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軸心時代?對於它的成果我們能繼承些什麼?

2021-01-07 文眼看世界

在軸心時代發展過程中,人類走向了道德意識的新的深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的發展都是基於「軸心時代」所奠定的基礎。那麼,「軸心時代」涵蓋的當代人文意蘊都是什麼呢?它對我國現代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道德借鑑意義有哪些呢?歡迎跟隨哲學詩畫一起進入。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並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

至此,人類的軸心時代被第一次正式提出,隨後很多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和探討,下面就是這些學者們總結的成果。

1,軸心時代的內涵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所發生的精神過程,似乎建立了這樣一個軸心。在這時候,我們今日生活中的人開始出現。讓我們把這個時期稱為軸心時代。……這都是在幾個世紀之內單獨地也差不多同時地在中國、印度和西方出現的。

人類此時才形成自己的精神軸心,開始進行哲學思考,歷史體認和美學追求,開始有了宗教信仰和價值體系。開始為種種問題尋求答案,力圖建立社會秩序,在知識和精神兩方面都顯示出了巨大的創造力。

何謂軸心時代?

如果歷史有一個軸心,那麼我們就必須將這軸心作為一系列對全部人類都有意義的事件……發生於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間的這種精神歷程似乎構成了這樣一個軸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發生在這個時期。……並且是獨立地發生在中國、印度和西方。這段時間統稱為軸心時代,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璀璨的時期。在宗教、哲學、人文、倫理等方面都顯示出了巨大的光芒。

軸心時代的社會背景

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間,東西方都創造著輝煌的古代文明,這些文明所達到的水平和對後世的影響。從整體上來講,在東西方很難分出高低;在歷史的同一斷層,東西方出現了深刻而且相類似的文化現象。然而就其文明的某些具體領域、具體內容和具體特徵而言,中國和歐洲卻各有千秋。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諸侯混戰,中國社會急劇變革。政治、經濟、文化都有明顯的發展,官學衰落,私學昌盛,「諸子峰起,百家爭鳴」,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秦滅群雄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並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漢代更是實現了鐵器化,社會生產迅速發展。該時期出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早期繁榮,特別是秦漢創造的文明,在世界封建社會史上佔著突出的地位。

這個時期的歐洲則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古希臘時期,二是亞歷山大時期,三是古羅馬時期。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半島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就進入奴隸制社會,公元前八世紀即達到了繁榮時期,實行城邦民主制度,在某些方面有些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環境相對輕鬆,適宜於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這一階段,東西方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都相當的發達。特別是公元前334至公元前30年的「希臘化」時期,西方人創造了奴隸制社會的高度文明對後來歐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軸心時代中西不同文化特點的比較

由於中西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點,進而直接影響到各自文化的發展趨勢。

首先:不同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觀念

就地理環境而論,中華民族繁衍、棲息於東亞大陸,是一個大河文明的國家。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亞荒原,西南是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阿爾泰山及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東南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內陸則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形成了與外界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種地理環境和半封閉的生存空間,極有利於農耕文明的形成。此外,周圍的封閉與內陸的廣闊,也為中國大一統帝國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環境上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統一、專制、中央集權」會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古代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的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屬於海洋文明的國家。地中海、愛琴海,帶來了航海的便利。而境內山脈縱橫,河流交錯,把古希臘分割成一塊塊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另外,古希臘境內的為關山所分割,為河流所阻隔的小塊平原的地理特點,古希臘的地理環境是不適合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各城邦之內,由於利益關係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

