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又稱犬,它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狗起源於狼,科學家研究表明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根據出土的化石推算,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
早在狩獵採集時代,人們主要把狗作為狩獵時的助手,後期才逐步作為寵物飼養,供看家與玩樂之用。由於狗聰明,忠誠,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忠於主人的狗則被稱為義犬。有關義犬故事與傳說在古今中外廣為流傳。
下面講幾個義犬的故事。
從前有個姓賈的商人,我們就叫他賈生。賈生在蕪湖一帶經營絲綢生意賺了很多錢。後來他僱了一條船準備回鄉買房置地。正在登船時賈生看見河堤上有個屠夫捆住一隻狗要殺。狗面對屠夫的屠刀不斷哀鳴,賈生見這條狗可憐,於是就出高價把狗買了下來養在船上,準備帶回老家看家護院。
誰知賈生僱的是一條賊船,這個船夫本來就是江湖上強盜,經常靠這條船打劫商賈,殺人越貨。他暗中觀察到商人隨身帶了很多錢財,於是就起了歹心。他把船開到蘆葦叢中,拿起刀來要殺賈生。賈生孤立無助,又手無寸鐵,只好苦苦哀求強盜能給他一具留個完整的屍體。於是強盜就用一條氈子把賈生裹捆起來,直接扔到江裡去了。
那隻被賈生救的狗看到賈生被拋入江中,也跟著跳下水,它用嘴咬住裹捆著賈生的氈子,一起在江中沉浮。也不知順流飄蕩了多少久,被一淺灘擱住停了下來。狗浮出水,跑到有人的地方,不停地哀叫。
有人覺得奇怪,就跟隨著這隻狗來到淺灘處,見水中有一捆氈子,於是就拖出來,割斷繩子,發現居然是一個人,經過眾人搶救,賈生竟然醒過來,賈生把自己的遭遇和眾人講了一遍。賈生辛苦賺的錢財被洗劫一空,又差點丟了性命。他心中不甘,就哀求其他船夫,把他帶回蕪湖,準備在江邊等著強盜的船回去伺機報復。
賈生登上了船,卻發現那條狗不見了,以為是狗趁亂丟了,聽人說是狗救的他,賈生本想把狗帶回家好生飼養,誰知狗卻不見了,賈生心裡非常哀傷痛惜。
賈生回到蕪湖碼頭,尋找了三四天,只見經商的船隻桅杆如林,就是找不到那隻賊船。這時正好遇到一個同鄉,於是他就決定隨同鄉一起回家。正要登船忽然他看見那條狗朝自己跑來並朝著他大聲吠叫。賈生忙上前喚它,誰知狗卻掉頭狗了。賈生覺得奇怪,就下船去追它,此時那條狗卻奔上了另一條船,並且咬住船上一個人的小腿,任憑那人怎麼打也不鬆口。賈生走上前去呵斥那狗,仔細看才發現狗咬住的就是那個劫財害命的強盜。原來這個強盜把衣服和船都換了,所以賈生很難認得出來,找了幾天也沒找到。賈生呼喚眾人一齊把強盜抓住,並且在這船上搜索,結果發現自己被劫錢財都還在。最後強盜被送交官府,賈生帶著自己的錢財與那條狗一起回了家鄉。
上面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第六卷《義犬》,蒲老先生寫完本文後還發了如下感嘆:「唉,一條狗,尚能夠如此報恩,世上那些沒有心肝的人,應當慚愧自己還不如一條狗呀。」其實《聊齋志異》裡關於義犬的故事不止這一篇,還有一篇是描寫一隻忠誠的黑狗為了保護主人財物最後累死的故事。
另外在宋代文言紀實小說《太平廣記》中也有關於義犬救主的記載:華隆喜歡射箭打獵,他餵養了一隻狗,外號叫「的尾」,每次他去打獵那隻狗都跟隨著他。後來有一次,華隆到江邊,被一條大蛇圍繞全身。於是狗將蛇咬死。但華隆渾身僵硬地臥在地上毫無知覺。「的尾」在他周圍心神不寧地吼叫,在華隆的家至江邊的路上走來走去。家人對這隻狗的舉止感到奇怪,於是就跟著狗一起來到了江邊。看見華隆就要窒息地蜷縮著,將他送回家。兩天後才甦醒。在他還沒有甦醒之前,狗一直都沒有吃飯。從此他十分愛惜這隻狗,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此外,滿族的民間傳說裡也有一段關於義犬救主的故事。話說有一次努爾哈赤與明朝軍隊作戰兵敗逃亡,他一路筋疲力盡,在河邊一棵大樹下的蘆葦中睡過去了,明追兵在草中找不到努爾哈赤便放火逼他出來。
昏睡中的努爾哈赤渾然不知,隨努爾哈赤逃跑的一條大黃狗見努爾哈赤不醒,就跳到水裡,用水將自己的身體弄溼,然後在壓倒在努爾哈赤周圍的野草裡,就這樣用水將努爾哈赤的周圍隔開了,使火燒不到努爾哈赤的身上,就這樣救了努爾哈赤一命,但是這條大黃狗卻筋疲力盡而死。努爾哈赤稱王之後,為了報答大黃狗的救命之恩,特下詔令,滿族人自此不能吃狗肉,不準穿狗皮大衣,帶狗皮帽子。
在當今社會,也有義犬救人的故事。2003年,在江西九江,工人付師傅養了一條狗叫「賽虎」,一天同一單位的劉師傅買了點狗肉準備給30多名職工加餐,就在狗肉煮熟職工們準備大吃一頓的時候,「賽虎」突然很焦躁的大吠起來,並衝上去自己吃了狗肉,不到一會,「賽虎」便中毒而死,這時人們才知道狗肉有毒,而「賽虎」為了救大家不惜以身試毒。在感動之餘人們將「賽虎」安葬在賀嘉山陵園,並為這條忠義的狗雕刻了一座石像。
狗自從被馴化以後就忠誠的陪伴了人類成千甚至上萬年。古今中外關於忠誠狗狗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狗為救主人或為主人服務而失去生命,它們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們應該得到人們的善待。
在關於食用狗肉這個問題上,目前國際上多數國家都是禁止的,在今年4月8日,我國農業農村部在其官網就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簡稱《目錄》)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針對此前關注度較高的狗是否列入《目錄》,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回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從以上內容來看,狗雖然沒有被納入禁止食用名錄,但它應屬於伴侶動物,而不是畜禽,從官方的態度來看,是不提倡食用狗肉的。
目前,很多地方還因為養狗產生很多矛盾和糾紛,使一些人對狗產生非議,其實沒有惡狗只有惡人,飼養者的不文明才造成了狗的隨地大小便,噪音擾民,甚至嚇壞或咬傷兒童事件的發生,只要飼養者能文明養狗,狗還是我們最好最忠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