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三款掇球壺欣賞

2020-12-18 紫砂陳壺

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掇球壺由清嘉慶制壺大家邵大亨首創,所以又稱為大亨掇球。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

掇球的要點是「圓」,一個圓接一個圓,圓套圓,圓交圓,要做到壺通體線條流暢無死點,而且有張力顯出氣質。做到這幾點真的非常之難,目前市場上很難找到一件完美的作品。

「掇」有拾取、選取、獲取之意,也通「綴」,即連接之義,顧名思義,掇球意即球體相連。掇球壺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

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複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

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乎並不象球,但逐一分解皆存球形。壺身就是一個大球,當然有的壺適當將其形體壓扁一些,這也是為了整體美的需要,壺蓋是半個球,蓋上面的壺鈕又是一個球,猶如三球重疊。

而壺嘴及壺把則是截取球上的一個壺,然而,假如僅僅是憑藉這幾種全球、半球,球中一段而隨意拼拼湊湊的話,那又成了一個怪體,我們的先人卻異常聰明,他們是在拾取之後進行加工,改造,然後進行美的更迭。

來看壺身,若是一個滾圓的球,那按照透視學的觀點來看它的最亮點應該是球體的中間,這個亮點至上而下左右應該是等距離的,然而,掇球壺卻將壺腹稍稍往上移一點,這就使壺身更顯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壺身扛起了壺嘴與壺把,這種幾何學上的比例,我們的制壺先輩雖然說不出道道兒來,可他們知道必須這樣,否則的話,這壺做出來就太醜相了。

壺肩至壺口必須有一個直挺的過度與銜接,壺口與蓋的相接要有線條承載,否則那壺蓋就沒有一個根基所在,壺蓋雖為半球,但又不是絕對的,它可以根據需要作適當的切割,那蓋的也是如此,但必須從整體上看是球形,換成橋形,扁形,方形都將不倫不類。

壺流必須一彎半,而其口小根大,與壺面的連接應該很自然的,仿佛從壺體上轉折過去。壺把要從壺肩開始,逐漸由粗變細,引至壺下腹而收,這樣整個壺看上去猶如行雲流水,非常暢達。

掇球壺是一身素氣,光滑可鑑,完全是讓簡練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假使在其壺身壺蓋上刻上字畫,那就會顯得畫蛇添足了。有人也這樣做過,但是歷史上的就留不住足跡,必須被淘汰出局。

所以當今的大畫家宜興籍人士吳冠中先生就不主張在紫砂壺上書刻字畫,他曾對顧景舟先生說「紫砂壺造型古樸雅致,線條簡潔流暢……時代氣息主要靠造型來表現,並不需要外加什麼東西」,蜿蜒謝絕欲請其為紫砂壺作畫之託,當然吳冠中的觀點不無偏頗,一概排斥字畫裝飾不一定對,但對掇球壺之類的造型我是堅決反對書刻字畫的。

讓紫砂獨具魅力的原因正是因為紫砂的本身造型上藝術感的凸顯,以及處於時代發展不斷變革的紫砂文化。紫砂茶具在以往的數百年中,一些作品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創新,成為舉世聞名的經典名作。

掇球壺作為紫砂經典造型之一,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它的歷史發展與變革脫離不了紫砂大環境下文化內涵的發展與完善的軌跡。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壽珍掇球。這三把造型有別的「掇球壺」,由紫砂歷史上三位名匠所作,代表著三個不同時期的三種風格。

大亨掇球,由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川埠上袁村(現丁蜀紫砂村)邵大亨創作。壺體渾圓碩大,渾厚華滋,壺嘴短小前衝,曲線優美,線條流暢;壺把自由舒展,飄逸放達,曲直有度;壺口略小,壺蓋略呈拱形,其身小於半球,壺鈕呈圓球狀。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氣韻生動,壺風剛正。大亨掇球,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造型古樸端莊,穩重,氣度不凡,充分體現了邵大亨精妙絕倫的壺藝技術。