其次:不同的國家建制形成了不同的政治關係

城邦是古希臘政治內涵的主要概念,通常指獨自擁有主權或行使自治的城市。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們享有各種權利,同時又對城邦付出各種義務。不論是雅典的民主政體,還是斯巴達的貴族寡頭政體,其共同點是都要召開公民大會,全體公民都可參加,公民大會是城邦最重要的權力機關,在政治制度上是公民參與、輪番而治。因此,城邦制的最大特點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軸心時代的中國也是邦國林立,但與古希臘的城邦制不同,中國是在原始氏族制沒有徹底解體,從而帶著濃厚的血緣色彩進入奴隸社會的,這就是從禪讓制到傳子制,在這種血緣關係的基礎上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宗法文化。在家庭內,家長是領導;在國家,君王是領袖。正如梁啓超先生所言:「中國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反映的就是「家」與「國」之間的這種同質的關係。

最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氣質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同樣,環境對一個民族的影響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繁衍棲息的東亞大陸,一面臨海,三面陸地,尤其是西北西南的高原、高山,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而境內又地域遼闊,氣候地理適合各類農作物生長。這種優越的內陸環境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自大、從容、保守,崇尚和諧等具有內斂特質的文化品位。產生於這種環境下的儒家倫理,提倡的是安貧樂道,修己正身,長幼尊卑,中正平和。

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大海為伴的環境造就了他們發達的商業貿易的同時,還鑄就了他們崇拜個人奮鬥,開放、外向的民族性格。發達的海上交通,頻繁的貿易往來,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係的開放式的社會。史詩《伊裡亞特》中有這樣一句話「永遠爭取第一,爭取超過別人」,這是古希臘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3,軸心時代所形成的人類文化結晶

隨著人類文明的前行,軸心時代時期的文明中心的精神力量不斷地向全球輻射,軸心期產生的文明終將遭遇和相逢,新的軸心時代應運而生。文化的全球化作為人類文化的發展趨勢如經濟的全球化一樣勢不可擋。樹立多元化的文化觀、全力打造合金文化、凸顯文化創新活動應是我們當下開展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首先:樹立了多元、融合的文化觀念

儘管中西文化形成的環境背景不同,但中西軸心時代一個共同的文化特點就是文化的多元性和開放性。「文化」從來都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中。縱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是在沒有接受任何外來文化的情況下而獨立發展的。分析中西軸心時代的文化特點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國文化建設必須要樹立多元、融合的觀念。我們要在保留本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之上,發揚軸心時代的文化精神,借鑑、吸收外來文化的一切有益成分,讓我國文化建設活動永遠鮮活。

其次:回歸文化和諧狀態,大力發展科技文化

現如今人們普遍認識到,要解決當前重重的社會危機,只有回到文化和諧的狀態中去,和諧的前提下才能有利於文化的大發展。20世紀末,科技在國家的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也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促進現代科技的大發展成為了我國現行的一項基本的國策。

科技文化正是實現現代化的推進器。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只有引進先進的科技文化與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融合為一體,才有可能復興自己的文化。即在大力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將傳統科技文化的價值體系在新的層面中同科學技術的適應性加以整合與分析,在中西文化的衝突與整合中來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道路。在全人類不同的文化之間,搭起相互溝通與交流的橋梁與紐帶。當然,這不是儒學的復興,也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毀滅,而是形成中國特色文化的必經之路。

最後:凸顯文化創新,科技和倫理要協同進化

當今,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開始不斷融合,煥發出文化新的生命力。文化創新作為一種人所獨有的文化特性在釋放著自己的能量。科技與倫理的相輔相成以科學的文化精神為指導,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催化劑,有助於人們破除傳統的文化密碼,並且不斷深化人們對整個文化世界和科技倫理的認識,為文化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正如波普爾所說的:「知識因創造而增長。」科技倫理建設之於文化創新的意義,也正是在於提升文化創新的基本內涵,進而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科技與倫理通過協同進化,以調適和變更現代技術框架,促成科學與人文的聯姻,進一步激發了人類的文化靈感,推動兩種文化融合的創新。

