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一名初二女生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診斷為狂犬病。
具推測,女孩兒在今年7月被狗咬傷;11月6日晚餐後出現右手麻木、全身不適症狀;11月8日凌晨因嘔吐就醫;11月8日晚間開始出現怕光、怕水等典型狂犬病症狀;11月9日開始呼吸困難;11月16日腦死亡;11月19日,從孩子的唾液中發現狂犬病毒,確診。
女孩還有個弟弟,也被那條狗咬傷過,但因為及時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得以倖免。
每年有多少人會得狂犬病?
全球每年有5-6萬人死於狂犬病。相比之下,死於車禍的人數約為125萬。
99%的狂犬病人來自亞洲或非洲,80%的患者生活在農村。近幾年,美國每年有3-6個人發病。
哪些動物可能攜帶狂犬病毒?
理論上講,所有哺乳動物都可能攜帶狂犬病毒。國內很多網站和專家,說溫血動物都可能攜帶狂犬病毒,是錯的。溫血動物包括了哺乳動物和鳥類。但至今為止,我們從未從鳥類體內發現狂犬病毒。
但最常見的宿主,來自食肉目和翼手目。食肉目包括了貓科、犬科、熊科等;翼手目指的就是蝙蝠(又是它!)。而其它哺乳動物,只會被上述動物咬傷後帶菌,就像我們人類一樣。
不同地區,導致狂犬病的主要動物也不同。在亞洲,98%的患者是被狗傳染;在美洲,蝙蝠則是第一大傳染源;感染非洲人的動物則五花八門……同時,不同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毒性也不相同。相比之下,狗攜帶的典型狂犬病毒毒性最強。
最先證實,狂犬病是通過動物咬傷感染的是一位德國學者,格奧爾格·戈特弗裡德·辛克。1804年(嘉慶九年),他讓瘋狗咬傷了兔子,不久兔子病發身亡。
被咬傷後,患者為什麼不會馬上發病?
被感染了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後,患者並不會馬上發病,而是存在一個潛伏期。這個潛伏期多數在1-3個月之間,也存在一些潛伏期特別長的病例,甚至可以超過1年。哪些因素決定了狂犬病患者的潛伏期呢?
原來,狂犬病毒感染的是我們的神經細胞。當病毒侵襲通過傷口進入人體,會先在傷口的肌肉附近適應一下環境,尋找一下附近的神經。感染神經細胞後,病毒會以每天12-24mm的速度(通過動物實驗測量出來的),沿著神經向神經中樞進發——在這一過程中,患者是不發病的。直到病毒進入大腦或脊髓,瞬間發現周圍全是自己最愛的美味佳餚,便開始大量複製。患者出現典型的狂犬病症狀,然後在痛苦中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最後幾天,亦或幾周。
狂犬病的死亡率是多少?
每年被狂犬病毒殺死的人,遠比交通事故少。但狂犬病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卻遠遠超過車禍,其原因是發病後接近100%的死亡率。什麼叫「接近」100%呢?意思是基本都得死,但仍然有極個別活下來的病例。那個把個別患者救活的療法,叫做「密爾沃基療法」。
什麼是密爾沃基療法?
2004年,一位15歲的高中女生被蝙蝠咬傷後發病。位於密爾沃基市的威斯康星兒童醫院,嘗試使用鎮靜藥物讓患者進入深度昏迷,等體內產生足夠多的抗體後,再消滅病毒的方式,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活下來的狂犬病患者。後來,通過康復治療,她甚至重新學會了吃飯、走路、說話,後來從大學畢業,2016年還生下一對雙胞胎。
從2004年至2015年間,一共有48名患者接受了「密爾沃基療法」,其中6人真的活了下來。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就像我們發現通過幹細胞移植可以根治愛滋病一樣(目前有2例,柏林病人、倫敦病人);就像我們找到了能夠根治C型肝炎的藥物一樣。
中國有治療成功的先例嗎?
曾經有一家中國公司自稱使用其研發的技術,第一次在中國治癒了狂犬病——但很遺憾,那是假的。
2017年,的確有一個美國人在深圳狂犬病發作,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接受了「密爾沃基療法」。但患者在治療一個月後死亡了。
為什麼不推廣密爾沃基療法?
學術界對於密爾沃基療法是否真的有效,尚存爭議。理由包括:
1.6名活下來的狂犬病人,4人被蝙蝠感染,2人被貓感染,目前尚無經狗感染狂犬病毒後存活的個案。蝙蝠和貓攜帶的狂犬病毒,原本就比狗攜帶的典型狂犬病毒的毒性低。
2.密爾沃基療法能夠治療狂犬病的理論依據是:狂犬病毒並不直接損傷腦細胞,它是通過讓腦細胞持續處於極度興奮狀態,把它們類似的。所以,我們通過藥物使大腦進入昏睡狀態,避免腦細胞被累死,等到機體產生了抗體,把病毒殺死後,再醒過來。但越來越多的動物實驗發現,狂犬病毒是可以直接殺死腦細胞的……這麼一來,這種療法有效的基礎就被徹底推翻了。
誰發明了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是由法國學者巴斯德研製成功的。第一個受益者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那年打了中法戰爭,取得鎮南關大捷)的小男孩。
今天,全球每年有1500萬人在被動物咬傷後,選擇接種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