掇球壺自邵大亨起,便成為紫砂藝人競相仿製的經典造型。從整體造型來壺身就是一個大球,後人便在大亨的掇球壺加以形體的細微處理,便又呈現出不同的韻味。

清 邵大亨 掇球壺

清 邵大亨 掇球壺 高:10.9釐米 口徑:6.5釐米 民間收藏

此壺泥質細密,紫氣瑩潤可愛。造型簡練、大方,球腹,矮頸,短流,把如肥耳,流把勻稱自然,口蓋直而緊縫,蓋上設小球鈕。壺形突出掇,素心素麵,樸拙渾厚,造工精細,美妙絕倫。蓋內有『大亨』楷書瓜子印。

這是一件幾何形圓器中的傑作,深受古今鑑賞家好評。清代高熙《茗壺說·贈邵大亨君》云:「其掇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無饗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焉。注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且貯佳茗,經年嗅味不變。此皆前人所未逮者」。其製品在當時即十分貴重。

顧景舟在《宜興紫砂壺藝概要》中稱:「邵大亨壺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並說他仿製大亨的作品第一件就是掇球壺,仿製之後,使他的壺藝水平產生了飛躍。此壺現藏宜興陶瓷博物館。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與邵大亨同樣為宜興川埠上袁村制壺高手邵友廷所作。友廷掇球秉承了「大亨掇球」壺身勢雄氣沉的特點,但對大亨掇球進行了大膽的藝術處理與再創作,「友廷掇球」在壺身與壺蓋的連接部拉高成壺頸,壺嘴微曲略直,顯得衝力之勢更為突出,壺身略顯扁圓,壺口設計放大,壺蓋抬高成三分之一的半球狀,壺鈕球形更圓,壺把更顯張力,與「大亨掇球」相比,整體壺形更貼近「掇球」之名。

從造型的審美角度來看,整體壺形較之「大亨掇球」更顯飽滿之氣,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壺身勢雄氣沉的特點。應該說:「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創造和再發展,相對於後來的「壽珍掇球」,「友廷掇球」在「大亨掇球」與「壽珍掇球」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從幾何學比例上的變化中看,在掇球的壺蓋、蓋嘴及壺腹的增減損益,其壺韻皆不相同,各具其妙。

清·道光 卲友廷 掇球壺 高

清·道光 卲友廷 掇球壺 高:118毫米 口徑:70毫米

把梢印:『友廷』

把掇球壺造型審美效果與壺風氣韻發展到極致的當屬「壽珍掇球」。

壽珍掇球,是清末至民國年間著名紫砂藝人程壽珍(1865~1939年)所制。程壽珍又名壽貞,號冰心道人,宜興紫砂名工。原為宜興和橋人,太平天囯後,移居蜀山,為鼎蜀鎮制壺名工邵友廷養子。

壽珍技術精熟,作品質樸有致,最善長「掇球壺」,他在「大亨掇球」與「友廷掇球」的基礎上加以更為精妙的藝術處理,壺身更圓更挺拔,壺頸與壺蓋再度拉高更顯飽滿;壺蓋極度誇張,呈飽滿的半圓球;壺蓋與壺口的直徑比例並未改變多少,卻使得壺口在視覺上變大變寬;壺鈕圓珠適度放扁,從而在空間的視覺感官上處以極度舒適的角度,讓壺蓋的張力得到充分展開;壺嘴稍微增加曲線的彎度;壺把曲線優美,粗細自上而下,飄逸舒展中見好就收,形成了一個「耳朵」形曲線的優美空間,對於提拿沏泡的細節處理極為細膩到位。

壺體每個部分比例協調,多一分則累贅,少一分則缺憾。整體造型古樸敦厚、結體合理、氣勢宏偉、神韻高昂、線條圓潤豐滿、氣韻渾厚穩重高雅不俗,使得壺鈕、壺蓋、壺身在視覺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疊之勢,盡顯「掇球」之奧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掇球壺」在壽珍手中才達到了真正的「名副其實」和完美的審美效果。顧景舟在其主編的《宜興紫砂珍賞》上評曰:「程壽珍為邵友廷養子,承其家學,形制尚樸素。觀其傳器,少壯時,基礎紮實,器皿造型掌握頗準,高出友廷一籌;中晚年,僅制三式:掇球、仿古、漢扁」。

