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部《冰與火之歌》,如果要設置一個 「最悲情獎」的獎項,我能想到的提名者大概包括:
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 (Tyrion Lannister )、席恩·葛雷喬伊 (Theon Greyjoy )、「獵狗」桑鐸·克裡岡 (Sandor Clegane )以及道朗親王道朗·馬泰爾(Doran Martell )。
前三者不用多說,只要完整看過七季劇集的觀眾,對他們的遭遇都已熟稔,絕對夠得上悲情。至於「獵狗」這個角色,若不是因為他特殊的容貌,恐怕沒多少觀眾會關注他。
桑鐸·克裡岡一生所有的不幸皆來自於他變態的哥哥——「魔山」格雷果·克裡岡(這位估計也是整部書中最徹底的變態了)。「魔山」身型巨大且天生神力,自幼便展現出兇殘暴虐的秉性。
維斯特洛廣為流傳的謠言說,「魔山」殺了自己的父親、妹妹和前兩任妻子,他的城堡陰森恐怖,僕人經常莫名失蹤,甚至連狗都不敢進入大廳。因弟弟「獵狗」在幼年時偷了他的玩具,「魔山」將其按入燒紅的火盆,「獵狗」因此燒爛了半邊面孔。
關於「獵狗」,之後我會專門寫篇文章分析,這裡就不多言了。他之所以入圍「最悲情獎」並非由於毀容,而在於其為了扼制「魔山」,把自己變成了另一種罪惡,殺了無數的人之後卻沒能親手割下「魔山」的頭顱(馬丁大神的諷刺功力可見一斑啊)。
再說回道朗親王。沒看過原著的人八成對這個人物在劇集中短暫的出場感到很莫名,但我想說的是,若論「最悲情」,整部《冰與火之歌》中,道朗親王叫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那邊史塔克家族的粉絲們反對的小手已經舉起來了。大家先不要這麼激動,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承認,作為主角的史塔克家族,的確是已經慘到不能再慘了。父親被斬首、母親被割喉,五個孩子一個被殺,一個被通緝受制於人,一個血腥逃亡與殺手為伍,一個殘廢遊蕩於長城之外,一個不知所蹤。私生子囧被自己的手下謀殺於長城,養子席恩被小剝皮折磨得失了心性,就連幾頭家養寵物也都死的死、逃的逃。如此徹底的「家破人亡」,也是沒sei了。
然而史塔克家族仍然在評選中輸給了道朗親王,這就是「冰火」潛規則之一——主角光環與打醬油的區別。
馬泰爾家族的族語是「不屈不撓」(Unbent, Unbowed, Unbroken),從其古代和近代的家族史來看,這的確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家族。在全景透析系列的第一篇裡(文末有連結),我講過多恩是維斯特洛七大王國中唯一一個不曾被龍族武力徵服的地方。
在長達兩個世紀的「徵服者戰爭」中,即便依靠著從瓦雷利亞帶來的巨龍,坦格利安家族也始終沒能讓頑強的馬泰爾家族臣服。最終,為了避免雙方更多的傷亡,兩個家族依靠聯姻的方式——由國王戴倫·坦格利安二世迎娶了彌麗亞·馬泰爾公主,而馬隆·馬泰爾親王則迎娶了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公主,從此讓多恩併入了七大王國的版圖。這也是多恩被允許保留洛伊拿習俗——如保留「多恩親王」頭銜、保留女性可以有繼承權的主要原因。
但請大家不要因為多恩曾頑強抵抗龍族的入侵,就誤以為馬泰爾家族是一個蠻夷之地戰鬥力爆表的家族。事實上,仔細研究其家族史就會發現,馬泰爾之所以能夠「不屈不撓」,是源於其家族千百年傳承的一個重要秉性——謹慎的審時度勢。
