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5日,《法治日報》第十版以《讓調解變得更有效更具人情味——焦作市山陽區法院訴調對接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為題,報導了山陽區法院在調處醫患矛盾方面所做的工作。現將全文刊載如下:
河南省焦作市李某因對醫療效果不滿意,情緒激烈地向某醫院討要說法。焦作市山陽區醫調委接到醫院報告後,迅速啟動調解程序,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責任劃分,由山陽區人民法院法官依據類似生效判決案例進行分析釋明,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法院及時進行司法確認,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近日,山陽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郭海濤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探索構建醫療糾紛多元化解調處機制,綜合施策提升醫療糾紛化解水平,能夠有效遏制涉醫違法犯罪,公正高效地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焦作市某醫院負責人坦言:「醫患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患者對醫療診療工作和醫學知識不夠了解,對醫療診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治不好就是醫院的過錯。患者覺得花了錢,受了罪,病沒治好,就會產生不平衡感,繼而引發糾紛、衝突。這個時候,雙方能夠冷靜下來,共同面對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針對此情,山陽區法院主動設立醫療糾紛立案窗口,對醫療糾紛建立專項臺帳,跟蹤關注案件進展,為醫療糾紛案件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將其納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大格局,通過「訴調對接+司法確認」,將大量醫療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外。
某患者因工傷到焦作市某醫院進行「全身多發骨折內骨定物存留取出」手術,術中突發血壓下降,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得知後情緒激動,認為取鋼板這種小手術不應該出現致人死亡情況,故圍堵在該醫院討要說法,還揚言要抬屍上訪,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
由於醫患雙方自行協商未果,醫調委及時邀請醫學專家介入論證責任劃分問題,並從情、理、法角度出發,與醫患雙方溝通疏導,化解患者家屬心中怨氣。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後,山陽區法院法官現場進行司法確認,有效避免了在實踐調解後患方反悔、醫方不履行情況的發生。
山陽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裴永勝說,法院加強與醫調委有效對接,對調解成功的醫療糾紛案件,根據醫患雙方申請,法院指定法官及時進行審查,確保司法確認後調解協議的履行,依法化解醫患矛盾,構建和諧醫患關係。2017年以來,醫患雙方向山陽區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的562件案件全部得到司法確認,調解協議履行率達100%,無一起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案件。
對進入訴訟環節的醫療糾紛案件,山陽區法院充分發揮「訴前鑑定」和「技術諮詢工作站」作用,引導醫患進行調解。法院技術諮詢工作站配備了心電圖機、觀片燈等專業設備,與全市20多家鑑定機構搭建長期合作平臺,鑑定機構委派專家進駐工作站,與法院處理醫療糾紛的法官無縫對接,接受當事人來訪和諮詢。工作站向醫患雙方提供評鑑醫療糾紛性質和責任的鑑定意見,使醫患雙方能夠在地位平等、信息對稱的基礎上,理智溝通、冷靜協商、互諒互讓,從情、理、法三個層次上達成和解。2017年以來,「訴前鑑定和技術諮詢工作站」為36件醫療糾紛案件當事人提供諮詢,受理醫療糾紛訴前鑑定案件36件,經工作站專家調解結案11件,並完成18件醫療糾紛案件網絡遠程視頻鑑定。
在審判中,山陽區法院抽選3名業務素養強、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組建醫療糾紛案件合議庭,固定庭審組織,統一裁判尺度,並邀請從事醫務工作、醫學研究等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提高醫療糾紛審判效率。2017年至今,該院共審結醫療糾紛訴訟案件52件,調撤率達48.08%,且醫療糾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訴訟案僅佔結案數的9.47%,轄區涉醫案事件大幅下降。
「一份調解書遠比一紙判決書更有人情味,法院的介入既有效保障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又能使調解變得更有效、更有人情味。」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波要求在全市法院借鑑山陽區調處醫患矛盾的模式。
精彩回顧
【頭條】焦作中院在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榮獲優秀組織獎並有多篇論文獲獎!【優化營商環境】孟州市法院:對職業放貸人說「NO」【頭條】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宮松奇走進法院授課【切實解決執行難】焦作中院召開「服務六穩六保 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執行活動新聞發布會原標題:《【頭條】讓調解變得更有效更具人情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