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子
圖:來自網絡
那是十三年前的9月8日,那一天讓他永遠無法忘記。
那天,他接到了鎮上市場管理處的電話,說他的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讓他趕緊去領人。
丈夫趕緊跑過去,在農貿市場的門口,他去拉妻子的手,妻子卻害怕地往後退。是的,她已經不太認得他了。
他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會來得那麼突然。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他帶著妻子,南跑北奔的看病。
高二那年,他因為家裡貧窮,成績優異的他不得輟學而在家務農。後來,村裡安排他做民辦教師。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和她相戀了。她小他三歲,他家境優厚,原本可以找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可她卻衝破家庭的重重阻力,選擇了和他在一起。
婚後,三個孩子先後來到了世間。那一年恢復了高考,他和妻子商議,決定參加高考。為了讓丈夫能夠安心讀書,她承擔了所有的一切,帶三個孩子,去田間種地,她很累,但她無怨無悔。
他沒有讓她失望,他終於接到了中南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然後,順理成章的成了縣財經局的一名管理人員。
他和她努力操持著這個家,三個孩子也陸續考上大學,像長大的鳥兒一樣,一個個飛離巢穴。大兒子是學醫的,分配在徐州;二兒子畢業於警校,分配在縣裡的戶籍科;最小的女兒在省城的銀行工作。
每次回家,他總會遭來大家羨慕的目光。
2007年,他退休了,他長舒一口氣,孩子的任務都已經完成,終於可以和妻子攜手,到外面走走了。
可命運的韁繩卻將他的規劃,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在妻子58歲那年,可怕的「老年痴呆」卻盯上了她。他不再放心讓她一個人留在家裡,因為之前已經發生過好幾次煤氣忘關、電壺被燒的險情。
他是個知道感恩的人,因為他始終記得,沒有妻子當年的扶助,他有可能一輩子都是躬身于田間的農民。他把對她所有的關愛,注入到照顧她的每個細節中。
患病後,她變得白天嗜睡,晚上卻常常整宿整宿的失眠,她會不停地要求出門,如果不讓她出去,她就亂摔東西,歇斯底裡的罵人。為了減緩她的躁狂,醫生給她開了一些帶安定作用的藥。他戴著老花鏡,認真地研究過那藥的成分後,才決定給她吃。除此之外,他還說,陪伴和關心才是更好的藥。
但他的精心呵護,並沒有阻止妻子的病情加重。漸漸的,她忘了自己家的地址,記不起家人的名字,漸漸的不會說話,漸漸的不能自理。
以前的她,是那樣的勤勞,乾淨利落,家裡的裡裡外外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如今,她好像使完了所有的力氣,像一堵年久失修的牆一樣,直到某一天,轟然倒地。
當時,一些熟悉的朋友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有那麼高的退休工資,就花錢聘請個單身的保姆照顧她好了,等你老伴去世了,你再娶保姆為妻。
但他,始終不為所動。
201她終於全癱在床,不能再和丈夫有任何的交流,他發現,人世間最痛苦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最親的人在你眼前,自己卻不能互說衷腸。
為了全心照料妻子,丈夫把家裡的幾畝全部租給了鄰舍,他不太會做飯,於是他到新華書店買了一本菜譜的書,進行操練,想盡一切辦法給她做些好吃的,一日三餐的親口餵她,每天定時給妻子翻身按摩,同時及時清理妻子的排洩物,妻子的房間乾淨清爽。
最初,三個孩子還偶爾回來,但自從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之後,已經難覓他們的蹤影。可他卻沒有絲毫的怨言,孩子們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年紀,他們能把各自的家庭照顧好,不給他添亂就足夠了。
她是1950年生人,他想,她記憶最深刻的,一定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些事,因為那時候,她正年輕。有空,他就坐在她身邊,喋喋不休地講述當年孩子成長的故事,講述當年苦並快樂的歲月。
他也曾想努力留住妻子的容顏,每次給她洗漱之後,都給她的臉上擦面油,每月的7號都給她染髮,他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他和她結婚的日子是1969年7月7號。
她最愛聽河南豫劇和河北梆子戲,於是,他買來了碟片,每天播放給妻子聽,有時他自己也唱,他拉著二胡,有時唱著唱著,他就掉下淚來。
寒暑易往,一年又一年,他漸漸沒了朋友。每次外出配藥和買菜,他都是速去速回,沒有人知道他和她在房子裡發生的故事,也包括他們的兒女。
他不知道能陪伴她多久,但他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她還活著,他就有妻子,只要她還活著,孩子就有母親。
去年六月四日,他因吃了一些剩菜,導致腸胃炎復發住院,由於病情有些嚴重,必須住院治療。他不得已和縣城的二兒子商量,能否請假來家裡照顧幾天。
兒子聽了,並不太樂意,最後慢條斯理的說了句——那好吧,你們的事可真多!他臨走前,給兒子交代了很多很多,包括如何餵飯,如何給母親擦洗,什麼時候換尿不溼,並反覆強調天氣漸熱,免得母親生了褥瘡。
住院時,他沒有一個人照顧,70多歲了,他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
六天後,心急如焚的他出院了,原本醫生還要他再鞏固治療一下,但他實在呆不住了。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兒子一天好多個電話,催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每次都抱怨,嫌母親太固執,餵飯也不吃……他聽後不住的嘆息,滿了焦灼。
他終於到了家,還沒到門口,他就聞到一股奇臭無比的怪味,他快步走到她床前,連忙彎下身子查看,發現兒子竟然將尿不溼,給母親套了整整六層。他質問兒子為何這樣對母親?兒子說:「我還以為你所講的換尿不溼,就是每天給她穿一個呢」,兒子輕率地解釋著,怪他沒說清楚。
當他一層層取下所有尿不溼的時候,發現她的下身已經潰爛不已。
看到他來了,兒子頭也不回,如釋負重的開車走了,他木然的站在那裡,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他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處心積慮培養的孩子,竟然是這個樣子!
六個尿不溼,塞滿了床旁邊的垃圾桶,散發出一陣陣令人作嘔的味道,那味道,是人心腐爛的味道。
或許是氣味太重,燻到了他,在給妻子換洗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流淚。在和妻子四目相對的時候,看著同樣也淚光閃閃的妻子,他再也無可遏制的嚎啕大哭。
從此,他再也不會把她交給過別人,交給誰,他都不放心。餘生,守護妻子成了他全部的事業。
他並不偉大,但他卻做著很多常人無法企及的一切。
這個時代也從來不缺愛。經得住考驗的愛情,就是深思熟慮之後的平凡相守。他用十三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什麼叫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什麼叫細水長流、長情依舊。
唯願每個人,都有人陪伴,從繁花似錦,走到暮雪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