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作家小說《記憶偏離》入圍華語科幻大獎

2020-12-16 揚州網

吳楚籤售新書。資料圖片

揚州網訊 (記者 楚楚)「你大腦中的記憶時常會欺騙你。」5月13日,揚州作家吳楚以「記憶」為核心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記憶偏離》入圍2020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該部作品還被科幻評論家三豐、李兆欣稱為「民生科幻」。

揚州作家小說入圍華語科幻大獎

提及中國著名的科幻作品,人們首先會想到《三體》《流浪地球》。相較其它類型的文學作品,科幻小說往往具備更宏偉、浪漫的想像力,作品背景多為浩瀚的星辰大海、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但這並非科幻小說的全部,近年來,一種「科幻現實主義」新概念開始在科幻圈萌芽生長。2019年12月出版的《記憶偏離》就是這樣一部植根現實的科幻作品。作者吳楚是揚州人,江蘇省作協會員,「80」後。作為一名媒體人,他也熱愛科幻小說創作,著有長篇科幻小說《長生》《無光之地》《記憶偏離》等,曾獲2017年科幻光年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8年第二屆燧石文學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等。

小說創作靈感源於「虛假記憶」

據介紹,《記憶偏離》的故事背景為:202X年,Y市出現一種原因未明的記憶疾病,患者發病後會出現記憶與現實嚴重偏離的症狀。兩名主人公秦文與秦武是一對兄弟,分別為一線醫務工作者與新聞記者。面對記憶疾病,兄弟倆挺身而出。作品描述了「腦機接口」「記憶編輯」技術可能對平凡人生活造成的巨大改變。

吳楚表示,小說靈感來源於「虛假記憶」,「人類大腦會憑空產生許多並不存在的信息,其中大多數都是『合理補充』,但也有一些則是『虛假記憶』,或者說記憶偏離。」

「聽上去挺科幻,其實日常生活中是存在的。」吳楚舉例說,「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愛我中華》,大家都記得其中一句歌詞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但實際上歌詞的原文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另一個例子,如果不查資料,多數『80、90後』很難相信,曾經全國熱播的『86版西遊記』電視劇其實只有短短二十五集,而很多人以為至少有八十集。這種集體性的記憶偏差還有個很時髦的學名——『曼德拉效應』。」

講述「文科生能讀懂」的科幻故事

《記憶偏離》小說中涉及人腦記憶、平行宇宙理論、高能粒子對撞實驗等科學知識,但全文堅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文科生能讀懂」的科幻故事。

「內核嚴謹、設定鮮明,充滿懸疑感的故事,展現了『記憶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交融,值得一讀。」揚州籍作家、編劇、導演周浩暉對該作品如此評價。

中國作協會員王晉康則認為,這部小說構築了一個「荒誕而不荒唐」的「記憶世界」,劇情背後是真實的人性。

「小說亦真亦幻、是我非我,人生和世界真的是由記憶決定的嗎?」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在看完小說後不禁如此發問。

