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臥床之後,他用13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什麼叫相濡以沫!

2020-12-12 愚伯的自留地

文:峰子

圖:來自網絡

那是十三年前的9月8日,那一天讓他永遠無法忘記。

那天,他接到了鎮上市場管理處的電話,說他的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讓他趕緊去領人。

丈夫趕緊跑過去,在農貿市場的門口,他去拉妻子的手,妻子卻害怕地往後退。是的,她已經不太認得他了。

他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會來得那麼突然。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他帶著妻子,南跑北奔的看病。

高二那年,他因為家裡貧窮,成績優異的他不得輟學而在家務農。後來,村裡安排他做民辦教師。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和她相戀了。她小他三歲,他家境優厚,原本可以找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可她卻衝破家庭的重重阻力,選擇了和他在一起。

婚後,三個孩子先後來到了世間。那一年恢復了高考,他和妻子商議,決定參加高考。為了讓丈夫能夠安心讀書,她承擔了所有的一切,帶三個孩子,去田間種地,她很累,但她無怨無悔。

他沒有讓她失望,他終於接到了中南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然後,順理成章的成了縣財經局的一名管理人員。

他和她努力操持著這個家,三個孩子也陸續考上大學,像長大的鳥兒一樣,一個個飛離巢穴。大兒子是學醫的,分配在徐州;二兒子畢業於警校,分配在縣裡的戶籍科;最小的女兒在省城的銀行工作。

每次回家,他總會遭來大家羨慕的目光。

2007年,他退休了,他長舒一口氣,孩子的任務都已經完成,終於可以和妻子攜手,到外面走走了。

可命運的韁繩卻將他的規劃,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在妻子58歲那年,可怕的「老年痴呆」卻盯上了她。他不再放心讓她一個人留在家裡,因為之前已經發生過好幾次煤氣忘關、電壺被燒的險情。

他是個知道感恩的人,因為他始終記得,沒有妻子當年的扶助,他有可能一輩子都是躬身于田間的農民。他把對她所有的關愛,注入到照顧她的每個細節中。

患病後,她變得白天嗜睡,晚上卻常常整宿整宿的失眠,她會不停地要求出門,如果不讓她出去,她就亂摔東西,歇斯底裡的罵人。為了減緩她的躁狂,醫生給她開了一些帶安定作用的藥。他戴著老花鏡,認真地研究過那藥的成分後,才決定給她吃。除此之外,他還說,陪伴和關心才是更好的藥。

但他的精心呵護,並沒有阻止妻子的病情加重。漸漸的,她忘了自己家的地址,記不起家人的名字,漸漸的不會說話,漸漸的不能自理。

以前的她,是那樣的勤勞,乾淨利落,家裡的裡裡外外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如今,她好像使完了所有的力氣,像一堵年久失修的牆一樣,直到某一天,轟然倒地。

當時,一些熟悉的朋友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有那麼高的退休工資,就花錢聘請個單身的保姆照顧她好了,等你老伴去世了,你再娶保姆為妻。

但他,始終不為所動。

201她終於全癱在床,不能再和丈夫有任何的交流,他發現,人世間最痛苦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最親的人在你眼前,自己卻不能互說衷腸。

為了全心照料妻子,丈夫把家裡的幾畝全部租給了鄰舍,他不太會做飯,於是他到新華書店買了一本菜譜的書,進行操練,想盡一切辦法給她做些好吃的,一日三餐的親口餵她,每天定時給妻子翻身按摩,同時及時清理妻子的排洩物,妻子的房間乾淨清爽。

最初,三個孩子還偶爾回來,但自從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之後,已經難覓他們的蹤影。可他卻沒有絲毫的怨言,孩子們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年紀,他們能把各自的家庭照顧好,不給他添亂就足夠了。

她是1950年生人,他想,她記憶最深刻的,一定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些事,因為那時候,她正年輕。有空,他就坐在她身邊,喋喋不休地講述當年孩子成長的故事,講述當年苦並快樂的歲月。

他也曾想努力留住妻子的容顏,每次給她洗漱之後,都給她的臉上擦面油,每月的7號都給她染髮,他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他和她結婚的日子是1969年7月7號。

