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夠對諸侯王推行獨生令,漢武帝也就不會施行推恩令了。對於削弱諸侯王來說,獨生令那比推恩令更快捷有效。
漢武帝對諸侯國施行推恩令的目的,就是為了逐步削弱諸侯國的實力。
在施行推恩令以前,諸侯國的延續,只能是由嫡長子一人來繼承。原本諸侯國是什麼樣,在換了諸侯王之後還是什麼樣。那個諸侯國的實力沒有絲毫削弱。
在施行了推恩令之後,諸侯國的延續,是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如此一來,原先的諸侯國就被不斷地分割。隨著原先的諸侯王的逝去,諸侯國的實力就不斷地削弱。
這個削弱諸侯國的思路,來源於漢文帝時期賈誼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由於當時漢朝朝廷的實力還不夠強,漢文帝只是在著手進行,並沒有強力施行推恩令。
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諸侯國的實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一直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才開始全面施行推恩令。
這個推恩令之所以能夠施行,還是仰仗著皇帝的「推恩」。原本無法繼承王位的那些兒子,仰仗著皇恩浩蕩,在老諸侯王死後也能混成個王爺。
施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緩慢地削弱諸侯國的實力,從而避免引起諸侯國的反叛。
獨生令則不然,施行獨生令沒有任何人能夠受益,所以就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如果強行推行這個獨生令,恐怕所有的諸侯國一下子就全反了。
對諸侯王們施行獨生令,那簡直是太狠了。推恩令就像是讓你慢慢老死,而獨生令就是上來就要把你掐死。獨生令就是明擺著一個繩套,強行讓你把脖子往裡伸。
獨生令是否容易施行,那跟避孕措施有關。在那個幾乎沒有避孕措施的年代,如何才能保證獨生令能夠施行下去?
俗話說飽滿思淫慾。你讓諸侯王們有了一個孩子後就禁慾,還是讓他們有了孩子後就去練葵花寶典?沒有一個諸侯王肯幹!
再說生孩子這事兒,誰敢保證不會生一個雙胞胎出來?只要是個雙胞胎,也就違反了獨生令。正好削去爵位取消封國,典型的下套。
人的正常的生育規律,生出來的孩子性別男女參半。生出來的是兒子還好,生出一個女兒來怎麼辦?兒子爵位和王位都可以繼承,但女兒卻是無法繼承王位。
單單只是一個爵位,那就是屁用都沒有。除非規定女兒可以繼承王位,否則獨生令就無法施行。從此大漢朝就有了不少女諸侯王了。
但如此一來,這個女兒成年之後,是讓她出嫁呢,還是讓她招夫呢?
要是讓女兒出嫁,那女兒的孩子就不姓劉了。大漢朝非劉不王,沒有了劉姓的子孫,也就沒有人繼承這個諸侯國了。
要是讓女兒招夫,這就有點兒《西遊記》女兒國王招夫的意思了。看著越來越多的諸侯國,一個個的變成了女兒國,漢武帝就有點兒不知道是哭還是笑了。
漢朝的歷史也就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讚、轉發、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注。
@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