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進食障礙抗爭:感受生活本質的改變

2020-12-15 澎湃新聞

與進食障礙抗爭:感受生活本質的改變

2020-12-15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進食障礙

住院感受

本文作者患進食障礙,於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住院治療,目前已經出院。他將自己與進食障礙抗爭的歷程和感悟分享給讀者,希望幫助更多的人。

灝茗

今天是2020年12月3日,距離我出院已經接近一周了。為什麼現在才動筆開始寫這篇感受,不是因為忙也不是因為不願意去回憶過去的日子,而是因為我想要更多的感受到現在和過去的區別,更多的感受到生活本質的改變之後再去回憶,再去對比,再去慶幸…

進食障礙,一個聽起來甚至不像是一種疾病的疾病,它折磨了我8年,甚至多次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高中的我,不知是學習壓力還是對於體型和外貌的自卑,我開始了催吐,認為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減肥方式,過程也沒辦法詳述了,畢竟確實有那麼些年頭了,只記得,在入院前,我每天暴食10多次再全部吐掉,它仿佛已經不是追求體型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它已經是我逃避現實,卸下壓力甚至是打發時間的一種固定方法了。可隨之而來的並不是輕鬆與快樂,而是極度的焦慮、狂躁、抑鬱,我無數次的恨,恨為什麼我現在活成了這個樣子,無數次的悔,悔為什麼我花費了如此之多的精力、金錢、時間在這種毫無意義的暴食與催吐上,無數次的嫉妒,嫉妒為什麼別人能那麼「正常」……割腕、服藥、上吊甚至想過跳樓,刀片在手上划過的時候,看著往外浮現的血痕,我才能有那麼一點我還活著的實感。伴隨著疼痛的,不是掙扎也不是求救,而是仿佛釋懷一般的淚水與哭喊。

可有那麼些時候,我又真的不願意放棄,我還沒有做好我想做的事,我還有家人,哪怕我對他們又愛又恨,我還有朋友,即使他們不知道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靠著每天僅有的那麼一絲清醒的認知,我開始求救,用各種方式向我的父母釋放出求救的信號。總算,排隊、預約、檢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成了我最後的救命稻草。

還記得第一次看完陳珏主任的門診,我被安排進入了六病區,可是在入院的心電圖檢查時,我的心率只有38,遠達不到入院的標準,醫生告訴我,我需要進一步做心臟的檢查,不排除進icu的可能。那天我是一個人去的醫院,聽到這件事,我坐在醫院旁邊的咖啡店發了會兒呆,終於我開始害怕。害怕連生命的結束我都無法控制。這種恐懼越來越深,可它卻並沒有把我拖進更深的深淵,而是讓我真正的想要活下去。說來好笑,那時候有這么正面的念頭,純粹是因為我不想連死都無法自我控制。

經歷了好一番波折,最終的結果顯示我的心臟問題不大,不是器質性的病變,也因此,我得以住進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四病區開始治療我的進食障礙。

住進醫院的第一天,我以為自己會不適應,以為我會孤僻地待到我出院,可是我錯了。我環顧四周,23歲的年紀仿佛與這裡格格不入,大多病人都是還在讀書的弟弟妹妹。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有種使命感:我得好,我得活下去,我得活得很好,我得告訴他們,他們的未來還有希望。抱著這種奇怪的使命感,我開始與他們交流,克制自己的叛逆與孤僻,了解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故事,也與他們分享我的過去,我的歷史。在這裡,我們最隱私的秘密仿佛已經不是秘密,是公開的,眾人皆知的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也許是因為這種環境,我開始有了集體歸屬感,集體責任感。病房的一切規則,我開始慢慢地接受,慢慢地習慣,雖然有些許固定與乏味,但它卻幫我找回了生活中每分每秒的儀式感與控制感,這種感覺對已經忘記如何控制的我來說是多麼的美妙。就這樣我變成了最讓護士省心(大概?)的幾個人之一,我甚至開始不再如從前一般自我而又叛逆地挑戰規則,而是勸弟弟妹妹們接受規則,接受自己,勸他們感受生命的美好,也勸他們不要如我以前一般壓迫自己。

我住了不是很久,僅僅三周,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復發,也許我會,但即使復發,我也有信心再次戰勝它,因為這三周,讓我知道我可以,也讓我知道,我將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醫師點評