她最愛聽河南豫劇和河北梆子戲,於是,他買來了碟片,每天播放給妻子聽,有時他自己也唱,他拉著二胡,有時唱著唱著,他就掉下淚來。

寒暑易往,一年又一年,他漸漸沒了朋友。每次外出配藥和買菜,他都是速去速回,沒有人知道他和她在房子裡發生的故事,也包括他們的兒女。

他不知道能陪伴她多久,但他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她還活著,他就有妻子,只要她還活著,孩子就有母親。

去年六月四日,他因吃了一些剩菜,導致腸胃炎復發住院,由於病情有些嚴重,必須住院治療。他不得已和縣城的二兒子商量,能否請假來家裡照顧幾天。

兒子聽了,並不太樂意,最後慢條斯理的說了句——那好吧,你們的事可真多!他臨走前,給兒子交代了很多很多,包括如何餵飯,如何給母親擦洗,什麼時候換尿不溼,並反覆強調天氣漸熱,免得母親生了褥瘡。

住院時,他沒有一個人照顧,70多歲了,他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

六天後,心急如焚的他出院了,原本醫生還要他再鞏固治療一下,但他實在呆不住了。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兒子一天好多個電話,催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每次都抱怨,嫌母親太固執,餵飯也不吃……他聽後不住的嘆息,滿了焦灼。

他終於到了家,還沒到門口,他就聞到一股奇臭無比的怪味,他快步走到她床前,連忙彎下身子查看,發現兒子竟然將尿不溼,給母親套了整整六層。他質問兒子為何這樣對母親?兒子說:「我還以為你所講的換尿不溼,就是每天給她穿一個呢」,兒子輕率地解釋著,怪他沒說清楚。

當他一層層取下所有尿不溼的時候,發現她的下身已經潰爛不已。

看到他來了,兒子頭也不回,如釋負重的開車走了,他木然的站在那裡,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他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處心積慮培養的孩子,竟然是這個樣子!

六個尿不溼,塞滿了床旁邊的垃圾桶,散發出一陣陣令人作嘔的味道,那味道,是人心腐爛的味道。

或許是氣味太重,燻到了他,在給妻子換洗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流淚。在和妻子四目相對的時候,看著同樣也淚光閃閃的妻子,他再也無可遏制的嚎啕大哭。

從此,他再也不會把她交給過別人,交給誰,他都不放心。餘生,守護妻子成了他全部的事業。

他並不偉大,但他卻做著很多常人無法企及的一切。

這個時代也從來不缺愛。經得住考驗的愛情,就是深思熟慮之後的平凡相守。他用十三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什麼叫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什麼叫細水長流、長情依舊。