相關焦點

  • 地球上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中國的「軸心時代」
    就在這位釋迦族的聖人開始傳播他的覺悟之道時,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正處於一個光輝的「軸心時代」。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在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
  • 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發生了什麼?
    軸心時代的提出公元前6世紀前後,人類文明在精神思想領域作出了巨大的突破,在古希臘、印度、中東和中國,幾乎同時湧現了一大批哲學思想家。這一些延續到今天的幾大世界文化,大致都是在公元前700—300年這一時間段爆發的,所以德國哲學家卡爾·亞貝斯稱人類歷史上的這400多年時間為「軸心時代」,是塑造人類精神與世界觀的一個大轉折時代。軸心時代發生了什麼?
  • 墨家繼承了孔子的軸心突破之途,延續了儒家對鳳鳥的倫理性解讀
    根據錢穆先生考證,墨家最初源出於儒,顯然也是軸心突破運動中的參與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墨翟為「宋之大夫」,鄭樵《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言墨翟為宋人。據楊向奎先生考證,「墨翟」即「目夷」的別寫,乃宋公子目夷之後,以祖名為氏,故「墨翟」乃氏,而非「墨」為氏。又據吳銳考證,墨翟之「翟」在《說文》乃「山雉尾長者」,「天翟」即天雞,為玄鳥之屬。
  • 軸心時代提示人類思想也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其發展有規律可循
    這就是偉大的軸心時代。而令人奇怪的是,時至今日,這些思想一直統治著人類,始終沒有絲毫的突破。軸心時代可以看作宇宙發展到一個節點,人類集體思想成熟了,就像蘋果樹,3年掛果5年豐產,軸心時代的出現也是自然界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人們等待來年的再一次結果,這樣人類的思想又可以再一次升級。
  • 中國文化的軸心突破
    許先生以文獻為基礎,講述中國文明起源,分析敬天法祖的鬼神信仰在商周之際轉化為人文精神探索,結合卜辭的材料,探討了商周的「天」、「帝」觀念及宗教意識,讓我大受啟發,不再囫圇吞棗,泛泛而論「天人合一」,而開始從歷史演化角度觀察思想意識的變化。英時先生聽我說起四十多年前學習上古史的往事,不禁莞爾,說你再等一陣子,看看我的新書,總結了近半世紀的研究成果,或許可以重溫你的學習經歷。
  • 軸心時代的兩位偉大人物柏拉圖與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何為軸心時代?從時間上看,軸心時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在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這個時代被認為是人類文明史最輝煌的時代。
  • 機器人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今天的機器人更適合縫製衣服和製造汽車,但明天可能就像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一樣,無處不在,不可或缺。歐洲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白皮書,揭示了他們在機器人教學中預測人體運動的實驗。該團隊的工作是創造「可以預測人類行為和意圖並理解人類非語言線索的機器人」,可以為該領域的前進鋪平道路。
  • 他們接到指令下凡,去往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所以有了「軸心時代」
    關於「軸心時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更願意稱它為「奠基時代」。什麼叫奠基時代?奠基時代全稱可以稱之為人類精神文化的奠基時代。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把這樣的時期,也就是了不起的導師一起扎堆出現的時期,叫做軸心時代。也就是讓人類的整個精神文化能夠自立的時代叫做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的這個命題也不是很準確,因為它其實是個比喻。
  • 五千年世界文明,三個軸心時代,孕育化解人類危機大思想
    年的600年,定義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單純從文化角度定義人類文明進化的軸心時代,顯然不太科學。所謂軸心時代,至少應該有下列四大標準:一是時間段標準。人類的進化是跳躍式的。如果說早期人類的進化,每一萬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進入遊牧農耕文明後,每一千年也沒有什麼跳躍式進化;那麼後來進入某一時間段發生了跳躍式進化,則這一時間段堪稱軸心時代的時間軸心。二是地域標準。
  • 李春生原創︳人生於寅與歷史軸心期的精神四性
    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的歷史軸心期理論在今日已蔚然成顯學,引述者多如過江之卿,香港中大的《二十一世紀》雜誌就曾為此連出兩期專號,更有學者鼓吹什麼新軸心時代,
