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實現多倍體植物基因組的全染色體組裝

2020-12-15 科學網

新方法實現多倍體植物基因組的全染色體組裝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53:45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Lachlan J. M. Coin課題組利用新方法實現多倍體植物基因組的全染色體組裝。相關論文於2020年10月30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通過遺傳連鎖分析將重疊群分組和排序為假分子的PolyGembler方法。這個方法還提供了一種檢測和修復裝配錯誤的準確方法。使用模擬數據,研究人員證明了該方法具有很高的準確性,並且優於三種現有的最新遺傳作圖工具。特別是對於缺少基因型數據和基因分型錯誤的情況,這個方法更加穩健。

 

研究人員利用PacBio長讀與限制性位點相關DNA測序相結合的方法,為異源四倍體草坪植物構建了假分子;利用Illumina讀本組裝的重疊群與單核苷酸多態性產生的基因型數據相結合,分別通過測序和基因分型構建了二倍體番薯和三倍體馬鈴薯。研究人員解決了已發表的 I. trifida 基因組組裝的13個裝配錯誤,並在已發表的馬鈴薯基因組中確定了八個未確定的框架。

 

據了解,儘管測序技術取得了進步,但由於多倍性和高重複含量,複雜植物基因組的組裝仍然難以實現。

 

附:英文原文

Title: Assembly of whole-chromosome pseudomolecules for polyploid plant genomes using outbred mapping populations

Author: Chenxi Zhou, Bode Olukolu, Dorcus C. Gemenet, Shan Wu, Wolfgang Gruneberg, Minh Duc Cao, Zhangjun Fei, Zhao-Bang Zeng, Andrew W. George, Awais Khan, G. Craig Yencho, Lachlan J. M. Coin

Issue&Volume: 2020-10-30

Abstract: Despite advances i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ssembly of complex plant genomes remains elusive due to polyploidy and high repeat content. Here we report PolyGembler for grouping and ordering contigs into pseudomolecules by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ur approach also provides an accurate method with which to detect and fix assembly errors. Using simulated data, we demonstrate that our approach is of high accuracy and outperforms three existing state-of-the-art genetic mapping tools. Particularly, our approach is more robust to the presence of missing genotype data and genotyping errors. We used our method to construct pseudomolecules for allotetraploid lawn grass utilizing PacBio long reads in combination with 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and for diploid Ipomoea trifida and autotetraploid potato utilizing contigs assembled from Illumina reads in combination with genotype data generated by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 and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respectively. We resolved 13 assembly errors for a published I. trifida genome assembly and anchored eight unplaced scaffolds in the published potato genome. PolyGembler, a method for grouping and ordering contigs into complete pseudomolecules by combining long-read sequencing and genotype information from an outbred mapping popula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for assembly of polyploidy plant genomes.

DOI: 10.1038/s41588-020-00717-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0717-7

