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介紹:
這次武漢疫情出現社區傳播之後,中央指導組果斷決策,將中醫藥的治療和幹預納入到四早內容,結合社區的拉網排查,第一時間為集中隔離點的這些發熱的、疑似的以及輕型普通型病人、密接人群等發放藥物。
他說,我們當時在武昌區是遇到了特殊情況:武昌區有125萬人口,18個社區服務中心,144個社區,這個地方交通發達,當時一床難求,醫療擠兌現象非常嚴重。在此背景下,1月29日啟動了武昌模式,醫務人員就跟武昌區政府、湖北省中醫院商討,如何迅速把這些藥物在第一時間通過社區服務中心發放到每個病人的手中。在隔離情況下,對這些發熱、疑似病人以及已經確診的輕型普通型,用當時的通治方,叫做寒溼疫方,在武漢叫1號方,從2月3日開始就大面積開始發藥,用寒溼疫方,加上社區,加上網際網路,就形成了武昌模式。
武昌模式,後邊的網際網路主要是病人在藥袋上掃碼之後就直接就進到後面的平臺,平臺上有教授組織了680多人的後方醫師隊伍,給這些病人一一進行解答。
後來,在武漢以及周邊地區武寒溼疫方發放了72.3萬戶,覆蓋了5萬多發熱、疑似病人和新冠輕型普通型病人,加上後來的2號方,整個覆蓋面非常大,疾病在早期得到控制,不向重症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他表示,武昌模式是未來在應對新突發重大傳染病上一個非常好的,可以借鑑的模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