伊本·阿里發動阿拉伯大起義,並宣布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在阿拉伯半島西部建立了漢志王國,定都麥加。

與此同時,阿拉伯半島中部內志地區的沙特家族與英國結為同盟,同奧斯曼帝國以及親奧斯曼反英的拉希德家族開戰。

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都算是英國的盟友,但是哈希姆家族要求建立一個包括阿拉伯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區在內的大阿拉伯國家,試圖恢復阿拉伯帝國往日的雄風,而英國和法國已在私底下簽訂了瓜分中東地區的《賽克斯-皮科協定》,敘利亞被納入法國的勢力範圍,伊拉克、外約旦、巴勒斯坦等地區被納入英國的勢力範圍。

▲通過《賽克斯皮科協定》,英法劃定了中東的勢力範圍

因為俄國也參與了瓜分中東,十月革命後,蘇俄將《賽克斯-皮科協定》曝光,協定遭到了哈希姆家族漢志國王海珊·伊本·阿里的反對,而沙特家族表示對這些地區不感興趣,因此英國更傾向於支持沙特家族。

1921年,在英國的間接支持下,沙特家族徹底消滅了拉希德家族,統一了內志地區。1924年,沙特攻佔了聖地麥加,一年後吞併了哈希姆家族的整個漢志王國,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後來定國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定都利雅得。

▲沙特家族統一漢志(綠色)和內志,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可見,沙烏地阿拉伯是由沙特家族建立的國家,沙特家族從「聖裔」哈希姆家族手中奪取了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僅作為聖地而存在,而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是原內志地區的利雅得。

作為穆聖直系後裔,麥加哈希姆家族失去了數百年來對麥加和麥地那的統治,退出了阿拉伯半島,但是哈希姆家族並沒有在世界政治舞臺消亡。

▲20世紀20年代的海珊兒子的照片(阿里,阿卜杜拉,費薩爾)

一戰之後,原漢志國王海珊·伊本·阿里派幾個兒子率軍去收復敘利亞,但是敘利亞已被法軍佔領。在英國的調和下,第二子阿卜杜拉放棄與法國爭奪敘利亞,在英國和約旦人的支持下成為約旦國王。第三子費薩爾被敘利亞人擁立為敘利亞國王,但是最後被法國驅逐,英國遂扶植其為伊拉克國王。

1958年,伊拉克王國被推翻後,伊拉克的哈希姆家族成員全部遇害,而約旦的哈希姆家族至今依然統治著約旦。

▲一戰後,除漢志外,哈希姆家族成員還成為約旦和伊拉克的國王

穆罕默德作為阿拉伯帝國的締造者,他的直系後裔是現在的約旦國王,約旦哈希姆家族在伊斯蘭世界依舊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威望。從這方面看,約旦最有資格稱為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

而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沙烏地阿拉伯佔有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佔有兩大聖地,儘管沙烏地阿拉伯是由沙特家族建立,但是沙特家族同樣尊重穆罕默德和兩大聖地,1986年沙特國王發出指示:在無論書面還是口頭交流中,必須用「兩聖地監護人」來稱呼沙特國王,而這一頭銜歷來由阿拉伯帝國哈裡發領有。在這方面看,沙烏地阿拉伯似乎最有資格稱為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

