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鱷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 1930,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孑遺下來的單型科單型屬物種。屬於我國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89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在201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評估中列為瀕危(Endangered)。
瑤山鱷蜥生活在地球上已經有2億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恐龍稱霸地球時代,也經歷了爬行動物衰落,哺乳動物的興起的時期。儘管瑤山鱷蜥在經歷的地球數次物種大滅絕,憑藉自己強大的適應能力存活下來,但是其分布區已經從最初廣布歐亞大陸到目前僅僅分布於廣西、廣東和越南的廣寧、北江等數個自然保護區中(圖1)。並且,由於環境的破壞,現存的棲息地也屬於嚴重的破碎化。
圖1 瑤山鱷蜥的分布位置(圓點)
1 分布地區
瑤山鱷蜥最早發現於廣西金秀縣的羅香鄉。1928年國立中山大學的任國榮教授率該校生物系考察隊前往廣西金秀大瑤山進行考察,採到了28隻當時稱之為陌生爬行小動物的瑤山鱷蜥標本。1930年經德國人Etnst Ahl 鑑定,確立為瑤山鱷蜥科Shinisauridae、瑤山鱷蜥屬Shinisaurus、瑤山鱷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而這個軀體像蜥蜴而尾巴像鱷魚的小型蜥蜴也非常形象地取了尾巴的「鱷」和軀體的「蜥」作為名字(圖2)。
在此後的調查中,1931年範增浩發表的《中國瑤山爬行類初步研究》,1962年劉承釗、胡淑琴發表的《廣西兩棲爬動物初步調查研究》,申蘭田、李漢華(1982)發表的《瑤山瑤山鱷蜥的分布及習性》,均對瑤山鱷蜥的分布進行了報導。1977~1987年張玉霞等對瑤山鱷蜥的地理分布、生態習性進行了研究;1989年劉小華等報導了桂平縣和平南縣有瑤山鱷蜥分布;2001~2002年,曾志鋒對金秀、昭平、賀州市大桂山林場等瑤山鱷蜥棲息地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2002年,黎振昌首次報導在廣東韶關地區曲江縣羅坑保護區發現瑤山鱷蜥的分布;隨後在廣東茂名林洲頂地區也發現瑤山鱷蜥分布。2003年,越南的Le Khac Quyet 和德國的Thomas Ziegler報導越南東北部的廣寧省安圖自然保護區發現有瑤山鱷蜥,這是首次證明瑤山鱷蜥在我國以外有分布。
圖2 棲息在藤蔓上的瑤山鱷蜥(羅樹毅攝)
2 種群數量
自從1928年在廣西金秀大瑤山發現了瑤山鱷蜥以後,很長時間內缺乏對瑤山鱷蜥種群數量進行過詳細調查。直至1977~1978年間,廣西師範大學的張玉霞教授才首次對瑤山鱷蜥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當時全國瑤山鱷蜥種群估計為5900~6000 只(未包含廣東地區種群)。1984~1985年、1987~1988年張玉霞教授又兩次對瑤山鱷蜥數量進行了統計,此時種群數量已經下降到3500~3600隻,1992年廣西科學院對桂平市大藤峽的瑤山鱷蜥種群進行了調查,估算大藤峽的種群數量為500隻;1997~1999年在廣西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對瑤山鱷蜥進行了專項調查,瑤山鱷蜥數量下降到 1978 年瑤山鱷蜥總數的1/8左右;2001~2002年曾志鋒對廣西金秀縣、昭平縣和賀州市的瑤山鱷蜥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瑤山鱷蜥已銳減到 499~664 只。2004年國家林業局開展的瑤山鱷蜥專項調查結果表明,即使增加了廣東新發現的種群數量,全國的瑤山鱷蜥野生種群數量仍只有950隻左右。在2009年的瑤山鱷蜥專項調查中,全國的瑤山鱷蜥數量為1360~1625隻,在2012年的全國瑤山鱷蜥調查中估算全國瑤山鱷蜥種群數量為1080~1249隻。在數十年間,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人為的捕捉,瑤山鱷蜥的數量急劇下降,並且在一些原先的分布區如廣西金秀和廣西桂平已經難覓瑤山鱷蜥的蹤影(圖3)。
圖3 中國曆次瑤山鱷蜥調查的種群數量走勢圖
3 棲息環境