據了解,除了《記憶偏離》外,吳楚的另一部作品《幸福的尤剛》也即將問世,是一部「充滿鄉土氣息的科幻作品」。

相關焦點

  • 江波摘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大獎 自稱「烏龜選手」
    本報訊(記者陳夢溪)昨晚,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盛典在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揭曉,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江波憑《銀河之心3——追光逐影》獲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  江波在科幻文學圈名氣很高,也創作過不少暢銷作品,這是他第一次拿到星雲獎的大獎,得獎後江波很開心,不住說「拿到這個獎我的確心情有點激動,手也有點小抖,讓我先平靜一下」。
  • 拿遍國際大獎的科幻鬼才,為何入圍華語星雲獎對他意義非凡?
    中信大方去年,我們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說,地道賽博朋克風格,混搭以色列文化底色。小說一出版就得到了吳巖、陳楸帆、劉宇昆、郝景芳、夏笳、王侃瑜、星河、張冉等國內科幻作家的齊聲推薦。有人說,「科幻小說在未來十年會是什麼樣,看它就知道了。」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雖然作家們早就在科幻小說中寫過無數次全球流行病的爆發,但不得不承認,2020年如此魔幻的現實還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本年依然發生了許多與科幻相關的大事件,有科幻大會、頒獎、論壇這樣高大上的活動,也有爆款產品的破圈和傳播,有作家藝術家們的高光時刻,也有關鍵人物的不幸離世。前幾天,我們組織了一個年度十大事件的投票活動,一共收到超過650份問卷。
  • 2020雨果獎決賽名單出爐,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入圍
    記者 | 徐悅東4月7日,第78屆世界科幻年會宣布了2020年雨果獎和驚人獎(Hugo and Astounding Award)決賽圈的入圍名單。該入圍名單分為最佳長篇小說、最佳中長篇小說、最佳中篇小說、最佳短篇小說、最佳系列小說等獎項類別。其中,享有很高聲譽的華裔作家特德·姜入圍了今年的最佳中長篇小說獎和最佳中篇小說獎,他曾經四獲雨果獎。除了特德·姜之外,今年的許多入圍作家也都曾獲得過雨果獎。而且,與上屆類似,本屆雨果獎入圍名單裡,女性、少數族裔的人數也很多。除了華裔作家特德·姜之外,像黑人女作家N·K·傑米辛也入圍了最佳中篇小說獎。
  • 第十二屆華語科幻星雲獎一號公告發布
    第十三條 第十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020年度翻譯作品獎,參評對象為:(一)在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首次發表、引進或出版的小說類、非小說類等外語科幻翻譯作品;(二)字數不限;(三)系列形式作品,須以系列整體參評,亦僅視為一部候選作品
  • 前女排趙蕊蕊變身作家 小說同名網遊籌備中
    從運動員到作家,前女排國手趙蕊蕊可謂華麗轉身。近日,趙蕊蕊的奇幻小說《彩羽俠》成功入圍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評選頒發)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的候選名單,與劉慈欣、韓松等作家作品一起成為44部被推薦的作品之一。
  • 中國女性科幻作家不曾缺席於任何年代
    原標題:科幻才女程婧波:從女性的角度去感受世界在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中,「80後」的程婧波被稱為「後浪」。但在中國科幻圈中,她算得上是「前輩」——16歲在《科幻世界》發表首篇作品,出道二十年,獲得過華語科幻星雲獎短篇金獎、中篇金獎,科幻冷湖獎首獎等獎項,是中國女性科幻作家的代表。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專訪董仁威
    當然,在科幻圈裡,有很多關於瘟疫的小說,對抗瘟疫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董仁威老師就曾經寫過一個關於智能疫苗的科幻小說。  疫苗的小說稍後再詳細介紹,讓我們先來八卦一下董老爺子吧,因為董仁威老師可是華語科幻星雲獎的三位創始人之一。那麼,今天八卦的重點就放在華語科幻星雲獎好了。
  • 劉慈欣等科幻作家扛大旗 少兒科幻星雲獎啟動
    ,由劉慈欣擔任主席,作家楊鵬、張之路、王泉根擔任聯合主席,王晉康、韓松、吳巖、姚海軍等科幻作家參與了交流會。會議由少兒科幻星雲獎創始人、科幻科普作家董仁威主持。  據悉,首屆少兒科幻星雲獎將通過全民推薦、由百餘名科幻專家組成的推選委員會初選、複選兩個環節,將從2019年發表的少兒科幻作品中選出最佳中長篇少兒科幻小說獎、最佳短篇少兒科幻小說獎
  • 第二屆「蔣風兒童文學青年作家獎」入圍作家榜
    陳詩哥,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華語兒童文學短篇故事獎、廣東魯迅文藝獎、上海好童書、深圳十大童書等,四次獲得《兒童文學》金近獎,五次獲得《兒童文學》擂臺賽獎,被評為全國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兒童文學》十大青年金作家等。作品《宇宙的另一邊》入選人教社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在渝落幕 完整獲獎名單揭曉
