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道通羅馬,職業教育也能實現人生夢想。近年來,我市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升,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重點學校就業率達100%,每年有3萬多名畢業生走上經濟建設一線,平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多的達到6000多元。
目前,全市有高等職業學校2所,中等職業學校27所,技工學校7所,在校生13萬人。在應用型人才短缺的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春天。
產教融合
升學、留學、就業,路路暢通
讀高中、上大學幾乎是每個學生的夢想,而在高考這條道路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衝刺成功。「十三五」以來,特別是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以來,職業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的春天也悄然到來。
「十三五」以來,我市教育以產教融合為動力,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辦學改革,充分調動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截至目前,全市組建市級職業教育集團9個,建設市級專業指導委員會10個。而各職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互派人員,聯合開發教材,開展冠名培養、訂單式培養,各中職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企業數超過500家。
「我們還不斷拓寬人才的成長路徑,打破人才成長的天花板和隔離牆,職業教育人才升學、留學、就業條條道路暢通。」我市教育局職成科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我市有5所中職學校與臨沂大學建立了「3+4」、「3+2」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機制,五年制高職專業點達到110個。4所中職學校分別與加拿大、韓國、泰國、俄羅斯等國家高等院校聯合辦學,職業學校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一樣,可以出國深造。
記者從臨沂職業學院獲悉,山東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專升本考試成績公布,該校應屆畢業生中158名學生分別被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大學、泰山學院、棗莊學院、濟寧學院等本科院校錄取。「條條大道通羅馬,讀高職也能實現我們的大學夢想。」該學院學生李曉華(化名)說。
近年來,該學院在構建「產教融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同時,也高度重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多樣化成才。自2013年以來,學校實施「五子登科」學歷提升計劃,每年組建普通專升本輔導班,安排優質師資為學生免費輔導,專升本考試一直保持較高升學率,今年更是再創佳績。
「讓人才因我而有用,讓企業因我而發展。」該學院相關負責人稱,前不久該學院與臨沂聯合金融谷產業園管理運營有限公司、正直集團舉行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籤約儀式,搭建起高水平合作平臺。他們努力打造「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雙贏」的臨沂樣板,為加快推動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近日,2020年全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舉行,我市多所中職學校與江蘇博子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籤約,進一步拓展合作的空間和內容,在專業共建、師資共建、基地共建、科研聯合攻關等多個領域加強深層次合作,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這意味著我市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摸索成長
師資、教材、教學,苦練內功
據了解,目前影響和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痛點是師資、教材、教學。「十三五」以來,我市教育局不斷深化改革,加強教幹教師培訓,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聯合開展職業院校校長培訓班,組織校長赴臺灣參觀交流,達成了培訓交流協議,組織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培訓以及企業實踐活動。
為了實施思政課教學「五三四」工程,助力「職教高地建設」攻堅戰,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嘗試探索改變過去思政課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抬頭率,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動、理論闡釋與事件感知呼應、課堂教學與網絡引導相互支撐的線上線下、互動互促的思政教育機制。
「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以小見大,借事說理,讓有意義的內容有意思,讓有深度的理論有溫度。」該校一位思政課老師說,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貼實際、入人心,使思政課變得「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增強了思政工作的針對性、時代感與吸引力,讓思政課在校園紅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該校藉助信息化技術,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角。「在思政課老師的課上,每逢討論,大家爭相發表觀點,甚至爭論得面紅耳赤。」該校學生李同學說,她們由被動的「聽」變為了主動的「講」,由「學習者」變成了「演繹者」。
「『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令人驚喜!」該校德育教研室主任楊斌說,「翻轉課堂」勻出一半學時,由學生在課前學習網絡課堂指定內容,思政課堂教學則以學生匯報、討論、答疑為主。通過自主學習、自由交流,以前上課很少發言的學生,漸漸也能侃侃而談了。此外,他們還用新媒介和教學育人深度融合創新,走出校園研修實踐。
我市教育局職成科相關負責人稱,「做強做活專業建設,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獎補優勢專業,淘汰落後專業。」市教育局與市財政局聯合開展市級重點、品牌特色專業評選工作,確定市級重點專業50個、市級品牌特色專業44個。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個,省級品牌建設專業10個。
據了解,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設置規劃,縣區公辦職業中專全部納入了省規範化中職學校建設項目,其中7個縣區新建了高標準校區,4個縣區改擴建原校舍。截至目前,全市有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3所,省示範性中職項目學校9所,省級規範化中職學校14所。
技能大賽
展示、培養、促進,精進完善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而技能大賽就成為學生展示技藝、技術的平臺。「十三五」以來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秉承硬體軟體「兩手抓兩手硬」的發展理念,近兩年,在基礎能力硬體建設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把發展重點逐步轉移到內涵軟體建設上來。
近年來,我市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1屆全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技能大賽輻射和帶動作用成效明顯。來自臨沂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16級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四班的李龍,2018年7月參加「臨沂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了三等獎,緊接著,參加「2018年度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棟梁杯」電氣裝置技術應用賽項獲得二等獎,次年6月參加「2019年淮海經濟區技工院校技能邀請賽」獲得了二等獎。
2019年11月,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選拔賽電氣裝置項目中,李龍獲得了一等獎。經歷了近4年的學習與沉澱,如今他已成為佼佼者,深受學校和老師的器重,並獲得留校工作的名額。中考落榜並未讓他放棄追求夢想的希望,在職業學校,他實現了人生的轉折。
「在全省創新實施了師生同賽、推測與抽測並行、邀請外地裁判等做法,保證了大賽的公正、公平和公益性。」我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技能大賽從2016年實現國賽金牌零的突破以來,成績連年跨越,2019年獲得國賽3金3銀5銅的歷史最好成績,位居全省前列。
除了組織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我市眾多職業學校還組織豐富多彩的職教活動,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在「臨沂市商業學校職業教育活動周進社區」活動現場,記者發現,烹飪專業的冷雕刀工、學前教育專業的精美剪紙、財經專業的點鈔術、數控專業的數控車,項項技藝嚴謹流暢、爐火純青。
未來,我市職業教育將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為主線,堅持開放共享,合力推動區域內職業教育協同發展。
臨報融媒記者 龐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