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基督教教義異同-來自朋友聊天的轉述

2020-12-04 鬼谷子之光

佛教、基督教教義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基本戒律。

因為佛法是來自於對世界對生命的如實觀察和如實表達,所以教義就深廣浩繁,原因是對於大眾而言,真實的世界和生命的真實理解起來實在是有難度的,所以就需要千言萬語來分條縷析地說明。

二者區別也很大。佛教求實精神是修行出發點,佛教不承認世界有主宰。認為一切有為的事物包括生命本身都是緣起的,因而性空。如果把神當作具有主宰力量的存存在,那麼,佛法就是無神論。佛教中的神,和基督教的神,同一個漢字,字義完全不同。

基督教的神是超越性的存在,佛教裡的神,就是天道或阿修羅道眾生罷了,依然在輪迴中。佛也就是破除無明解脫自在的人,且能幫助別人破除無明。佛並非是世界主宰。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身份,佛回答說:「我在僧數。」即:我是出家人。

佛教是無神教,基督教是一神教,道教是多神教。

從實修效用上說,基督教和佛教裡的淨土宗在修法原理方面相似。基督教死後上天堂見上帝,佛教裡的淨土宗是死後往生極樂淨土,見阿彌陀佛。二者且都以「信"為實修基礎,唯信方能證入。