唯願每個人,都有人陪伴,從繁花似錦,走到暮雪白頭。

相關焦點

  • 28歲留守農婦查出愛滋,坦言:1年365天,只能見到丈夫13天
    04我和老公均確診感染HIV由於本身就有腸炎的潛疾,醫院又查出我患上了愛滋,那一刻我的兩耳都是嗡嗡的,我果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老公,想看下他的反應。當時老公也做了血檢,報告呈陽性,我們互相抱著,我明白老公這些年在外的辛苦和勞累,我邊哭邊對老公說:「別怕」。
  • 路遙臨死前呼喚媽媽,為何不是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原因讓人心痛
    1992年11月17日上午,年僅42歲的路遙聲聲呼喚「媽,媽」,隨後便去世了。可讓許多人不解,路遙聲聲呼喚裡,為什麼沒有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1978年,林達嫁給路遙,次年,他們的可愛的女兒出世了。夫妻二人非離不可原因一般我們都會說,日子過久了,都是湊合著。可是為什麼林達與路遙連湊合都過不下去呢?
  •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40年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40年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1984年,日本連續劇《血疑》在全國播出,引起了轟動效應,製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效果,伴隨著那個柔情似水的年代,山口百惠的名字從此深入人心百惠因《血疑》一劇被中國觀眾熟知,也被譽為「日本永遠的偶像」,她在事業巔峰期嫁給三浦友和,40年的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的愛情故事,就像她的一生一樣,也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百惠年少成名,父親的冷漠,母親的堅強,童年的不幸造就一代女神,她以清純、溫柔的形象出現,讓人們覺得她就是日本美好年代的象徵。
  • 相濡以沫一甲子
    愛情有很多種狀態,但風雨同舟,相濡以沫是我最喜歡的愛情觀。婆婆沒有了正常人的思維時,公公沒有嫌棄,而是用行動表達了一個丈夫對妻子不離不棄的愛。公公在瑣碎的生活中,他只關注婆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這種專一而長情的美好愛情,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他倆從柴米油鹽的生活日常,到困難中的相守,心裡只有彼此。
  • 《南極之戀》「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的吳富春:我們一起活著
    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生存了。荊如意告訴吳富春一定要在75天之內找到救助站。這樣他們才有活下去的希望,不過通過地圖計算,距離比較近的一個救助站在附件20公裡的地方。唯一困難的是不知道在哪個方向。所以,需要每天都去找。
  • 奧特曼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泰羅奧特曼他教會了我們要學會獨立,泰羅之前都是依靠初代,賽文,傑克,艾斯這些哥哥們的幫助著,在泰羅裡,我們也見證的兄弟之愛,母子之愛和友情之愛,還有人間的大愛,奧特兄弟的意義都集於泰羅這個劇情裡,光太郎做奧特曼的責任結束了,他用自已的力量打敗了怪獸。我們深知,我們最終要獨立的,不能一直被依賴著。
  • 因病臥床8年的王炎「站」起來了
    一臉陽光的她,正在熱情地招呼著進屋買貨的客人,拿貨算帳,動作麻利,絲毫看不出她是一個曾經臥床8年、動過5次大型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 王炎今年33歲。18歲那年,她不幸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此後病情越來越重。父母花光了積蓄,舉債求醫也沒有治癒,後來嚴重到四肢僵硬,無法動彈,只能長期臥床。曾經是學校中長跑隊隊員的王炎,長期臥床,心裡很是不甘,甚至絕望。
  • 路得記告訴我們什麼
    希望之光路得記告訴我們什麼路得記1:因為聖經從來沒有告訴我們有摩押人為饑荒來逃到了以色列(伯利恆),而只有以色列人遇到饑荒,有逃離自己的家園,到摩押求生。聖經以這樣筆法在告訴我們,唯有遭遇饑荒的才是以色列地、伯利恆。好象特別豐富(富足)的就不是以色列地(伯利恆),是摩押了。以利米勒一家看似到了富足之地,沒有了饑荒,但是,作為成為家的頂梁柱卻都死在了異鄉。
  • 「大俠」黃日華:妻子出軌後查出「血癌」,他卻選擇相濡以沫
    黃日華,出生於1961年的廣東省,如今馬上就要步入花甲之年。1980年,年僅19歲的黃日華和「三哥」苗僑偉,一起進入了TVB無線藝人訓練班。對於TVB的藝人而言,沒跑過幾年的龍套,根本算不上什麼演員,想當年周潤發也是這麼一步步跑出來的。
  • 妻子沉迷廣場「摸摸舞」,常帶男人回家練舞,丈夫只能臥床幹看
