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籤售新書。資料圖片
揚州網訊 (記者 楚楚)「你大腦中的記憶時常會欺騙你。」5月13日,揚州作家吳楚以「記憶」為核心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記憶偏離》入圍2020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該部作品還被科幻評論家三豐、李兆欣稱為「民生科幻」。
揚州作家小說入圍華語科幻大獎
提及中國著名的科幻作品,人們首先會想到《三體》《流浪地球》。相較其它類型的文學作品,科幻小說往往具備更宏偉、浪漫的想像力,作品背景多為浩瀚的星辰大海、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但這並非科幻小說的全部,近年來,一種「科幻現實主義」新概念開始在科幻圈萌芽生長。2019年12月出版的《記憶偏離》就是這樣一部植根現實的科幻作品。作者吳楚是揚州人,江蘇省作協會員,「80」後。作為一名媒體人,他也熱愛科幻小說創作,著有長篇科幻小說《長生》《無光之地》《記憶偏離》等,曾獲2017年科幻光年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8年第二屆燧石文學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等。
小說創作靈感源於「虛假記憶」
據介紹,《記憶偏離》的故事背景為:202X年,Y市出現一種原因未明的記憶疾病,患者發病後會出現記憶與現實嚴重偏離的症狀。兩名主人公秦文與秦武是一對兄弟,分別為一線醫務工作者與新聞記者。面對記憶疾病,兄弟倆挺身而出。作品描述了「腦機接口」「記憶編輯」技術可能對平凡人生活造成的巨大改變。
吳楚表示,小說靈感來源於「虛假記憶」,「人類大腦會憑空產生許多並不存在的信息,其中大多數都是『合理補充』,但也有一些則是『虛假記憶』,或者說記憶偏離。」
「聽上去挺科幻,其實日常生活中是存在的。」吳楚舉例說,「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愛我中華》,大家都記得其中一句歌詞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但實際上歌詞的原文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另一個例子,如果不查資料,多數『80、90後』很難相信,曾經全國熱播的『86版西遊記』電視劇其實只有短短二十五集,而很多人以為至少有八十集。這種集體性的記憶偏差還有個很時髦的學名——『曼德拉效應』。」
講述「文科生能讀懂」的科幻故事
《記憶偏離》小說中涉及人腦記憶、平行宇宙理論、高能粒子對撞實驗等科學知識,但全文堅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文科生能讀懂」的科幻故事。
「內核嚴謹、設定鮮明,充滿懸疑感的故事,展現了『記憶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交融,值得一讀。」揚州籍作家、編劇、導演周浩暉對該作品如此評價。
中國作協會員王晉康則認為,這部小說構築了一個「荒誕而不荒唐」的「記憶世界」,劇情背後是真實的人性。
「小說亦真亦幻、是我非我,人生和世界真的是由記憶決定的嗎?」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在看完小說後不禁如此發問。
據了解,除了《記憶偏離》外,吳楚的另一部作品《幸福的尤剛》也即將問世,是一部「充滿鄉土氣息的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