這種法門不太適合讀書人。讀書人重理重實,有道理符合事實才行。教下佛法講緣起性空,以中觀和唯識為主,重視入定觀察反省(即在深度冷靜中如實了別真相)。

禪宗下修行重內在體驗重內省重實效。

淨土宗下修重信,願,行。

各個都是有差別的。

但大的方向一致,包括基督教,都是為了讓精神能夠進化。

《聖經》文字很好讀,想了解,自已讀幾章,儘量不用別人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誕生在絲綢之路?
    當前,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全部都誕生在絲綢之路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是東西方文的化碰撞之地、有著最龐大的財富和無止境的戰爭。東西方文化的多元碰撞、殘酷的戰爭、便利的思想傳播渠道,一起將絲綢之路塑造成了一條信仰之路。下面簡要介紹一下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絲綢之路上的起源和壯大。首先,聊聊發展最早的佛教。
  • 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  我們來看基督教的教義,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能作最扼要的說明。7人們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獲得拯救,所以基督教可以說是一種拯救性宗教。而且,這種宗教越強調拯救,它與現世的緊張關係就越強。  人要獲得拯救,就要按照教義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愛上帝和愛他人。耶穌在《新約·馬太福音》中說:「要盡心、盡性、盡意地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 他的教義與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義相悖,後來他建立了自己的教會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小編知道早期教會的許多歸信者來自廣泛而不同的背景。小編覺得這種多樣性豐富了教會,也見證了教會信仰的普世性。同時,小編認為,這也導致了對教會信仰廣泛而不同的解釋。在界限尚不明確的基督教中,難道沒有一些解釋會給基督教的整全性帶來危險嗎?當時的宗教調和主義增加了這種危險,因為調和主義並不單靠一套教義體系尋求真理,而是從各種體系中吸取零散的思想。結果,雖然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但其中一些人解釋基督的方法卻被其他人認為是模糊了、甚至否定了基督的核心信息。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知乎上的討論:為何很多人覺得佛教、道教比基督教更高明?
    說到宗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五大「合法宗教」,它們分別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由於歷史的原因,佛教擁有數量最多的信徒,但最近幾十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卻是基督(新)教。不過,在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看來,基督教的教義太膚淺,不如道教、佛教高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 全球通史:佛教的創始人,以及古印度各宗教的教義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其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世界三大宗教之佛教。悉達多是他的姓氏或者說是家族名,喬達摩是他的名字。他的家族位於迦毗羅衛城,他的父親是釋迦族的首領淨飯王。佛教的教義和婆羅門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主張「眾生平等」,教義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而且信徒不局限於高級種姓的人,低級種姓的人也可以加入,加之該教不需要人們花費大量錢財進行祭祀活動,也不用以苦行來修煉,因此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發展十分迅速,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新教派。佛教不僅在印度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而且不斷向外傳播,遍及中國和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和地區。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講什麼?
    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經常聽到這樣的兩句話,一句話是阿彌陀佛,一句話是上帝保佑,其中前一句話是來自於佛教,後一句話則來自於基督教,這都是在人遇到困難時說得最多的兩句話。中國作為世界上有名的無信仰人數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其實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宗教存在的,佛教作為中國傳播最廣的一個宗教,很多人都會在身邊發現一個兩個信仰佛教的人,哪怕是不相信佛教的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說上一聲阿彌陀佛,基督教作為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雖然沒有佛教那麼的鼎盛,但是在中國也有一定的人的人信仰他。那麼可能就有人問了,我們中國就沒有自己的宗教嗎?其實是有的。
  • 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的飲食特點,你們知道多少
    大家都知道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他們都有各自的教規教義,在「吃」這一方面也格外地講究,遵循著各自的規定。你們了解多少。對於我們漢族人民來說大都信的是漢傳佛教。我們信奉的是佛祖,觀音菩薩等等。對於真正出家人來說就是只吃素,不能吃肉不能殺生。
  • 公元4世紀,基督教教義和政治的風向標是誰?
    公元4世紀,只要涉及到基督教神學討論,就不能不提亞他那修(也被譯為阿塔那修),而他不斷被流放又返回的人生經歷,又充分體現了基督教教義和羅馬帝國在這一時期的政治動向,所以,他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公元4世紀的神學和政治風向標。
  • 聖經是教會的重要信仰,其中的三位一體論,展現了基督教的教義
    在《聖經》中有著一個令人費解的教義,它就是三位一體論。在三一論中,我們已經遇到了基督教教義中一種真正與眾不同的內容。世界上眾多宗教中,就基督教宣稱上帝是獨一的上帝同時又有三位格同為上帝這點而言,基督教信仰是獨一無二的。通過這種方式,它向人們展示出一種表面上似乎自相矛盾的教義。進一步而言,這一教義在聖經中並不明顯,抑或說並無明確的陳述。
  • 拯救斯裡蘭卡佛教的是,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上校,還設計了教旗101
    英語不錯,同時學習了很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知識,他懂這兩個宗教的思想體系,當時差點羯那難陀就信了基督教了,但後來他又接觸了佛教的僧人和佛教的法義,最終還是選擇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所以我們說到底信仰哪個宗教,不能光就你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來研究,而是要眼界放寬一點,博採眾長,兼收並蓄,這樣才不是井底之蛙,才有所甄別。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佛學知識:佛教的起源和教義是什麼?
    起源: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至5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為迦毗羅衛國釋迦族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東漢初,天竺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經西域來到中國傳教,在洛陽建起了白馬寺,是我國佛教之始。以後,佛教逐漸與我國儒家的封建宗法思想合流,在我國廣泛傳播。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和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先後舉辦9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西藏自治區佛協也舉辦了4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形成了一批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闡釋文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道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我們將之視為革新、統一和完善道教自身思想體系的難得契機。
  • 洪秀全本人的經歷,對基督教的教義,有什麼影響?
    在研究太平天國所進行的民俗變革時,我們發現,太平天國領導人特別是洪秀全本人的生活經歷及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對太平天國以後的民俗變革有著深刻的影響。洪秀全(1814一1864),廣東花縣人,祖上世代以耕種為生,家道並不殷實。
  • 作為世界型的宗教之佛教的基本教義都是哪些呢?
    (一)佛教的基本教義釋迦牟尼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起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和苦的原因(集諦),說苦的消滅(滅諦)和滅苦的方法(道諦)。佛教的經典非常繁多,其實不超過這四聖諦,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
  • 基督教影響很大,敵人卻主要來自內部,大致有三大類
    基督教的影響力無疑是很大的,可它的內部卻從來不是統一的,而是充滿了爭論,來自全世界多個地區的信徒,都是帶著當地宗教及文化所特有的思想,加入了基督教,他們對於教義的理解也必然與歐洲有所不同。這裡所說的律法,是指《舊約》,猶太基督徒堅持要遵守律法,而《舊約》大量借鑑了猶太教教義,想要直接推翻《舊約》,無疑是荒唐的,但如果完全遵從律法,則無法與猶太教徹底剝離。這時,耶穌的作用就體現出來。
  • 佛教和基督教的「救贖」:如何擺脫生活中的「苦難」或「罪過」?
    佛教講「苦」,基督教講「罪」,這是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區別了。無論是「苦」還是「罪」,都是世人所面對的最大困境,也是人類不自由的表現,只有徹底擺脫之,世人才能過上完美和真正幸福的生活,並最終獲得自由。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看法,也是他們的共同立場。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信徒人數最多的高級宗教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據保守估計,目前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至少有20億,而佛教信眾遠遠低於這個數字。其中的原因為何?第一,基督教雖起源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但昌盛於歐美。
  • 教義是宗教的重要部分,通過基督教的信息結構,將主題呈現出來
    提到教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討論一下它。首先我們知道教義具有著永恆的內容。而我們如果想要討論它,就就必須用一種能夠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的方式將其表述出來。這些問題,便成了我們表述基督教信息的起點;也就是說,我們要把聖經神學的內容和這些問題關聯起來,固然,我們絕不能完全讓非基督教世界來設定日程表;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它或許並不追問甚至不能認清那些最重要的問題,然面,確定人們正在追回的回題到底是什麼,通常仍大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