瑤山鱷蜥主要棲息在海拔8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次生雜木灌叢與竹林、針闊混交林密蔽的小山溪內。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和受汙染的溪溝中不會有瑤山鱷蜥分布。然而目前的調查發現,瑤山鱷蜥各分布區的棲息地已經嚴重的破碎化,並且受人類嚴重的幹擾。從當前的分布圖上看,各分布區的瑤山鱷蜥已經缺乏了相互遷移的生境,各地的瑤山鱷蜥居群已形成了明顯的地理隔離,這對於整個物種的保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4 保護措施
對於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孑遺物種,中國對於瑤山鱷蜥的保護一直都非常重視。從各層面上實施對瑤山鱷蜥的保護。
其一,法律法規保障從1989年開始,瑤山鱷蜥就已經列入了我國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從法律的層面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其二,建立保護區當前我國與瑤山鱷蜥保護相關的自然保護區有7個,分別是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大平山自然保護區、廣西七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大桂山瑤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羅坑瑤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茂名林洲頂瑤山鱷蜥省級自然保護區、鹿湖頂自然保護區。其中廣西大桂山保護區、廣東羅坑保護區和廣東林洲頂保護區均為以瑤山鱷蜥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目前這3個保護區也是我國瑤山鱷蜥主要的分布地區。
其三,科研努力我國科研人員對於瑤山鱷蜥的保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自1928年中山大學的科研人員採集到第一批的瑤山鱷蜥標本開始,我國科研人員一直保持了對瑤山鱷蜥的關注。從1978年以來,平均每5年均對瑤山鱷蜥進行一次全面的種群數量調查和棲息地評價,這對於及時掌握瑤山鱷蜥的種群動態和棲息地質量具有至關主要的作用。
同時自1978年以來,在廣西師範大學形成了研究瑤山鱷蜥的穩定團隊,自張玉霞教授始,歷經黃乘明教授到武正軍教授一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經過30多年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團隊相繼調查和研究了瑤山鱷蜥的數量變化動態、具體分布區、生理生態、生境選擇、遺傳多樣性和人工繁育等。從瑤山鱷蜥的種群遺傳學、譜系地理學、棲息地評估和人工繁育出發,致力於探究瑤山鱷蜥的瀕危機制、生態位法則和種群復壯策略,為瑤山鱷蜥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
可喜的是,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資助下,在各林業單位、各保護區和歷代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目前我國對於瑤山鱷蜥人工繁育和野外放歸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在廣東羅坑瑤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大桂山瑤山鱷蜥自然保護區保有了300隻以上人工飼養的瑤山鱷蜥。尤其在廣西大桂山瑤山鱷蜥自然保護區,在經過嚴格的親本選擇、交配繁殖和野化訓練,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野外放歸了15隻和20隻人工繁育的瑤山鱷蜥(圖4),並且在持續的野外跟蹤中,發現野外放歸的瑤山鱷蜥已經自然受孕(圖5),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時,數條凝聚了國家和數代人的無限心血的小精靈將會呱呱墜地,承載人類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夢想走向屬於它們光明的未來。
圖4 放歸自然的人工繁育瑤山鱷蜥(羅樹毅攝)
圖5 放歸野外自然受孕的人工繁育瑤山鱷蜥
作者:武正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技委員會委員,廣西師範大學教授
陳澤檸,廣西師範大學教師博士、教師
往 期 推 薦
開展基礎理論研究,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中國非人靈長類的現狀與保護
恢復自然 關注生態
中國大鯢,你還好嗎?
【來源: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