程壽珍制 掇球壺

程壽珍制 掇球壺 高:14.5釐米 寬:13釐米

程壽珍掇球壺早期的(清末、青壯時期)特點是壺蓋小、粗中有細的韻味;晚期的(民國、老年時期)特點是壺蓋比早期略大了一點,壺的格調更顯獷樸,但終不及壯年作品粗中有細的韻味。另外,早期壺的泥質泥色與晚期也略有不同。大概是自家所練制配比之泥已告罄,民國時期又多為各廠家送坯貨,泥料大概是各廠供給所至。

程壽珍所用印章:『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後)皆為其子盤根所戳用,然盤根技藝遜其父遠甚,尤其在形制格局上,更不及其父流暢,故識者不難辨其真偽。再次,底印『八十二老人』章的壺,均是1933年以後所制。倘有小蓋掇球壺底印『八十二老人』者,必偽無疑。

青、壯年時期程壽珍所製作的掇球壺也有差別,儘管泥質泥色一樣,同是小蓋,但早期(青年時期)所制,肩是溜肩,且把下無『真記』小印,蓋與壺口不太嚴密,有「脫帽之憂」。而壯年時期所制者,肩是較平的,把下有『真記』小印,蓋與壺口較嚴密,無「脫帽之虞」。中年時期所制各式紫砂壺最好,並形成了自己掇球壺的風格。

程壽珍制 掇球壺

通高:13.4cm 口徑:7cm 常州文物商店藏

壺身作球形,直頸,半球形蓋,球形鈕,彎流,橢圓把。通體墨綠,造型古樸莊重。器身有四處三種款識。壺底印陽文隸書二十四字:『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貨物品展覽會曾得優獎』。內底及蓋內均為陽文篆書『壽珍』款,執把下有陽文楷書『真記』款。

晚清 程壽珍 掇球壺

壺高:13.4釐米 橫寬:12.6釐米

壺底鈐陽文印:『七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貨物品展覽會曾得優獎』。壺把手下有楷書『直記』印,壺蓋上是一方『壽珍』篆書印。此壺現珍藏於宜興紫砂工藝廠。