馬泰爾家族來到多恩是在安達爾人入侵維斯特洛之時,也就是冰火開篇時間線的大約6000至4000年前。其家族通過漫長的鬥爭、發展,逐漸在多恩區域站穩腳跟,雖遠遠談不上是多恩區域的望族,但他們通過謹慎地向鄰近區域曾經稱王的大家族稱臣,得以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延續下來。
一千多年以前,來自厄斯索斯的洛伊拿戰士女王娜梅莉亞率領萬船逃亡至多恩。時任沙船堡領主的莫爾斯·馬泰爾認準時機與娜梅莉亞聯姻,獲得了洛伊拿人帶來的人口、財富與先進的技術。從此,馬泰爾家族連年徵戰,終於統一多恩,成為多恩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這樣一個總能在關鍵時候審時度勢,做出最有利於自己決定的家族是很可怕的。因為他們懂得在弱小的時候隱忍,在時局不明朗的時候謹慎,在該出手的時候毫無猶疑。而現任的多恩親王道朗·馬泰爾就是馬泰爾家族審時度勢與不屈不撓兩種秉性的集大成者。
道朗親王是曾經的多恩女王的長子。女王共育有五個孩子,其中兩個早夭,所以道朗親王與妹妹伊莉亞、幼弟奧伯倫之間的年齡相差較大。天性的沉穩加上在成長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讓道朗·馬泰爾非常內斂,不像他的弟弟「紅毒蛇」那般張揚。這種很難被看透的性格和行事作風,有助於他成為一名合格的親王。
多恩女王在世時,深諳亂世中家族的生存之道。她很積極地要為馬泰爾家族尋求姻親支持。由於和喬安娜·蘭尼斯特夫人交好,多恩女王最開始的計劃是讓伊莉亞和奧伯倫分別與蘭尼斯特家的龍鳳胎瑟曦與詹姆結姻。但喬安娜夫人在生提利昂的時候難產而死,泰溫公爵拒絕了多恩女王的提親,希冀將瑟曦嫁給雷加王子。
陰差陽錯,「瘋王」伊裡斯忌憚泰溫公爵功高蓋主,怎麼也不肯與泰溫結成親家,反而讓雷加王子迎娶了多恩的伊莉亞·馬泰爾公主。多恩女王雖然獲得了比想像中更好的姻親關係,但同時也被認為家族榮譽嚴重受辱的泰溫公爵所嫉恨。
正是這種嫉恨使泰溫公爵在血洗君臨當日,縱容「魔山」姦殺了伊莉亞公主,同時殘忍地殺害了伊莉亞與雷加的一兒一女。
在整個篡奪者戰爭期間,多恩站在了「保王派」一邊(因為伊莉亞公主的關係),御林鐵衛之一的勒文·馬泰爾爵士(道朗的叔叔)也在戰爭中犧牲。但戰爭以坦格利安家族的失敗告終,伊莉亞公主及其兒女的慘死,變成了道朗親王繼承親王之位後遭遇的第一道重大考驗。
同樣的事情要是擱在史塔克身上,早就扯上旗子造反了(事實上,史塔克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但彼時還很年輕的道朗親王,並沒有接納幼弟奧伯倫要擁立只是孩童的韋賽裡斯·坦格利安的建議,而是接受了瓊恩·艾林的斡旋,中止了戰爭。因為他很清楚,僅憑多恩之力與造反派作戰,並沒有勝算。
一方面,「瘋王」在統治期間自掘墳墓民心盡失,維斯特洛各大家族對其早就只是表面上的忠心;另一方面,在君臨城破之後,一直保持中立的蘭尼斯特家族也表明了態度,以多恩的實力,不可能同時與蘭尼斯特、拜拉席恩、史塔克、艾林、徒利這些大家族抗衡。加之韋賽裡斯尚幼,就算把他扶上了鐵王座,他也並不具備統治維斯特洛的能力。
劇中的扮演者Alexander Siddig真的很符合道朗親王陰沉內斂又帶有異域風情的設定。道朗親王認清了時勢,與造反派握手言和,但他並沒有忘記妹妹一家的慘死。
《鴉群的盛宴》中,道朗親王對女兒表露心跡:「從他們告訴我伊莉亞和孩子們死訊的那天起,我就一直致力於泰溫·蘭尼斯特的滅亡。我滿心希望,在親手殺他之前,能剝奪他所珍愛的一切。」
經過一番詳盡的思慮,他為復仇計劃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為復仇正名。自古造反,必須要師出有名。馬泰爾家族不可能打著為伊莉亞公主復仇的旗號去出兵推翻勞勃的鐵王座,他們必須找一個冠冕堂皇且容易引起共鳴的理由,那就是「靖難」。