    妻子沉迷廣場「摸摸舞」,常帶男人回家練舞,丈夫只能臥床幹看夫妻之間偶爾吵兩句嘴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有的人甚至到老年了都還在吵架,但也就是吵完了就過了。周大爺和他的妻子就成天吵吵鬧鬧的一對夫妻,前段時間卻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差點讓這一對吵了半輩子的夫妻鬧離婚。
  • 《魔道祖師》忘羨婚後的日常生活,告訴我們婚姻持久的秘訣是什麼
    他們用事實告訴我們,婚姻持久的秘訣,是找到適合兩個人的相處模式。2.學會睜眼欣賞對方的優點,少看少記對方的缺點我們常說,十個手指有長短。是個人,總是會有缺點,不可能十全十美。說的是上海的樹鋒和味芳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故事。故事中的味芳,等了樹鋒十幾年,等到的時候,已經42歲。
  • 歌手韓磊娶小16歲嬌妻,結婚13年如膠似漆,妻子是蒙古之花
    就這樣他開始學習唱歌,學習的過程很苦,不過他還是學習的很快,在畢業中之後來到了內蒙古歌劇院開始工作。之後他輾轉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1991年,他用一曲《走四方》震驚世人,那渾厚的嗓音,豪邁的胸懷,瞬間徵服了觀眾。
  • 江湖路遠,不如相濡以沫於江華!
    在最美的時光相遇,往後餘生,我們不見不散!歲月如刀,斬盡天驕。時光一轉,山河已晚故事,發生在那個秋天嗒嗒嗒嗒......大路鋪的街頭,傳來一陣馬蹄聲,循聲望去,那是一個頭戴鬥笠,腰掛佩劍的翩翩少年沒錯,那是驚鴻!
  • 「倒走、臥床」能治療腰間盤突出症?骨科醫生告訴你怎麼才能治好
    坊間有句話叫''學習不突出,工作不突出,腰間盤卻先突出了。''笑話歸笑話,這句話其實也點出了許多患者朋友的無奈。腰間盤突出症作為一種發病率達10%~20%的骨科疾病,許多人在年輕時就被這個疾病搞得生活苦不堪言——經常腰痛、走路也引發疼痛、腿時不時就發麻……也許是求醫心切,也許是對疾病的不了解,許多患者都會迷信和嘗試各種''神奇療法''。
  • 13年服務群眾零差評!這個警察叫田建東
    前段時間,朔州懷仁市公安局一位拄著拐杖仍堅持上班的「任性」民警上了熱搜。「這不是小田嗎?」「是哦,可不就是那個特別耐心的戶籍警察嘛」「願早日康復」……照片的主人公叫田建東,2007年開始從事公安戶籍工作的他,已經在這個崗位堅守了13年。
  • 李志希:娶小9歲空姐生2女1子,與妻子相濡以沫生活幸福
    儘管最近這幾年瓊瑤劇不再形成主流,但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零幾年的時候,瓊瑤劇真的可以說風靡一時,不僅深得大眾的喜歡,而且還陪伴了不少人的成長。雖然大家最熟悉的瓊瑤劇就是還珠格格,但除了這部作品以外,其實梅花三弄在當年也備受大眾的喜歡。
  • 《天宮之城》:一場拼了命的生命旅行,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之後,在一次次海盜與軍隊追捕中,相知、相愛、相守的故事。同時,也帶給我很多的思考,宮崎駿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接下來,我將通過影片的內容以及自己的觀影感受,向你分享宮崎駿創作《天宮之城》的真諦。一、勇敢的人,才能臨危不懼如果羅希達沒有從天而降,巴魯的生活將會一成不變,也可以這樣說,如果巴魯不勇敢,他的生活將枯燥無味。
  • ...取暖,妻子20多年無法邁開雙腿走路,丈夫給予最長情的「公主抱」
    其實,兩人的相依相伴,已經度過了整整28年。郭愛貞是一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生病後下肢關節陸續鎖死,二十幾年來幾乎沒有邁開雙腳走過路。十多年前病情嚴重後,只能臥床。長達28年的至暗之後,錢益品、郭愛貞夫婦終於要迎來曙光了。
  • 踝關節扭傷臥床休養,再次下地走會明顯腫脹,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因為腳踝扭傷,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走路了,那麼長時間的臥床呢,患者的下肢就會適應這種狀態,整個下肢的血液循環將會明顯的減慢,而且呢,在床上躺著的時候有些朋友呢,在恢復的初期,心底裡已經產生了恐懼感,恐怕在行走的過程當中有個風吹草動,踝關節再次扭傷了,還要在床上躺一段時間,所以面對這種腫脹就會有一種什麼做法呢,趕緊回床上躺著,不敢走了! 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繼續躺著的話,血液循環將會變得更加差,而且長時間的不負重活動,慢慢的會出現踝關節的骨質疏鬆,對於恢復沒有任何的好處。
  • 他用30年時間證明,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走長城他第一
    劉雨田 ,1942年2月生於河南省雙洎河邊的長葛縣,那年正逢中原大旱,赤野千裡,因此父親希望讓老天下雨給他取名雨田。 他的傳奇一生還要從15歲說起。15歲那年他做了兩個夢:一是破萬卷書當作家,二是行萬裡路當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