清末民國 程壽珍制

紫泥掇球壺 寬:17.5cm 高:14.3 cm

蓋款:『壽珍』 把款:『真記』

底款:『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貨物品展覽會曾得優獎』

壽珍掇球為程壽珍所創製的茗壺經典款式之一,掇球講究圓的融合,其壺蓋、壺身、壺鈕似三球的迭加。整把壺氣韻上下貫通,十分耐看。

稍晚於程壽珍的俞國良,素以技藝高超著稱,他的掇球壺更接近「友廷掇球」。後人仿製掇球者,至今無出程壽珍之右。

清末民初 冰心道人款

掇球壺 高:13.5釐米 寬:18.1釐米

底印:『冰心道人』 蓋印:『壽珍』 把下印:『真記』 壺內底印:『壽珍』

清末民初 壽珍款 掇球壺

高:13.6釐米 寬:18.6釐米

底印:『龍山名砂』 蓋印:『壽珍』 把下印:『真記』

清末民初 龍山名砂款 掇球壺

高:13.6釐米 寬:18.7釐米

清光緒 俞國良 朱泥掇球

壺 長:16cm 容量:480CC

蓋款:『國良』 底款:『錫山俞制』

此壺用精選泥質最好的朱泥製作,燒成火候絕佳,故色澤朱紅光彩照人,肌理滋潤,確實是宜興朱泥器中之罕見者,堪稱顯示砂藝材質的絕佳傳器。

清嘉慶 萬泉款 紫泥掇球壺

高:12.5cm 寬:17cm

呂堯臣 掇球壺

高:10cm 寬:16cm 容量:450cc

底款:『呂堯臣』 蓋款:『堯臣』

相關焦點

  • 經典壺型、如何挑選、適泡什麼茶
    紫砂壺經典壺型紫砂壺的造型最能反映出其製作者的審美意趣。千百年來,紫砂壺大師輩出,他們為我們帶來了一款又一款闡釋東方美學的傑作。西施壺因為像西施一樣美,頗具女性風韻,深受女性歡迎。供春壺經典古樸供春壺是歷史上第一把有記載的紫砂壺,由供春所創,以斑駁嶙峋而得名。泥質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縐滿身,紋理繚繞,寓象物於未識之中,大有返璞歸真的意境。
  • 他獨善三式技藝嫻熟傳器印章確迷霧重重,他就是程壽珍,你知道嗎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程壽珍大師,傳言他獨善三式技藝嫻熟,勤勞製作,年過七十仍製作不掇,格調更顯獷樸,他的傳器印章迷霧重重,他就是民國初期,程壽珍有資料稱程壽珍七十歲之後只做三款,掇球,仿古,漢扁,這三款壺最能表現程壽珍的功力
  • 歷代紫砂名家仿古壺欣賞(多圖)
    仿古壺是眾多傳統器型中最為經典的一款,也是最受壺友喜愛的紫砂款式之一。經過不知多少名家大匠錘鍊,可唯是爐火純青了。造型古樸典雅,簡練端莊,此種造型這麼多年來經久不衰。仿古壺最早由清代名家邵大亨首創,壺體是仿照鼓的造型創作而成,壺身如鼓,並且以此為名。
  • 制壺大亨——邵大亨
    清道光、鹹豐年間的制壺大家。他在少年時就享有盛名,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是顧景舟先生一生推崇之人,藝術地位可謂超凡。大亨的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如掇球、仿古等壺,樸實莊重,氣勢不凡,更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
  • 紫先生:紫砂壺界的「網紅臉」,網友:驚呆了
    然而,在紫砂壺界,亦然有著「葫蘆三兄弟」,你猜我分不分清「網紅臉」。下面讓紫先生帶領大家揭開這三位神秘的面紗。首先進場的第一位,掇球選手,「掇」有拾取、選取、獲取之意,也通「綴」即連接之義,因此掇球,實際上就是將選取若干球狀體並將其按一定規律,美學法則連接起來,中華民族,我們的祖先雖然數學方面的成就不及希臘,羅馬那些人,但在藝術方面的創造絕對是高人一籌的,掇球壺就是其中一例。
  • 權威機構聯合評定、賽事首要考核壺型——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
    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是由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主辦的《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評選中選出,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璧、魚化龍、八卦龍頭一捆竹、井欄、梅報春、風卷葵這10個經典款型。2013年5月5日,「第七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首次宣布了「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結果。2018年10月所舉辦的「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紫砂陶製作項目」 中,【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被選作競賽內容,成為巔峰賽事預選賽的入選首要條件。