道朗親王派弟弟紅毒蛇前往布拉佛斯,找到了被威廉·戴瑞爵士從龍石島救出的坦格利安兄妹。他們在布拉弗斯海王的見證下立下密約,約定韋賽裡斯成年後將會迎娶道朗親王的長女亞蓮恩·馬泰爾公主。雙方以聯姻為基石,共同舉起奪回鐵王座的旗號出兵君臨。勞勃坐上鐵王座本來也屬於篡位,而馬泰爾家族如果在擁立韋賽裡斯之後再起兵,那多恩的軍隊就成了一支名正言順的正義之師。
第二步,尋求強大的同盟。道朗親王很清楚,不管多恩人民再怎麼不屈不撓,想憑一己之力推翻勞勃的統治,尤其是勞勃背後真正的敵人泰溫公爵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須尋求能與七大王國的軍隊抗衡的勢力。所幸的是,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想推翻鐵王座的人。雷加王子的生前好友、鷲巢堡領主瓊恩·柯林頓在被「瘋王」伊裡斯流放之後,加入了著名的自由城邦傭兵團——黃金團。
經過多年打拼,柯林頓成為了黃金團前任團長米斯·託因的得力副手。他與伊利裡歐·摩帕提斯(瓦裡斯的胖子好友,潘託斯總督)一起,說服黃金團加入幫助坦格利安重返維斯特洛的隊伍。
另一方面,伊利裡歐會在丹妮莉絲成年後把她嫁給一個強大的勢力(後來證明是卓戈卡奧),以此換取更多的支持。這樣一來,多恩軍隊、黃金團和卓戈卡奧的卡拉薩就組成了一個能夠與鐵王座一戰的強大同盟。
第三步,從敵人內部瓦解其勢力。道朗親王與他的同盟是極其謹慎的,他們追求一個能對鐵王座一擊即中的機會。為此,他們不止要強大自己,還要先讓敵人變得軟弱而無力自衛。
通過在紅堡布下的無數「小小鳥」,瓦裡斯很早就知道瑟曦的三個孩子都是與詹姆亂倫的產物,而非勞勃親生。只要瓦裡斯把這個消息散布出去,則勢必會引發各大家族與蘭尼斯特之間的戰爭,待他們兩敗俱傷之際,同盟軍就可以以較小的代價坐收漁利。
為了這個計劃,道朗親王決定忍辱負重,等待坦格利安兄妹慢慢長大。然而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計劃因韋賽裡斯和卓戈卡奧相繼死去而流產。
君臨方面,雖然瑟曦和詹姆亂倫的真相的確成了「五王之戰」的導火索,但失去了韋賽裡斯和卓戈卡奧,多恩人已經沒有能力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部署。被命運無情戲弄的道朗親王,沒有孤注一擲,而是迅速認清形勢,接受了提利昂的條件——接彌賽菈·拜拉席恩到多恩與自己的幼子崔斯丹·馬泰爾訂婚、懲治殺害伊莉亞的「魔山」、任命自己列席御前會議,從而換取多恩與蘭尼斯特聯盟,不加入藍禮·拜拉席恩的大軍。
彌賽菈去陽戟城後與崔斯丹訂婚。事實證明,道朗親王這個與仇家聯盟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藍禮在戰爭開始後不久,就死於梅麗珊卓的影子殺手,如果多恩此前向藍禮效忠,則勢必會將蘭尼斯特的大軍引向多恩。在「五王之戰」被各種豬一樣的隊友和神一樣的對手莫名平息之後,回看一下,多恩是唯一沒有被戰火波及、遭受損失的地方,道朗親王的謹慎幫助多恩保存了實力。
戰爭之後,身患痛風的道朗親王委派弟弟「紅毒蛇」奧伯倫·馬泰爾前往君臨列席御前會議。泰溫公爵並不打算履行承諾懲治「魔山」。奧伯倫為了手刃仇人,在提利昂的審判中自願擔當提利昂的代理騎士。雖然用毒使「魔山」遭受巨大痛苦,但也因大意被「魔山」殺害。
「紅毒蛇」與「魔山」決鬥時失手被殺。「紅毒蛇」是道朗親王唯一的弟弟和最信任的助手。沒能幫妹妹報仇,反而又搭上了最疼愛的弟弟,道朗親王一口老血吐不出要憋出內傷。
