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障是屬於佛門的一個名詞,佛教認為,一個人因為無明而使得身口意三業所造的障蔽對自己產生的惡業,就是業障。
業障是惡因惡果,通俗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言行、思想、語言等不善良,從而導致自己積累惡的業力與能量。
就好比讀書,不下苦心學習,卻反倒整日玩樂,喝酒打架,這就是在積累惡業。他日長大,步入社會,勢必會遭受曾經自己這份惡業帶來的苦果,這就是業障的形成。
業障若不消除,會一直伴隨著自己,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身體等都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直至自己的生命結束。
因此,人一定要清楚自己身上有沒有業障,無則加勉,有則改之,方能使自己平安順利。
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都處於因果循環之中,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跡可循的,都可以從因果中推斷出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一個人種下什麼因,就一定得什麼果,從果可以溯因。因而,「人有業障,一看便知」,業障纏身的人,往往有5大徵兆。
01目中無人
目中無人的人,自身受慢毒的侵害非常嚴重,慢心會使得一個人妄自尊大,因而輕蔑別人。自身在驕傲中不斷迷失,還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這種人通常本事不大,脾氣卻很大。
一個人若是生了慢心,佛也難以拯救。《妙法蓮華經》中就有這麼一個故事:
世尊講法時,有五百比丘尼起身告退,因為他們生了我慢之心。佛陀對此沒有勸阻,而是對座下眾人說:「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為什麼佛會說他們退亦佳?因為佛知道我慢之心已起,是聽不進佛的教導的,既然聽不進去,坐著也無益處,所以退亦佳。
生活中目中無人的人,自己的慢心就會如這五百比丘尼般,看不清自身的缺點,盲目自大,看不起別人,亂發脾氣。
這會使自己做出許多不自量力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災禍,也使旁人厭惡自己,遠離自己,可謂業障很深。
想要破除業障,就要修心,多一些謙卑和忍耐,少一些驕傲和急躁,才能看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身邊的貴人也才會越來越多,讓自己的人生變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