  • 例數愛茶小姐姐最愛的紫砂壺top5,幫你挑一把心儀茶壺
    話不多說,今天就排一排身邊小姐姐最中意的紫茶壺壺型:第五名:唐羽壺《唐羽壺》為光素器形,為創新系列作品中經典之佳作。創作構思源於唐代宮廷中的羽觴壺,它的造型與之非常貼近,唐人飲茶與今日沏茶不同,有點類似現在煮咖啡,因而壺的手柄一般都較細長,似有羽翼飛升之感。其創意也可以詮釋為唐代陸羽之壺。
  • 這把壺,好輕!
    很多朋友買壺,拿到手之後第一時間都是先掂量掂量, 這時有的壺友會覺得「這把壺,怎麼這麼輕?」 「是不是買到假壺了?」,別慌,你可能買到的是薄胎壺, 很多人對這種壺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
  • 民國時期的紫砂壺商號
    如壺底、洋桶壺、壽星壺、龍蛋壺等,以及小茶館用的貢燈、貢壺類。從辛亥革命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宜興的陶業生產包括紫砂業緩慢恢復和發展,整個陶區包括紫砂業,其燒造的龍窯從1919年的40餘座,增加到1929年的63座,成為這一時期宜興陶業最盛的一年。民國4年(1915),缸業公所、黑貨業公所、黃貨同業公所、砂貨同業公所、紫砂同業公所、溪業同業公所相繼成立。紫砂陶與其他陶器的銷售情況相比,有較 大的自由度。窯戶可以與顧客直接交易,而無需通過「牙行」。
  • 藏家談玩紫砂壺三境界:看壺、用壺、藏壺
    本屆大賽的四把壺裡,最難養的是哪一把?養壺高手們一致認為,是矮石瓢!不知這最難養的矮石瓢被他們養到了什麼程度呢?隨記者去紫砂村看看吧!  養壺三境界:看、用、藏  馮俐是頭一回養紫砂壺,正處在不斷摸索的階段。她的矮石瓢是用湖南的茯茶養的,和另一位壺友阿福用紅茶養的相比,顏色較淺,光澤度也不夠。
  • 經典紫砂壺之仿古壺簡說
    仿古壺是清代大亨創作的壺型,壺體仿照鼓的型狀來創作,在坊間流傳至今一直仿製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的壺型,今天我們都稱這種壺型為仿古壺,仿古壺是現代流行的壺型之一,肚大而扁,蓋寬而低,壺底平凹槽,壺嘴平彎,用各種泥料創作有不一樣的效果。
  • 紫砂名壺大亨掇只壺是怎麼來的?掇只壺有什麼特點
    掇只壺,紫砂經典壺型之一,由清代紫砂大家邵大亨創作出來。邵大亨還留下了仿古壺、掇球壺等經典壺型。 掇只壺,歷經百年而不衰,看似簡單,但是製作起來難度卻極大。
  • 最經典的三款AJ,哪一款你最喜歡?
    近年來AJ球鞋市場越來越火爆,價格也越炒越高,但是AJ球鞋並不是適用於實戰的球鞋,因為外觀精緻,有歷史紀念價值,才會使AJ的市場越來越大,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AJ最經典的三款。第三名:AJ4。AJ4算是AJ球鞋中比較冷門的款式,但是AJ4也是Air Jordan非常經典的一款,可以說AJ4之後Air Jordan系列才真正的擁有了靈魂,在AJ4之前的籃球鞋複雜的氣墊結構使得籃球鞋的重量逐漸增大,雖然在AJ3已經開始使用外置氣墊,但是AJ3的設計和工藝還不夠成熟,外觀上也不如AJ4飽滿美觀。可以說AJ4是Air Jordan系列的一次涅槃重生。第二名。AJ11。
  • 子鼠年,這款紫砂壺要「火」!
    有一款紫砂壺,正是以小小老鼠為主角來創作的,它就是《五子登科》壺。 這款壺身型圓潤飽滿,化身一隻鼓鼓囊囊的大口袋,想必內裡裝滿了五穀雜糧;最大的一隻老鼠正奮力拉著袋口,似想將它拖回家去。老鼠努力的身姿與拉長的袋口一起,成為了壺把。
  • 紫砂壺上百種壺型,為什麼它能經久不衰?
    >經典中的經典可稱「壺王」者非石瓢莫屬也01 經久今存,長盛不衰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是紫砂傳統經典款式,型態雅致,舒展挺拔,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傳世的子冶石瓢,以楊彭年、申錫及吉安等人製作為主,或秀氣而豐潤,或剛烈而古拙,無論是光素,還是施加書畫刻繪,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它所蘊含的文人氣。
  • 手衝咖啡壺該如何選擇?
    挑選手衝壺,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容量:選擇在1000ml以下的,因為「太重會手抖,太輕會沒手感」。2.壺嘴:要穩定選擇細口壺,要練習技術就選擇大口壺。一把好的手衝壺,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你在衝煮的過程中擁有穩定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