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戰場上醒目的黃花——追憶黃文秀

2020-12-22 鄉村扶貧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這是感動中國2019人物黃文秀的頒獎詞。

黃文秀2016年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後,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生活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工作 。2018年3月,她主動請纓來到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

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徵路」

她剛上任時,百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於她這個不熟悉地形的「新手」來說,要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她沒有失去信心,仍然堅持深入地開展群眾工作,常常脫下外套幫貧困戶家掃院子;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裡,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時間久了村民們見得她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她。經過兩個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戶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8人,黃文秀到的時候還有未脫貧戶103戶474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佔比最高。

傾力扶貧,脫貧攻堅一線擔當作為

黃文秀注重特色產業發展。到村裡開展工作後,她帶領村「兩委」一班人通過外出考察學習、請技術專家到現場指導、挨家挨戶宣傳發動、黨員帶頭示範種植等方式,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取得了快速地發展。僅一年時間,全村種植杉木從原來的8000餘畝發展到20000餘畝,砂糖橘從1000餘畝發展到2000餘畝,八角從600餘畝發展到1800餘畝,另外種植優質枇杷500餘畝。種植產業已成為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僅2018年,就為30多戶貧困戶創收,每戶增收2500元左右。

注重政策宣傳落實。一年來,黃文秀為18名貧困小學生送去羽毛球拍等一批價值1000多元的文具,為韋勝啟等6戶特困戶每戶送慰問金500元,為韋乃情等6戶貧困戶辦理醫療補助45000餘元,為廖家社等4戶貧困戶捐贈4套電視設備價值15000元左右,等等。

注重鄉村振興工作。黃文秀在百坭村牽頭成立了「鄉村振興青年作為」小志願者服務隊,組織百坭村青年積極參與到產業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中來,助推了鄉村文化、教育、產業、環境發展。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黃文秀已從「扶貧新手」轉變為扶貧路上的「老手」。2018年百坭村順利脫貧88戶418人,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

言傳身教,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黃文秀以樂業縣開展的村幹部職業化管理工作為契機,大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黃文秀從抓實抓嚴村幹部的坐班值班制度開始,白天落實專人負責在村裡接待群眾,晚上與村幹部一起開展遍訪貧困戶工作,深入群眾家中徵求意見、宣傳各種政策等,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黃文秀注重村黨支部黨內政治生活規範問題。她走訪了百坭村38名黨員,充分徵求意見建議,將他們劃分為3個黨小組,方便黨員參與各類活動,並經常列席指導各小組的活動。她積極將「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融入扶貧工作中,紮實推進黨建促脫貧工作,黨內政治生活得到進一步規範。她還組織村規民約吟誦比賽,開展全村道德模範人物評選和文明家庭評選活動,使百坭村2018年8月份獲得百色市「鄉風文明」紅旗村稱號。

勤儉節約,把群眾家當作自己的家

黃文秀生活上十分簡樸,不講究吃穿,為人隨和,平易近人,在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年多,大家對她的印象大都是生活簡樸、樂觀開朗。她自己生活很簡樸,卻對村裡的貧困戶非常大方,每當貧困戶有困難需要她在經濟上援助時,她都慷慨相助,還經常自掏腰包慰問村裡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對她們噓寒問暖。她還幫助考上大學的貧困生爭取各項補助,讓村裡寒門學子獲得上大學的機會。

捨身忘我,用生命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黃文秀駐村工作後,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經常加班加點,把工作高質量地完成好。為了讓百坭村早日脫貧,她舍小家為大家,父親患重病住院動手術,她沒能在身邊照顧,村裡大小事務卻總能找到她堅毅的身影。她沒能把自己的家人照顧好,卻把村裡的貧困群眾照顧得非常周到。為了保護村裡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早點回村參與抗洪,她顧不得和自己身患重病的父親過好父親節,連夜趕回百坭村,卻在途中遭遇山洪遇難。

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黃文秀同志的父親說:「我為有這樣的女兒感到欣慰,她為黨的工作而犧牲,是黨培養了她,她為黨的事業作出貢獻,我為她驕傲。」

