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第二屆「強網」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在南京開幕,網絡空間防禦「人機對戰」在這裡上演。 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5月22日電 (記者 朱曉穎)22日,第二屆「強網」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在南京開幕,網絡空間防禦「人機對戰」在這裡上演。
當日,由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指導,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南京市江寧區開幕。國內外400多名通信網絡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與會。大會期間,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開通儀式舉行。第二屆「強網」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是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的平臺上開展的首個活動。
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10個國家的29支國際網絡技術戰隊高懸戰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隊友之間在不時討論策略。 朱曉穎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10個國家的29支國際網絡技術戰隊高懸戰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隊友之間在不時討論策略。大屏幕上顯示,針對外號「摩託狗」的網絡空間擬態防禦設備,各隊正發起高強度攻擊,以進行測試。
大屏幕上顯示,針對外號「摩託狗」的網絡空間擬態防禦設備,各隊正發起高強度攻擊,以進行測試。 朱曉穎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向記者介紹,擬態防禦技術在順利通過2016年科技部組織的測試驗證以及2018年工信部組織的線上測試後,今年擺下「擂臺」,邀請國際知名網絡技術人員來攻,目的就是通過多輪次「國際眾測」,全方位對其安全屬性進行測試。
在他看來,現在網絡空間面臨的安全問題,總體歸納起來可視為「4+1」問題。主要問題有:網絡世界中各類軟硬體終端,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漏洞;在全球化時代不同網絡平臺開放,「後門」(漏洞)問題很難完全杜絕;當下的科研理論和技術水平,還不能徹查每個終端的漏洞;各類軟硬體產品的設計者、製造商,很難對所有產品的安全質量進行完全控制等。
大屏幕上顯示,針對外號「摩託狗」的網絡空間擬態防禦設備,各隊正發起高強度攻擊,以進行測試。 朱曉穎 攝
鄔江興解釋說,目前,針對網絡安全問題的防禦辦法主要是「後知後覺」,發現問題後「亡羊補牢」「封門補漏」,不斷打補丁。對於未知的漏洞和風險,則很難發現和防範。如何讓信息網絡設備也能夠像生物體一樣,產生自我免疫系統,是擬態防禦技術的設計宗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向記者介紹,擬態防禦技術在順利通過2016年科技部組織的測試驗證以及2018年工信部組織的線上測試後,今年擺下「擂臺」,邀請國際知名網絡技術人員來攻,目的就是通過多輪次「國際眾測」,全方位對其安全屬性進行測試。如何讓信息網絡設備也能夠像生物體一樣,產生自我免疫系統,是擬態防禦技術的設計宗旨。 朱曉穎 攝
據主辦方介紹,當下網絡安全比賽均採用「人人對抗」模式,即不同賽隊在特定平臺上進行攻防對壘。本屆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採用的是全新的「人機對戰」模式:受邀國際頂尖網絡技術人士作為攻擊方,設置擬態構造的信息通信設備作為防守方,雙方進行人機對抗博弈。(完)