灝茗剛來申請住院的時候,軀體情況很糟糕,並且有明顯的抑鬱症狀。但在入院之後他很快適應了環境,強烈的治療動機使得他逐漸改變。灝茗努力克服著內心的障礙配合飲食管理、投入心理治療,並且積極參與各項團體活動,症狀開始慢慢好轉。儘管由於工作原因,灝茗的住院時間不長,但他的飲食和情緒狀況已經有了較為明顯改善,走向康復的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在此也祝願灝茗早日擺脫進食障礙,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陳涵 副主任醫師

編輯:高 麒

審校:陳 珏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

SMHC進食障礙診治中心成立於2017年,是在心身科診治進食障礙30年歷史基礎上形成的特色亞專科,陳珏擔任主任。開展的進食障礙治療項目有:住院項目、門診項目、專病強化項目。其中住院治療項目療效最快、最顯著,它針對進食障礙的多因素病因採用多學科合作的綜合性治療,在全面評估基礎上採用營養治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系統式整合治療模式,並注重對進食障礙家屬的支持和幫助,獲得良好療效。中心還深入開展進食障礙病理機制研究與臨床治療研究,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等國的進食障礙中心有著廣泛、深入的臨床與科研合作,從而不斷提升中心的診治水平與國際接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筆記|《變態》C8 進食障礙
    (5)以上障礙不是僅僅發生在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期間。三、進食障礙的病因與治療進食障礙的病因1. 生物因素:(1)基因: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都有家族性。患有進食障礙的年輕女性,其親屬中患進食障礙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5倍。
  • 進食障礙:95%是女性 優秀女性更容易患病?病態審美讓她們病了
    進食障礙的發病在國內還處於增長期,患病人群普遍呈現年輕化、低齡化,患病高峰年齡為13~18歲。進食障礙還是一種具有「性別色彩」的心理疾病:患者90%~95%都是女性。當下社會對女性的畸形審美標準,是誘發女性患上進食障礙的主要因素。
  • 進食障礙和「大胃王」吃播,誰才是真正的暴食者?
    生活中不同的暴食群體,進食障礙者和網絡「大胃王」吃播,誰才是真正有罪的暴食者?本文先陳述觀點,再展開討論。全文2000+字,閱讀時間大概2分鐘。 那些所謂的「大胃王」吃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暴食者。而進食障礙患者,則是敢於面對自己同疾病鬥爭的勇士。
  • 把食物當魔鬼瘦到28公斤 進食障礙到底是什麼病?
    進食障礙有低就診率的特點。《柳葉刀》雜誌2020年3月刊發的論文《進食障礙:急需創新和進步》中指出,只有約20%的進食障礙患者尋求治療,且往往是在病情發展的晚期,經年累月的症狀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病情惡化迅速,更難控制。
  • 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舉辦「餵養與進食障礙診療操作規程培訓班」
    12月18日,經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河北省繼續教育管理委員會批准,由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舉辦的省級繼教項目「餵養和進食障礙診療操作規程培訓班」開班。▲慄克清進行講座。本次培訓以線上直播和線下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邀請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組長、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慄克清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副組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孔慶梅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副組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副組長、中南大學附屬湘雅二醫院譚立文教授
  • 把食物當魔鬼,瘦到28公斤,甚至自殺,進食障礙到底是什麼病?
    張沁文所說的病是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ED),屬於精神疾病,是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食障礙等一組疾病的總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進食障礙在精神科裡屬於小病種,而其中的厭食症卻是精神障礙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死亡率高達5%-20%。」
  • 阿斯伯格症候群,嬰幼兒期多發的廣泛性發育障礙,家長應及時發現