相關焦點

  • 哈佛醫學院Church等團隊開發新的方法,可快速組裝染色體
    1天之內生成染色體規模的分相組裝。DipAsm應用於四個公共人類基因組,PGP1,HG002,NA12878和HG00733,DipAsm產生了單倍型解析的程序集,具有最小重疊群長度,可覆蓋50%的已知基因組(NG50)直至25 Mb,並在大約90.5%的雜合位點分階段98-99%的準確性,在連續性和定相完整性方面均優於其他方法。
  • 我國科研團隊率先完成菊花基因組測序—新聞—科學網
    12月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宣布,由該聯合團隊發起的菊花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大進展,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突破複雜基因組測序,該團隊在世界首次完成了菊屬植物菊花的全基因組測序
  • Nature Plants:農科院蔬菜所團隊系統闡述多倍體與植物進化和作物...
    點上方「BioArt植物」↑  不斷地多倍化繼而二倍化是植物演化和新物種形成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植物多倍化是植物基因組在進化過程中發生加倍的過程,形成了遺傳物質是原有物種兩倍(或兩倍以上)的多倍體新物種。多倍體包括古多倍體和新多倍體。
  • 湖北「多倍體水稻」科技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多倍體水稻是湖北大學生命科學院蔡得田教授領軍的科研團隊經過18年的努力,利用染色體加倍技術將二倍體水稻的整個基因組加倍,並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培育形成的多倍體水稻新品種。該品種植株發育高大粗壯,穗大粒大,比二倍體水稻重3/5以上,結實率達到了80%,創下示範種植田畝產1400斤的佳績。
  • 我國科學家在龍井茶樹品種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
    (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sequencing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tea plant evolu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莊小威團隊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同時觀測
    哈佛大學莊小威實驗室在此之前已發表多篇基於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的新技術,其中通過連續的DNA螢光原位雜交(sequential DNA FISH)在單細胞中標記了21號染色體的所有拓撲結構域(TADs)觀察其如何形成活躍與失活的區室(A/B compartments),以及以30kb的解析度下使用朝高解析度顯微鏡觀測了拓撲結構域(TADs)中的精細結構。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20 年過去了,在完成人類染色體DNA 測序的基礎上,功能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進展迅速,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及其致病機制不斷被發現,眾多基因靶向藥物以及臨床基因檢測和治療方案研發成功,基因編輯、定量計算、冷凍電鏡等生物學技術日臻完善,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各個維度,特別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的奧秘。
  • 利用單細胞鏈測序和長讀取實現全階段人基因組組裝
    利用單細胞鏈測序和長讀取實現全階段人基因組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07:05 德國杜塞道夫海因裡希·海涅大學Tobias Marschall和美國華盛頓大學Evan E.
  • 海洋所在魚類異型染色體融合起源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層面證實條石鯛雄魚存在染色體融合現象,解決了雄魚異型染色體Y融合起源問題,為魚類異型染色融合演化及性別決定機制解析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條石鯛和斑石鯛已成為我國網箱及工廠化養殖新對象,市場價格達到200元/公斤,養殖規模正逐年擴大。
  • 昆明植物所完成六種木本竹子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
    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興起,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為解決這類困難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帶來了曙光。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組對木本竹子的研究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最近,該研究組選取1種熱帶竹子和5種溫帶竹子,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Illumina測定了這些種的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
  • Cre-loxP系統是當前最好的哺乳動物和植物基因組的重組系統
    然而,過表達Cre蛋白能導致哺乳動物細胞的染色體重排,據推測其發生在同loxP位點有一定序列相似性的位點。但是,通常cre 基因的表達對真核細胞是無毒性的,受小鼠金屬硫蛋白I啟動子或巨細胞病毒啟動子調控的cre轉基因小鼠的發育、生長或生殖能力不受影響。
  • 染色體異位做三代試管生育健康寶寶的機率大嗎?
    我們當中有一群人他們身體健康,卻反覆胎停流產,最後查出染色體平衡易位、或者染色體羅氏易位。那麼到底染色體平衡易位和羅氏異位是什麼?染色體異位做三代試管可以生育健康寶寶嗎?隨醫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生成完整的人類X染色體序列!
    它還避免了分析一個典型女性細胞的兩個X染色體時遇到的序列差異。作者和他們的同事們利用了新技術,可以對長段DNA進行測序。他們沒有準備和分析小的DNA片段,而是使用了一種保持DNA分子基本完整的方法。然後用兩種不同的儀器分析這些大的DNA分子。每一種機器都能產生很長的DNA序列,這是以前的儀器無法完成的。
  • 美國研究團隊首次合成人類X染色體完整序列
    NHGRI主任Eric Green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它使得生成真正完整的染色體和基因組序列成為可能。這是一個技術上的創舉,將有助於我們全面了解基因組功能,並指導基因組信息在醫療服務中的使用。」 經過近20年的改進,人類基因組的參考序列是有史以來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序列。
  • Plant Journal │南京農業大學宋慶鑫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究揭示H3K27me2 在小麥基因組進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多倍體形成和進化過程中,組蛋白修飾參與了對「基因組休克」(genomic shock) 和環境適應的響應。然而,組蛋白修飾,尤其是H3K27me2 在基因組進化中的作用仍然未知。Plant Journal發表了題為Histone H3K27 dimethylation landscapes contribute to genome stability and genetic recombination during wheat polyploidization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H3K27me2 在小麥基因組進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3:4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Cleveland、Peter J.
  • 中國醫科院破譯川續斷目植物第一個基因組,揭示金銀花花色動態變化...
    金銀花面臨種質退化、花期短、產量低等問題,市場供不應求,其花色調控、品質形成等分子機制研究備受關注,但進展緩慢,亟需破譯金銀花基因組、加快分子遺傳育種進程,為提升藥材品質奠定基礎。金銀花葯材基原植物忍冬(宋經元 拍攝)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本草基因組協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宋經元研究員課題組,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首次破譯忍冬科植物金銀花染色體水平基因組。
  • 2019年合成生物學年度進展回顧|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基因|細胞
    我將按照(1)基因(組)編輯、合成和組裝;(2)元件開發與基因線路設計;(3)宿主和生物群系工程;(4)數據集成、建模和自動化;這四個發展方向對合成生物學2019年的發展進行總結。(這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遺漏或者錯誤,還請批評指正。所選工作並沒有任何偏好性。)
  • 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終於來了,這些基因風險位點值得注意...
    全基因組分析使家族性IA研究出現新突破隨著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的出現,對家族性IA研究有一些新的發現。IA的遺傳模式尚不清楚,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能是最常見的遺傳方式,在家族性和散發性IA病例中發現與染色體1p34.3-36.13、7q11、19q13.3和Xp22有關,而全基因組研究以CDKN2BAS和SOX17基因的證據最強。隨著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發展,科學家已經可以實現對遺傳的多基因模型分析。
  • 哺乳動物基因組三維結構首次確定
    哺乳動物基因組三維結構首次確定 顯示染色體中DNA複雜的摺疊 2017-03-17 科技日報 鄭煥斌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