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的「機器人三定律」就是以不傷害人類為前提的。1942年, 阿西莫夫在其文學作品《我, 機器人》中提出了三條機器人定律:「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 不能目睹人類受到傷害不幹預;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他的命令, 命令與第一條衝突時除外;第三條: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條的原則下, 要保護自己的安全。」[16](P1)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在2017年12月12日發布的《人工智慧設計的倫理準則》 (第2版) 中提出, 合乎倫理地設計、開發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應該遵循以下一般原則:人權———確保它們不侵犯國際公認的人權;福祉———在它們的設計和使用中優先考慮人類福祉的指標;問責———確保它們的設計者和操作者負責任且可問責;透明———確保它們以透明的方式運行。
對於剛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流水線節拍計算公式是:節拍=Fe+N其中:Fe為計劃期內的有效工作時間;N為計劃期內的產品產量。按照現有郵政營業封發、市趟運輸頻次和一幹、二幹郵車運行情況,郵件到達中心局的時間和郵件量不均衡,但如果以班次和自然天為單位,中心局日均處理量則相對穩定,結合中心局具體生產工序的作業時長,就能確定該局生產工序的節拍。例如:杭州中心局國內包裹類郵件日均處理量7.6萬件,採用兩班制生產,每班供包環節中間停歇120分鐘(午間休息、用餐等),其供包流水線節拍為:節拍=(8×2×60-120×2)×60/76000=0.57秒可以根據開拆、供包、封發、裝車等工位的生產節拍、上班時間、處理量等,計算每個工位編制人員和設備配置數量。此外,生產節拍的應用還能有效防止生產過剩造成的浪費和生產過遲造成的分段供應不連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