    1、疾病定義阿斯伯格綜合症是屬於一種精神類疾病,是孤獨症譜系障礙的一種,具體表現為孤獨症的典型表現,也就是在社交過程中溝通能力顯得低下,並且看起來孤獨、興趣非常的狹隘,其動作和行為異常的刻板,但是並沒有一些語言發育障礙和智能障礙,相比較正常人來說,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可能要比一般人聰明很多。
  • 吞咽障礙治療—吞咽功能訓練結合呼吸訓練
    原創 科小康 蘇州科技城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吞咽障礙是指由於下頜、雙唇、舌、軟顎、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送到胃內的過程。
  • 有一種想吃卻不能吃的痛,叫「吞咽障礙」
    60%,老年人群中存在吞咽障礙的比例遠高於想像……囑患者像平常一樣喝下30毫升溫水,觀察和記錄飲水時間及有無嗆咳、聲音改變及哽噎。評估標準:Ⅰ級:5秒內順利地一次喝完,無嗆咳。Ⅱ級:5到10秒內分兩次以上喝完,無嗆咳。Ⅲ級:能一次喝完,但有嗆咳。Ⅳ級:兩次以上喝完,但有嗆咳。
  • 脂質代謝改變會導致智力障礙
    脂質代謝改變會導致智力障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9 14:02:54 瑞士蘇黎世大學Sebastian Jessberger研究小組發現,FASN依賴性脂質代謝將神經源性幹細胞/祖細胞(NSPC)活動與學習和記憶障礙聯繫起來
  • 狂熱、過度、破壞、新生,「酒神」與「作死」精神,抗爭的本質是狂歡
    在痛苦的險境當中,人們歡欣鼓舞放聲大笑的那一刻,感受到了精神就是精神,精神藝術,無論是舞蹈還是音樂,都是為了表現這種精神的存在。人是最勇敢的動物,高歌戰勝徵服一切痛苦,但人類的痛苦是最深的痛苦。尼採認為悲到盡頭方始樂,個人的悲劇中的毀滅正是生命意志的一種肯定。
  • 記憶與記憶障礙
    一、記憶量的改變 記憶量的改變包括記憶增強、記憶減退和遺忘三方面,臨床上多見的是記憶減退。
  • 《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單元課程整合與教學設計
    一、單元主題: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二、綜合實踐活動或學科研究性學習:1.繪製思維導圖。二、單元內容分析本單元講述的是新航路開闢後和工業革命後歐洲國家進行的殖民擴張和掠奪以及殖民地人民進行的抗爭部分史實。
  • 要提防壓力性進食
    這種情況多屬於壓力性進食,也就是身體想通過飲食來對抗壓力。食物能帶給人們愉悅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壓力性進食的人往往渴望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讓人們的感覺更好。這也是壓力性進食容易讓人體重迅速增加的原因所在。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壓力性進食?跑者可以注意這幾個問題。
  • 烏龜突然不進食了怎麼辦
    多數烏龜都是相當耐飢餓的,當溫度降低時,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不進食。但是如果在正常問下,長期不進食會導致身體虛弱、肝臟脂肪蓄積,甚至出現死亡。烏龜不進食常與環境、溫度變化、疾病等有很大關係。如環境溫度降低,溫度突然變化,環境突然改變,患有疾病,產蛋臨產等,都可能導致龜不吃東西。
  • 記憶以及記憶障礙
    一、記憶量的改變記憶量的改變包括記憶增強、記憶減退和遺忘三方面,臨床上多見的是記憶減退。( 2) Alzheimer病: 通常起病於50~60歲,隱襲起病,臨床上以持續進行的智能減退、記憶障礙為主,記憶障礙為首發症狀,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遠期 記憶困難為特點,疾病的早期就出現遺忘,可再現虛構,遺忘隨痴呆的加重而持續性加重,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自理差,常於病後2~8年死 亡。
  • 生活藝術家 用動物剪紙框出大自然的本質
    俄羅斯藝術家Nikolai Tolstyh 在她的生活中發現了許多美好事物,尤其是大自然帶給她的感受,總是直接卻充滿力量的,對於這樣強烈的感受,有別於人們拿出相機框下眼前美景,Nikolai Tolstyh 選擇拿出「剪紙」
  • 加繆:唯有抗爭,才能發現活著的意義
    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其實講了不止一個人生主題,但抗爭和反抗是說的最多的一個。為何他會主張人生需要抗爭,而不能隨波沉迷呢?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的命運和推石頭上山背後的意義。他是如何理解抗爭之意義的呢?一起來深度品讀。
  • 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吃什麼好
    核心提示: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吃什麼好?勃起性功能障礙對於男人而言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痛楚。飲食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功效。因此,勃起性功能障礙除了正規的治療,勃起性功能障礙飲食注意事項也是很重要的。勃起性功能障礙飲食是不可以盲目而為之的,對於這一點勃起性功能障礙患者一定要當心,勃起性功能障礙了,會對病人及其家庭產生嚴重影響。早期治療是關鍵,同時治療過程中,要講究科學的飲食原則,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