    這一場盛大的中國科幻人聚會在昨晚落下帷幕。以劉慈欣、郝景芳、郭帆為首的百名中國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精英匯聚於山城,共襄星雲獎十周年慶典,為獲得第十屆華語星雲獎的科幻明星和獲得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的作家頒獎,向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中國新銳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和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發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
  • 人物專訪|來自千島湖的科幻作家江波:業餘時間寫小說拿下銀河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帶有濃厚科幻色彩的,由海寧鐵幕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懸疑片《緝魂》正在影院熱映,原著小說《移魂有術》作者科幻小說作家江波,也引發關注。江波是中國科幻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他從大學時開始嘗試創作科幻小說,讀研期間首次在《科幻世界》發表科幻作品,此後在科幻小說領域筆耕不輟。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韓松說,愛倫·坡被視為推理小說的鼻祖,其實他也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之一,因此科幻和推理是「上個世紀就認識的朋友在今天終於重逢,突然在這一瞬間就認出了彼此」。
  • 龍傲天的科幻成神路 | 英美重要科幻獎項生態概覽
    檢索肉身記憶,你發現自己是一名美籍華裔科幻迷,名叫Austin Long(中文名龍傲天),今年剛滿18歲。輪迴空間的主神賦予你一個任務——在有生之年拿遍美國重要的科幻獎,達成完美的獲獎記錄。你有些發懵。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幸好主神贈給你一個名叫三豐的AI系統。
  • 阿缺科幻小說《神農後裔》上市 同名影視劇已啟動
    ,多部科幻文學作品斬獲國際大獎,國產科幻片也受到追捧。近日,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阿缺也再出新作——《神農後裔》,其同名影視劇已同步啟動。  《神農後裔》由航一文化聯合歌亮傳媒推出,圍繞「末日世界會不會還留著一個通道,我們可以重新再來?」的主題展開。故事由炎帝神農嘗百草,在林間遇神,開始進入與史書記載不同的分叉路徑。五千年後,軒轅氏與星球聯盟的滅世一戰後,聯盟修建地下城,移居地底,軒轅氏則退守崑崙山脈。
  • 青海本土電影《光之子》入圍FIRST三項大獎
    6月29日,FIRST公布2020競賽入圍片單。青海本土導演卡先加執導的紀錄電影《光之子》入圍評委會大獎、最佳紀錄片、一種立場三項大獎。《光之子》是一部通過刻畫人物細膩的內心世界,講述來自藏地高原的一位從小因父母離異而缺失父愛的小女孩梅朵,獨自踏上一段尋找父親和歸宿的如夢般的心之旅。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小說史上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1957年,鄭文光發表《火星建設者》,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
  • 華語青年作家獎短篇小說提名《沙鯨》李宏偉:作家處理都是自己身處...
    作家李宏偉憑藉《沙鯨》的獲得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短篇小說獎的提名。攝影/王磊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9月5日,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作家李宏偉憑藉《沙鯨》的獲得短篇小說獎的提名。他的小說常常借鑑各種類型小說的元素,如寓言、科幻、推理、懸疑等等,意象豐富同時思想景觀宏大。有讀者形容他的複雜奇詭,但李宏偉告訴封面新聞,無論作品披著什麼樣的外衣,「作家處理都是自己身處的現實」。李宏偉1978年出生於四川江油,現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作家出版社副編審。作品見於《人民文學》《詩刊》《西部新文學》《天南》等刊物。
  • 劉慈欣絕地武士形象亮相華語科幻星雲獎(圖)
    9月11日,科幻作家劉慈欣以絕地武士形象亮相華語科幻星雲獎。    9月11日,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頒獎晚會。9月11日,科幻作家劉慈欣(左一)與其他評委以絕地武士形象亮相華語科幻星雲獎。
  • 第九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作品徵集啟動
    二、參評對象 海內外符合條件的科幻作者、科幻從業者及科幻愛好者 三、徵集要求 1、本次評選只徵集科幻類中短篇小說,字數要求3000至30000字; 2、科幻小說獎、最具改編潛力獎採取無命題式寫作,須以科學幻想為核心元素進行創作,該獎項可與其他獎項兼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