▲薩勒曼,現任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和兩聖地監護人

長期作者|諸葛仲達

山東大學畢業|國際關係、王朝興衰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三):阿布 伯克爾
    阿拉伯帝國(三):阿布·伯克爾 7.正統哈裡發時期 四大哈裡發或正統哈裡發(阿拉伯語: )是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逝世後自632年至661年相繼執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政教大權的四位繼承人(即哈裡發),分別是巴克爾、歐瑪爾、奧斯曼與阿里
  • 古代能和中華帝國分庭抗爭的六大超級帝國,有一個曾打敗大唐帝國
    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伊德裡斯王朝
    他在非斯河左岸修建新都非斯城,後發展成為一座宏偉而繁華的阿拉伯城市,對傳播伊斯蘭學術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希賈茲、安達盧西亞和突尼西亞等地阿拉伯人遷入王朝各地定居,非斯城成為來自安達盧西亞和凱魯萬阿拉伯學者、商人、貴族的聚居區,從而加速了摩洛哥的阿拉伯化。828年伊德裡斯二世去世後,其長子穆罕默德·伊本·伊德裡斯繼為伊瑪目。
  • 拳打羅馬,腳踢盛唐的阿拉伯帝國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些國家,他們擁有廣袤的領土,有處於當時時代中先進的思想,人口和科技成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們通常稱之為帝國,我將這些帝國加以總結,總結出主要的七大帝國,分別是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中華帝國、蒙古帝國和大英帝國。
  • 思想與政治的交融——流芳千古的穆罕默德和阿拉伯帝國
    --歌德提及穆罕默德,關聯詞必有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假如將阿拉伯帝國的精神世界比作一棵大樹,那麼穆罕默德就是根基,伊斯蘭教則是通往大樹周身的經脈。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乍勢難收。穆罕默德在麥加建立伊斯蘭教後,通過阿拉伯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
  • 「反客為主」:當阿拉伯帝國成功佔領波斯後,波斯人該何去何從?
    引言阿拉伯帝國,是由阿拉伯人在中古時期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建立於632年,滅亡於1258年,在歷史上存在了626年,主要有兩個世襲王朝,即哈裡發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撥斯王朝。在唐代往後的史書裡,均將阿拉伯帝國稱之為「大食」,但在西方國家,人們卻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眾所周知,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統治了波斯帝國之後建立的,波斯人其實是被統治者。那麼當阿拉伯帝國成為統治階級之後,對波斯人又採取了什麼措施?波斯人又有著什麼樣的地位?
  • 唐朝人為啥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原因可笑,出現點誤會!
    唐朝的時候,稱呼阿拉伯帝國為大食。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可笑,出現點誤會!在唐朝強大的時候,西方強大的則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形成,有著很特殊的歷史背景。從6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埃及的混亂及拜佔廷和波斯之間的連年戰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因此,地處商路中段的商業城市麥加變得繁榮起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奉真主之命傳播伊斯蘭教。
  •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有沒有可能合併成一個國家?
    阿拉伯半島從國家角度來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卡達、阿聯和科威特都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此外約旦和伊拉克部分國土也位於阿拉伯半島上。沙烏地阿拉伯是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225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3300萬人,首都利雅得。葉門是半島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52.8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2750萬人,首都薩那。阿曼是半島上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31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483萬人,首都馬斯喀特。
  • 世界史之中世紀4-2:伊斯蘭教帝國(2)阿拉伯帝國
    642年,哈裡發成為亞歷山大的主人,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內部分裂: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Osman,574—656年)繼續進行擴張戰爭,正當對外擴張戰爭勢如破竹時,帝國內部發生分裂。
  • 2021世界史必背基礎知識:阿拉伯帝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世界史必背基礎知識:阿拉伯帝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阿拉伯帝國   1、伊斯蘭教的產生: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622年在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雛形)。630年統一阿拉伯半島   2、阿拉伯帝國:地跨亞歐非,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 尤金·羅根:從「民族主義」到「伊斯蘭」,阿拉伯世界都經歷了什麼?
    尤金·羅根:阿拉伯的民族主義有著相當坎坷的歷史。從16世紀初開始算,奧斯曼帝國就千方百計壓制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萌生,恐懼阿拉伯行省會步巴爾幹半島的後塵,成為帝國另一批分離主義運動策源地,以防帝國破碎分裂進程的加速。
  • 為什麼是蒙古鐵騎終結了橫跨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
    其中中東兩河流域造就了無數燦爛的文化,古亞述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在此開始,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帝國,而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到中世紀時期,兩河流域孕育出了不可一世,燦爛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正是它。
  • 第五期: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中東沙漠中的璀璨之星
    後來我找到了原因,因為「阿拉伯「這個詞,有不同的前綴和後綴,比如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國家和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存在,這四者是四個不同的概念,地理知識小課堂來了,不要嫌棄太繞,這都是知識點! 1.
  • 950年前後的世界,進入後大唐帝國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
    公元950年,在這個時間點,當年的世界兩極――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已成為過去,大唐已亡,阿拉伯帝國則名存實亡,世界進入「後大唐」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1,在我國中原地區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和後周之交,公元950年,郭威被部下黃袍加身,代漢建周。
  • 亞馬遜在沙烏地阿拉伯啟動支付服務
    中東跨境電商匯(公眾號:EMEDubai)致力於匯集中國和中東阿拉伯世界跨境電商資訊。
  • 阿拉伯世界為何不能實現統一,組成一個國家?
    目前全世界有22個阿拉伯國家,總人口大概4億多人,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的廣泛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帝國,稱霸中東六百多年,最終被蒙古人所滅,之後這個阿拉伯地區皆被外族所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後,主要區域被英法等殖民者託管,二戰之後諸相繼獨立。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的宋立宏教授通過分析羅馬公民權利的下放、羅馬總督的權力與制約以及羅馬在被徵服地區推行的統治政策,認為羅馬帝國在鼎盛期形成了「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軍隊成為保護帝國運轉的重要力量,公元3世紀後,「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逐漸解體,並最終被官僚體系所取代;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晏紹祥教授對古代帝國的治理模式和各古代帝國治理的比較研究提出了新觀點。
  • 阿拉伯世界為何沒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阿拉伯半島是閃米特人的搖籃)1,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係指阿拉伯半島上以遊牧為生的閃米特居民。貧瘠的沙漠可以供養的人十分有限,而且當時的波斯帝國和拜佔庭帝國又對阿拉伯人入境進行限制,因此阿拉伯半島內部的人口相對過剩,使得半島內部的阿拉伯人徵戰不斷,血親復仇盛行。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特點,在中國人心中,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都很強大,但若要評比誰最強,在國人眼裡唐朝比較強大。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
  • 誰將成為艾瑪帝國繼承人?EVE冠軍杯賽上演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距EVE艾瑪女王遇刺事件發生已有三個月,事件所帶來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古老帝國。在過去的數月中,刺殺事件的主謀——流浪者勢力與帝國海軍展開了多次交鋒,受到驅逐的血襲者勢力也在近期頻繁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