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生物IPO轉戰科創板 創新型生物藥研發機會幾何?

2021-01-19 騰訊網

目前,天士力生物擁有18個在研產品,這些產品大部分處於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暫未研發成功或獲批上市

《投資時報》研究員 孫依然

從港交所撤回上市申請後,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士力生物)將目光轉向科創板。目前,天士力生物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現處於已問詢狀態。

據了解,天士力生物創立於2001年,前身為上海天士力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擁有完整研產銷一體化平臺的創新型生物藥企業,主要業務圍繞生物藥全生命周期展開,覆蓋藥物發現、產品開發及臨床研究、商業化生產及銷售的全過程。基於該商業化平臺,該公司已實現國家I類生物新藥——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商品名:普佑克)的上市及商業化銷售。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天士力生物將以本次發行上市為契機,通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推進在研項目研發進程,使該公司產品實現商業化推廣。招股書顯示,本次天士力生物擬募集資金24.26億元,發行總股數不超過2.7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擬將募集資金分別用於天士力生物創新藥研發項目(16.2億元)、天士力生物營銷及品牌升級項目(3.4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4.6億元)。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下稱報告期)天士力生物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11億元、-0.67億元、-3.55億元和-9743.82萬元,2019年虧損額急劇擴大。截至2020年3月31日,天士生物未分配利潤為-7.13億元。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目前,該公司銷售僅依賴單一產品,且其持續支出大額費用,有累計虧損風險。

較為依賴單一產品

天士力生物主要聚焦於心腦血管、腫瘤及自身免疫疾病、消化代謝三大治療領域的創新型生物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招股書披露,截至報告期末,其已上市藥物僅普佑克1種。作為國內唯一商業化的重組人尿激酶原產品,該產品承擔了該公司大部分營收來源。而目前,天士力生物還擁有18個在研產品,這些產品大部分處於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暫未研發成功或獲批上市,以普佑克銷售為主營業務收入來源的經營模式短期內難以改變。

報告期內,該公司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實現-1.11 億元、-6725.73萬元、-3.55億元和-9743.82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09 億元、-1.19億元、-3.64億元和-9512.86 萬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其未分配利潤為-7.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天士力生物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4.03%、68.23%、71.49%和47.56%,在2017年至2019年內呈現上升趨勢。但由於2019 年末普佑克進入醫保目錄使得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調,進而導致該公司2020年一季度主營業務毛利率出現下滑,可能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天士力生物近三年及一期主要財務數據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淨利潤虧損呈擴大趨勢

天士力生物自設立以來即從事創新型生物藥的研發活動,該類項目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因此,截至報告期末,天士力生物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2017年至2019年,天士力生物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15億元、2.42億元、2.27億元,2018年及2019年同比增速分別為94.78%、-6.20%。同期,其淨利潤分別虧損1.21億元、0.81億元、3.6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5.68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天士力生物每年會投入大額的研發費用。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97億元、4.74億元、2.71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172.15%、195.73%、119.61%。本次募集資金中,天士力生物還將擬用16.21億元用於創新藥研發項目。

據了解,除了高額的研發投入,天士力生物還有較高的銷售及管理開支。

同樣在2017年至2019年,天士力生物銷售費用分別為0.42億元、0.93億元、1.60億元,2018年及2019年同比增長121.43%、72.04%,增速遠超營收;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6.52%、38.43%、70.48%。這其中增幅較大的是職工薪酬,《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其銷售人員工資漲幅接近1.3倍。

同期管理費用分別為0.17億元、0.43億元、1.19億元,2018年及2019年同比增長為152.94%、176.74%,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4.73%、17.77%、52.42%。整體來看,天士力生物2019年給管理人員發的工資總數較上一年增長200%,其解釋稱主要因為「不斷引進各類管理人才」。

除了淨利潤持續處於虧損狀態,天士力生物現金流情況也不太理想。2017年至2019年,天士力生物貨幣資金分別為0.18億元、6.52億元、3.68億元,表現突出,但經營性現金流分別淨流出0.68億元、1.07億元、1.87億元。