相關焦點

  • 追憶美麗的青春之花——黃文秀
    作為一個「80後」,黃文秀畢業後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了家鄉,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把生命獻給了家鄉的父老鄉親,獻給了她所熱愛的偉大事業。她有著閃光的青春和生命的足跡,她的生命和祖國、人民的事業融為了一體。她的生命雖然定格在了三十歲,但她的青春永遠在共和國的星系中熠熠生輝。」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 以黃文秀事跡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時代楷模」、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創作原型。《扶貧路上》劇照  黃文秀是廣西百色田陽縣的一個壯族姑娘,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黃文秀寫下了三大本扶貧日記。
  • 【央媒關注】灘上黃花分外香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易地...
    7月14日,古浪縣黃花灘上,天高雲淡,綠樹成蔭,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富民新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前的小廣場上迎風飄揚。 「總書記對我們說過的話,我這輩子都忘不了。」走進明亮整潔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兩年前到黨群服務中心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趙文娟,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來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鋼琴家朗月婷「重生」黃文秀...
    ,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宣傳部帶來的脫貧攻堅題材影片《秀美人生》。幾個故事,幾個人物,幾個難解的癥結,在這個壯族姑娘為首的脫貧攻堅工作隊的努力下一一化解。她仿若天生具有攻堅克難的能力,既有基因的力量,也有學識的貢獻。那個廝守在大山上的老爺爺寧可受苦受累,也不願搬離祖先的土地;孫子上學只能騎馬絕不乘車······是因為兒子幾年前死於車禍,更不願意多少代的祖墳無人守護。在風雨交加山洪暴發的時刻,黃文秀和她的夥伴們突然出現在大山深處,救下了風雨中危殆之極的老爺爺一家。
  • 時政小編探訪丨嘗一口黃文秀種下的砂糖橘
    時政小編探訪丨嘗一口黃文秀種下的砂糖橘 原標題: 2019年,我們記住了一個叫黃文秀的姑娘。她是19.5萬分之一,在中國有19.5萬像她這樣的駐村第一書記。她剛滿30歲,在扶貧一線因公殉職。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鋼琴家朗月婷「重生」黃文秀——寫給...
    該片女一號原型——獲得了許多國家級榮譽的脫貧攻堅先進人物黃文秀,就是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裡,急急趕回扶貧地樂業縣百坭村的路上,被洪水吞噬······這麼一位朝華初露的壯族女孩,這麼一位聰慧敏學的扶貧戰士,壯志未酬,勝果未嘗,就悄無聲息地消失在莽莽群山滔滔洪水之中。好人命殞,青山無語。
  • 渭南高新區白楊街道開展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
    11月18日,高新區白楊街道組織張西村第一書記、各駐村工作隊幹部、街道黨員幹部共25人參加觀影活動,深入推進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進一步紮根基層,奉獻青春,服務群眾,收到良好效果。
  • 國旗漫捲 初心永恆丨看到村裡的國旗,村民們就想起愛笑的黃文秀
    旗臺不遠處,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照片印刻在村部外牆上:她嘴角微揚,深情地凝望著這片土地。在這裡,她曾揮灑汗水,用年輕生命書寫了一份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用奮鬥繪就了一面青春的旗幟。一場四個人的升旗儀式「從前,文秀姐姐常在這裡帶著我們唱歌,做遊戲。她還告訴我們,紅領巾就是國旗的一角,要像愛護國旗一樣愛護它。」今年12歲的黃鳳妹在縣城裡讀書,每逢寒暑假才回村裡。
  • 等脫貧結束,一定讓鄉親們給我做證婚人!可最終她還是失約了……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同樣有衝鋒陷陣。無數個平凡的「他們」,堅守在基層崗位上,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中有的是退伍老兵,有的是年輕的「90後」夫妻,有的放棄了百萬年薪……說起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是聽到他們的故事,又有誰能不落淚?
  • 脫貧左右手:一把黃花搖錢草,一張扶貧健康卡
    而這158人的命運,因為黃花而改變。這兩天因種植黃花而紅遍全網的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的坊城新村,正是在「造血式」產業扶貧的政策下抓住了新的「搖錢草」。村民們在左手握著黃花「搖錢草」脫貧的同時,右手裡又收到京東送上的一張扶貧「健康卡」。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左手助脫貧,右手防返貧,左右手齊上,農民才能跟貧困徹底揮手告別。
  • 青語青言|青春閃耀脫貧路 攜手共圓小康夢
    當一些年輕同志還在糾結於青春何處「安放」時,一位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獻給脫貧攻堅一線的年輕黨員幹部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她就是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年僅30歲的黃文秀犧牲在扶貧路上,用青春書寫了飲水思源的情懷,標註著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擔當。
  • 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小戰士
    2018年6月,七歲的她隨我和她爸一起來到了涼山,我和她爸都是省綜合幫扶涼山工作隊的隊員,我們來涼山脫貧攻堅,她也不甘落後,處處以身示範,漸漸地大家都稱她是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名小戰士。 小女兒在二年級二班隨班就讀,兩個星期下來,她就和班上的小朋友們打成了一片,她回來告訴我:「媽媽,這裡的小朋友真好,我喜歡她們。」 班上的孩子沒有趕上涼山州推行的「學前學會普通話」,普通話水平底子較差,雖經過了一年級的語文學習,但受彝腔的影響,日常交流和難一點的發音還是有很大問題。我們的小女兒正好以前是班上的播音員,她用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和同學們交流,孩子們都跟著她一板一眼地學。
  • 昨日「黃花」今又開!看貴州岑鞏地城村黃花產業新生之路
    「那時候供銷社提供肥料和種苗,發動農戶種,鼎盛時期,村裡的黃花種植面積達到300畝。」村主任柳文楊介紹說,依靠種植黃花,那段時期,村裡的發展走在了鄰村的前頭。  「放學了我們就去採黃花,背去賣,家裡還建了加工黃花的作坊。」
  • 脫貧戰場上的「非公力量」|京橋教育·教育幫扶鋪平求學路
    >【點擊音頻,即可播放】脫貧戰場上的「非公力量」 第二十八期02:15來自湖南24小時脫貧戰場上的「非公力量」 第二十八期來自湘潭交通廣播00:0002:14系列報導《脫貧戰場上的「非公力量」》由湘潭市工商聯(總商會)、湘潭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湘潭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