  • 世界歷史上有個軸心時代,出了四位聖人,您知道這個時代嗎?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全世界範圍內,有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埃及最早,它的文明在7000年前就已經成型了;古巴比倫文明則過早的消失在了沙漠中;而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經過異族的侵略和摧殘之後,已經滅絕;只有中國,因為地形的緣故,自稱體系,始終未曾斷代,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 軸心點和凱利公式
    外匯中有許多技術分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個能用公式計算出來的系統--軸心點系統。它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首先要計算出軸心點,一般以日K線的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相加除以3得出來的點位就是軸心點(也有用開盤價來計算的,這個公式不唯一,目前我了解的是用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去計算),軸心點就是K線多空力量的平衡點。
  • 對於骨關節病,我們能做些什麼?骨關節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對於骨關節病,我們能做些什麼?骨關節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骨關節病是什麼?在我們拍X光片等檢查的時候,檢查報告上通常會有一句話,某處退行性變。說的是我們的身體隨著使用時間延長,人人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的所謂骨質增生,或者骨刺。其實指的都是骨關節病,或者叫做骨性關節炎。
  • 希特勒認為中國此地是世界軸心,兩次派人考察,他們發現了什麼?
    此外,希特勒對於中國此地還非常的感興趣,他曾經兩次派人進行考察,是什麼地方呢?這就是西藏。希特勒在擔任德國元首前,他在街頭當過一段時間的畫家,靠畫盜版的插畫卡片為生,這或許為他執政時候的「浪漫藝術氣息」帶來了影響。 希特勒和其他一些納粹黨分子堅持認為,在德國所處的地球對面,中國西藏有一個蘊藏著無窮能量的洞穴,這裡是世界軸心,誰能找到它,就能夠得到一種生物保護場。這個不存在的洞穴被納粹叫做「沙姆巴拉洞穴」。
  • 2021年了,我們要改變些什麼,還是堅持些什麼?
    我們時代就像在一個加速道上穿行,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雲爆炸的時代,又充滿各種起伏變幻、人生無常。面對這樣的世界,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要去適應它,就要做出改變!改變自我,讓自己煥然一新!但有些時候,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堅持,堅持自我和信念!這好像有些矛盾,又要改變自己,又要堅持自己!就像哲學中的辯證關係,很矛盾,很難以抉擇,但我們還是要去做!
  • 餘英時:中國的軸心突破及其歷史進程
    出於對比較文化史的觀察角度的重視,我在本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我認為只有在其它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我對於這一論題早就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十年來始終未斷,不過沒有機會展開較為全面的研究而已。
  • 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同時出現,軸心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期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這段時間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在這個時期內,在世界各地,準確的是應該是北緯25度至35度之間的人類文明地區,出現了眾多的對人類文明有深遠影響的哲學家、思想家,因而這個時期也被看作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在學術界這個時期被稱為「軸心時代
  • 軸心受壓構件的受力過程和破壞過程是什麼
    問:軸心受壓構件的受力過程和破壞過程是什麼?  答:第Ⅰ階段——加載到鋼筋屈服前 0<ε≤εy  此階段鋼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應力與應變大致成正比。在相同的荷載增量下,鋼筋的壓應力比混凝土的壓應力增加得快而先進入屈服階段。
  • 彩漫時代下,我們還對黑白漫畫執著些什麼?
    文 | 泡泡圈漫評團 夜夜小生光追究漫畫的起源史也能回溯到百年前的歷史風光、人文景象,這種繪畫藝術不僅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紛紜世事,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同時還給現代人提供了不少娛樂作品,豐富了大眾的生活狀態。
  • 軸心期的文化中國
    李冬君「軸心期」作為一個指稱歷史階段性的概念,是德國學者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的,它對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文明的廣角。「軸心期」主要指公元前500年前後或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文化突破現象,以及圍繞人的精神成長這一人類的「唯一性」的偉大突破,普世價值孕育於此時代,而漸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