招股書顯示,在研藥物產生銷售收入前,該公司需要在臨床開發、監管審批、市場推廣等諸多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成功上市前,其營運資金需依賴於外部融資,如經營發展所需開支超過可獲得的外部融資,將會對該公司的資金狀況造成壓力。如果無法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取得盈利或籌措到足夠資金以維持營運支出,將影響該公司的研發項目進度,亦影響在研藥品的商業化進度,從而對該公司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控股企業天士力醫藥近年業績承壓明顯。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天士力醫藥歷年年報發現,其營收淨利增幅逐年下滑,2019年淨利潤更呈負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天士力醫藥營收同比增長15.41%、11.78%、5.61%,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7.01%、12.25%、-35.19%。同期其毛利率略有所下降,分別為36.29%、36.2%、31.3%。

天士力醫藥對此解釋稱,天士力醫藥商業業務收入佔總收入超6成,但該業務毛利率較低,拉低了該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相關焦點

  • 進擊的生物醫藥新銳,憑「第五套標準」直上科創板
    同時,天士力宣布終止天士力生物的港股上市進程。 新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從作用靶點發現到藥物獲批上市的過程極為漫長,需投入巨大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天士力生物尚未盈利。據其財務數據顯示,天士力生物 2017 年至 2019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17 億元、2.41 億元、2.19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 -1.11 億元、-5513.18 萬元、-3.54 億元。 早在科創板開市之初,就有聲音指出,天士力生物符合科創板為未盈利藥企打開上市大門的「第五套標準」,有登陸科創板的可能性。
  • 西南首家科創板企業誕生 將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建新藥研發中心
    成都先導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進博士認為,科創板上市對先導而言是一個新機遇。但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業必須有新的作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生物醫藥行業,繼續深耕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科創板敲鐘DNA 編碼化合物庫發展迅速藥物發現是新藥研發的早期階段。在導致疾病的生物靶點確定後,新藥研發的首要目標在於高效發現可以調控生物靶點功能的新穎分子。
  • 重組蛋白藥龍頭科興製藥14日掛牌科創板 99%收入來自生物藥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重組蛋白製藥龍頭科興製藥12月14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8.91億,淨利潤1.17億,來自促紅素、幹擾素等主力生物藥的收入、利潤佔比均在99%以上,是一家質地純正的生物藥公司。2017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64%,營收複合增長率近40%。科興製藥創立於1997年,曾締造中國第一支重組人幹擾素α1b——賽若金。
  • 康希諾、復宏漢霖、成大生物等近20家藥企「衝刺」科創板,底氣在哪
    此外,還有成大生物、復宏漢霖等明星藥企紛紛宣告「趕考」科創板,屆時,「A拆A」、「科創板+H」等創新模式也必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本文發自新浪醫藥,作者為haon;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據統計,2019年至今已有21家醫藥企業登錄科創板,儘管已掛牌藥企有漲有跌,但並不影響後備軍們的熱情。據悉,目前已有成都先導、君實生物、康希諾等14家醫藥企業正式申報科創板IPO。此外,還有成大生物、復宏漢霖等明星藥企紛紛宣告「趕考」科創板,屆時,「A拆A」、「科創板+H」等創新模式也必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 科創板,乘風破浪一周年
    這也與科創板上市企業的主要行業特點相匹配。這些行業,均具有技術門檻較高、資本較為密集等特點,且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召喚」出更多「隱形冠軍」 成立一周年的科創板,為已上市的江蘇公司帶來了騰飛的機會。
  • 科興製藥今日上市:在研生物藥8項 未來聚焦生物藥發展戰略
    12月14日上午,在上交所內,隨著一聲清脆的鑼鳴,科興製藥正式登陸科創板,代碼為688136,開盤時衝高至44.36元,較發行價漲幅98.66%。這家成立於1997年的藥企,經過23年的發展與積澱,在生物藥方面卓有成就,目前的四大拳頭產品中有兩項位列行業前三。
  • 科創板已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深圳商報訊】(記者 陳燕青)記者查詢獲悉,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據了解,生物科技企業往往存在產品研發周期長、新藥獲批生產前幾乎無收入等現象,但同時其又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投入,因此海外資本市場設立了一定機制,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 在此之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目前港交所規定,生物科技企業不需要盈利和業務記錄,只要有一批藥物通過一期臨床、不反對進入二期臨床、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等條件就可以申請上市。去年,科創板宣布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IPO。
  • 信達生物加快研發創新藥
    研發達伯舒的,是有多個新藥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的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該集團總裁劉勇軍告訴記者,2011年企業創辦的初衷就是開發出患者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麼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其中,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