而此時,多恩內部要為「紅毒蛇」報仇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紅毒蛇」眾多的私生女們(統稱「沙蛇」)、「紅毒蛇」的情婦,甚至道朗親王的長女亞蓮恩公主都因為道朗親王的無作為而義憤填膺。
亞蓮恩公主多年來誤以為父親要剝奪自己的繼承權傳位給弟弟昆廷·馬泰爾,激憤之下偷帶彌賽菈公主出逃,要擁立彌賽菈為維斯特洛的女王,繼而起兵進軍君臨。道朗親王不得已,軟禁了亞蓮恩和所有的「沙蛇」。
八位「沙蛇」之二,誰能告訴我為什麼「紅毒蛇」只生女兒不生兒子?即便受到弟弟離世的打擊,道朗親王依然保持了冷靜的頭腦。他清楚多恩起兵的代價,身為多恩親王,他必須保證多恩一旦起兵,就必須能夠獲得勝利,而不是像史塔克家族那樣傾北境之力,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為此,他要吞下至親不斷死於蘭尼斯特之手的痛苦,要承擔不被家人臣屬理解的孤獨。
此時,丹妮莉絲在自由城邦的軍隊不斷壯大,但卻沒有按照伊利裡歐的計劃返回維斯特洛,而是留在了彌林。道朗親王在「紅毒蛇」死後,立刻派出次子昆廷·馬泰爾(這條人物線在劇中被抹掉了)前往彌林,目的是讓昆廷向丹妮莉絲求婚,完成韋賽裡斯與亞蓮恩無法完成的婚約。
道朗親王始終清楚地知道,多恩的復仇計劃必須依託於坦格利安家族的復闢,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起兵。且龍女王孵化了真龍,與她結盟,會給予多恩最大的勝算。
可惜命運又一次坑了道朗親王。昆廷抵達彌林不久,丹妮莉絲就在與西茨達拉的婚禮上騎著卓耿飛走了。彌林陷入混亂,昆廷為了幫助丹妮莉絲穩定局勢,擅自進入關押兩條龍的地牢企圖馭龍,最終死於雷戈噴出的龍焰。
伊莉亞、雷妮絲、伊耿、奧伯倫、昆廷,若論親人離世,道朗親王的遭遇似乎無法與史塔克家族的滅頂之災相比。
但與毫無政治頭腦、把自己逼入絕境的史塔克一家不同,十五年來,道朗親王看清了每一次的形勢,做對了每一個決定。他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卻總是在關鍵時刻被命運無情地戲弄,功虧一簣。非但沒有為伊莉亞公主復仇,反而搭上了弟弟和兒子的性命。
「直到『魔山』碾碎我弟弟的頭顱以前,多恩沒有一兵一卒因『五王之戰』而流血。告訴我,隊長。這究竟是我的恥辱,還是我的榮耀?」道朗親王曾經這樣問。
一個年過五十的重症痛風患者,在至親相繼被害之後,既不能痛哭讓敵人看到自己的軟弱,也不能出兵宣洩心中怒火,還要飽受親人臣屬的非議與質疑。
就在這種情況下,道朗親王選擇再次接受命運的挑戰,他絲毫沒有停下腳步,用剩下的力量繼續為復仇布局——利用彌賽菈公主維持與蘭尼斯特的關係;委派亞蓮恩打探雷加之子伊耿復活的消息;指示「沙蛇」娜梅莉亞去君臨填補御前會議的空缺;讓沙蛇特蕾妮扮成修女,前往君臨結交新任總主教;甚至還在學城安插了女扮男裝的「沙蛇」薩蕾拉。
然而,就在道朗親王和我們都認為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擋多恩人不屈不撓的復仇之路時,他迎來了此生最悲情的時刻——步步為營幾十年的堂堂多恩親王,竟然在劇中被沒文化的弟弟情婦所殺。
道朗親王再也抑制不住胸中怒火,一口老血噴在了編劇臉上:「會不會編吶,不會就去買本原著啊!」
郭大俠評語:
說真的,和道朗親王相比,在逼宮瑟曦之前都沒把兩個女兒安全送出君臨的奈德,以及為了女人就撕毀與弗雷家婚約的羅柏,怎麼好意思稱自己為「北境之王」?
要不是三傻和二丫一個能忍,一個會逃,早就被父兄害死一萬遍啊一萬遍。
本文原載於「郭大俠的江湖」(微信號:glacier_GDX)(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