  • 上百生物醫藥企業的選擇,科創板上市,事關「危」與「機」的豪賭
    年關將至,生物醫藥企業組團「搶灘殺入」科創板。近期,南模生物、珈創生物、邁威生物、丹娜生物、賽倫生物等一眾生物醫藥類企業申報科創板IPO,涉及創新藥研發、創新藥服務、獨創獨有藥品、體外診斷產品等眾多細分行業。
  • 君實生物登陸科創板 股價大漲200%市值超1400億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吳永久圖片來源:企業供圖7月15日,君實生物(688180,SH)在科創板掛牌上市。這是科創板自去年7月22日開市以來,迎來的第28家生物醫藥企業。此次君實生物首次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淨額為44.97億元,其中計劃12億元用於創新藥物研發,7億元用於公司在上海臨港的產業化項目,8億元用於償貸及補充流動性。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此前曾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交易。
  • 新華財經·讀財報|研發驅動創新 科創50指數成份股表現優異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截至2020年9月17日,科創板已上市企業達到174家,其中機械設備行業38家、醫藥生物行業36家、計算機行業31家、電子行業26家。而科創50指數成份股在行業分布上更加集中,其中電子行業12家、計算機行業10家、醫藥生物行業10家、機械設備行業9家。
  • 深圳加班第一樓「科興科學園」母公司,IPO首家生物製藥公司
    雷鋒網消息,12月14日,重組蛋白企業科興製藥在科創板上市此次IPO,募集資金將投向藥物生產基地改擴建、研發中心升級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升級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四個項目。1989年,為了「讓中國人用得起幹擾素」,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聯合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衛生部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和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在深圳科技產業園創建了深圳科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是科興製藥的前身。
  • 復旦張江正式掛牌科創板 三大拳頭產品盈利穩定
    科創板又迎來了一家「A+H」股企業。6月19日,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復旦張江(688505,SH)在科創板正式掛牌。招股書顯示,復旦張江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2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1.51%,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海姆泊芬美國註冊項目、生物醫藥持續研發發展項目以及收購泰州復旦張江少數股權項目。作為老牌港股上市公司,復旦張江自去年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以來便備受矚目,本次成功發行後,復旦張江實現了「A+H」股雙平臺運作。
  • 助推生物藥生產技術升級創新,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研討論壇順利召開
    領導對此次研討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並提出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6+X」重點產業之一,松江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對上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松江區政府在空間布局、政策供給、產業扶持等方面將給予企業全力支持,促進高端要素資源整體優化配置,加速推動「松江製造」向「松江創造」發展。
  • 成都生物醫藥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 系西南地區首家
    成都高新區供圖中新網成都4月16日電 (王鵬)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先導」)16日舉行敲鐘儀式,正式宣布登陸科創板。這是西南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成都先導是成都高新區一家藥物發現CRO公司,主營業務包括DEL庫定製服務、DEL篩選服務、化學合成服務、新藥研發項目轉讓等,主要依靠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
  • 6年前IPO撤回,6年後轉戰科創板,原實控人因病去世
    來源:ipo觀察6月29日,上交所披露受理廣東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擬上市申請。招股說明書顯示,德冠新材主要從事功能薄膜、功能母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客戶提供功能性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和雙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基材、功能母料及加工應用的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無膠膜、標籤膜、消光母料等。
  • 艾力斯醫藥闖關科創板,超50%募資用於新藥研發項目
    來源:財華網FinetHK前言:2018年新規落地以來,港股市場一度成為資本的溫床,吸引眾多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敲鐘上市。一年後,新開設的科創板亦建立了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要求,允許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發行上市。
  • 奇思妙想丨黃啟寬:做生物藥研發服務領域的「獨角獸」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策部署,倡導創業創新觀念,宣傳創業創新政策,弘揚創業創新精神,激發創業創新熱情,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而設立。,是指通過非臨床試驗和臨床試驗的樣本分析,為藥物研發提供分析數據支持,並且對包括蛋白、細胞以及基因藥物在內的生物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